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啡书社 鲁迅等文人曾经相聚地

世代田园

<p class="ql-block">在上海虹口区多伦路靠近四川北路上,有一家公啡咖啡馆。时居山阴路寓所的文学家鲁迅,常常借座这里约见友人,以文学青年最多,其中包括周扬、柔石、萧军、萧红等,被称为鲁迅的"第二客厅"。</p><p class="ql-block">九十多年后,公啡咖啡馆重返多伦路。2020年12月31日下午,公啡咖啡馆、公啡书社在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正式开张,许多市民特意来此领略老上海的风情,感受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名人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第二客厅"</p><p class="ql-block">多伦路留下了众多的红色印迹和名人故事,是当年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重镇。</p><p class="ql-block">左联在这里成立,鲁迅、茅盾、叶圣陶、柔石等一批新文化运动的精英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不朽的篇章。多伦路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上海百年城市发展的缩影,是海派文化百年沧桑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剧作家夏衍曾经回忆说:"我记得左联第一次筹备会议,是1929年10月中旬,地点在北四川路有轨电车终点站附近的公啡咖啡馆二楼,参加者有潘汉年、冯雪峰、阳翰笙、钱杏邺和我等10个人。"又说:"筹备会一般是每周开一次,有时隔两三天也开过,地点几乎固定在公啡咖啡馆二楼一间可容十二三人的小房间。"田汉曾以"公啡"为原型创作话剧《咖啡店一夜》,还原了公啡咖啡馆场景……</p> <p class="ql-block">而鲁迅,正是这里的常客。据《文摘报》刊文,鲁迅不仅登上了公啡咖啡馆的二楼,而且还出席了筹备左联的聚会,与那些本不会坐在一起的人坐在了一起﹣﹣时为中共宣传部文委书记的潘汉年,召集在上海的党员作家和进步文学工作者座谈◇要求立即停止对鲁迅、茅盾的围攻,倡导革命作家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有力地进行文艺思想斗争,突破当局的文化"围剿",并酝酿成立以鲁迅为旗帜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执拗的鲁迅才与创造社、太阳社冰释前隙,坐在了一起。尽管他依旧不喝咖啡,只喝绿茶。</p> <p class="ql-block">鲁迅利用左联平台与青年作家的交往不曾中断过。因为在阴山路的寓所离公啡咖啡馆不远,他常常借座这里约见友人,以文学青年最多,其中包括周扬、柔石、萧军、萧红等。他一般是先和他们在内山书店见面,然后再带到公啡咖啡馆长谈。</p><p class="ql-block">1934年,萧军和萧红带着《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两部书稿,从东北辗转来到上海,因生活创作窘困而求助于鲁迅。11月30日午后,他们如约与鲁迅在公啡咖啡馆见面。</p> <p class="ql-block">据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很熟悉地推门进去,上了二楼。店里一个外国人很熟识地跟鲁迅打招呼,鲁迅回礼后便在靠近楼梯的一个厢位中坐了下来,我们也坐进去。"鲁迅对"公啡"的环境谙熟,且有习惯的固定座位,这里俨然成了他的"第二客厅"。</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家因鲁迅和左联而闻名、有着浓厚红色文化基因的咖啡馆,以全新的面貌,又重新回到多伦路。</p><p class="ql-block">记者在新开的公啡咖啡馆内看到,大幅鲁迅海报、百年前上海样貌的老照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百乐门风格的玫瑰墙纸,都透着浓厚的复古气息。馆内的老式脚踏车、电扇、台灯这些摆件零星点缀,老楼梯通往上海人熟悉的小阁楼,还有老报纸形式的点菜单,给了市民特殊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与公啡咖啡馆一起开业的公啡书社,则摆放了许多鲁迅书籍、与多伦路红色文化有关的书籍和文创产品,供市民欣赏选购。</p><p class="ql-block">咖啡馆和书店之间的廊道安装了3个显示屏,分别展示鲁迅等海派文化名人,并通过5G技术支撑下的裸眼3D识别功能,将多伦路的建筑群、街区文化和历史人文介绍给游客,当游客看向这些屏幕时,显示屏的内容也会与游客进行互动,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沉浸式体验。</p> <p class="ql-block">此外,公啡咖啡馆内还设有小型舞台剧场,今后,这里将经常演出上海人喜欢的粤剧、越剧、滑稽、评弹、相声等。公啡咖啡馆主理人刘斌表示,公啡咖啡馆不仅仅是一个咖啡馆,而是一个多功能的服务联合体,游客在这里不但能品尝咖啡,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很多互动式空间、沉浸式的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