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百年变局快速演进,新媒介层出不穷的当下,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秀梅却是个例外。我发现她喜欢读书是从一本叫《空谷幽兰》的书开始的。有一天,她忽然向我提起这本书的名字,我惊奇地问:“你怎么会知道这本书?”她谦虚地说:“我是随便看的。”后来才知道,她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非常广泛。一年要阅读三十几本书。从史铁生的散文,梅寒的论著,迟子建的小说到毛姆的外国文学等等,无不涉猎。</p><p class="ql-block"> 《人性的枷锁》就是她向我推荐阅读的。</p><p class="ql-block">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有点读不下去。像《你往何处去》一样,有很长的直白铺叙,可能非凡的作品都有这样的耐力吧。一直到上卷的后半部分,才显示出丰富跌宕的故事,引人入胜,爱不释怀。</p><p class="ql-block"> 喜欢这部书,也因为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生来矜持”和“沉默寡言”。主人公打小失去了父母,跟着大伯念书。尝尽了成长中的孤独与心酸。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稳重和成熟。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种成熟是有“根”的。我虽然不至于是真正意义上的孤,也是打小跟着大姐念书长大的。主人公自小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后来迫于生存不得不选择学医。我也是从文学艺术的白日梦里清醒过来,为了混口饭吃,给人看了一辈子的病。还有曲折跌宕的人生追求,刻骨铭心的情感爱情。</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是一个动荡贫困的国家。人们在彷徨痛苦饥饿失望中迷茫。在宗教情感金钱中挣扎,犹如套上了沉重的枷锁。</p><p class="ql-block"> 主人公自小被当作未来的牧师培养。当有一天发现所谓的宗教无非是“一场虚妄”,“要求一个人,一件事既符合宗教信仰,又符合理智审美,是不现实的”。“宗教信仰是一个人的气质问题。要是你生来就有信教的气质,那你对什么事情都会深信不疑。要是你生来就没有信教的气质,不管给你灌输什么样的信仰,你都会摆脱它”时,还是个孩子的他毅然离开大伯,只身前往法国,德国寻求自己的梦想。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欺骗。看见无数的贫困死亡,最后流落街头,“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这个“真正的上流绅士”不得不盼望着扶养他的大伯早日死去。因为这样可以继承一笔微薄的遗产,才能活下去。对于穷人来说,最大的悲剧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失业。差一点“给他把麻药加大点剂量”。</p><p class="ql-block"> 今天,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至于因为饥饿走投无路。我们所面对的艰难和困苦,情感和追求,执着和失败,信任和欺骗一样也没有少。</p><p class="ql-block"> 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p><p class="ql-block"> 作者用一个东方的故事给了我们解释。一个国王迫切想要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一位哲人给他送来了五百卷书籍。国王忙于国事,无暇批阅,责成他把书带回去精简压缩。二十年后,哲人将书压缩成五十卷,但国王年事已高,无力阅读。再次责成他精简压缩。又过了二十年,哲人已头发雪白。他把书压缩成一卷,但国王已生命垂危,一本也无力阅读。于是哲人把书压缩成一行字呈给国王:人生毫无意义。人降生到世上,便受苦受难,生命微不足道,出生或者死亡都无足轻重。</p><p class="ql-block"> 一部有影响有思想的书很难使人理出清晰的头绪。许多要素、观念、观点即契合又冲突。你说不出好与坏,也说不出对与错。却让你在情感上长时间难以抽离。一部有思想的书也不会把人领向绝望。会让人看到希望,比如善良,比如慈爱,比如爱情。当我们看到故事的结尾,具有“圣母一样气质”的贫家姑娘莎莉,拒绝众多富有者的追求,选择“天性善良”的主人公。被不着边际的爱情和梦想弄得精疲力竭的主人公也接受了纯朴善良与宽厚的美德,接受了莎莉一家。我们仿佛看见了一盏灯。当我们不再迷恋人生的意义时,便不再抱怨任何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心平气和地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所有的不幸或者有幸,只不过是精美人生图案的装饰,也只有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图案显得更加绚丽和多彩。(二0二四年十二月十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