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离开古文化街,手机导航步行去意大利风情旅游区,再次通过金汤桥,到河对岸发现这里有一座天津解放纪念雕塑。想起大决战中的天津之战,傅作义说:“解放军三个月也打不下天津”。林彪对前线总指挥刘亚楼说:“三天打下天津”。刘亚楼不到三十小时解放天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对比现在的俄乌战争,觉得今后不要再称俄罗斯为战斗民族了,几千年来最会打仗的还是华夏民族,近的无论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都有精彩的经典战役!反观俄军在俄乌战争中的表现,打得太拉胯啦!一座规模远远小于天津的城镇也要打上几个月,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后才能拿下,而且有的拿下了短时间又得而复失!这样的“呆仗”打法让华夏吃瓜群众越看越乏味!感觉很像俄罗斯的一种“打耳光”比赛,两个强壮的男人轮流扇对方耳光,直到把对方扇晕的获胜,俄乌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像极了在互扇耳光,这样打下去相信块头更大的俄罗斯会占优势,但即便获胜,也不是伤的鼻青脸肿那么简单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步行约半个多小时到达意大利风情旅游区,街两侧多是欧洲情调的餐馆饭店,但街边的路边餐厅基本没有什么人用餐,相信夏季的夜里这里一定人气很旺。坐在路边伞下的餐桌前,喝上一杯咖啡或啤酒,自拍一张街景,如果不是招牌上的汉字,说在欧洲旅行也不违和啊!到天津还是要吃天津美食,选了路边一家狗不理包子铺,点了一套煎饼果子和一碗锅巴菜。呵呵,在天津意大利风情区的狗不理包子铺,吃了一套煎饼果子加一碗锅巴菜,听起来像本地特色的段子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吃完饭继续向前走,来到“马可波罗”广场,这个意大利人曾被当时“元大都”的繁华所震撼,回去后念念不忘好吃的馅饼,却想不起来怎么做了,只好在面皮上放了一层馅儿烤,成了现在的披萨,所以有个调侃的说法是:中国的馅饼是意大利披萨的姥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路口的一角有一座“天津记忆“展馆,进去后看到的布局和前面在古文化街看到的非遗展馆基本相似。当看到一辆老式飞鸽自行车时,想到儿时父亲买了一辆带链盒的飞鸽二八自行车,感觉那辆车是当时最洋气的,驮着我进城,坐在后座上很拉风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来到但丁广场,现在看感受的是异国情调,在清末这里展现的确是国弱被欺的屈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今年9月去了天津五大道,现在对意大利风情区的小洋楼已审美疲劳,决定去梁启超故居。手机导航看距离不远,步行了约十分钟就到了,买票10元,进入参观。院内有两座楼,中间是梁启超的塑像。白色的二层小楼很典雅,先参观近门处的这座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进入一楼展室,先看到了梁启超的塑像,他是“戊戌变法”的主要组织者,一生为国图强,看塑像的发型应已是民国时期。在第二个展室看到一图片很有感触,图片上介绍的是梁启超的九个子女,用一句话概括:“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看到这两张图片介绍,梁启超五岁学习儒家经典,八岁做文章,九岁下笔千言,十二岁中秀才,妥妥的神童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二楼的展室重点介绍了梁启超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民国时期归国弃政从教的经历,梁启超是民国时期清华大学著名的四导师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回到院内来到梁启超的塑像前,看到塑像后的几个字“爱国如家,少年强则中国强”,想起了初中时学课文中梁启超的名篇《少年中国说》的场景。教语文的刘老师已过中年,头发有些花白,她带领我们朗读这篇课文。她的头轻轻摇动,花白的头发也微微飘起,声音铿锵有力,我们全体同学跟读,整齐洪亮的童音在教室里激荡:“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现在想到这场景,还有热血沸腾的感觉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里侧这栋楼是“饮冰室书斋”,为梁启超晚年写作著书的地方。在此完成了他的作品《饮冰室合集》流传后世。“饮冰”一词来源于《庄子》,梁启超自谓“内热”以饮冰自解,表达了内心为救国而焦灼又力求自致冷静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楼书房中有梁启超的塑像坐在书桌后托腮沉思,也许此时先生在“饮冰自解”吧!书房内有几组大书柜,内有很多藏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二楼为客房、餐室和家族纪念室等,墙上的一块匾,内书“思无邪”是梁启超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离开梁启超故居,开始寻找地铁站返回,期间见到一建筑很有特色,近前看是原租界内的意大利兵营。中国作为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和消亡的文明,最强大的地方之一就是“以史为鉴”,这些地方的建筑保护,也时刻警醒国人:国强才能民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