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185)诸葛亮“才高功少”真的是因为不擅长应变吗?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题字:徐华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年轻时就才华超群,气概英武,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的《隆中对》帮助刘备确立了发展战略,更彰显了他的非凡眼光。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作为丞相,安抚百姓,修订制度,管理官员,袒露诚心,推行公道。“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在蜀国境内,人民都敬畏他又热爱他。诸葛亮称得上治理国家的杰出人才,可以和管仲、萧何相提并论。</p><p class="ql-block">然而,诸葛亮在蜀汉建立的功勋,无论是与他的抱负还是与他的才华,都是不够相配的。他五次出兵伐魏,次次无功而返,自己还死在了北伐的前线;在世期间,蜀国的国力并无实质性增强,反而连年的征战让国家的基础与元气屡受创损。</p><p class="ql-block">那么,诸葛亮“当家”后为什么会出现“才高功少”的现象呢?陈寿在《三国志》中给出的原因是“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也就是说在随机应变与指挥战争的谋略方面,不是诸葛亮的擅长。裴松之注《三国志》中所引《袁子》亦曰:“以亮之才而少其功,何也?袁子曰:亮,持本者也,其于应变,则非所长也,故不敢用其短。”同样是认为诸葛亮善于守成,不善于应变,是导致诸葛亮“才高而功少”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实际上,甭管诸葛亮“应变非其所长”的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但从这个角度解释诸葛亮为什么“才高功少”,本身就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与核心。一个统帅的能力再强、能量再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诸葛亮“才高功少”,问题并不主要出在他自身。</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形篇》曰:“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刘备身后的蜀汉,地狭、人少,实力不济,诸葛亮伐魏是“癞蛤蟆垫床腿—苦撑”。在曹魏和孙吴的虎视眈眈之下,在蜀魏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之下,诸葛亮能为蜀汉“立威”与“续命”已经是烧高香了</p><p class="ql-block">说到“变”,不是诸葛亮不知道变、不想变、不会变,而是实力不允许他变。要知道,“空城计”是不能随便玩的,子午谷是不能轻易出的,蜀汉的命运更是不能作赌注的。</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法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