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泛舟:向痛击日寇的国际侠士致敬

江河湖海连天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前线义士——德籍犹太人约翰·拉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英勇斗士——美国江苏淮安籍张纯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大义志士——美籍犹太人埃文·凯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感恩侠士——涌泉相报有恩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2月13日,对于南京,对于中国人民,是一个非常特殊又非常惨痛的日子,这一天,是日本凶如虎豹、残过豺狼的军队攻入南京开始大屠杀的日子,因此这一天,被中国人民嵌入记忆最深处,并沉痛宣告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片来自网络,下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一次不寻常的会议,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首先表决通过两个决定,除了确定上述公祭日,另一个是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年也非同寻常,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在这一年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警钟长鸣,不忘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大屠杀,是对日军侵占南京后所犯屠杀、奸淫、纵火、劫掠等暴行的统称,是日军侵华暴行中最野蛮、最凶残的典型事件,主要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的六周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11月,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以国军大溃败结束(</b><i style="font-size:18px;">详见美篇《史海泛舟:不能忘却的淞沪会战之痛》</i><b style="font-size:20px;">),日军遂兵分三路向南京进逼。12月13日,在松井石根和谷寿夫这两头穷凶极恶的禽兽指挥下,在南京展开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淫掠,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还举办“杀人竞赛”。据1946年远东国际法庭不完全统计,短短六周内,中国军民被集体刺杀、火烧、活埋达19万人,零星屠杀15万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手连接起来,可以从南京一直拉到杭州,足有200英里长。他们的血量总重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就连当年在南京城中的纳粹教徒也感到恐怖,他们称这场屠杀是“野兽机器”的工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 《家破人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的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苍天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针对如此恶行,日本天皇和政府一直没有正确面对。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以及“东京审判”即将举行之际,日本千方百计大肆毁掉了侵华军事档案,至今还百般狡辩、抵赖、误导甚至公然否定南京暴行,因而,“南京大屠杀未能成为日本的`国民记忆´,进而转化为日后`否定论´、`幻影论´酝酿、发酵的社会心理基础的一个重要原因。”(</b><i style="font-size:18px;">《日本人怎么看待南京大屠杀?》,《炎黄春秋》2013年第6期,作者为东亚问题学者刘柠</i><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东京审判(Tokyo Trial)是指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甲级战犯的国际大审判。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被判处20年徒刑 ,重光葵被判处7年徒刑 。7人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事实终究是事实,历史不容躲闪、逃避,甚至否认、改写。除了中国人民坚定举证和批判日本居心叵测者丧心病狂篡改历史之外,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战争越来越多地给予了坚决支持和高度赞扬,“南京大屠杀”等事件的史实也得到了有志之士高度关注与宝贵支持,并无私无畏地提供了大量史料。其中,有三位国际友人,非常值得中国人民尊重和牢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前线义士——约翰·拉贝和《拉贝日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1882年11月23日生于德国汉堡,1908 年到中国,1930年西门子公司中国总部成立,当时他是西门子公司在南京分部的总经理。日军进攻南京之际,为了拯救那些流离失所的中国人民,拉贝与妻子分离,独自留在南京面对危险。他对南京这片土地有感情,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贝被世人誉为南京的辛德勒。在1937年至1938年日军占领南京期间,他协调一些外国人组建 "国际安全区",并被推举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安全区”的提出很快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同意,不仅如此,中国政府还承诺将为约翰他们的国际委员会提供必要的现金、粮食和警察。拉贝带领20多名外籍人士,以德国人的身份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设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原本只能容纳10万人的安全区挤进了大约25万中国平民和一些受伤军人,受到庇护、幸免于被日军蹂躏的妇女有数万人,仅拉贝家就收容了650多名难民,使他们免遭日军屠害,被人们称呼为"洋菩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贝有个良好习惯,就是每天工作学习都写在日记里。到 1937年底的时候,其日记内容就不是寻常工作了。在小粉桥1号那个租来的院子里,拉贝每到晚上就会点起一盏油灯,趴在桌子上写那本有名的《拉贝日记》。他笔触冷静又客观,记下了日军暴行中的500多个惨案。在写作日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的说明,共计10本。这些日记是他给人类留下的一份宝贵财产。</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左起为:福斯特、米尔斯、拉贝、斯迈思、施佩林、费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南京宁海路5号,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为了活命,拉贝让工人举起一面庞大的“纳粹”国旗,成功地避免了日军突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日本兵瞅见拉贝胳膊上的红袖章时,都慌了神,没等拉贝动手,他们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立马溜出了安全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拉贝先生戴着头盔办公、写日记。这是约翰•拉贝在纪念馆里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在日本贼军南京屠城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写成的日记,随着拉贝1938年被迫回国(日德政府勾结后被遣回),因种种不堪和曲折经历,书稿一直放在其儿子所住阁楼里。美籍华人作家张纯如采访到拉贝的线索,联系上其外甥女莱因哈特后才知道,拉贝南京救人义举之外,还有一封写给希特勒的关于日军暴行的报告,并且还存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日记。这是张纯如采访的最大收获,她为国人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学者找到了一份珍贵的二战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贝日记》于1997年出版,并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 。它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史料。这些史料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定其可信度。它是对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控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贝日记》的原稿,由其孙子托马斯捐给了中国国家档案馆,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与《程瑞芳日记》《魏特琳日记》及《东史郎战地日记》互相印证,各自从受害国、加害国和第三方的不同角度,共同揭露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成为历史铁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不同语种的《拉贝日记》以及与约翰•拉贝相关的书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收藏于中央档案馆的《拉贝日记》原件(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拉贝孙子托马斯•拉贝展示《拉贝日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英勇斗士——张纯如及其著作《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纯如,美籍华裔作家,祖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新渡乡(现新渡口街道)。作为祖籍江苏人,1968年出生于美国的张纯如,本与南京大屠杀没有任何关联,但她的祖父身为国军将领,是抗日战争和淞沪会战亲历者;张纯如的父母多次讲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经历了这场战争,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4年12月13日,旧金山一次纪念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展览给了张纯如极大的震撼。腥风血雨,惨绝人寰,一张张惊人的黑白照片狠狠地叩击着张纯如的心灵,也促使她要对这一历史事件一探究竟,她下定决心,去书写人类历史至黑至暗的这一页。</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大学毕业后,张纯如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写作硕士学位。期间,她与相恋多年的大学同学布瑞特·道格拉斯步入婚姻殿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在亚洲以外的世界,绝大多数人甚至不曾听说过“南京大屠杀”这件事。即使在美国多年最畅销的单卷本“二战”图片史书中,也只字未提。西方社会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知道被纳粹屠杀的百万犹太人、波兰人、苏联人、吉普赛人、德国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二战期间,日本暴军在南京犯下了怎样的恶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忘记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句话,来自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赛尔,也正是张纯如采访著书的原因。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下称《南京大屠杀》)出版之前,这场“二次屠杀”已经持续了60年。这本书,被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认为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书名中,张纯如将南京大屠杀称为“the forgotten Holocaust"。Holocaust一词是指大规模的毁灭和虐杀,但对于西方人来说,“The Holocaust”已经等同于二战时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施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张纯如用这个词让西方人知道,在中国也发生过一场同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北京日报客户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纯如在采写《南京大屠杀》时,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很难想象,她做了多少努力,才有力量支撑自己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每天与南京大屠杀那段残忍血腥的历史为伴。她要把那些砍头、活焚、活埋、挖心、分尸、奸杀以及在粪池中溺淹等等酷刑,一字一句的写出来。她告诉父母,“有时,她觉得痛苦万分,几乎要窒息,必须起身远离那些文件,深吸一口气。”但是,她跟她妈妈说:“我现在所承受的这些与在大屠杀中死去的那些遇难者的遭遇完全无法比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而在直接采访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施害者,让她惊讶的是,这些当年的禽兽,犯下那样滔天罪行,却还能逍遥法外,过着惬意自在的日子。据历史学家王衡星介绍:她似乎就是这个历史事件中的一员,用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写出这本书来。她这本书不是用笔写的,是用心写的。她说:“我希望本书能唤醒日本人的良知,承担他们对南京大屠杀应负的责任”“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本书一经出版,引起了美国社会轰动,曾连续10周成为《纽约时报》畅销冠军,西方各界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并热烈讨论。这本书在美国有多火?据这本书的编辑苏珊·拉宾纳(Susan Rabiner)介绍说:通常一本书的巡回签售会持续两星期,大作的签售是两个月,而这本书的签售持续了一年多。这是从未听说过的事。我们被迫把签售一再延长。这显示了这本书持久的热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作为江苏籍的张纯如,没有生长在南京大屠杀那个年代,没有倒在日寇血腥的屠刀下,但未能幸免于来自邪恶国度的攻击。时任日本驻美大使的齐藤邦彦直接攻击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描写是“非常错误的”。面对齐藤邦彦,张纯如毫不留情地指出:日本政府从未就当年在南京犯下的暴行认真地、正式地表达过歉意,而且在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教科书也在极尽所能地试图歪曲和掩盖这段历史。《南京大屠杀》出版后,张纯如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收到了很多恶毒的恐吓信和电话,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她只能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她曾经对朋友坦言,这些年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以致陷入重度抑郁症,2004年11月9日夜间,她在加州盖洛斯路边自己的汽车里饮弹自尽,时年方36岁。</b></p> <p class="ql-block">☟一位网友悲愤发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如今,日本国内仍有些人试图抹去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靖国神社的存在无疑是对这一企图的佐证,在这里,战犯被奉为神灵,这一行为在政治意义上不啻于“在柏林中心为希特勒建造一座大教堂”。国际社会可能淡化或遗忘这些历史真相,但中国人能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大义志士——埃文·凯尔捐赠日军侵华屠杀相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纯如曾经历的种种威胁攻击,历经数十载后,在美国青年埃文·凯尔身上也同样有所体现,所幸的是,埃文·凯尔是颇为幸运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埃文·凯尔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一家典当行古董商人,专门从事一些有年头物件的买卖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8月29日,埃文·凯尔收到了一本“远程交易”的相册,他翻看后竟然找到了三十多张日军大屠杀的照片。特别是当“南京路”的字样映入眼帘,他意识到这些照片可能是日本侵华照片。随后,埃文·凯尔以1000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相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9月1日,埃文·凯尔在TikTok发布视频称,收到一本二战时期相册,里面的部分照片或记录了侵华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希望有正规渠道联系自己将这些照片保存。当日下午,埃文·凯尔又在社交媒体披露了数张相册中包含的照片,表示自己大学主修日本研究,曾接触到南京大屠杀方面的内容,当时的教授告诉他们,(南京大屠杀时期的)大部分照片证据都被日军毁灭,只存留少许照片,而这本相册当中的摄影师拍下了那些他只在书中读过的罪行。9月2日埃文·凯尔进一步表达了自己最大的愿望,想让中国的博物馆来接手这些照片,而不是某个私人买家或日本政府。9月5日,埃文·凯尔表示不后悔发布了视频。他说视频发布后自己的压力很大,甚至在网上还收到了一些“死亡威胁”,一段时间不得不穿防弹衣、腰佩枪支进出,但也从支持者那里获得了许多力量。埃文·凯尔表示,很多美国人并不了解日本侵华战争历史,他们的历史教育中缺乏对二战中东方战场的内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充分意识到相册弥足珍贵的埃文·凯尔联系了自己的律师,他们商量后,律师随即与中国大使馆取得联系。2022年11月17日,埃文·凯尔发布:日军侵华相册已经无偿捐给了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并坦言这是一次改变自己人生的经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11月17日,埃文·凯尔在其个人网站上更新了二战相册电子存档的完整版,以及一篇长达5000多字的英文文章《穿越风暴(Through The Storm)》,记录了自己一年多以来的心路历程。公开的电子存档为一段长达7分钟的视频,相册每一页的内容清晰可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1月6日,埃文.凯尔发布视频称拿到了中国签证,计划到中国来感受中国古老的文化,看看在过去的百年里,中国各个地方特别是相册记录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11月16日,不惜6折变卖藏品筹集自己和助理路费的埃文·凯尔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从此开启他一个月的中国之行、正义之行,这也是他第一次来中国。</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埃文·凯尔被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国门警察小姐姐“截胡”表达欢迎和采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抵达北京的埃文·凯尔被记者和人群簇拥着走出机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感恩侠士——涌泉相报有恩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贝被迫回国之际,中国国民政府没忘表彰拉贝的功劳,专门授予他“三色彩玉勋章”,编号98。回到德国的拉贝却因自己是纳粹而被捕,虽然最后无罪释放,但全家陷入困境。消息传到中国后,南京的百姓们自发捐款,很快,一亿法币捐款(约2000美元)和各种奶粉、香肠、牛肉等食物就被专人送到了拉贝手中。南京市长还托人发去邀请“来中国安度晚年”,考虑到身体状况等,拉贝拒绝了邀请,于是南京每个月都会按时给拉贝邮寄食物包裹,帮助他度过生活难关,直到他1950年去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约翰·拉贝去世47年后,即《拉贝日记》重见天日得以出版的1997年,经中国驻德使馆提议,南京市政府与柏林政府多次交涉,将约翰·拉贝的墓碑由柏林迁往南京,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让他得以永世的祭奠。2006年,位于南京的拉贝故居修葺完毕向公众开放,正式命名为“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并于2013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电影《拉贝日记》上映。这一年,在中国网民选出的“十大国际友人”中,拉贝名列第二位,仅次于白求恩。 2013年10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派专人赴德国修葺拉贝墓地,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吴为山教授为墓园无偿设计、制作了墓碑上拉贝先生肖像浮雕,东南大学单踊教授设计了墓碑碑体,纪念碑上写着:“感恩 永远铭记拉贝先生的国际人道主义善举!”南京市一次性付清墓地40年的管理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9月2日,拉贝的长孙——64岁的医学教授托马斯•拉贝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为其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0年年初的时候,新冠疫情肆虐,拉贝的家人和医院也处于缺少药品的窘境。他孙子托马斯怀着一丝希望,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发了一封紧急求援信。杭州南京两地政府、企业以及民间组织得到消息,快速行动,一边组织了包括抗病毒药物、呼吸机之类一批医疗物资,一边寻找协调当时非常紧缺的空中运力。物资空运到达后,中国驻德大使馆积极组织运送,这些珍贵的物资很快就交到了托马斯·拉贝和他的医院。</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15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向包括托马斯·拉贝在内的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8年,托马斯·拉贝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拉贝故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小粉桥1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托马斯•拉贝2015年获得"南京荣誉市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0年1月5日,约翰·拉贝去世70周年当天,数十名中德友人在拉贝墓前摆满鲜花和蜡烛,拜访他生前最后的居所,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追思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纯如逝世后,各地都以自己的方式缅怀这位以笔为剑、勇敢揭露历史真相的杰出女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5年,张纯如铜像被安放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广场右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7年,张纯如纪念馆在其祖籍淮安开馆,这是首家全景式展示张纯如一生的专题馆。该馆以“不能忘却的纪念”为主题,以张纯如写作《南京大屠杀》为核心,通过6个板块反映她追求正义的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在美国旧金山市中心,成立了一个名为“一个人的力量”的张纯如阅览室。这个阅览室展示了张纯如的生平和她的作品,以及全世界对她的纪念。2022年11月23日,“不能忘却的纪念”张纯如图片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9月,澳门玻璃雕塑艺术家孟舒系列作品“祈望之花”捐赠给张纯如纪念馆,以此纪念张纯如去世二十周年。2024年,“用生命照亮历史——张纯如女士生平事迹全省巡回展”在淮安开展,再现了张纯如的成长经历、创作历程以及她面对重重困难仍坚持揭露历史真相的坚韧精神。</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有的人死了,她还活着”。“三十七岁良知,一万公里勇气:一次悲壮的灵魂之旅。生与死在漫长的墓道上,一一对视,一一默祷,一一倾听。”这首写给张纯如的诗歌悲怆而勇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埃文·凯尔的义举,也收到了来自官方的热烈回应。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回赠了他一个珍贵的国礼瓷。他是获得这一国礼的第三人,前二人分别是约翰·拉贝和白求恩。对此国礼,这哥们还有个小插曲,因他不太了解这份国礼的贵重,拿回去以后随手放在了店里,在与中国网友交流后,半夜了还立马跳起来奔到店里拿回国礼瓷,收藏在只有他自己知道地方的保险箱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落地北京次日清晨西装单衣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埃文当场受到江苏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淮泗村的90后“温暖哥”胡通赠送军大衣,并邀请他到淮安来参观张纯如纪念馆,到目前为止,他所到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无不受到中国百姓的热烈欢迎与追捧,虽说不是“万人空巷”,但也人头攒动。粉丝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给他送礼物,与他合影互动,表达感激之情。他深切感受到了身怀感恩之心的中国人民的真挚与温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埃文凯尔收到的回礼,全名叫做鸡油黄双耳国礼瓷,又被国人称作“许愿瓶”,与其说这是礼物,倒不如说是信物,也是中方给出的郑重承诺:倘若将来埃文凯尔或者家人有任何困难,需要中国给予帮助,到时候定会有人伸以援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除了多语种出版作品,拉贝和张纯如的事迹以及他们的作品相继被拍成电影、纪录片,编成歌剧,这是正义力量的传播与伸张。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像埃文·凯尔和张纯如这样的“侠义斗士”站出来,让国际社会更多人知道日本侵华及“南京大屠杀”的残暴真相,而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缅怀历史、追思先贤,悼念英烈,更要时刻警惕,砥砺前行,强国强军,捍卫和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