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仪征多部门联动:缅怀遇难同胞———开展国家公祭日抗战史宣讲

云过草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有一种苦难永远刻骨铭心、那就是亡国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有一种精神永远激励中华儿女、那就是抗战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14年抗战中国军民用血和泪书写了波澜壮阔、惊涛骇浪的抗战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期战争的巨大贡献与不朽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12月13日上午在仪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三楼报告厅,为铭记历史、缅怀遇难同胞,仪征多部门联动在仪征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开展永远不能忘却的1937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缅怀遇难同胞,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国家公祭日、抗战精神宣讲。纪念南京大屠杀87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1周年。</p> <p class="ql-block">87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大肆杀戮,造成了世界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今天抗美援朝老兵丁文成爷爷、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周宏英奶奶以及来自全市各界代表参加了今天的活动,活动在全体肃立缅怀遇难者防空警报声中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扬州汽车及新材料科技镇长团陈苗市长为大家讲述了抗战史与进行科技振兴的重要意义,勉励参加活动的同学一定要铭记历史、学习科技知识、做好当中华复兴的后继力量,并表示以后多开展国防科技知识分享大家服务大家,为科技兴国凝聚力量。</p> <p class="ql-block">抗战史宣讲人李臣星首先从1937年8月13日第二次凇沪会战从开战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这几个月中日军队进行的激烈战斗讲起,讲述了中国为了避免日军从北方长驱直进带来的危害、中国军队把日军从上海引过来,日军由东向西进攻,中国军队进行了艰难、激烈、悲壮、痛苦的抵御,终因日军强大的海空军及炮火的优势以及日军杭州湾登陆,中国军队被迫撤往南京,由于指挥的失误及撤退的慌乱,中国军队从开战至南京城破、死伤二十多万人,日军死伤六万多人。日军把几个月来遇到的抵抗与伤亡全部发泄到南京城、造成震惊世界、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城内30多万同胞遇难…………</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李臣星双与大家宣讲了8年抗战与14年抗战的意义,讲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1937年七七事变、讲述了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后的成长壮大,通过这些历史瞬间生动的讲述与走进,让同学们了加深了影响。</p> <p class="ql-block">宣讲还安排大家参观抗战史展板,一件件见证抗日烽火的实物,大家在一张张见证日军侵华罪证的照片前驻足良久、感受了亡国奴的悲痛,在日军遗留的侵华手雷前同学们感受到了科技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见证日军攻占扬州造成的“万福桥惨案”“天宁寺惨案”以及仪征沦陷的照片前大家更是眼含泪水无陷缅怀遇难同胞,在大屠杀幸存者手印感言前大家驻足良久………用红色文物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传承历史,激励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缅怀遇难同胞、振兴中华,在一刻最让人明白意义深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李臣星与大家讲述了抗战精神所代表的意义与力量,国家设定公祭日的意义与精神所在,并且与大家一起重温讲述的几个事件的日子,告诉大家怎么样记得1937年12月13日,记得一年加一天,一年12个月、12加1就是13,12月13日刻骨铭心的国耻日,大家一定要牢牢铭记。</p> <p class="ql-block">活动最后陈苗市长向参加活动的育才小学赠送革命史书籍,大家在抗战宣传横幅长签名、在合影声中结束当天活动。</p> <p class="ql-block">连日来抗战史宣讲人李臣星还进行了多场抗战史宣讲,12月12日上午在仪征市育才小学结合一件件实物为学校的师生代表进行了抗战史宣讲。</p> <p class="ql-block">12月13日联合阳光社区开展抗战精神宣讲走进仪征第三中学,为学校500多名初二年级师生进行了抗战精神宣讲,当天还进行了抗战史流动展板进校园展览,活动还向学校赠送了革命书藉,通过宣讲、参观展板以及在横幅上签名,让孩子们走进历史、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