<p class="ql-block">我认识多位从攀技花三线建设主战场退休的工程师。他们那种主动担挡、锲而不舍的精神令我敬佩不已。他们针对攀钢现高炉冶炼无法避免每年上百万吨二氧化钛流失在高炉渣中和钒钛铁精矿冶炼比例不高等多年未得解决的问题,积极研发冶炼新技术,助力攀钢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老工程师沈忠凡,凭着曾参与攀钢建设前的首钢大高炉试验,主持参与攀钢一、二、三期工程设计、施工、投产,围着高炉上上下下投入多年心血和大量实践的结晶,研发出“一种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优化冶炼方法”,获国家专利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此专利可将高炉冶炼钒钛铁精矿比例提升到95%以上。对于攀钢、达钢、威钢、德胜钢铁等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铁精矿均有重大推广价值。</p><p class="ql-block">老工程师吳德郁,自2010年以来,历经不懈努力,研发了电炉冶炼钒钛铁精矿新工艺,且在一座6300KVA电炉上试验了100多次。试验结果显示:炉况顺行,生产稳定;无固体废渣、仅少量液废、汽废循环利用;电耗低、产量高、电炉寿命长;铁钒钛全部回收,突出的是炉渣中上百万吨二氧化钛可大量回收。这一项目获四川省经信委颁发的重点创新项目证书和40万元成果转化扶持资金及120万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干勇说,这项近乎无污染的工艺流程定会有广阔的拓展空间。</p><p class="ql-block">老工程师郑谟,近年来向攀钢建议,开展“氢气还原炼铁”试验。不仅被攀钢采纳,而且被中国科协纳入“2024年十大产业技术问题”之中。攀枝花市正在谋划实施制氢与氢储备项目,以求支持高炉氢还原技术产业化。目前,攀钢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分析研究,开展各种试验,还在高炉上进行喷氢试验,力求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p><p class="ql-block">还有,老工程师们设想的高炉渣提钛,也被攀钢采纳实施。</p><p class="ql-block">曾经为攀钢建设、经营、发展做出不同程度贡献的现已八九十岁的老工程师们,如今仍在马不停的蹄地助力攀钢攻克各种技术难题。这种难得的主动精神、敢于担挡的勇气、负责到底的责任感,正是对攀枝花三线建设精神薪火相传最为可贵的解读。</p> <p class="ql-block">沈忠凡老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郑谟老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吳德郁老工程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