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闽、浙游记(1)

善思则明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12月1——9日,安吉和也组织了一次赣、闽、浙游。参与人员将近九百人,真是一次浩大、壮观、博览和快乐的旅游。我只是其中一员而已。</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出发这天,天清气爽,微感冷意,我们华阴点的14人早八点半聚集东方名城和也店门前,八点四十多分三车齐发,于十点二十抵达渭南西站,与韩城、临渭区、临潼的人员相遇在车站。见到许多人都是熟悉的面孔,像韩成的许丽团队、临潼的潘贝团队、临渭区团队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定计划专列11:40出发,然因避让他车专列12:20进站,所有渭南区的在潘松总经理带领下顺利登上列车,一路向东南沿着商州、南阳、信阳、武汉路线,于第二天凌晨3:50抵达九江车站,早到了一个多小时。</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站后,当地导游就来迎接,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快餐——每人两个馒头、一袋榨菜、一个鸡蛋、一袋豆浆,各领队分发给大家享用,天还没亮,有些人就在大广场上跳舞、打太极、走秀、舞龙等等。过了约摸过了一个时辰当地大巴到了,我们就乘提前安排好的大巴闽E·A2902前往庐山。</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了车,车上导游就开始讲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旅游名胜和故事传说,让我们听得入神。还有些人由于起得早,坐上车就开始打盹,后来导游就让大家继续休息一下。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很快来到了庐山脚下,6:10导游办了门票,我们坐车登山。导游讲到,毛泽东主席写过一首诗“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要登上庐山,这弯道特别的多,就有三百九十六个弯,一路弯弯绕绕,导致坐车的大部分人晕车,甚至还有半道非要下车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刚亮,7:21我们就到了庐山顶,统一下车点。在这里首先欣赏“锦绣谷”风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锦绣谷景点,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时杂英百千种,灿烂如炽,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缋。”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顺着入口往下走,首先看到第一个景点便是“天桥”。天桥是冰溢口遗迹,传说为天降金龙化成虹桥救朱元璋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一会儿,变来到了“险峰‌”,这里游人熙熙攘攘,都相继在这里观景,拍照留念。站在这里真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眼前一切皆美景。险峰:海拔1025米,地势险要。站在此处,可以感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同时,险峰也是目睹锦绣谷全景及庐山下的九江县(古时称柴桑)的绝佳位置。</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接下来可看到:好运石、礼贤门、谈判台、好运池、梵音泉、仰观俯察、讵可抱眠、观妙亭、天在山中、仙人洞、琼浆、天泉洞、洞天玉液、常乐我净、太上老君殿、石松、纵览云飞等等景观和摩崖石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出了仙人洞右手边,即西边的御碑亭,在白鹿升仙台上,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周颠而赐建的碑亭。 庐山御碑亭为石构歇山顶方亭,坐北朝南,边长5.88米,亭通高6米。 正方门上方有一横额,上镌“御制"二子,左石两段装饰二龙首图案图案雕。 碑亭坐于月台之上,亭东南西三面开门,四角立方石柱。 亭中方形石藻井,中间刻成圆形双龙戏珠浮雕。有楹联两对:内联“四壁云山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外联“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周颠仙人传》碑简介:碑为明洪武帝朱元璋为纪念周颠而撰文敕建。高3.6米,宽1.3米,厚0.2米。碑名篆书“周颠仙人传”,正文阴刻楷书,字径3厘米,原文约计2000余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碑中记述:周颠为建昌人,十四岁患颠疾,乞食于南昌市井。三十岁时口出异言南昌将乱,不久陈有谅入南昌作乱。朱元璋建都南京时,外出督工,周颠主动与之接近,胡言乱语,衣衫破烂,并不时伸手于衣内捉虱子。于是朱元璋以大缸煮之,又饿其二十三日,以试其有无异术。朱元璋准备西征九江,特询问周颠并带之一起前行,兵入安徽境内时无风,舟师难行,问之周颠,言只顾前行。不久,风起,朱元璋大军遂长驱直达小孤山,在彭蠡之战中大胜。之后,周颠便隐庐山不见踪影。</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了四年,朱元璋患疾几乎去世,周颠托人送药救治,病愈,精神日强。朱元璋很想再见周颠,但一直未果,只闻周颠在庐山石壁留有四仙诗:匡庐之颠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碑阴是朱元璋写给天眼尊者、周颠仙人、徐道人、赤脚僧文四位仙人的祭文,以表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9:10游完了锦绣谷,接着去庐山会议旧址。</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叶旅游专列号:西安—九江—角美</span></p> 登车前在渭南西站留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庐山顶上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锦绣谷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桥,冰溢口遗迹。传说为天降金龙化成虹桥救朱元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桥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好运石过后,清洁工在搞卫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无限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险峰上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礼贤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梵音泉 好运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仙人洞北门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摩崖石刻</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参观了庐山人民剧院(这里便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旧址)。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庐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又是举世瞩目的政治、文化名山。庐山被作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span><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当代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先后于1959年、1961年、1970年在庐山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九届二中全会。三次庐山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期间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深刻总结和铭记。 参观中看到有些文字记载:1958年,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以高指标、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经济生活以及其他方面出现了许多混乱和困难。这年秋冬之际,中共中央、毛泽东觉察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了不少问题,着手纠正已经发现的“左”倾错误。经过八九个月的努力,到1959年上半年,高指标、浮夸风和“共产风”得到初步遏制,形势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变。但是,“左”倾错误并没有彻底纠正,形势没有根本好转。</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庐山交际处直属招待所西餐厅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主要负责人和中央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会议开始,毛泽东提出十九个问题,主要是关于当前形势、今后任务以及一些具体政策。他认为总的形势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要求与会者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统一认识,动员全党完成1959年的“大跃进”任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7月3日起,会议分成六个大组进行讨论。讨论中,与会者原则上拥护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同时,许多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强调大跃进以来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前一段纠“左”虽然有成绩,但还很不够,要求进一步深入。有的与会者还对自己工作中的错误感到沉痛,主动作了自我批评。也有一些与会者对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护短,不愿多讲缺点、多听批评,甚至认为纠“左”过了头,使干部群众泄了气,出现了右的倾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对于会议未能透彻地解决问题和统一认识深感忧虑。7月13日,他想找毛泽东面谈,因毛泽东正在休息,便于14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肯定1958年成绩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大跃进”以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及其原因,反映了客观实际和群众要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16日,毛泽东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全体与会者。小组讨论中,许多人同意彭德怀的意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外交部副部长张闻天,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在发言中明确表示支持彭德怀的观点。张闻天还对“大跃进”以来发生的严重问题从理论上作了系统分析。也有一些人说彭德怀的信夸大了错误,低估了成绩,有埋怨情绪,甚至认为这封信实际上否定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是针对毛泽东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16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结束。全会通过《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全会认定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组成“反党集团”,否定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犯了“具有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性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全会决定把他们调离国防部、外交部和省委第一书记等工作岗位,同时保留他们在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中的职务,“以观后效”。全会认定“右倾机会主义已经成为党内的主要危险”,“保卫党的总路线、击退右倾机会主义的进攻就成为党的主要战斗任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会后,全党展开“反右倾”斗争。一大批党员干部遭到错误批判,不少人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到不应有的组织处分。这次会议和“反右倾”斗争,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升级,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受到严重损害,打断了纠“左”的进程,使“左”倾错误再度泛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指出:“从一九五八年底到一九五九年七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曾经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是,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八届八中全会关于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决议是完全错误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全党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span><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国民经济调整首先从农村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领导人纷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经过半年多调整,农村的“共产风”得到遏制,人民群众最紧迫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与此同时,科学、教育和其他方面的调整工作也在展开。为了进一步落实调整方针,特别是推动工业调整的展开,这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9年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毛泽东考虑把重点放在政府的重建方面。1970年3月,他提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意见,同时提出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林彪集团把召开四届人大看成是夺取更大权力的机会,阴谋利用召开会议和修改宪法的时机,实现由林彪担任国家主席的企图。</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两个集团为了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九大以后,这种争夺更加激烈。从1970年初起,在筹备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草案的过程中,林彪、江青两个集团之间积累的矛盾开始表面化。1970年8月13日、14日,在北京召开的宪法工作小组会和政治局会议上,这两个阴谋集团借题发挥,发生了激烈的争论。</span><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律·登庐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庐山会议旧址旧址后,我们前往庐山抗战博物馆参观。该博物馆以“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在庐山”为主题,以“国共合作在庐山”、“庐山孤军抗战”、“国民政府夏都”、“庐山图书馆专题”为主要展示内容,复原了“庐山谈话会会场”、“保安十一团指挥部”等场景,着重介绍了庐山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地位,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山后在山脚下一饭厅吃了午饭,之后赶到九江站乘车去福建的角美站。</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月5日早8:50我们乘坐专列抵达江西鹰潭车站。站外一对对人马敲锣打鼓欢迎和也千人旅行团,我们也感到了鹰潭人的热情和好客。下车后在导游的指导下我们乘坐赣L·11650前往中国道教第一镇——上清古镇。</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了车,女导游给我们就讲开了,鹰潭市最大的河就是信江,以废铜烂铁出名。有旅游胜地贵溪龙虎山,鹰潭的余江县——家具一条龙。樟树是鹰潭的市树。20世纪50年代,余江县血吸虫病最厉害。鹰潭也是最大的眼镜市场。龙虎山有三绝:道教文化(传真教,正一教),碧水丹山和崖墓群。在动物界,最辛苦的动物是牛;最孝顺动物是小乌鱼;最贞洁动物是大雁;最讲义气动物是狗。这里有天师府,创造天师教的叫张道陵。十樟九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不觉,我们于10:20到了上清古镇。上清古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有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富有特色的名胜古迹,古仆淳厚的民俗风情。</span><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古镇上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河畔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以及渔舟片片、白鸭浮水形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师府,又称龙虎山(原叫云锦山)天师府、相国仙府、天下道庭,位于贵溪的上清镇龙虎山上,地处龙虎山中部,南朝琵琶峰,背靠华山,门临泸溪河;明、清年间遗物。为道教第十五洞天第三十二福地、道教正一派兼龙虎宗祖庭。天师府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格局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有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提举署、万法宗坛等建筑,是现龙虎山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传说从东汉时期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伊始,张氏子孙在龙虎山承袭了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宗派,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相当于宰相官职),天师府被称为“龙虎山中宰相家”。天师府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府内豫樟成林,荫翳蔽日,鸟栖树顶,环境堪幽。因道教兴起于山泽草莽之间,道士追求超凡脱俗、清静无为的境界,因此天师府内多植奇花名木,以增秀色,暗寓仙境。天师府建筑工艺群,整个府弟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书屋、花园、万法宗坛等组成,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是我国私第园林和道教建筑的艺术瑰宝。</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完天师府乘车前去吃午饭,下午先游象鼻山。此山,</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红色砂砾岩层受地壳抬升、节理切割和风化剥蚀作用形成长条状石梁,其中部岩块受岩层面和两条垂直节理控制发生崩塌,因而造成中空。左侧山体似象身,巨大雄伟;右侧残余石梁酷似大象鼻子,惟妙惟肖。整体造型好似一头饮泉大象,被誉为“天下第一神象”。它属石梁穿洞类景观类型,是龙虎山地质公园最为典型的景观之一。高约100米的山峰有一石梁凌空垂下,整个山体就像一只巨型石象在汲水,以象鼻山景点为主的游览区还有仙丹盒峰、龙胆赤壁、观象台、正一仙峰、百岁洞府、金龙汲水、倒挂藤萝、虚靖堂、畲寨、斧劈神山、面具岩、雄狮回头、金龟翘首等众多景点。“仙象雨霁”是龙虎山陆路八大景观之一。我们在不同的观“象”点拍照留念。这里亦是游人如织。在这朦胧的世界里,竟有一种神秘感、梦幻感、仙境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之后乘坐旅游摆渡车到了泸溪竹筏码头,我们一行登上无棚竹筏,在两名筏工摆渡中开始了游泸溪,要我们从中间上,停稳后再下。泸溪河清澈见底,可鉴毛发,一年四季都是碧青色。诗圣杜甫曾经有诗曰:“蜀江水碧蜀山青”。</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水碧缘于山青,秃山必然浊水。许多坐竹排游过泸溪河的人,拿泸溪河与漓江比,作出了“形似漓江”的评语,但论开阔、论天然、论野趣、论水质,又公认“胜似漓江”。竹筏从上清镇码头出发开始漂流,首先左岸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青翠欲滴,迎风摇曳,龙吟凤舞,婀娜多姿。游人躺在竹林绿水的怀抱里,远离尘嚣之苦,淡忘名利之念。既无登陆山跋涉之劳,又可坐收饱览两岸秀丽之风光。在这里可以完全体会与漓江媲美之感。我们坐在竹筏上,我和侃团一起唱起了《红星照我去战斗》,我还唱了首《三峡情》,真让人舒坦。到终点后,我们首先看到了“仙女崖”,还看到了令人震惊的景观:大地之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之后又走了许久到了观看“升官发财”的景点。这里人头攒动,高音喇叭声动原野,震撼无比。一开始,六个竹筏一溜相继而出,之后分两组相对表演,让鸬鹚捉鱼。大家都把船头对准仙水岩表演现场,聚精会神地等待着那最具神秘感也是最精彩的一刻到来。我们抬眼望去,但见高崖绝壁上的垒垒洞穴内,散布着数百座崖墓,岩洞大小不一,里面陈放着形式各异的棺木。硕大的棺木如何放进绝壁之中的呢?对这样的千古之谜,自古以来就有种种推测。所以悬棺依然保持着它的神秘面纱。平台前的水面上泊着一艘木船,木船里有一具浅黑色的仿古棺材,棺材两端各被一根粗大的麻绳捆扎着,在棺材上方结成一根,这根长长的麻绳一直通向吊在崖顶的滑轮,穿过滑轮把另一端连到安置在地面平台上的木制绞车上——这大概就是将棺材送上高空的工具了。先是造声势。开始升棺前辟哩叭啦放一通鞭炮,敲锣打鼓来告诉游人,要升棺了!于是游人都涌向前去观看。人要升官,也要造声势,否则别人都不认识你,谁来注意你、提拔你?还要造业绩,有了业绩,再有人帮你宣传一通,你成了红人,就有机会升了!向崖顶眺望,只见表演者双手拽着一根粗粗的绳索,突然双脚往崖壁上用力一蹬,身子就像荡秋千一样荡了出来,在半空中倒翻了一个筋斗,又翻了一个筋斗。在这么高的悬崖上玩弄这种技巧,不免为表演者担心,人们屏住呼吸,瞪大眼睛观看。表演者用力让身子晃荡起来,晃荡的幅度慢慢加大,最后一用力,像攀藤腾跃的猿猴一样,轻轻地落到了岩穴里。只见他将腰间的绳子解下来,自己抓住一端,将另一端下垂到停泊在水面的小船上。小船上的人,接住麻绳绑在棺材的一端。随着又一阵鞭炮和锣鼓声,守候在飞云阁前平台上的人便开始转动绞车,小船上的棺材便被轻轻吊起,徐徐上升。看来,将棺材送上高空并不难,只要转动绞车就能达到目的,现在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将棺材送进岩洞并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 升到关键位置,上面的人一拉,那棺材轻轻松松地就进了洞,恰好落到它该去的位置上……谁知就在这时,黄衣人连同棺材突然被推出岩洞,船上的人群陡地一惊,表演者早已在半空中停住了,原来又是一个惊险动作。</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表演者在千仞绝壁上荡来荡去,险状百出,使人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表演者将葬事的悲情轻轻化解。</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 过去,人们对悬棺始终像“迷”一样,难以解开。通过表演,人们便了解了其谜底。</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完表演大家一同原路返回,晚约五点在龙虎山景区外的步云山庄吃晚饭。饭后,回鹰潭市区,在车站北街道游玩,8点多到车站,晚9:00上专列,10点1分出发前往杭州。</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孟昭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1212于华阴古县城</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清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栩栩如生的象鼻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象鼻山上最高点观景台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处观“象”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象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仙象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竹筏上有潘贝、王师夫妻、潘松、张侃团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溪面如此美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竹筏游完之后码头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地之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犹若”漓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表演升官发财</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诚 谢</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摄影:张侃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领队:潘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华阴参与人员:孟昭旭、张侃团、王建民、杨雅灵、李永宁、陈小华、刘春玲、雷西亚、孙雪兰、郭秀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