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435)

孝感天地

<p class="ql-block">韩信是汉初的名将,发现韩信具有将才的是萧何。韩信原来在项羽手下当一名侍卫官,不受重用,便投奔刘邦。开始刘邦只派他做一名管军粮的小吏。可是萧何偶然与他谈了一次话,发现韩信才能出众,胸怀韬略,是难得的人才,便想举荐他。可是,韩信见刘邦长期不理睬他,感到失望,就逃走了。萧何发现韩信走了,连夜追赶,总算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对萧何的行为不理解,问:“逃跑的将士有几十个,你不去追,为什么就追韩信一人?”</p> <p class="ql-block">萧何向刘邦解释:“逃走几个将领没什么要紧,还可以招来。可是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将才,你想将来与项羽夺天下,非此人不可呀!我劝你快下决心任用韩信吧!”“好吧,我叫他做将军!”刘邦听信了萧何的话。萧何极不满意,说:“做将军?不行,不行,这样留不住他,大材小用啊!”“那就任命他为大将军,怎样?”刘邦说,“派人把韩信叫来吧!”“不行,不行,”萧何焦急地说,“你总是那样轻慢无礼,如今大将军怎么能像招呼小孩子那样呢?你要选择一个吉利日子,带上礼物,举行盛典,郑重其事地任命人家为大将军,韩信才会心悦诚服,全军将士也会服从!”韩信后来为刘邦出谋献策,率兵征战,屡建奇功,使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汉朝。</p> <p class="ql-block">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对韩信很不放心,担心他会谋取自己的皇位,就借故解除了他的兵权。韩信也觉得自己受人怀疑不受信任,不如反叛。韩信和陈豨秘密结为同盟,相约起事。韩信的密谋让吕后知道了。吕后找萧何商量,萧何想出一条计策,叫人去通知韩信,说有人刚从刘邦那里来,报告陈豨已被诛灭,朝廷要庆贺一下,请韩信务必到场。韩信没有料到这是一个骗局,他刚入宫,就被武士捆绑住,拉进长乐宫的钟室,将他斩首了。韩信能为汉朝建立功勋,是萧何的举荐分不开的;韩信最后失败被杀,又是与萧何分不开的。所以人们说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p> <p class="ql-block">“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个成语故事,从故事内容的意思来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愿意有“萧何”这类人存在,多一个“萧何”,人生命运会更悲惨。命本来是我的,命运不需要任何人来掌握,我的命,我自己改变,不求任何人,人道无求品质高啊。自古以来,有句话这么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萧何做事表面上很谨慎,内心深处埋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对于这种人来说,真的是防不胜防啊!萧何在韩信故事中,扮演了好人又扮演了坏人。原先跟韩信是好朋友,不应该设计并参与陷害韩信,这类朋友称为“见利忘义”。跟萧何类似交朋友很危险,随时都可以出卖自己的朋友。出卖了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报应的,萧何不例外。结果没有好下场。好人应该做到底,帮助别人要帮到底,朋友之间要守信用,不要做忘恩负义,翻脸如翻书的事。如果萧何能够像春秋时期,管鲍之交的鲍叔牙一样度量就好了,也许韩信不会被诛九族的悲惨下场。</p> <p class="ql-block">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故事,距离我们现在,时间推算‌: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考虑到该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且萧何(约前257年~前193年)是西汉开国功臣‌,因此可以推断该故事距离现在已有约2200多年了。现代都没有人知道当年故事的真实情况,后人读历史书,懂得这么回事。我们都不是当事人,历史写什么?我们就读什么,历史资料怎么讲,我们就相信什么。但是孟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的,根据历史规律判断历史人物,人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人云亦云,是属于对历史人物不公平,不公正的评判态度。让历史人物在九泉之下得到安宁,戒除心中的偏见,真心对待每一位历史人物,必须用智慧看待历史,用智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历史故事,真真假假。历史书记载,不一定都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如同太极图,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动。萧何为了不让刘邦有疑心,故意做一些不合情理的事,让文武百官大臣和老百姓对他失去信心,这些事情都是萧何假戏真做,是萧何骗人高手的手段。比如说,萧何故意强占老百姓的田地,故意侵占别人的老婆等等,都是不良行为。故意表演,目的是让人传递假信息给刘邦皇帝,刘邦的耳朵听闻后,没有责怪萧何,反而偷偷地笑,认为萧何贪小便宜,认定萧何做不了大事,于是放松了对萧何的提防。</p> <p class="ql-block">萧何最害怕韩信,害怕韩信超越过自己,想尽办法除掉韩信,萧何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须借用朝廷高官的手杀掉韩信,造谣韩信反叛。韩信是军事天才,带兵反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采取军事行动起来无人能阻,可是韩信始终都不曾拥兵自重,原因在于此,源于韩信本来没有反叛的念头,韩信的善良是一种天赋,他总想做个忠臣。有时候人命关天,迫不得已为之。在利益面前,有时候最好的朋友是最信不过的人,这个时候朋友不但不帮一把,反而想办法陷害好友。萧何推荐韩信,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一种人生的谋略。刘邦当了皇帝,住在皇宫不会知道外面的情况,怎么知道谁要谋反呢,大量的信息都是从外面传回来的,无量的信息有真有假。造假组成团队,造谣惑众是假,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信息也是假的,人言可畏。韩信就在这种情况下被害死的,这样的死不是很冤枉吗?</p> <p class="ql-block">萧何在韩信之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不仅推荐了韩信,最终也参与了韩信的谋杀计划。‌萧何是汉初的重要谋士,他敏锐地发现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并多次向刘邦推荐韩信。在刘邦入主关中后,萧何不顾刘邦的疑虑,坚持推荐韩信,最终使韩信成为大将,并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然而,随着韩信的权势日益增长,萧何开始担心韩信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他与吕后合作,设计杀害了韩信‌。萧何与韩信的关系经历了从推荐到背叛的转变。起初,萧何是韩信的伯乐,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使韩信得以施展才华。但随着韩信的权势增长,萧何开始担心韩信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最终选择了与吕后合作,参与谋杀了韩信‌。在汉初的政治环境中,功高震主的臣子往往难以善终。萧何作为丞相,虽然对汉朝有巨大贡献,但也面临着皇帝的猜忌。为了自保,他选择了与吕后合作,参与杀害了韩信‌。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p> <p class="ql-block">回头说说,萧何与韩信之间的故事。“成也萧何”到底是谁成了?应该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让刘邦成为开国皇帝,萧何借韩信军事天才的力量,帮助了刘邦得到天下;“败也萧何”,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不会冤死在萧何的刀下,韩信败死是萧何的牺牲品,在政治斗争中是权力的游戏,萧何在刘邦与韩信之间,始终扮演阴阳两面派,挑拨离间,致使君臣关系紧张,互相猜疑,导致刘邦对韩信失去了信任,促使刘邦动了杀人的念头,萧何点阴风,扇鬼火,借用朝廷的刀杀了韩信,除掉了自己心中的政治隐患,现实就是这样,一代军事天才惨死在文官之笔下。萧何认为自己干得很漂亮,感觉做到天衣无缝,殊不知,人在做,天在看。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韩信的失败在于太相信萧何,历史故事告诉后世人,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韩信得到萧何几粒糖果,就心甘情愿跟着萧何人贩子一起走,走了一条不回归之路。这就是所谓的“败也萧何”。其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话不一定是一句很好的话,半好半坏,好坏平等。所有成功归于萧何,所有失败归于萧何。两面三刀的人,第三刀是害人害己,属于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最后害人的人也死得好惨。</p> <p class="ql-block">‌萧何在汉初通过计策参与杀害了韩信,虽然他在政治上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是他的后代并未能长久享受这份荣耀。萧何的儿子不仅短命,而且没过几代就绝后了,最终只能由其弟弟继承爵位,但不久后因犯罪被剥夺了爵位‌。萧何在韩信事件中的角色也给他自己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韩信被杀后,萧何冷眼看着他的尸体,说了“国贼已除”四个字,这一行为被后人诟病了千年‌。总的来说,萧何在政治斗争中虽然暂时取得了胜利,但他的后代并未能长久享受荣华富贵。有人认为萧何是恩将仇报的小人,也有人则认为萧何是为了自保和维持朝廷稳定‌。无论如何,萧何在韩信的故事中扮演了一个复杂且不光彩的角色,而萧何在历史上留下了争议和批评。归根结底一句话,凡是有害人之心都不是好人,可想而知,萧何肯定不是好人。萧何害死韩信后,被迫辞职,被指控罪名,最终被赐死于狱中,后代也遭受了报应。</p> <p class="ql-block">特别声明:图片来源于百度,感谢原创作者。原创作品具有独特性,贯穿古今通达未来。本人创作与众不同的思维,把读者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择投稿该栏目,主要是让读者开卷有益,不忘记老祖宗,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欢迎热心读者评论,好与坏都不会反驳。评论信息量太大,截至现在155574条评论,无法回复,恳请谅解。</p> <p class="ql-block">回馈社会:说诚实言,讲老实话,作者对社会没有特别贡献,为此必须采用写作的方法帮助社会大众,愿望实现社会大众增长智慧离苦得乐。感恩读者点赞,给足作者创作的动力。截至现在:661488人点赞,阅读量5000万。祈求中国老祖宗护佑所有人所愿辄得。</p> <p class="ql-block">作者:黄勇哲</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2日(星期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