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次经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心情总是很沉重,仿佛又见到了江边流水尽为赤、城中沟壑填满尸的一幕,隐隐感到哀鸣近在耳边……</p> <p class="ql-block">如今,南京江东门已是繁华的现代化商业街区,高楼鳞次栉比,行人川流不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为我们国家设立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社会各界人士来此悼念被侵华日军杀戮的中国同胞。</p> <p class="ql-block">但若极目西望,仍见江水滔滔,仿佛冥冥中潜流涌动,三十万冤魂仍在不绝哀号……</p> <p class="ql-block">杨汉春摄影作品《魂兮归来》对比震撼,视角冲击力强。作者充分利用了纪念馆内的浮雕、标志碑、断垣残壁、和平钟等现实元素,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达,将画面精心构思,体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对践踏无辜生命的罪恶的憎恨与谴责,生与死、悲与愤、当前与久远的静穆长歌,给读者以诸多想象和思考空间。</p> <p class="ql-block">作者以深厚的摄影功力,将作品用多元素汇合表现过去与现在时空交融的主题,既触动了众人的内心世界,又充分表现了广阔空间中的生命活力。对于作品中现场人物的描写,虔诚的表情、执着的眼神、灵动的身影等稍纵即逝的瞬间被准确定格,完美地捕捉最能凸显人物内心的瞬间动作。</p> <p class="ql-block">光与影的巧妙结合赋予作品以灵魂,远处一抹斜阳浮于天际,仿佛刚刚历经烽火洗礼,慢慢地散落在明城墙的一角,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清晰可辨。后人以凭吊和沉思维系着生命传递,并被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时时感染。</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与现实、幻象与真实、灾难与幸福、战争与和平的冲击中,镜头将消失的过往凝固成记忆,警示世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捍卫人类的尊严。</p><p class="ql-block">熟悉的乡音,罹难的生灵,魂兮归来……</p> <p class="ql-block">作者:吉龙生,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研究馆员</p><p class="ql-block">摄影:杨汉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ICSP国际注册高级摄影师,《摄影中国》特约摄影记者,《九州摄影》特约编委等,300余幅作品曾在国内外摄影展及大赛中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