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与我同行”——喜洲

阳光

<p class="ql-block">  大理喜洲古镇,东临洱海,西枕苍山。隋唐称为“大厘城”,是白族聚居的重要小镇。</p><p class="ql-block"> 喜洲古镇上有明、清以及民国以来各个时期不同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15000多幢,所以喜洲被称为“白族民居建筑博物馆”。为中国建筑史来这世界建筑史增添了厚重的一笔。2001年6月,喜洲白族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理喜洲古镇命名评语</p><p class="ql-block"> 青瓦白墙,雕梁画栋,九曲小巷,四围香稻。喜洲古镇是中国白族风情第一镇,是白族生活的活态体验和白族文化的集中展现。喜洲民居建筑规制严谨,乡村肌理明晰流畅。百二里迤西大地,无能出其右者,堪称典范!</p> <p class="ql-block">  “走马转角楼”是一进两院或几院等重院形式的特殊构造。它将每一坊的二层走廊串通起来,形成一条贯穿整个院落的空间流线。在两坊相交处的走廊,靠近庭院的一边建有圆弧形窗台,可观赏院内景致。</p> <p class="ql-block"> 四方街上有牌坊“题名坊”,上面镌刻着各朝代获得举人以上当地人士的名字,“光前励后”四个大字激励着后人勤奋向学。现在的牌坊为近年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严家大院:严家院位于四方街的西南角,是严子珍先生于1920年所建。</p><p class="ql-block">董家大院:董家大院位于市坪街,是董澄农先生于1948年所建。</p><p class="ql-block">杨家大院:杨家大院是杨品相之宅,建于1948年,位于喜洲城北村。现在,杨家大院以喜林苑的形式被大家重新认识。</p><p class="ql-block">赵府:赵府位于大界巷21号,建于清末,是进士赵廷俊的府第。</p> <p class="ql-block">  “喜洲的风,扎染的彩,固于市井”,在这里,慢悠悠的生活节奏,身心自由,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故事。走在小巷里,仿佛时间倒流,一切都是那么的治愈!</p> <p class="ql-block">  喜洲建筑——“三坊一照壁”式民居,其院落由三幢三开间房屋和一个照壁加上围墙组合而成。中间为正房,两侧为耳房,正房对面的北侧留出大门,正中立一堵照壁,所以有“三坊一照壁”的说法。正房主要是由家中的长辈居住,东西两坊厢房,则是由晚辈居住。而“四合五天井”式民居,其院落则是以四幢楼房为主组合而成,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另建一座小耳房和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一个大天井,共有五个天井。“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这两种建筑形式既体现了白族人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又彰显了建筑构思的精巧。</p> <p class="ql-block">漫步喜洲,领略大理白族民居之美,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每一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等待着有缘人去探寻与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