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人。元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水利科学家。</p><p class="ql-block"> 郭守敬自幼聪颖,跟随祖父郭荣长大。郭荣指导郭守敬阅读经典、算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经常带他观察自然现象,对数学、天文、地理、水利等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p><p class="ql-block"> 郭守敬虚心好学,先后从学于刘秉忠、张文谦,并结识了张易、王恂等人,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郭守敬一生研制了20多件天文仪器,不仅精确度高,而且构造简洁。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对浑仪进行改进,因构造简单而得名“简仪”。</p> <p class="ql-block"> 郭守敬还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仰仪,可以测量太阳的位置。这在中国光学史上也是比较突出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较高的光学知识应用能力。</p><p class="ql-block"> 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郭守敬与许衡、王恂等人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之一。</p><p class="ql-block"> 郭守敬通过精密的天文观测和创新的计算方法,推算出一个回归年周期为365.2425天,与现代《格里高利历》的周期相同。这一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后世的天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郭守敬还曾提出以海平面作为基准,比较大都(今北京)和汴梁(今河南开封)地形高下之差,并提出了“海拔”的概念。他非常重视实地考察和勘测,常常亲自进行地形测量。</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到通州之间需要修通一条运河,1291年,郭守敬主持了这个项目,这条运河就是通惠河,由于设计巧妙,不仅解决了运粮问题,还解决了元大都的生活用水问题。</p><p class="ql-block"> 郭守敬的一生,在天文、历法、水利、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折射出古代中国人智慧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p><p class="ql-block"> 郭守敬生于公元 1231 年,逝世于公元 1316 年, 享年 86岁。 </p><p class="ql-block"> 郭守敬拥有良好的心态,一生钻研科技,勤于用脑, 善于思考,长期在野外工作,亲自参与制作各种仪器,这些研究与工作可以促进头脑灵活,手眼协调、身体活动,对人的健康和长寿是有很大裨益的。 </p> <p class="ql-block">网图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