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西方经典(副本)

水滴

<p class="ql-block">《如何阅读西方经典》是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又一本讲解阅读方法的佳作。</p><p class="ql-block">我想通过这本书,同时也不局限于这本书,来谈谈阅读的三个基本问题。本文最后还附上该书提供的<b>书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 为什么读?</b></p><p class="ql-block">读书只是一种个人选择。我这里说的“读书”,并非指在学校里学习,而是自我教育。</p><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不自我教育,也许也能活得好。</p><p class="ql-block">一个人读书多,也未必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在人生的实用性方面,书本无法做出任何的许诺。</p><p class="ql-block">几天前我刷到一个视频,有一个读者问梁文道说:“我也读了不少书,但是感觉读了也没有什么用。”</p><p class="ql-block">梁文道反问道:“你说的‘没用’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那人解释说:“就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p><p class="ql-block">梁文道想了想说:“读书,当然不会让你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如果你要追求这个的话,你也可以放弃读书。但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读书的作用是,可以让你不必去想‘如何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这个问题</b>。”</p><p class="ql-block">梁文道说得好。</p><p class="ql-block">“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是骗人的鬼话。</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冲着这个去读书,当然会失望。</p><p class="ql-block">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呢?</p><p class="ql-block">我想,这个问题有点像“为什么要跑步”。</p><p class="ql-block">假设一个人有跑步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每周跑多少公里,并坚持了下来。</p><p class="ql-block">你会不会问他:“为什么跑步没有给你带来世俗意义上的成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跑步的作用,是强健自己的身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读书的作用,是强健自己的大脑。</b></p><p class="ql-block">就是这样一个清晰而简单的逻辑。</p><p class="ql-block"><b>如果你不读书,你的头脑不会非常强健;但是即便强健了,也不一定会让你发财,这也是现实。</b></p><p class="ql-block">更具体一点说,读书于我有三大好处:</p><p class="ql-block"><b>1)生活漫游</b></p><p class="ql-block"><b>2)思想操练</b></p><p class="ql-block"><b>3)情绪保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先讲什么是“生活漫游”。</b></p><p class="ql-block">我每天的生活是单调的,我想99.9%的人都跟我一样,过着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但是通过书本,比如通过读一部小说,我们会体验到别人的异样生活。</p><p class="ql-block">可以说<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读书和旅行是同质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旅行是在不同的地点上漫游,而读书是在不同的人生中漫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旅行是观览不同的景色和风物,读书是观览不同的人生和感受。</b></p><p class="ql-block">所以,读书和旅行都具有丰富心灵、增加体验的作用,只是侧重点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再说什么是“思想操练”。</b></p><p class="ql-block">读书并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把知识填塞进头脑。</p><p class="ql-block"><b>读书是需要进行主动思考的。读一本书,就是和作者对话。</b></p><p class="ql-block">并不是作者的话就一定是对的,所以对话也不妨转变成争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要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啥,然后他又是以什么方式来支撑这个观点的。我们除了要读作者已经表达的部分,还要猜想没有表达的部分。如果一本书的内涵非常丰富和深刻,那么我们便需要很多时间才能将其完全“吃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思想操练”是别的行动无法替代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书本面前,我们要解析的是语言、逻辑和思想,需要调动的是自己的理性、感性和想象。所以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极富挑战性的智力活动,尤其是当你阅读一本经典时</b>。</p><p class="ql-block">通过阅读,我们收获感受和知识,得到触动和启发,也提升自己的思维力。</p><p class="ql-block">那么提升思维力有什么好处呢?</p><p class="ql-block">它并不能直接帮我们赚钱,但是可以提升我们“防骗”的能力,减少财物的损失。</p><p class="ql-block">因为通过读书得到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在面对骗子时十分有用,相对而言,我们就不会被轻易地割韭菜,也能制服杀猪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再谈“情绪保养”。</b></p><p class="ql-block">没错,情绪和面部一样都是需要保养的。情绪也不能长期暴露在“干燥”的环境中,不然人就会很暴躁。</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情绪需要的“水分”,就是书本可以提供给我们的精神养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读书时,人必须得安静下来。人的心安静下来时,世界也就安静了</b>。</p><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书本,走进一个不太一样的人世间,看看书中的人物是如何应对他们的人生挑战的。</p><p class="ql-block">看多了以后,就不会对自己遭逢的事情大惊小怪了。</p><p class="ql-block">读书带给我们一种尤为可贵的东西是<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多元视角”</span>。</p><p class="ql-block">看待同一件事,以前我们可能只从一个角度去想,读得多了以后,我们知道如何从三种、四种角度去考量。</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人只有一种思考角度,他就容易走极端,他的情绪也会大起大落,如果他懂得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那么他便会更加通达和圆融。所以<b>读书会让人心态平和,确乎有“情绪保养”的功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 怎样读?</b></p><p class="ql-block">读书是要讲方法的,尤其当我们不满足于消遣性阅读时。</p><p class="ql-block">《如何阅读西方经典》一书,讲的是“严肃阅读”的方法。</p><p class="ql-block">所谓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严肃阅读</b>”,不是说要保持表情严肃、板着脸读书,而是说,<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充分调用自己的头脑来进行阅读</b>。</p><p class="ql-block">这就像在街头打篮球,有人是“休闲打”,打了半天汗都没出,有人却打得很认真,每个球都去争、去抢。</p><p class="ql-block"><b>读书,最好也要有那种制胜的信念</b>。如果以“休闲打”的心态来看书,我们往往只会去看那些最容易读的书,读得很快,却也收获了了。</p><p class="ql-block">有些人提倡的“快速阅读”就是一种阅读的骗局。它利用人们想要速成的普遍心态,却最后把人引入歧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一本厚重的书,所得到的收获一定是你在读这本书之前无法想象的。</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你一定不会轻易地从中走出来。</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严肃阅读为读者设置了思考和情感的门槛,但跨过门槛之后得到的回报也是无法计数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到底怎样进行严肃阅读呢?</p><p class="ql-block">《如何阅读西方经典》的作者、通识作家苏珊·怀斯·鲍尔认为,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语法阶段、逻辑阶段和修辞阶段</b>,这三个阶段是依次序进行的,千万不要想着“跳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语法阶段的阅读</b></p><p class="ql-block">这个<b>阶段的目标是了解这本书大概说了什么</b>。就是在“明面上”作者表达出来的东西。可能是故事,可能是知识,可能是讨论某种想法。</p><p class="ql-block">进入这个阶段的前提是“识字”。即我们能理解字词,进而理解句子,再理解章节,直至全书。</p><p class="ql-block">如果一本书包含了较大比例的陌生的字词,我们就会连这个阶段都做不好。</p><p class="ql-block">比如《诗经》和《离骚》都是不容易读的书,我们很难在没有详细注解的情况下读下来,因为这其中有好多字是我们根本不认识的。</p><p class="ql-block">但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就好读多了。</p><p class="ql-block">语法阶段的阅读,第一步往往是<b>读一本书的书目、版权页和目录,即对这本书有一个总体的了解。</b></p><p class="ql-block">先读目录,能使我们知道这本书的大体结构。随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就能知道我们读到哪里了,前方或许还有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还要随时进行<b style="color:rgb(237, 35, 8);">摘录和批注</b>。</p><p class="ql-block">手中拿一支笔,可以在书本上划线,写下感想,或者记在笔记本上。我们读一本经典的作品,留下笔记能让我们收获更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通常认为,笔记只是摘抄。但是这本书则强烈建议我们,<b style="color:rgb(237, 35, 8);">写上自己的话更重要</b>。即不仅仅在笔记中摘抄下一个精妙的句子,我们还可以写上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又或者,我们在读完每一章以后,能用自己的话来对这一章讲的内容做一个总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读和抄,都只是单方向的吸收。而只有我们自己在表达的时候,我们才是把书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b></p><p class="ql-block">语法阶段的阅读,我们要致力于“读懂”,读懂作者讲了什么。而<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一阶段,我们则要学会“分析”,即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逻辑阶段的阅读</b></p><p class="ql-block">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充分调动自己逻辑的大脑。</p><p class="ql-block">比如读一部科幻小说时,我们就要<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分析</b>它的世界观设定是什么样的,以及书中的各种描写是如何服务于这个世界观设定的,又或者,其中有没有与之相冲突的“破绽”呢?</p><p class="ql-block">如果读的是一本思想性的著作。我们就要<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思考</b>,作者是否充分地说服了我呢?作者在论证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这些论证是否存在漏洞呢?</p><p class="ql-block">又或者我读一篇散文的时候,我可以分析这篇文章中<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最打动我的</b>是哪一部分。我还可以分析,某一段对话里是否隐藏着某种深意。</p><p class="ql-block">另外,我们可以分享作者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知识结构对这部作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在鲁迅借用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还暗含着对当时发生的某些人和事的嘲讽,这些深层信息都需要我们通过调查和分析之后才能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修辞阶段的阅读</b></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修辞”不同于“修辞方法”,而是一种广义的“修辞”,指的是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又<b>如何向其他人来讲述这本书</b>。</p><p class="ql-block">讲述一本书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不能照本宣科,我们必须在<b>充分理解和分析这本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这本书重塑一遍</b>。</p><p class="ql-block">在向他人讲述这本书之前,我们必须做一些重要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这个工作是,我们要在总体上重新反思这本书。</p><p class="ql-block">在“逻辑阶段”,我们对这本书的分析会涉及很多局部和细节。只有这样分析才能深入。</p><p class="ql-block">但是在这个阶段,我们更需要对这本书形成一种“整体观念”。比如,试着回答以下三个问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a.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作者想通过这本书来表达什么主题和核心思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这本书和“我”的关系是什么?或者说,这本书是如何影响我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c.这本书和“人类”的关系是什么?或者说,放在人类文明的尺度下,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能回答这三个问题,或许你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本书,以及你已经准备好了向人介绍和讲述这本书。</p><p class="ql-block">就像我之前说的,阅读的三个阶段不能“跳步”。</p><p class="ql-block">比如,如果你不在第二阶段对书的内在结构和逻辑进行彻底地分析,是无法在第三阶段回答那些深刻的整体性的问题的。</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省略某些步骤,那么你当然也会有收获,因为“读过”肯定比“没有读过”要好,只是说,你会遗漏一些精彩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 读什么?</b></p><p class="ql-block">《如何阅读西方经典》一书非常强大的地方是作者提供了一个很长的书单。</p><p class="ql-block">首先,作者把西方经典分成六大类:小说、自传、历史、戏剧、诗歌、科普。</p><p class="ql-block">然后,对于每一个大类,作者都给出了其发展的历史,以及阅读这一类书的方法,这相当于给了六个“概览”,能帮我们对每一个类比有一个奠基性的认识。</p><p class="ql-block">最后,作者给每一个类别罗列了书单。</p><p class="ql-block">对于作者的书单,我略有些不同的看法。</p><p class="ql-block">作者的书单反映了她的个人趣味,而个人趣味一定是有偏狭性的。</p><p class="ql-block">尽管显而易见作者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但是也不免存在“阅读视野”上的局限性。特别是,她所列的书单全部都是西方作品,里面没有一部是中国的经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可能会说:这本书的名字就是《如何阅读西方经典》,那当然不包含东方经典。其实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是:The Well-Educated Mind: A Guide to the Classical Education You Never Had,直译的意思是“良好的心智:你从未拥有过的古典教育指南”。</p><p class="ql-block">作者的本意并没有区分东西方,只是中译本给加了“如何阅读西方经典”的书名。但是作者应该确实没有对东方经典的涉猎,这就是她的一个局限性。</p><p class="ql-block">但是,如果我们就以“了解西方经典”的态度去看这个书单,那么这个书单还是颇有价值的。</p><p class="ql-block">它的优点有三:</p><p class="ql-block">1)对西方经典的涉猎面比较广;</p><p class="ql-block">2)提供了充分的筛选,每个类别的书并不太多;</p><p class="ql-block">3)书单以成书年代来排序,方便我们以自古及今的顺序来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我先把书中“小说”类的书单列出:</p><p class="ql-block"><b>3.1 小说类书单</b></p><ul><li>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1605年)</li><li>班扬 《天路历程》(1679年)</li><li>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1726年)</li><li>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1815年)</li><li>狄更斯 《雾都孤儿》(1838年)</li><li>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1847年)</li><li>霍桑 《红字》(1850年)</li><li>麦尔维尔《白鲸》(1851年)</li><li>斯托 《汤姆叔叔的小屋》(1851年)</li><li>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1857年)</li><li>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1866年)</li><li>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1877年)</li><li>哈代 《还乡》(1878年)</li><li>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1881年)</li><li>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884年)</li><li>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1895年)</li><li>康拉德《黑暗的心》(1902年)</li><li>伊迪丝·华顿《快乐之家》(1905年)</li><li>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年)</li><li>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1925年)</li><li>卡夫卡《审判》(1925年)</li><li>理查德·赖特《土生子》(1940年)</li><li>加缪《局外人》(1942年)</li><li>乔治·奥威尔《1984》(1949年)</li><li>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1952年)</li><li>索尔·贝娄《只争朝夕》(1956年)</li><li>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1967年)</li><li>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1972年)</li><li>托尼·莫里森 《所罗门之歌》(1977年)</li><li>唐·德里罗《白噪音》(1985年)</li><li>A.S.拜厄特《占有》(1990年)</li><li>科马克·麦卡锡 《长路》(2006年)</li></ul> <p class="ql-block"><b>3.2 自传与回忆录书单(部分)</b></p><p class="ql-block">这个大类的书单我不太满意,因为传记可以读的太多了。</p><p class="ql-block">人类历史上有太多的杰出人士,值得读的传记很多,而作者所摘选的更多是她个人的视角,也体现了其西方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这个书单中的不少书,对于我们中国读者来说根本没有读的必要(连“传主”的名字都没听说过,比如你知道“圣徒特瑞萨”是谁吗),所以我在这里只从她的书单中摘选了一部分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p><ul><li>奥古斯丁 《忏悔录》(约公元400年)</li><li>蒙田《随笔集》(1580年)</li><li>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1641年)</li><li>卢梭 《忏悔录》(1781年)</li><li>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自传》(1791年)</li><li>梭罗《瓦尔登湖》(1854年)</li><li>尼采《瞧,这个人》(1908年)</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3 史学与政治学书单</b></p><p class="ql-block"><br></p><ul><li>希罗多德 《历史》(前441年)</li><li>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约前400年)</li><li>柏拉图 《理想国》(约前375年)</li><li>普鲁塔克 《希腊罗马名人传》(100—125年)</li><li>奥古斯丁 《天主之城》(完成于426年)</li><li>比德 《英吉利教会史》(731年)</li><li>马基雅维利《君主论》(1513年)</li><li>托马斯·莫尔爵士《乌托邦》(1516年)</li><li>约翰·洛克 《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目的》(1690年)</li><li>大卫·休谟《英国史》(1754年)</li><li>卢梭 《社会契约论》(1762年)</li><li>托马斯·潘恩《常识》(1776年)</li><li>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兴衰史》(1776—1788年)</li><li>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为女权辩护》(1792年)</li><li>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1840年)</li><li>马克思与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1848年)</li><li>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860年)</li><li>W.E.B.杜波依斯《黑人的灵魂》(1903年)</li><li>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年)</li><li>利顿·斯特雷齐 《维多利亚女王传》(Queen Victoria)(1921年)</li><li>乔治·奥威尔《通往维根码头之路》(1937年)</li><li>佩里·米勒 《新英格兰思想史》(1939年)</li><li>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1929年经大崩盘》(1955年)</li><li>科尼利厄斯·瑞恩《最长的一天》(1959年)</li><li>贝蒂·弗里丹 《女性的奥秘》(1963年)</li><li>尤金·D.吉诺维斯《约旦河波浪滚滚:奴隶制创造的世界》(1974)</li><li>芭芭拉·塔奇曼 《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1978年)</li><li>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总统班底》(1987年)</li><li>詹姆斯·M.麦克弗森《自由之号角:美国内战时代》(1988年)</li><li>劳拉·撒切尔·乌尔里奇《助产士日记》(1990年)</li><li>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1992年)</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4 戏剧书单</b></p><p class="ql-block">本书作者把“戏剧”作为六大类之一,是比较出乎我意料的。</p><p class="ql-block">不过这是我自己的原因,因为我几乎没有读过什么戏剧作品(这里的“戏剧”均指其文字形式:剧本)。</p><p class="ql-block">因而我并不清楚戏剧的独特价值,我原本以为戏剧不过是某种形式的小说而已。</p><p class="ql-block">但是读完了作者对戏剧的介绍以后,我就对戏剧产生了很强的阅读兴趣。</p><p class="ql-block">作者说,<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读戏剧和读小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是,“你可以扮演成导演,让这部戏剧在你的脑海中上演”。</span></p><p class="ql-block">作者还写道:一旦在舞台上上演,戏剧就会变成不可逆转的现实。这对于戏剧而言,是不可避免的结果。</p><p class="ql-block">但是,如果这出戏只停留在读者的脑海里,一切都只在他的想象中上演,那这出戏就充满了无限可能,这种无限可能要比搬上舞台的任何一个版本更为丰满。</p><p class="ql-block"><b>由此看来读戏剧真的很有意思呀,而且是非常</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挑战想象力的智力活动</b><b>!</b></p><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戏剧书单:</p><ul><li>埃斯库罗斯 《阿伽门农》(约前458年)</li><li>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约前450年)</li><li>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Medea)(约前431年)</li><li>阿里斯托芬 《鸟》(The Birds)(约前400年)</li><li>亚里士多德 《诗学》(约前330年)</li><li>佚名 《世人》(14世纪)</li><li>克里斯托弗·马洛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8年)</li><li>莎士比亚 《理查三世》(1592—1593年)</li><li>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1594—1595年)</li><li>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1600年)</li><li>莫里哀 《伪君子》(1669年)</li><li>威廉·康格里夫《如此世道》(1700年)</li><li>奥利弗·哥德史密斯 《屈身求爱》(1773年)</li><li>谢里丹 《造谣学校》(1777年)</li><li>易卜生《玩偶之家》(1879年)</li><li>王尔德《不可儿戏》(1899年)</li><li>契诃夫《樱桃园》(1904年)</li><li>萧伯纳《圣女贞德》(1924年)</li><li>T.S.艾略特《大教堂凶杀案》(1935年)</li><li>桑顿·怀尔德《我们的小镇》(1938年)</li><li>尤金·奥尼尔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1940年)</li><li>萨特《禁闭》(1944年)</li><li>田纳西·威廉斯 《欲望号街车》(1947年)</li><li>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1949年)</li><li>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1952年)</li><li>罗伯特·鲍特《良相佐国》(1960年)</li><li>汤姆·斯托帕德《罗森克兰兹与吉尔登斯恩已死》(1967年)</li><li>彼得·谢弗《恋马狂》(1974年)</li></ul><p class="ql-block">以上是六大类中前四类的书单,还余下两类诗歌和科普就不列了。</p><p class="ql-block">我的考虑是,诗歌的阅读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喜好和口味,列不列书单意义不大。</p><p class="ql-block">而科普类的书,则是新书层出不穷,新著作反映较新的科学成果,所以其价值并不低于书单中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当然,如果大家对这两个类列感兴趣,可以自己把这两类的书单找来看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这篇文章虽然说挺长的,但是也只是介绍了《如何阅读西方经典》的一小部分精华。</p><p class="ql-block">本书作者对于阅读方法的导引确实是非常细致和有启发性的,作者知识面的广博也是非比寻常。</p><p class="ql-block">如果你一直对“如何阅读”这件事比较困惑,那么还真应该认真读一下这本书。</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j8SucPgY4LDO8_cNvGEU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