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东梁

秦巴山人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p> <p class="ql-block">  话虽如此,实则不然。毕竟人生是用来体验的,经历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追求体验(感)与经历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种人生享受?何况没有经历与体验(感),又哪来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  譬如“东梁”,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执念--谁不想亲手触摸它无与伦比的美丽、亲眼目睹它冰清玉洁的身姿?尤其是在隆冬季节!山中河道崎岖蜿蜒,漫山遍野白雪皑皑,山顶雾凇垂挂、冷杉妖娆……令人情不自禁地为之着迷!故而,户外驴友美其名曰为“我的恋人,我的婆姨”。</p> <p class="ql-block">  东梁位于秦岭腹地,宁陕、周至、户县三县交界处,海拔2965米,是秦岭中段的最高峰,因其位于太白山以东而得名。俯瞰东梁,呈飞鸟展翅的形状,它具有显著的高山草甸地貌特征、独特的自然风景特征、多样的气候特征与典型的植被特征。登顶东梁,可一览秦岭群山之巍峨--北望首阳山(海拔2719米),西眺光秃山(海拔2800米),东瞰冰晶顶(海拔3015米)。秦岭东梁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有天崩地裂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海,以及广袤无垠的东梁(高山)草甸,它在秦岭诸峰中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璀璨夺目。</p> <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也是慕名而来。凌晨4点起床、5点出发,早上7点在秦岭服务区(磨子坪,海拔1408米)集结、8点出发,经二道沟到三叉口(环形穿越的分岔口,海拔2100米)向左手方向走,拟从相对较缓的南梁绕行东梁,然后一路拔高约730米至南梁“夫妻树”(海拔2830米)处,沿南梁垭口(海拔2855米)到达东梁测绘点(海拔2965米)时,已是下午两点了。</p> <p class="ql-block">  “夫妻树”亦称“情侣树”、“婆姨树”,虽然关于“夫妻树”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但是无一例外都离不开人世间最美好的主题--爱情与忠诚,从而成为世间痴男怨女至死不渝的执念与无数人心生向往的心灵圣地。</p> <p class="ql-block">  相传“夫妻树”是由舜帝陵庙前的两棵柏树组成,一棵生机勃勃,另一棵则枝叶枯干,但两者紧紧相依、不离不弃,形成了一幅“相呴于湿,相濡以沫”的动人画面。</p> <p class="ql-block">  又传这两棵树是因一对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恋人幻化而来。男子名叫秋娃,女子名叫英英,他们因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受到阻碍,英英最终含恨自缢,秋娃也悲痛万分,撞石而亡。数年过后,英英的坟前长出两棵小柏树,两树并生,枝叶茂盛,笔直挺拔,庙中老僧将两棵小柏树移栽到庙前,精心护理,小柏树越长越粗壮。百年过后,柏树成材,参天入云。村里有个财主望着柏树,心起邪念,一天晚上,他带了两个人偷偷伐树。倾刻间,天色突变,大风呼啸,暴雨倾盆。财主心想“偷雨不偷雪”,老天为自己创造了方便,于是很快地伐倒了柏树。但柏树太大,两个人搬不动,只得回家驾车来拉。哪知二次来到庙前时,伐倒的一棵柏树与旁边的另一棵柏树紧紧缠抱在一起,重新屹立。财主目瞪口呆,浑身发寒,悄悄地领着来人退走了。</p> <p class="ql-block">  这便是“夫妻树”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然而,无论哪个版本,都赋予了“夫妻树”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情感价值,使其成为爱情与忠诚的标志。当你千辛万苦爬上东梁,新手触碰它们的时侯,你是否用心去倾听它们凄美壮阔的爱情故事?你能否用爱去抚平它们饱经沧桑的岁月褶皱?</p> <p class="ql-block">  高山气候就像娃娃的脸一样--说变就变。从“夫妻树”途经南梁垭口到东梁之巅,仅仅100多米的拔高,却让人有种仿若隔世的感触,似乎<span style="font-size:18px;">已达到身体的极限!不过,来都来了,总得了却执念--去吹山顶的风、看看山顶的风景……果然,</span>垭口山风呼啸,山顶迷雾重重,几分钟前的青天白日瞬间消失殆尽,远远望去,依稀可见前方一个孤寂的背影拖着沉重的双腿顶着烈烈寒风在弥天大雾中踽踽独行。</p> <p class="ql-block">  显然,人生是用来体验的,而不是用来演驿完美的。只要我们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磨难,才能有比常人更加强大的资本。</p> <p class="ql-block">  半个小时后,我们顺利登顶。</p> <p class="ql-block">  所谓“于高山之巅,方见山河壮阔;于群峰之上,便觉长风浩荡。”当我站在东梁之巅环顾四周:群山连绵,层峦叠嶂,<span style="font-size:18px;">银装素裹,蔚然壮观</span>;头顶日月同辉,脚踏云海茫茫;目光所及皆为美好,心之向往皆是晴天。</p> <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半个小时,等所有人拍完照、打完卡,我们便开始下撤。</p> <p class="ql-block">  有心驴友用冷杉枯枝在东梁山巅搭建的“玛尼堆”已然成为东梁的代表,也有人更加走心--专程来为东梁挂牌(“玛尼堆”上放满了诸如:“美丽的东梁,我的恋人”、“东梁H2965m”等标示牌,还有国旗、鲜花、灯笼等物品)。站在最美的恋人面前,大声表白,喊出心中压抑很久的痴恋,历尽沧桑,初心不变,爱在秦岭,美在东梁。</p> <p class="ql-block">  考虑到团队人员实力参差不齐,加之时间关系,领队确定了“原返”方案(东梁山巅打卡处--南梁垭口--“夫妻树”打卡处--三叉口--二道沟--秦岭服务区),否定了“P穿”方案(东梁山巅打卡处--分界梁--东二梁垭口--石海--三叉口--二道沟--秦岭服务区,“P穿”方案比“原返”方案多走4~5公里,同时也多耗时2~3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走过“夫妻树”进入冷杉林,原本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鸦雀无声,忽尔飘起了点点雪花,加之迷雾遮天视线不好、体感温度越来越低的缘故,总感觉瘆得慌,甚至后脊有点发凉(也可能是上山时出的汗水渐渐冰冷的原因),唯有鞋子踩在雪地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伴随我们一路下撤。走着走着,天就要黑了;走着走着,河道的石头越来越多;走着走着,脚趾头越来越疼……</p> <p class="ql-block">  也不知道走了多少石头路,蹚了多少次河道(据有心驴友统计,下山过河共计14次),晚上8点,我们顺利抵达秦岭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同行一位驴友没有下山,纵然带着对讲机也联系不上,手机更加没有信号。我们从晚上8点等到11点,不乏心中忐忑不安,有一些不好的猜测让人胡思乱想,最后领队终于坐不住了,于是带人上山去找,只留下我们在午夜的寒风中凌乱。偶尔看见一个下山的驴友,赶紧上前问东问西,却终究无果;然后,只见一队接着一队的驴友陆陆续续赶来服务区,他(她)们激情洋溢、<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装待发,显然是</span>准备今晚夜爬东梁。大约夜里12点左右,山上终于有了回复,心中悬在东梁山巅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然后按照手机导航提示,我们前行至皇冠收费站再掉头返程,来回又多跑了50公里(据资深驴友后来讲,其实不必去皇冠调头,可以从东梁徒步入口的反方向路口行至服务区对面,然后返程即可)。到家时,看了看表,已过凌晨3点了。</p> <p class="ql-block">  虽说略有插曲,总归还算顺利。我想,生命不应该在沉默中腐朽,而应该在激情中燃烧。</p> <p class="ql-block">  耗时一天一夜,失联12个小时,徒步21公里,终于完成了我的东梁之行,也了却了深埋心底的那份执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