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门券专题系列赏析—【山西古戏台】(副本)

刘宝晋

<p class="ql-block"><b>古戏楼漫谈</b></p> <p class="ql-block"> 戏楼,又叫戏台,戏台即戏剧舞台,是指为戏剧演出而建的专门场所。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地,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一座座戏楼如同一座座博物馆,记录着中国戏曲数百年来的兴衰沉浮,是往日辉煌演剧活动的凝固华章,也是古代能工巧匠尽展聪明才智的精湛建构。</p> <p class="ql-block">戏曲艺术活动中心【梨园剧场】入场券</p> <p class="ql-block">1、山西·太原篇·太原市晋祠水镜台-戏楼(明、清-国保)</p> <p class="ql-block">  晋祠水镜台位于太原西南的晋祠,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台基高出地面,前沿排列石望柱,嵌入石勾栏,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山西·太原篇·太原晋祠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2、山西·太原篇·太原上兰村窦大夫祠-戏楼(清-国保)</p> <p class="ql-block">  窦大夫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方的上兰村,在祠堂最南端,正对祠堂大门处,矗立着一座飘摇百年的古戏台,名为"乐楼"。古戏台,为清代建筑。面阔5间,单檐硬山顶,琉璃剪边,从北向南看呈前设抱厦之殿堂式建筑,从南向北呈前廊式单檐硬山顶山门,造型特别,实属少见。</p> <p class="ql-block">山西·太原篇·太原窦大夫祠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3、山西·晋中篇·榆次市城隍庙-戏楼(元-国保)</p> <p class="ql-block">  榆次城隍庙北面是戏台,正对城隍殿。戏是演给城隍老爷看的,这是城隍庙的固定格局。玄鉴楼建于明弘治七年(1497年),高二层,有三层重檐,是一座高大宏伟的歇山顶楼,结构十分巧妙。一层腰檐设平座,北面接出乐楼及三开间戏台。屋面铺琉璃瓦,装饰琉璃脊兽和螭吻,十分别致。</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中篇·榆次市城隍庙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4、山西·晋中篇·太谷县净信寺-戏楼(明-国保)</p> <p class="ql-block">  净信寺位于山西省太谷县阳邑乡阳邑村西南,创建于唐开元六年(714年),净信寺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山门南有影壁,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戏台,两侧有看廊。净信寺建筑展现出地方建筑风格,对研究山西佛教寺庙选址以及古代城镇建筑、布局、功能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理意义。</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中篇·太谷县净信寺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5、山西·晋中篇·祁县渠家大院-戏台院(清-国保)</p> <p class="ql-block">  山西祁县渠家大院外观宛如一座严密防卫的城堡,气势雄伟。大院为五进式穿堂院落,南边设有一座宏伟的戏台。渠家大院的戏台院,在晋剧发展史上留下了久远的影响。戏台院内的古戏台坐南朝北,面阔五间,形成近20平方米的戏台。距有关专家讲,建有戏台的民居院落,山西唯此一家。</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中篇·祁县渠家大院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6、山西·晋中篇·介休市后土祠-戏楼(明-国保)</p> <p class="ql-block">  介休后土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庙底街,是一处道教全真派庙堂建筑,历史上有“道家地”之称。后土庙戏楼,背依三清殿,面向后土行宫大殿,戏台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台面高 2.6 米, 台口高 3.2 米,整体面阔三间。戏台两侧设琉璃八字音壁。整体造型玲珑秀丽,结构奇特,为戏台音壁结构之特例。</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中篇·介休后土庙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7、山西·晋中篇·平遥县城隍庙-戏楼(明、清-国保)</p> <p class="ql-block">  平遥城隍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隍庙街中段,坐北朝南,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与县衙署对称,前后三进院落,从南至北分三条轴线排列,主要建筑有牌楼、山门、戏楼、献亭、献殿等,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遗构。平遥城隍庙历史文化内涵丰厚,融传统儒教、道教、民俗文化为一体,是研究平遥古城建置布局、道教发展及民俗风情的实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中篇·平遥县城隍庙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8、山西·吕梁篇·交城县天宁寺-戏台(唐、清-国保)</p> <p class="ql-block"> 卦山天宁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卦山,因山形如卦象而得名。古往今来流传有许多神秘美妙的神话传说。卦山天宁寺座北朝南,由天宁寺、石佛堂、书院、朱公祠、圣母庙、文昌宫等六组建筑组成,另外还有环翠亭、戏台、华严塔、墓塔林等附属建筑。有殿堂楼阁200多间,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山西·吕梁篇·交城县天宁寺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9、山西·吕梁篇·文水县则天庙-倒坐戏台(唐-明、清-国保)</p> <p class="ql-block">  文水则天庙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城北5公里的南徐村,为全国少数祭祀女皇武则天的庙宇。则天庙始建于唐代,现存庙宇南北走向,四合院布局,山门为二层倒坐戏楼,钟鼓二楼分列两侧,正面是三间歇山顶大殿,大殿南侧左右分别为东西配殿和碑廊。正殿具有明显的早期建筑特征,其余大多为清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山西·吕梁篇·文水县武则天纪念馆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10、山西·吕梁篇·临县碛口古镇黑龙庙-戏楼(明-国保)</p> <p class="ql-block">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黑龙庙位于南端湫水河入口处的碛口镇卧虎山。座东北向西南,依山傍水。中轴线上,首先是山门,由三道石拱门洞组成。门前是一座面阔三间的门庭。门庭上又盖一座歇山顶门楼,两层建筑全凭8根大木柱支撑。紧挨门楼又建倒座乐楼(戏台)。前后建筑连为一体。乐楼为歇山顶,琉璃瓦剪边,十分美观大方。乐楼左右是十字歇山顶式的钟鼓楼,规模不大,却小巧玲珑,别具风格。</p> <p class="ql-block">山西·吕梁篇·临县碛口古镇黑龙庙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11、山西·阳泉篇·平定县娘子关关帝庙-戏台(清-国保)</p> <p class="ql-block"> 位于山西阳泉平定县娘子关关王庙外院的古乐楼戏台,是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庙会期间,专为关老爷唱戏庆贺的地方。被毁之前为清同治三年重修的前檐额坊贯穿四柱的卷棚六脊式建筑。现设计修复的戏台,是一座宋代结构的建筑。三面敞开,单檐歇山式屋顶。台上共有八根立柱,平面呈方形,坐东北朝西南,面向中轴线上的关王正殿,戏台内部的梁架结构,轻巧玲珑,富于变化。</p> <p class="ql-block">山西·阳泉篇·平定县娘子关关帝庙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12、山西·阳泉篇·新泉观-戏台(明、清)</p> <p class="ql-block"> 位于山西阳泉新泉观高埠前的广场,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新泉观戏楼,为庙会的表演场所,清康熙1670年与新泉观同时重修。新泉观戏楼建在高约1.5米斑驳的石台基之上,造型美观实用结构复杂。前台悬山卷棚顶,勾连后台硬山半坡屋顶,前台悬山两端出檐。古戏楼前台四根粗壮方型石柱支撑屋顶硕大额枋,悬山顶两端各伸出一坡檐廊,增大戏台横向宽度。卷棚顶内彻上露明造,梁架彩绘装饰。</p> <p class="ql-block">山西·阳泉篇·新泉观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13、山西·长治篇·长治市潞州府城隍庙—戏楼(明-国保)</p> <p class="ql-block"> 位于山西长治市潞安府城的隍庙坐北朝南,一进三院,沿中轴线修建有山门、玄鉴楼、城隍殿、寝宫等建筑,规模宏大,规制高级,它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它以保存较完整的元至清古建筑而闻名。玄鉴楼,明代建筑。由主楼、东西耳楼、倒座戏楼、抱厦组成。主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六椽,二楼与倒座戏楼相连。戏楼坐南面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是给城隍神祭祀唱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山西·长治篇·长治市潞州府城隍庙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14、山西·长治篇·平顺县九天圣母庙-戏楼(宋-明-国保)</p> <p class="ql-block">  九天圣母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社乡东河村西,坐落在10余米高的土丘之上,创建的确切记年,已无从稽考。宋建中靖国年间,重修竣工。明崇祯五年(1632年),重修,增补。九天圣母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12平方米,建筑面积1495平方米,庙内舞楼系宋元符三年(1100年)创建原构。九<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圣母庙为全国</span>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西·长治篇·平顺县九天圣母庙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15、山西·长治篇·沁县牛寺乡南湿水村洪教院-戏台(金、元-国保)</p> <p class="ql-block">  南涅水洪教院,初名“弘教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南涅水乡南涅水村北隅,占地面积2483平方米,现为三进院落,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有:天王殿、二佛殿、大雄宝殿及其两侧的伽蓝殿、关帝殿。现存大雄宝殿为元代遗构,天王殿、伽蓝殿和关帝殿为明代,二佛殿为清代。南涅水洪教院保存着金元交替时期的木构建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南<span style="font-size:18px;">涅水洪教院为全</span>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西·长治篇·沁县牛寺乡南湿水村石刻馆(代)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16、山西·长治篇·襄垣县仙堂山仙堂寺-戏台(宋-省保)</p> <p class="ql-block"> 仙堂寺位于山西省襄垣县城东北二十五公里仙堂山腰。四面环山,松柏苍翠,寺址内外,五泉涌出,泉水蜿蜒寺侧,环境清静优美,故又名五龙寺。创建于宋代。寺前还有乐搂、关帝殿、黑龙潭、炼丹洞等景色,素有「小悬空寺」之称。</p> <p class="ql-block">山西·长治篇·襄垣县仙堂山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17、山西·晋城篇·泽州县玉皇庙剧场(宋-国保)</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又称府城玉皇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玉皇庙创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是古代泽州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道教庙宇。玉皇庙分三进,头道山门、二道山门、诸神享亭、玉皇殿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显示了宋代庙宇建筑的独有风格和泽州先民的艺术才华。<span style="font-size:18px;">玉皇庙为全</span>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城篇·泽州县玉皇庙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18、山西·晋城篇·泽州县青莲寺(北齐-明清-国保)</p> <p class="ql-block">  青莲寺位于晋城市的泽州县金村镇,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即(550-559年),经历了多次毁坏和重建。现存的建筑主要是在明代和清代建造的。青莲寺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为研究古代建筑、宗教文化和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青<span style="font-size:18px;">莲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城篇·泽州县青莲寺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19、山西·晋城篇·阳城县郭峪古城-戏台(元-国保)</p> <p class="ql-block"> 郭峪古城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北,被古建专家称为“中华民居之瑰宝”。阳城县郭峪古城的古戏台是一座罕见的可升降建筑,堪称国内农村唯一。‌这座古戏台位于郭峪古城汤帝庙内,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经过多次修缮,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顺治九年的作品。戏台名为“倒座戏楼”,台口朝向正殿,而山门则朝外,这种布局在乡村古庙中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城篇·阳城县郭峪古城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20、山西·晋城篇·阳城县海会寺(唐、宋-国保)</p> <p class="ql-block">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大桥村。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海会寺内有金、元、明、清的佛殿,是一组很有价值的古建筑群。佛殿中轴线东西侧有两处古典园林区,充分利用龙泉水为流觞曲水,为黄河九湾,使寺院灵气大增。海<span style="font-size:18px;">会寺为全</span>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城篇·阳城县海会寺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21、山西·晋城篇·高平市金峰寺-古戏台(北魏-省保)</p> <p class="ql-block"> 金峰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城西南的西北山东麓,创建于北魏,古称崇果院、灵岩院,曾经是高平三大寺之一,寺坐西面东,依山势而建。现存有元、明、清建筑,四进院落,中轴线上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中殿为元代建筑,三间见方,歇山式屋顶,寺内西阁之上,有座弥勒佛金装塑像,每当皓月东升,正好对准佛爷鼓肚,实为奇观。寺外清潭,月影照人,清澈可观,旧时被称为高平八景之一的“金峰夜月”即指此而言。</p> <p class="ql-block">山西·晋城篇·高平市金峰寺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22、山西·忻州篇·宁武县东寨镇二马营-古戏台(元)</p> <p class="ql-block"> 二马营村所在地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东寨镇 ,二马营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元代以前。相传马营村是宋朝杨延昭屯兵的主要地方。‌宁武二马营古戏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东寨镇二马营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村中的广庆寺进行了修整,增添了古村落的文化色彩。宁武二马营古戏台属于明代建筑,采用了多种声学设计来优化演出效果。</p> <p class="ql-block">山西·忻州篇·宁武县东寨镇海灜寺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23、山西·忻州篇·代县鹿蹄涧杨家祠堂-古戏台(元-省保)</p> <p class="ql-block"> 杨家祠堂,始建于1836年,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东20公里的鹿蹄涧村,是为纪念宋代爱国将领杨业父子而修。杨家祠堂,由大门、戏台、正殿等组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建筑艺术价值。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西·忻州篇·代县鹿蹄涧杨忠武祠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24、山西·大同篇·大同云冈石窟-戏台(明-国保)</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戏台位于正对云冈石窟第六窟的山门外对面,是当时为了开庙会时酬神献乐、献艺之用。修建于清康熙到云冈朝佛后,戏台前台两根明柱,飞檐挑角,中间一道木砖结构制成的墙,将戏台分成前后台,后台的左右有“出前后台,后台的左右有“出将”、“相入”的门,有了专门提供化妆的空间。台前和左右均有宽阔的空地,在酬神献乐、献艺时人们可从三面观看,较从四围观看有了质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篇·大同云冈石窟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25、山西·大同篇·大同市佛字湾观音堂-戏台(清-国保)</p> <p class="ql-block"> 大同观音堂,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马军营乡小站村西北约1.3千米处,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沿中轴线建有戏台、腰门、观音殿、三真殿,两侧建钟楼、鼓楼、碑亭和山门等。山门位于寺庙东南角,对面有琉璃三龙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双面照壁,为明代遗物。观音堂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其中的戏台作为寺庙的一部分,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戏台通常用于寺庙中的戏曲表演,是佛教文化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篇·大同市观音堂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26、山西·临汾篇·尧都区东羊村东岳庙-戏楼(元-国保)</p> <p class="ql-block"> 王曲东岳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吴村镇王曲村,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戏台为元代所建。王曲东岳庙坐北向南,中轴线布局,现存建筑有山门、戏台、正殿、配殿等。山门设于戏台两侧,戏台前部是民国年间增建的悬山卷棚式结构,后部的十字歇山顶建筑为元代遗构,三面砌墙正面敞口。王曲东岳庙戏台建筑风格独特,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是金代中叶至元代初期舞台由四面观或三面观向三面筑壁一面观的乐楼进化中的实物证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西·临汾篇·尧都区东羊村东岳庙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27、山西·临汾篇·翼城县南<span style="font-size:18px;">梁镇武池村乔泽庙-戏</span>楼(元-国保)</p> <p class="ql-block">  乔泽庙戏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武池村乔泽庙内,建筑面积174平方米。戏台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乔泽庙戏台坐南朝北,面阔9.35米,进深9.32米,单檐歇山顶,屋面布灰筒板瓦。四角立四根角柱,后檐及两山后部砌以墙壁,台前及两侧前部敞露,可以从三面观看演出。乔泽庙戏台作为元代早期戏台建筑,为研究中国元代建筑发展,特别是元代戏台建筑发展提供了重要佐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西·临汾篇·翼城县乔泽庙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28、山西·运城篇·河津樊村明代戏楼(元、明-省保)</p> <p class="ql-block"> 位于山西省河津市樊村的明代古戏台,创建于700年前的明代。戏台面宽5间,有八字墙和修善碑,戏台坐南朝北,是给神献戏的建筑,给人一种古老而深沉的感觉。樊村明代舞台,原为关帝庙附属建筑。创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成化、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修葺,基本结构仍为明代建筑。是研究明清时代建筑的典型代表,现为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西·运城篇·河津市真武庙(代)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29、山西·运城篇·盐湖区池神庙三连戏台(元-国保)</p> <p class="ql-block">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南路南端。 盐池庙的元代三连戏台,原名为乐楼,在清康熙年间更名为“奏衍楼”,始建于元代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戏台开唱时三个戏班同时登场,场面和气势深受百姓喜爱。戏台面阔七间,为“连三对唱”的形制,其正对着三大殿,全国仅此一处,也是目前尚存为数不多的元代戏台。下面有通道,可供人来往,还能扩大音响效果,很是奇妙。</p> <p class="ql-block">山西·运城篇·盐湖区池神庙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30、山西·运城篇·芮城永乐宫山门搭板-戏台(元-国保)</p> <p class="ql-block">‌ 运城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是元代建筑与壁画的杰出代表,占地面积248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之一‌。芮城龙虎殿是永乐宫原有的宫门,门上挂是我们永乐宫内唯一一块保持最完整的元代原木版匾。<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span>极门是后明间踏道缩在台基里面,搭上木板,可当作戏台,一物两用,实用罕见之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西·运城篇·芮城永乐宫参观券</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戏楼有其独特的建筑特征:戏楼三面敞开,一面留作后台,舞台台面空间简单,但外延空间较大。上下场门上挂锦缎绣花门帘,上场门绣“出将”,下场门绣“入相”。戏楼的空间处理具有空灵通透的特点,广场、厅堂、厢房、回廊等都可以融入观演空间。 </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戏台的建筑意义在于其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审美价值的体现、社会历史的见证以及民间文化传播的媒介,它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作者以戏曲类门票为主体,特制作戏曲门券专题系列【山西古戏台】。</p><p class="ql-block"> 据有关专家的调查和查阅,共统计出有依据有图像的山西传统剧场(戏台)共3515座(含重修)进而指出山西传统剧场总体呈现四大特征:数量之巨,为全国之最;发布之广,散布境内各城镇村落;时序完整,演进脉络清晰,金元明清至民国等时期均有遗存;形制多样,因地制宜,地方特色明显。</p><p class="ql-block"> 现把多年来收藏的戏曲门票,与部分山西古戏台资料、照片等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汇总,以求从中得到鉴赏和收益。</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