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i> 十朝史迹寻访之旅第十三期,十四期,南京抗战篇。</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一、主题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寻访南京安全区,了解拉贝等国际友人的义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活动领讲:许晶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二、寻访时间和集合地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12月13日,12月14日两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2月13日集合时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午9:00—12:0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集合地点:江苏路广场(在山西路鼓楼区委附近:先锋书店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12月14日集合时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午9:00—12:00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集合地:拉贝故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三、两天行走线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3日路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宁海路5号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办公处出发,至小粉桥1号拉贝故居结束。全程约6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14日路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小粉桥1号拉贝故居出发,至西康路33号美国大使馆旧址(西康宾馆)结束。全程约7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活动组织:晓望老师(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全程领讲:许晶老师(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行走领带:云中漫步老师(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江苏路39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行国际安全区今日路过史点:</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安全区总办公处、琅琊路小学、安全区西北角、安全区东北角、民国最高法院、华侨招待所、民国外交部、安全区东角、日本大使馆、鼓楼医院、陆军大学旧址、南京大学、汉口路小学、司法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u>国际安全区区域:</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东以中山路、中山北路为界,自新街口起,止于山西路口;北以山西路及其以北一带至西康路之线为界;西以西康路为界,自汉口路口向东南划斜线,至上海路与汉中路交叉路口;南以汉中路为界,自上海路至新街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u>设立难民收容所</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和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建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为难民提供吃住,他们尽其全力保护难民的安全。先后有25万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官兵在难民区避难,使他们免遭日军杀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南京特别市第六区区公所</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江苏路39号,建于1937年前。占地面积600mm,建有欧美风格楼房 1幢, 砖木结构。附属楼房1幢,平房2幢, 建筑面积570.6mm。建成后为工务局颐和路地区管理所。日军侵占南京后,曾作为侵华日军宪兵司令部。20世纪40年代后期为南京特别市第六区区公所。现有主楼1幢,竖线条纹外墙,铝合金门窗。整个建筑呈半圆形,东侧为平面。其他3面为半圆形,2楼3面为半圆形露台,3楼3面为小半圆形露台,3楼顶上为小方形露台,中部为方形小阁楼,建筑面积约为370mm。房屋保护很好。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安全区亦称“难民区”,以美国大使馆所在地和金陵大学等教会学校为中心,占地3.86平方公里,界内分设华侨招待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最高法院、金陵大学等25所难民收容所。南京沦陷前后,南京市民及外地逃来的难民,蜂拥而入难民区,少数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也进入安全区避难。各个收容所都人满为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许晶老师全程讲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历史上的今天南京保卫战进入最后时刻和尾声!南京迎来历史上最黑暗最血腥的日子!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日也是国家法定公祭日 ,这一天全中国都会拉响警报,人们会停下手中的活来默哀: 铭记历史,缅怀先辈!同时告诉先烈们,祖国已经强大了!87年前此时的南京,正是守军和全城百姓最为黑暗和痛苦的日子,而这血腥一直持续了40多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唐生智的一纸撤退令来的十分突然,之前都是“誓与南京共存亡!”守军都做好决战到底的思想准备!由于是在日军的炮火和慌乱中下达的命令,很快就变成了无组织的人山人海之大溃败。但仍有很多爱国官兵在打巷战,在城内阻击日寇,他们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图为现南航大门口的激战碉堡!来自贵州的103师官兵在中山东路及明故宫顽强阻击入城的日军!为下关江面上正在撤退和渡江的军民在争取最后的时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该碉堡80年代还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活动行走开始,沿着江苏路方向行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u>1.国际安全区总办公处</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马歇尔公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马歇尔公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鼓楼宁海路5号,原名金城银行别墅,建于1936年,1937年1月25日以法币65000万元卖给美国代表人。中央信托局南京分局曾于此办公。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曾经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抗战胜利后成为马歇尔公馆。该建筑坐北朝南,仿古2层楼房,砖混结构,飞檐歇山琉璃瓦顶,内部装饰华丽。另建有中式平房3幢11间,庭院小径用红、黑、白三色鹅卵石铺成鹰、狮、白虎和鸟等图案。宅院占地2780m2,建筑面积748m2马歇尔(1880-1959),美国人,1924年来华,任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执行官,代司令官,1950年至1951年任美国国防部部长,1959年在美国去世。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宁海路广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进入莫干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进入琅琊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来到了琅琊路小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u>2.琅琊路小学</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原山西路小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这里有着较大的难民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琅琊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来到西康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u>3.国际安全区西北角</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康路与宁夏路交会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宁夏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江苏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祁家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u>4.国际安全区东北角</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山西路广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2.12上午10时南京城拉响警报鸣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u>5.民国最高法院</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国民政府最高法院</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坐落于中山北路 251号(今 101号和103号),成立于 1928年11月,是国民政府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法院办公大楼于1933年5月建成,过养默建筑师设计,东南建筑公司施工。西方现代风格,占地面积1703.19平方米,主楼为钢混结构,青砖青瓦西式3层楼房,中式平房33间,砖木结构中式楼房6进165间,木板房73间等,合计办公用房276间。主楼整体造型呈“山”字形,寓意“执法如山”。院中圆形花池设碗形喷泉,寓意“一碗水端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u>6.华桥招待所旧址</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华侨招待所</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中山北路81号,现为江苏议事园,建筑师范文照设计,1933年竣工。该建筑主楼高3层,钢混结构,宫殿式建筑风格,朱红方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气势不凡,建筑面积为5000mi。民国年间,华侨招待所是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招待所。1947年后,吴铁城将其改为营业性机构,成为首都南京重要宾馆之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七辑 工商·金融·餐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u>7.民国外交部</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山北路32号国民政府外交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国民政府外交部成立于1927年5月,属国民政府管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民政府外交部建筑于1931年3月筹建,1934年6月竣工。占地面积45.6679亩,建筑面积8500m,由上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著名建筑师赵深、陈植、童寯共同设计,姚新记营造厂承建,建筑费用30余万元。日军侵占南京时,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设于此。抗战胜利后,仍作为外交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存外交部大楼建筑面积5050m,坐北朝南呈“T”字形,钢混结构,平屋顶,入口处有一宽敞门廊。中部高4层,两翼高3层,另有半地下室1层。立面采用了西方现代建筑手法,细部为中国传统装饰技巧。民国年间出版的《中国建筑》杂志评价外交部办公楼外交部“为首都之最合现代化建筑物之一;将吾国固有之建筑美术发挥无遗,且能使其切于实际,而于时代所要各点,无不处处具备,毫无各种不必需要之文饰等,致该大楼特具之简洁庄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u>8.安全区东角</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鼓楼广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u>9.日本大使馆</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北京西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日本驻华大使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北京西路3号。约建于20 世纪 20—30年代。原有西式楼房3幢,西式平房4幢,占地面积8494.58m。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将原设在中亚村(今白下路)总领事馆搬迁至此处办公。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u>10.马林医院旧址</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马林医院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鼓楼区中山路321号。始建于1886年元月,系外国人在南京创办的第一所医院。现存2层西式楼房1幢,系原病房和门诊楼,建于1892年。该建筑因形随势,地上2层, 地下1层, 面宽31.5m,进深12m,砖木结构,外墙青砖,清水勾缝,墙身红砖勾勒线脚,圆拱形门窗;四面坡屋顶,水泥平瓦,屋顶设有6个老虎窗;楼南面正中门楣上,镌刻有“光绪十八年”和“AD.1892”字样。楼西北角,另有民国时期风格楼房1幢,高2层,青砖青瓦,带阁楼、老虎窗采光,内有壁炉,装修精美,为1927年建造。2幢楼房总建筑面积约1500m。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u>鼓楼医院</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u>11.金陵大学</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u>12.汉囗路小学</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13.陆军大学旧址</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u>14.民国司法部旧址</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中山路251号(原269号)。国民政府司法院于1928年11月16日成立,是原国民政府最高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全国司法行政事务。建筑大楼呈灰色,南北走向,西式3层,砖木混凝土结构,中间主楼半球形拱顶上镶有自鸣钟1座,顶上竖有旗杆,两侧为辅楼,整幢大楼有房屋108间。楼前2个对称大花园。主楼门前为古典欧式建筑风格门楼,坐西朝东,3进门,中间小两旁大,顶部饰以图案花纹,8根希腊柱庄重典雅。1949年4月23日夜,办公大楼起火,大多建筑被焚毁,唯大门仍保持原貌。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u>15.拉贝故居</u></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是1932至1938年间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处代表约翰·拉贝(简称拉贝)先生的住宅。南京沦陷后,这里成为南京安全区25个难民收容所之一,25万难民拥进安全区避难,这个小院就保护了600多位难民免遭日军杀害。拉贝先生亲眼目睹日军行,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前, 拉贝被推选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及其领导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在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出于正义感和仁爱之心,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尽其全力照顾、保护、拯救处于日军暴行恐怖下的中国军民,揭露战争罪行,呼吁世界和平。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的人类之爱,他们的崇高品质及所发挥的作用,应受到人们永远的纪念和大力宣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南京好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1月,日军对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发起进攻,约翰·拉贝先生作为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为保护南京人民的生命安全坚持留守南京。1937年11月22日,南京城内留守的国际友人决定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推选约翰·拉贝先生为主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保护了约25万人的生命。从1932年到1938年2月23日,约翰·拉贝先生一直居住在南京市小粉桥1号。而1943年至1950年去世,他则居住在德国柏林西门子城Harries路3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u>约翰·拉贝</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882年11月23日,德国汉堡诞生了一位传世英雄,他就是20世纪初叶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代表—约翰·拉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沐浴、净化了无数的魂魄,也铸造了拉贝的人生观。他1908年来中国工作,自1911年起先后担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北京、天津、南京代表处代表,到1938年回国,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他被推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古城金陵陷入黑色恐怖深渊。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党员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他还在租住的这幢小楼内,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春,拉贝回到德国后,在柏林多次公开发表演讲,揭露日军在南京的疯狂暴行,遭到盖世太保的迫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拉贝由于他纳粹党员身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他最消沉的日子里,南京人民为他募捐,寄赠钱和食物,使他重新燃起了生活勇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拉贝因中风在柏林去世。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半个世纪后的1996年,这位“中国的辛德勒”才从历史的迷雾中向我们来,他的日记被公诸于世;他在南京小粉桥1号的故居被确认;他的墓碑安放到了南京;他当年拯救的难民纷纷一吐肺腑之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现在,他的故居又成为弘扬人道主义,倡导世界和平的场所,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位和平勇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南京安全区的建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11月22日下午5时,为了尽量减少战争给平民造成的伤害,按照在上海南市收容难民的先例,国际委员会平仓巷3号召开会议,讨论建立南京安全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京安全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u>国际安全区的任务</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2月1日,南京市市长马超俊向该委员会移交了南京安全区的实际管理权,他交给委员会3万袋大米,1万袋面粉和一些食盐的存条,并允诺拨款10万元法币现金和450名警察。约翰•拉贝成为南京的“执行市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国际安全区当时承担了以下六大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安全区的安全保障,二、难民安置,三、食品供应,四、建立卫生设施,五、医院抢救,六、警察管理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安全保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为了保证安全区内的安全,拉贝等人决定在安全区内所有出入口设置路障,标志警戒线,同时派臂戴安全区标记、手握手枪的警察站岗,对进入安全区人员进行入区检查,负责对安全区边界的守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拉贝和他的朋友们,创造了一个奇迹,面积占全城总面积八分之一的安全区,成为南京市唯一一块得以幸免火灾的绿岛。南京安全区内没有发生日军纵火事件,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鼓楼医院等优秀建筑以及宁海路,颐和路一带几百幢私人小洋楼得以保存下来,完全得益于国际安全委员会强有力的保护,作为历史遗产,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南京沦陷前的南京市长马超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u>设立难民收客所</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设立难民收容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和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建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为难民提供吃住,他们尽其全力保护难民的安全。先后有25万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官兵在难民区避难,使他们免遭日军杀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安全区亦称“难民区”,以美国大使馆所在地和金陵大学等教会学校为中心,占地3.86平方公里,界内分设交通部大厦、华侨招待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最高法院、金陵大学等25所难民收容所。南京沦陷前后,南京市民及外地逃来的难民,蜂拥而入难民区,少数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也进入安全区避难。各个收容所都人满为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图从左至右自上而下在交通部设置的难民收容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在司法部设置的难民收容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在最高法院设置的难民收容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在陆军学校设置的难民收容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在金陵神学院设置的难民收容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在汉口路小学没置的难民收容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7.在五台山小学设置的难民收容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8.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设置的难民们收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9.在金陵大学内设置的难民收容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8月,日本飞机开始对南京狂轰烂炸,拉贝从避暑的北戴河赶回南京,亲自设计了位于他庭院内的救济难民的防空洞,随后带领大家对8月份初建的防空洞进行改造加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拉贝在故居内撰写他的战时日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拉贝日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2月13日一大清早,当我再次被空袭惊醒时,心里感到很失望。炸弹又一次冰雹般地落下。日本人在昨天晚上只攻占了几座城门,他们还没有推进到城内。到达委员会总部后,我们在10分钟内便建立了一个国际红十字会,我成为该组织的理事会成员。约翰·马吉担任红十字会主席,数周以来他一直计划成立一个红十字会。委员会的3个成员乘车前往设立在外交 部、军政部和铁道部的几所军医院。通过他们的巡视,我们确信了这几所医院的悲惨状况,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猛烈交 火的时候撇下无人照看的病人逃走了。于是我们迅速弄来了一面红十字旗挂在外交 部的上空,并召回了相当数量的人员,他们在看见外交 部上空飘扬的红十字会旗后才敢回到军医院。外交 部的进出口道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伤亡人员。院内和整个中山路一样满地抛撤着丢弃的武器装备。大门口停放的一辆手推车上摆放着一堆不成形的东西,仿佛是具尸体,露出的双脚表明他还没有断气。我们小心翼翼地沿着大街往前开,时时刻刻都有碾过散落在地的手榴弹而被炸飞上天的危险,我们转弯开进上海路,街道上到处躺着死亡的平民,再往前开迎面碰上了向前推进的日本兵。这支分队通过一名会讲德语的医生告诉我们,日本军队的指挥官要过两天才能到达。见日本人是经新街口向北挺进,所以我们的车就绕过日本人的部队,快速地开了过去。沿途我们通过缴械救下了3个分队约600名中国士兵。有些士兵不愿意执行放下武器的要求,但当他们看到不远处日本人已经逼近时,最终还是决定放下武器。我们将这批人安置在外交 部和最高法院。我们委员会的另外两名成员则继续往前行驶,在铁道部碰到了另外一支约400人的中国部队。我们的人同样也要求他们放下武器。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有人朝我们射击。我们只听见子弹呼啸而过,但是不知是从哪儿射来的。最后我们终于发现,是一名中国军官骑在马上拿着一枝卡宾槍四处扫射,可能是他不同意我们的做法。必须承认,从他的立场出发,他这样做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尽管如此,我们经过考虑仍然坚持我们的做法,我们别无选择!如果在安全区的边上发生了巷战,那么逃跑的中国士兵毫无疑问会撤进安全区,这样安全区就不是一个非军事化的区域。它即使不被日本人摧毁,也会遭到日本人的猛烈射击。因此我们一直希望这些完全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除了被日本人当作战俘之外,不会有其他危险。那个朝我们射击的中国军官后来怎么样,我们无从得知,我只看见了我们的汽车专家哈茨先生夺下了他的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安全区寻访取得圆满成功,参加活动有七十位朋友,寻访十多个安全区,行程7.5公里,明天活动继续,本轮寻访是户外安全区寻访最多,行程最长,参加人数最多,对南京保卫战研究专家许晶老师讲的最好的一次活动,欢迎朋友继续参与明天活动。感谢许晶老师无私奉献。(晓望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日行走轨迹图(老顽童老师提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u>孙国老师活动感言</u></i></b></p><p class="ql-block"><b>《瞻仰拉贝故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7周年祭,是第11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午在参加许晶老师主讲的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以拉贝为首的国际友人建立安全区,保护和拯救南京人民历史回顾活动结束后,我怀着崇敬,缅怀的心情瞻仰了位于小粉桥1号的拉贝故居。拉贝是德国人生于1882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和一些国际友人建立了南京安全区(有25处以上的难民营),保护和拯救了25万南京人民的生命,我们应该记住、感恩拉贝和一些国际友好人士。我们纪念拉贝,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拉贝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缅怀先人,不忘国难,珍爱和平,振兴中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这样去践行。</b></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