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兵连的回忆 》

然 趣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十一日,独一团北京的战友们聚会。聚会后,我当天写出了报道。引来了全国各地战友们的祝贺。同时,也似一块石头投入记忆的大海,引发了战友们对五十六年前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孫立帮在战友群中率先发出了感叹: ❤️₂₀₂₄.₁₂․₁₂☼ </p><p class="ql-block"> 生活无需刻意,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答案。花开有期,花谢有意,岁月静好,安暖无声。早晨第一缕阳光,总能给人力量;第一声问候,总能带来温暖。愿你我珍惜每个平凡日子,积累每一份小确幸,成就生命中的闪耀时刻,愿所有美好如约而至。</p><p class="ql-block"> 北京兵还记得1969年12月12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吗?那个时候我们正在胶东半岛上的蓝村车站转运驿站等待发往莱阳机场的列车……。</p><p class="ql-block"> 正是:小六九们奔古稀,</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侦察机,</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好兄弟,</p><p class="ql-block"> 健康快乐数第一。</p><p class="ql-block"> 李绍亮感概写诗:</p><p class="ql-block"> 纪念入伍五十五年</p><p class="ql-block"> 战友聚会有感</p><p class="ql-block"> 回首五十五年前,</p><p class="ql-block"> 正是青葱一少年。</p><p class="ql-block"> 有怀投笔入军营,</p><p class="ql-block"> 无悔青春献海天。</p><p class="ql-block"> 披星戴月作训忙,</p><p class="ql-block"> 酷暑严寒家温暖。</p><p class="ql-block"> 袍泽之谊今犹在,</p><p class="ql-block"> 此情足可慰暮年。</p> <p class="ql-block">  李海天说:在蓝村军转站好象吃的是肉钉白菜包子吧。[调皮][调皮]</p><p class="ql-block"> 刘京叶接着说:老战友们早!海天说得对!就是大肉丁儿白菜包子。我记得非常清楚:我吃了十一个!太深刻了!大肉丁包子和排骨包子是胶东最拿手有名的美食!因为我老家就是胶东人,山东蓬莱的。我们家就时常的包!老伴儿的娘家就是咱们烟台莱阳市的人。[害羞]</p><p class="ql-block"> @海天 :多谢老战友夸奖!哪时家里穷,包子里就一倆块肉!吃起来也非常香!和过年似的。所以在蓝村吃的包子很多的肉!在家里是没有享受过的。能记忆一辈子![愉快]让战友见笑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山东胶东肉丁大包子是一种面点,主要材料有小麦面粉、五花肉、白菜等,辅料是橄榄油、盐等。该面点主要通过蒸笼蒸制而成。</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批北京兵,在家时,如果吃包子,也是白菜剁碎,猪肉剁碎,加上大葱,搅拌在一起,合成馅儿,包成小包子。</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新兵们坐火车,到蓝村火车站,火车换火车头,我们吃饭。站台上,摆着大菠萝,里面盖着白棉被,棉被下面,有热气腾腾的大包子。我们一个人拿手里四个或五个大包子,咬一口。嘿!一咬一流油。再一看,大肉包子里面儿真实惠,大块心的酱肉钉儿。肉钉嚼在嘴里,哎呀!好香呀!那时候,正年轻,好多人,吃了八个或十几个大包子。</p><p class="ql-block"> 那个蓝村大包子的香味儿,记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  新兵连一共四十五人,分成了四个班。住进菜阳飞机场的一排平房,屋儿里中央摆着一个地火炉子,靠两边有上下双人床,一个屋心里住十二个人。独一团真正营区在内场,离飞机场有八公里。飞机场没有真正营房,只有像气象台,通迅站这些值守人员住房。</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着这火炉子新鲜,跟北京不一样。北京的火炉子,在炉膛上面儿有一个托盘儿。而山东这地炉子,就只有一个装煤的炉膛儿,上面有盖儿,没托盘儿。火炉子,有时灭了,或头一天封火没封好。第二天,早晨起床,一片冰凉,冷得不想离开热被窝儿。可是,军令如山倒,连长一吹哨儿,全连要紧急集合出早操。那时候,山东真冷呀!滴水成冰,我们穿着棉袄、棉裤,脚踏大头鞋,仍然冻的瑟瑟发抖。</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批北京新兵的到来,引起了菜阳飞机场北京老兵们的关注。许多北京老兵像自己家里亲兄弟来了一样,从各个住处,赶往飞机场来看望我们。我记得,气象台的大高个儿郭子,警卫连的洪德仁等。他们来了,问我们在北京住什么地界儿,我们回答:在西四、祖家街、南小街等地几时。他们兴奋地插话:我们家住白塔寺,我们家住南小街,我们家住西单。哎呀!离得真近,我们感觉到远离父母,在部队遇到了老乡,遇到了最亲的亲人。他们问我们缺什么,希望我们认北京老乡,从今以后,多亲热。</p><p class="ql-block"> 六八年老兵张培水回忆说:为了迎接你们70年来部队的小兄弟们,我穿着棉大衣,在宿舍楼下盼等着你们……,难以忘记那一刻。</p><p class="ql-block"> 陈根存回忆说:那时,现在的时刻新兵到了外场,分了四个班,住进一排小平房,新兵连部在后面一排平房。晚上澡堂全体洗了一个澡,澡堂记忆中是新盖的。 我的屋子四张上下床,我在上床,有王志宗,王宝林,王海望,高建国,初培山 ,,,。</p><p class="ql-block"> 王志宗回忆说:</p><p class="ql-block"> 到新兵连不久的一天晚上,部队开车让我们到莱阳县城(看电影还是干什么忘了)回来的路上,让兵告诉大家这就是莱阳县城主要街道。大家对莱阳大街仅有的一个路灯议论纷纷。老兵听后提醒大家,这是莱阳不是北京。一句话点醒了我,让我想到中国很大,中国有差别,还有更多地方落后没被我们认识,还有待我们尽快成长起来,去努力奉献。这一句提醒的话始终牢牢铭记我的心里,这个老兵就是张培水。他可能不记得了,但这是我第一次认识的他,虽然没在一个单位,但他的独特声音和特有气质让我到了部队一下就认出了他。</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我是新兵连二班,班长是六五年老兵于承运。我们班有:刘永胜,张来生,张京平、蒋永旺、王民、吴才、孟祥福……。取暖的地炉子在屋子中间,我们围着火炉子取暖。火炉子上坐着一个烧水的铁壶。而张来生,总是用铁水壶的水蒸气来薰绒军帽儿。最后,那个绒军帽儿被他薰的方方正正,十分好看。我们新兵连挖猫耳洞,在地底下,一个电灯泡儿,仍挡不住黑暗。我们干活儿干得汗流浃背,很累。这时候,张来生给我们讲《一只绣花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当时,《一只绣花鞋》是禁书,社会上流传手抄本,估计张来生看了手抄本,就给大家讲故事,大家认真地听他讲。</p><p class="ql-block"> 故事背景设定在“文革”期间,梅花党如同幽灵般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恐惧。1948年,国民党在濒临崩溃之际秘密成立了梅花党组织,旨在渗透并颠覆共产党。主人公龙飞是一名共产党的特工,他曾尝试接近梅花党党魁的女儿白薇,以期获取记录着梅花党成员名单的梅花图,但未能如愿。多年后,中国的核潜艇设计图纸泄露,同时在一个教堂的楼梯上发现了一只绣花鞋,这一切都似乎与梅花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莱阳历史老照片儿</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八年菜阳大寺街。</p> <p class="ql-block">  战友聚会,勾起了战友们对部队的回忆。每个战友都会激起自己的感情的浪花。</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记得那有名的一段儿话:</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青春无悔,我们为保卫祖国的国防奉献过青春。我们有过当过兵的历史,我们一辈子感到光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王立和 笔名:然趣 </p><p class="ql-block"> 欢迎您在互联网上,找《然趣新浪博客》。</p><p class="ql-block"> 您也可以,下载《美篇》软件,找《然趣美篇文章》,目前有二百七十九万人,在这个平台上,阅读我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我推荐:您上《荔枝网》,找《女兵晨读》,听李卫老师,在网上广播电台,讲述动听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