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河南风物之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提起皇家陵园,那秦始皇陵、唐太宗昭陵、武则天乾陵、明孝陵、十三陵、清东陵、西陵……无不为大家耳熟能详。然而,作为中国皇陵的重要分支,素有“七帝八陵”之称的河南巩义市宋陵,却似乎不为人所熟悉,甚至被很多人遗忘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巩义,集中埋葬着除钦、徽二帝之外的7位北宋皇帝,他们是: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宋太宗赵炅(永熙陵)、宋真宗赵恒(永定陵)、宋仁宗赵祯(永昭陵)、宋英宗赵曙(永厚陵)、宋神宗赵顼(永裕陵)、宋哲宗赵煦(永泰陵),加上被追谥为宣宗的赵匡胤之父赵宏殷(永安陵),俗称“七帝八陵”。 此外,围绕着帝陵还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君臣墓等300多座,包括寇准、包拯等大臣的墓穴都在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小小的县域竟集中形成了一个面积达156平方公里的帝王陵墓群,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宋皇陵的选址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地理环境不适合建帝陵,而巩义位于嵩山北麓与洛河间,南高北低,选址巩义不仅考虑了地理环境,还受到了当时阴阳堪舆术的影响,体现了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皇家秩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宋陵,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北宋时代。这些陵墓就像是历史的信物,让我们见证了北宋皇家的兴衰成败;它更似千年的文化瑰宝,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走了有代表性的三个帝陵,仅此,我已感叹连连。这三个帝陵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昭陵,宋仁宗赵祯的陵墓。这里不仅是巩义市最大的市民公园,更是全国三大皇家陵墓群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昭陵是一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按原样恢复地面建筑的皇陵。其占地广阔,布局严谨,融合皇家威严与历史沧桑,是探寻古代帝王陵寝文化的绝佳之地。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宫城神门前,你会被永昭陵的神道、乳门和鹊门的恢宏景观所震撼,不知不觉地,身心就被一股强大的气场笼罩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边走边看神道两旁的石像生,感觉件件都是精雕细琢的产物。这些石刻造型秀长,雕法细腻,那武士高大勇猛,那宫人束发簪珥,那内侍体态微胖,那客使神形兼备。除了威武雄健的石虎,恬静清秀的石羊,最精美的要数瑞禽石屏,那瑞禽生着马首、禽身、鹰爪、凤尾,振翅翱翔时,雄姿下云水翻卷,展翼处风雷激荡。据说这种造型在我国历代石刻中仅此一处,显得尤为难得和珍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到宋仁宗,大多数人印象不深,但一提到“狸猫换太子”这个典故,相信五成以上的人记忆深刻,宋仁宗就是“狸猫换太子”中的那个太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宋仁宗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达42年之久。可能赵祯对读书人比较宽容,所以整个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哪朝皇帝能像他那样人才鼎盛,如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大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活跃在仁宗年间; 理学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灏,全在仁宗朝出现; 苏黄米蔡宋四家:除了米芾当时年龄较小,另外三位都在仁宗朝; 名臣有如雷贯耳的晏殊、范仲淹、梅尧臣、苏舜钦、包拯、司马光等等;名将有狄青、种世衡;科学家有毕昇,文学家有沈括,词人有柳永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宋仁宗是出了名的“仁爱君主”,甚至可以说这种美德已经流淌在他的血液里。他面对臣子虚心纳谏,面对百姓爱民如子。在永昭陵,我听到这样一段轶事:一次赵祯要给宠妃张氏的伯父加官进爵,御史中丞包拯坚决不同意。他激昂陈辞,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飞溅到赵祯的脸上。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表示接受他的建议,竟然没有怪罪这个铁面无私的人。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这位帝王确实具有相当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在封建时代相当难能可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拜谒宋仁宗的陵寝之余,我感慨万千:“仁爱”何其伟大,正是其仁爱胸怀的彰显,朝堂之上才会人才济济,直言敢谏才会层出不穷;正是其仁爱胸怀的展现,轻徭薄赋,让百姓过上了相对平和的生活,维持了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尽管他的仁爱有时也伴随着优柔寡断,如在改革等大事上举棋不定等,但无论如何,宋仁宗的仁爱在封建帝王中堪称典范。他虽无开疆拓土的赫赫武功,却以仁政治国,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文明的社会环境,为后世留下了一段独特而令人缅怀的仁君佳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煕陵,位于巩义西村镇,宋太宗赵光义的陵寝,是宋陵中现存面积最大的一座帝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熙陵的神道整修得相当不错,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感受到帝王陵墓的壮观气势,更能欣赏到宋代精美的石刻艺术,感受宋代的皇陵规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熙陵南神门外神道上的石像生保存得很完整,64件石刻包括有石马、石羊、石虎、石狮,还有文武官员、客使、內侍、宫人和石柱等,其体量和高度全面超越了宋宣祖永安陵和宋太祖永昌陵,是北宋早期帝陵石刻的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宋太宗赵灵是北宋第二位皇帝,赵匡胤的弟弟,在位期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其统治时期,大宋王朝比较强盛,他对外迫使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剿灭了北汉,可惜两次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均告失败。在位期间,编成《太平御览》,并坚持看完这部巨著,留下了“开卷有益”的典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赵光义的永熙陵至赵匡胤的永昌陵约有两公里的距离,漫步两陵之间,就像从一段封尘的历史走向另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两座陵寝不仅见证了赵氏兄弟的传奇人生,更承载着大宋王朝的辉煌和沧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怀着一种敬畏之心,虔诚地感受这份历史的厚重,徒步去瞻仰开国皇帝的皇陵风采。一路上风声阵阵,仿佛感觉到有人在你耳边娓娓地讲述着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昌陵没有对外开放,基本处于封闭状态,感谢老乡为我指点了一个路径,使我顺利进入陵园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想作为开国皇帝的陵寝,开创了北宋一代皇陵的典范,理当红墙黄瓦、檐牙高啄吧!没想到展现在眼前的,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寒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麦田中,永昌陵的翁仲排成一排,那些石人孤独地站着,不远处那高大的封土遗迹成了他们的背景,苍凉而悠远。神道上一位位顶冠着袍的石人,腰下已埋着半截黄土,面上还是低眉恭敬的表情,双手奉于身前,施礼向着君王。岁月无情地将他们陷入泥土,却未阻止其守候千年。这些麦(稻)田的守望者像跟泥土一样与时间粘连在一起,已经无法剥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昌陵前悄无声息,我静静地倚在一石翁仲身边,望着不远处那一贫如洗,阡陌于麦(稻)田之中的宋太祖陵寝,心中无限感慨:赵匡胤,曾经英雄了得,如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敬仰他的“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称帝后,攻灭后蜀、南汉、南唐,统一了全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敬仰他的“智”: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倡导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永昌陵,尽管是开国皇帝的陵墓,终难逃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劫掠,如今荒草凄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这是一代豪杰岳飞的感慨。不是吗?千年前北宋王朝的主宰者们在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上领尽了一代风骚,“重文抑武”造就了那个时期文化、科学的空前繁荣,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沈括等一大批名人出自北宋,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发明自北宋,宋词被推向巅峰,《岳阳楼记》成了千古绝唱,“交子”开创了纸币交换的先河,五大名瓷让世界仰慕……这是大宋王朝辉煌的印记,也是大宋王朝留下的历史背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眼前的这些石刻面对面,我突发奇想,它们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站就是千年,见证了时光的变迁,王朝的兴衰,也目睹那些曾经的荣耀和辉煌都成为历史,如果这些石翁仲会开口说话,它们对今天的“寒碜”会有何种感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昏来临,看着夕阳斜照着永昌陵,感觉是真真切切地看了一场北宋的落幕。在最后一抹余晖的映照下,我蓦然看到一个褪去繁华的外衣,正渐行渐远的大宋王朝的背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2月10日</span></p><p class="ql-block">(文中部分照片来自网络,仅向摄影师表示诚挚的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