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泼墨仙人图》,48.7X27.7cm,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时代背景】南宋时期佛教禅宗思想盛行,《泼墨仙人图》所描绘的仙人非常像布袋和尚和道济和尚的行为特点。这幅著名画作既体现了南宋时期的禅宗思想,又体现了画家梁楷不为世俗礼法的叛逆精神。</p> <p class="ql-block">《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作。描绘的是一位已经心醉神迷的老人,目光迷离地望着前方。在五官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紧凑夸张的对比手法,五官画得十分紧凑,额头却很宽大,占去面部三分之二的面积。在用笔上,只有五官用线简单地勾勒,头发和胡须则运用大笔侧锋描写,用墨干湿浓淡变化准确自然。在身体动作形态的描绘上,更加豪放自如,更多地运用沾有饱满墨汁的大笔以侧锋写出。人物肩部,用大笔侧锋浓墨急速书写,但这浓墨,并非一团黑墨,而是变化极为自然丰富的浓墨的表现。远处的肩部只是用几笔淡墨简单概括,这样一远一近,一浓一淡,使画面变化更加丰富多彩。在衣袖与裤子的描写上,都运用了大笔侧锋书写,但在用墨上衣袖的墨色较淡,裤子则用了较重的墨表达,这样产生墨色对比,无须用线勾勒轮廓,同样生动地表达了人物的体态。</p> <p class="ql-block">《泼墨仙人图》的题诗,位于画作上部:地行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应是琼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糢糊。</p> <p class="ql-block">《泼墨仙人图》的出现,特别是没骨法的运用,开创了水墨人物的新局面。由宋代的石恪、梁楷、法常等人初步创建了“大写意”画法,经明代徐渭、陈淳等人发扬光大,在石涛、八大山人以及“扬州画派”画家的艺术实践中得以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