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茶亭

中庭月华(刘中华)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漫话茶亭</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汀县河田中心小学 刘中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12月12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三张图片来自网络</div><br> 前些日子,拜读到瑞金女作家朝颜的散文佳作《茶亭,茶亭》,深深折服于她的文采,那怀旧的情绪在脑海中恣意散开,久久不去。并终于逗引我写下此篇文字,了却我追忆茶亭的一个夙愿。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茶亭功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在传统农业社会,茶亭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和商旅行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方便行旅歇脚纳凉、打坐饮茶、遮风避阳、挡雨躲雪,行善好义人士,慷慨解囊,在路边或路中建茶亭,亭子的瓮缸或木桶里盛满了清香的茶水或山泉水,无偿地供来往行人休憩畅饮。这种亭子,俗称凉亭或茶亭,又称风雨亭。茶亭大多建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那崎岖难行的山路和人烟稀少的乡道中。结构为砖瓦泥墙,木梁木架。路中建的是两门相对直通,行人车辆穿堂而过,路边建的也有只一个大门的,或者是四面通风。顶梁最为粗大,毛笔书写着建造的时间与捐建者姓名,我就曾为刘源到蔡坊间山路坳坪亭写过顶梁字。当代新建的亭子一般都是砖木结构,亭内贴上瓷砖,正中供奉土地神、菩萨等,另一边则是功德碑,刻着建造历史、来由,尤其是捐赠者芳名、金额,理事会成员等。<br> 茶亭里角落的凳椅上放着木制茶桶,里面装的茶水是附近行善人家提供的粗茶,当然是免费的。茶水一般都是自己种产的粗茶叶,冲上开水,一天或三几天换一次茶水。还有一种所谓的茶是放入一种梨树或其他果树顶上的寄生叶片,冲上开水,浸泡成茶状颜色,供行人饮用。这些尽管是些粗茶,甚至本身不是茶, 但是它所满足的对象都是一些村野汉子和行脚挑夫,他们喝茶不是为了品饮而是为了消暑解渴,畅快地用小竹桶打出,饮上几勺后在茶亭里纳凉休息片刻,听听过往一起进来休息的行人谈论十里八乡的故事和新闻,不仅身体上的疲惫烟消云散,或许还等来了熟知同路的伙伴,大家又共同上路,聊解旅途的寂寞。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茶亭对联</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茶亭门外,顶上书写着亭名,左右当然是对联,有些在亭内也有对联。最有名的当数清代名士梅州人宋湘在赶考途中题于粤赣交界处梅岭驿站旁凉亭上的一副长联,上联劝人抛弃功业,下联劝人淡泊名利,飘逸疏淡,读之如沐清风,联曰: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叠叠,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么,请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想后思前,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放春秋佳日过;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扰扰,驿路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恨怎的,劝汝解下几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姑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br> 茶亭的楹联文化丰富多彩,或工或拙,或刻意为之或浑然天成,不一而足,但大多数的楹联都反映了客家人看待事物、看待世界的人生观、价值观或客家人的精神特质,或者是阐明茶亭的特点,描写茶亭周围的景物,欢迎行人到亭休息等。如广东秀水石眼桥路边茶亭的对联为:不费一文钱,过客莫嫌茶叶淡;且停双脚履,劝君休说路途长。粤东北梅村茶亭的对联为: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在茶亭坐坐;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聊将往事谈谈。赣南一个茶亭联:遮日避雨,凉亭胜似高楼大厦;沁脾醉腑,清茶犹如玉液琼浆。也有的茶亭题写教人立身处世的警世名言,如: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副对联劝人弃恶行善,很有说服力。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3、茶亭涂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茶亭的墙,往往是不文明过路者涂鸦、发泄的地方,以劝世言最多,对世道不满的话语其次,甚至也有一些下流、粗俗的顺口溜,如某茶亭上曾有这样一首打油诗:刻苦读书三年,今日回家种田,早知今日如此,何必当初花钱。表现了一个考场失意后的学生对现实的感慨和无奈。茶亭墙壁涂鸦,刚建还新时自然没有,不过随着第一个写下有趣的话语,接着就陆续会有人在旁边评论或效仿,再写下其他的“大作”,岁月流转,越是沧桑的老亭,就越多的涂鸦,这些有趣的涂鸦虽然损坏了墙壁的美观,但总是给以休息者一抹别样消遣的内容,于是,在欣赏中消了疲,去了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图为刘源蔡坊路上坳坪三代茶亭】</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4、凉亭诗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是李叔同创作的《送别》歌词,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在我以为,这首歌词,不仅是李叔同最出名的文学作品,这首歌曲,也是民国最凄美的歌曲,直至今天还传唱不衰,而且以后也还会不朽流传。<br> 在古代,亭子不仅是休憩的地方,也是送别伤感的地方,梁祝十八里相送到长亭,长亭到短亭——古诗中关于亭子的佳句,数不胜数,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其他优美的如胡奎“长亭枫叶秋,忆君相别处”;谢迁“越峤吴江来往地,霜花枫叶短长亭”;王炎“啼鸟数声春事了,故乡回首几长亭”;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卓文君“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贺铸“长亭柳蓓才黄,倚马何人先折”;钱起“日落长亭晚,山门步障青”;张可久“春柳长亭倾酒樽,秋菊东篱洒泪痕”;苏轼“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李端“江南衰草遍,十里见长亭”;齐己“秋光明水国,游子倚长亭”;范成大“客愁旧岁连新岁,归路长亭间短亭”;司空图“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钱起“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纳兰容若“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杨万里“长亭更放金荷浅,后夜谁同壁月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蔡路最老茶亭,现还在】</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5、我与茶亭</div> 园林、风景区中的亭子,我想多的是点缀美景,衬托自然。它们是没有放置茶水的,它是休闲者享受风花雪月诗意的地方,属于诗与画的。而道中凉亭,才是慰藉凡夫俗子、平民大众的。<br> 天下亭子千千万,著名者多矣,今天,不说王羲之修契聚会的兰亭,不说欧阳修逍遥畅饮的醉翁亭,不说李白看贵妃倚栏的沉香亭,也不说名取白居易之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亭。今天主要说说我在家乡走过路过的普通凉亭——<br> 在刘源到蔡坊的分水岭处有三个坳坪亭,最老的土墙亭子是我小时候去蔡坊走亲戚的必经之亭,那时一路走来,劳累歇脚,舀一竹筒茶水,饮下清凉,走下前面蔡坊的赖坑,看到坑口两个彩虹一样半月型的粮仓,就知道,亲戚家快到了。如今,老亭已即将倒塌。第二次建造的永福亭,因为家父参加了理事,我书写了顶梁的捐资芳名,也倍感亲切,而2019年由于再次拓宽道路,路面再次降低,建造了第三代亭子,三代凉亭,见证了刘蔡路的变迁,以别样的方式见证人民一代更比一代富,日新月异走向美好的生活。<br> 在刘源往蔡坊方向走一里路,将到桔子坑,右进一坑,就是往长汀县城的山路,是古道,沿途翻山越岭,有一里亭、五里亭、十里亭……快到饶坊村的山头有一个叫黄竹岭亭,每次我与父亲、哥哥上城给舅公拜年,来回四十里,都要经过这亭子。其他的亭子我们一般是不停歇的,但是这个亭子,我们不但要停歇,还要逗留良久,甚至亭前亭后观赏风景,透过窗户,我欣赏那高天的白云飞鸟,林间的绿树红花,聆听野蜂的嗡嗡、鸟儿枝头的啁啾,身上的那份疲惫,早随着蜂儿溜走,鸟儿飞走,云儿飘走,水儿流走……对于此亭,我们最有感情,因为父亲告诉我们,此亭是我家祖上出资建成的,亭内顶梁上写着祖先的名字。后来,我们亲族把老亭修缮,每年组织醮亭,清扫卫生,并三牲香烛供奉先祖。<br> 以前,在刘源通向河田集镇途中,也有两个茶亭。一个在半途的车寮吴屋村口,老古松前一百多米的小坡上,因为地名叫麻地冈,所以亭子叫麻地冈亭。孩童年少时,我与妈妈挑瓦草、挑木柴、挑雪梨等到河田卖,还有我肩头驮米步行到河田中学读初中,都要经过此亭,挑得重了,到此必定要歇一下,喝口茶水解渴,回家步行累了,遇上手扶拖拉机来了,不顾司机愿不愿意,从后斗爬上再说,坐上拖拉机,那感觉,就像那天走了狗屎运。我在考上长汀师范的第二年,每月选一个周末回家,有一次星期天在家要回校,母亲见时辰还早,竟然又叫我挑瓦草到河田瓦厂,我对妈妈说:“我久了没挑重担走远路,饶了我吧!”妈妈毫不理会地说:“这次叫你挑,是怕你在校不努力读书,让你再吃吃苦累,你才不会忘本。不要啰嗦,在外面老墙上,早绑好了,挑走!”没办法,我只好挑柴离家,一开始还撑得住,走到车寮地界就感到很艰难了,几乎走三百米就要放下休息,气喘吁吁的,我内心很不理解母亲的“残忍”,看看太阳快要落山了,不走快点就赶不上河田到城里的末班车了,走到麻地冈亭时,我实在挑不动了,赶紧把瓦草靠墙一放,踉跄走入亭子坐下,一边打茶喝,一边想咋办呢?正愁眉苦脸时,一群同路的学生来了,其中有我的发小好友铭桂(小名叫矮林),他在河田中学读高一,见他来到,如遇救星,说明情况后,他一声吆喝,五个同学每人挑一段路,直接让我空手走路……三十多年来,每当回故乡经过那个地方,就会想起凉亭遇救那幕。如今,那个亭子早已消失不在,我真希望有人再次建起那座凉亭。<br> 在刘源就要到河田的路口(如今加油站附近)原有一条水圳,水圳边以前也有一座凉亭。我读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随邻居去南塘姑姑家喝喜酒,然而因为在车站看送兵参军的热闹,与其他人走失了,我只好原路返回,坐在那亭子里哭,不一会儿,进来两个挑着糖蔗子的中年妇女,她们见我这小男孩坐着在哭,就放下蔗担询问我,我说出委屈后,她们劝解道:“细赖子不要哭,来来来,吃几根蔗,回家去!”边说边从担子上抽取下三枝糖蔗,怕我不好拿,又用刀劈成八九节,留一节给我吃,其他的用随地捡到一段绳子绑好,递过来给我。这时,人间的温情让我止住了眼泪,怀抱一把甜蔗,心揣几丝温暖,我再次踏上回家的路。两个妇女见我止哭离开,这才挑起蔗担离去。几十年过去,因为道路的多次改造,那个亭子也早就消失了,我也早就忘了那两个妇女的模样,更不知道她们的姓名,但她们善良的行为,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每一想起,熠熠生辉,照耀我的品行,影响着我,必须心向慈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蔡路坳坪永福亭,顶梁芳名为我所书】</h3> 今年夏天,应建路理事会的邀请,我无偿为河田最高峰——赤峰嶂半腰的“三仙下棋”处重建的亭子取名为“三仙亭”,并撰建路建亭功德碑记与对联“三仙对弈,迹存仙渺棋何在?万众登山,路阔民康嶂亦低”。且主动请缨用楷书书写对联,不久将刻挂于新亭外柱。<br><br> 我生命中记忆深刻的凉亭,有的消失,有的还在,有的正兴建之中。我想,每个人心中总有一座或几座亭子,偶尔闪现在记忆的大幕之中,那些亭子中经历的故事,你即使不能作成诗词,无法写成文章,但总是你漫长生命历程中的一小段,你,怀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