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卢湾二中心小学地处复兴中路、瑞金二路交界处。这里是上海中心地带,算是比较繁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向东,距离学校大门不足十米的地方,是一处简易卫生间,扼守住一条小弄堂。</p> <p class="ql-block"> 弄堂不打眼,看进去不深,似乎可以一眼望到底。</p><p class="ql-block"> 今日得宽余。便信步走了进去。</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却别有洞天。向北,向东,再向北,复又向东,七拐八拐的,弄堂居然很深,这一头牵着复兴路,另一端拴着瑞金二路。</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有些惊叹。</p><p class="ql-block"> 在你以为走到尽头时,总会峰迴路转、柳岸花明。</p><p class="ql-block"> 到达瑞金二路的出口,折返来,开始拍摄这条弄堂。</p> <p class="ql-block"> 几乎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声音。</p><p class="ql-block"> 整条弄堂宁静,幽深,跟外面的喧闹相比,是另一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 一位老者,站在自家门口,向我介绍这条弄堂。</p><p class="ql-block"> “有百多年历史了。上海旧房拆迁、改造嘎许多年,这样的弄堂已经不多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大可能动迁。不划算,拆了盖不了多少房子,赚不了多少钱,哪个开发商愿意接手啊!”</p><p class="ql-block"> “阿拉住了七十多年了。这里出生,这里长大,结婚,生子。老了,还住在这里,习惯了,蛮好的。”</p> <p class="ql-block"> 一位老阿姨说,这里的房子可值钱啦。她伸出两根手指,在我面前晃了晃,说:要廿多万一平呢!</p><p class="ql-block"> “咯里厢原先住的,都是有钱人,全是资本家啥么子。”</p><p class="ql-block"> “黄金荣侬晓得伐?也住在咯搭,喏,就在那栋房子后面!”她指着一个方向,很认真地说。</p> <p class="ql-block"> 一位爷叔和老伴散步归来,见我在拍照,停下脚步对我说:“常有人来这里拍照的,和侬一样。”</p><p class="ql-block"> “有辰光,较怪多人呢!”</p><p class="ql-block"> “不过,今朝来拍照的,就侬一个。”</p> <p class="ql-block"> 再走几步,就是复兴中路这边的弄堂口了。</p> <p class="ql-block"> 出弄堂,仿佛穿越时空,从旧日的老上海返回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 隔壁的卢湾二中心小学开始放学了。</p><p class="ql-block"> 门前人头攒动,尽是前来接孩子的家长,或是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p><p class="ql-block"> 不过,后者明显要多一些。</p><p class="ql-block"> 看看时间,已是下午三时四十分左右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严格说来,今天我所邂逅的这条“弄堂”,其实是由两条弄堂交迭而成的,其中,出入口在复兴中路、大体为南北走向的那一截,曰“复兴中路六一六弄”;出入口在瑞金二路、大致为东西走向的这一段,则为“瑞金二路七十弄”。</p><p class="ql-block"> 狭义的弄堂,是指由石库门建筑间隙形成的狭窄通道。广义的弄堂,则指上海以及江浙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是由一排排石库门建筑构成的生活空间。</p><p class="ql-block"> 弄堂是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如今很难见到原汁原味的老弄堂了。弄堂少了,随处都是与其他城市同质化的现代建筑,老上海的味道也就淡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很多弄堂只有一个出入口,如同北方人说的“死胡同”,进去之后,往前走不多远,就到底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也有一些弄堂不只一个出入口。比如,淮海坊,有两个弄堂口;淮海中路1857弄,有三个出口;镇宁路465弄,7条支弄、8个出口。</p><p class="ql-block"> 上海弄堂比较有名的,有田子坊弄堂、万宜坊弄堂、新华路弄堂、静安别墅弄堂、篮妮弄堂,以及淮海中路弄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2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补记(一)</p><p class="ql-block"> 四天后,再次造访这里。</p><p class="ql-block"> 从复兴中路这边的弄堂口进,沿途拍照。</p><p class="ql-block"> 此番探访,又有收获,发现前文中有几处记述与实际不符,更正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是该“弄堂”除前面提到的两个弄堂口外,另还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往茂名南路。</p><p class="ql-block"> 二是这条“弄堂”由多条弄堂交迭而成,其中,出入口在复兴中路、大体为南北走向的那一截,兜兜转转的,分别唤作“复兴中路六一六弄”、“复兴中路六一八弄”,甚至,有的门牌上还标记着“复兴中路六O八弄后门”;出入口在瑞金二路的这一段,为“瑞金二路七十弄”,不太长,东西走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6日</p> <p class="ql-block"> 住在这里的老姐姐,听口音是北方人。一问,果然是,来自天津,嫁到上海40多年了,一直住在老弄堂里。</p><p class="ql-block"> 如今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燃气,而且每户只需出100元,政府帮助装了冲水马桶,再不用像先前那样,每天起大早,去外面扎堆倒马桶、洗涮马桶了。</p><p class="ql-block"> “房子太小。吃喝拉撒都集中在一间房子里,感觉不适意。”</p><p class="ql-block"> 老姐姐像是文化人,戴一副眼镜,有几分书卷气。</p><p class="ql-block"> 她说,还是盼着能够动迁,</p> <p class="ql-block"> 补记(二)</p><p class="ql-block"> 这条弄堂往东数十米处,另有一条弄堂:复兴中路五八八弄。也是两个出入口,一处在复兴中路,一处在瑞金二路。</p><p class="ql-block"> 今日得空,去转了转。</p><p class="ql-block"> 三、五分钟就逛完了,弄堂不深,不如此前的有味道。</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