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

高加平

<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语出易经《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河,黄河。洛,洛水。</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河图1—10数是天地生成数,洛书1—9数是天地变化数,万物有气即有形,有形即有质,有质即有数,有数即有象,气形质数象五要素用河洛八卦图式来模拟表达,它们之间巧妙组合,融于一体,以次建构一个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河图洛书和二十八星宿、黄道十二宫对照,它们有着密切联系。</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的来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河图洛书”最早收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但从实证的角度确定河图洛书出在某个具体地点,很难找出严格的科学依据。</p><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源自天上星宿,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被誉为"宇宙魔方",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图”的这个“河”,其实指的是星河、银河。二十八星宿也是从银河里面出来的,“河出图”不是黄河出图,而是星宿从星河里出来。河图最初的原型是一条白色旋转的龙,将银河画成白龙,围绕着中点运转,而这个中点是北极星。这幅图在后来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逐渐成为了今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在古人的观测中,其它所有的星星都是动的,包括太阳和月亮,只有北极星是唯一不动的,这个唯一不动的星,古称为“天极”,也就是天极神。东西南北和四面八方,交叉点的那个地方叫“中”。这点从河图纹上来看,它正是北极星的这个位置。天上的位置,和地下的位置是对应的。</p> <p class="ql-block">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洛书,它的内容表达实际上是空间的,包括整个水平空间、二维空间,以及东西南北这个方向。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p> <p class="ql-block">渊源流变</p><p class="ql-block">演变及地位</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又见于《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洛阳市的河图、洛书传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源流觅迹</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在传说中有“河图洛书”出于黄河、洛水,其实“河图洛书”中的“河”不是指黄河,而是银河。[8] 《周易》源于八卦,而八卦又源于“河图”、“洛书”。到了宋代,大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后世多数学者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朱熹对“河图”、“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p><p class="ql-block">朱熹如是说,但到了清代,学者黄宗羲、胡渭等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觅迹</p><p class="ql-block">《论语》、《竹书纪年》、《礼记》、《管子》等文学作品都对河图洛书有记述,后世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研究文献更是不可胜数。事实上,千百年来,尽管对中国古代两幅神秘图案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因没有文字注解,至今仍未形成一个被学术界公认的权威解释。</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图式反映出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p><p class="ql-block">数字是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而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并为进一步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家菲洛劳斯曾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庞大、万能和完美无缺是数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类生活的开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参与者。没有数字,一切都是混乱和黑暗的。”</p><p class="ql-block">因此,远古时期的人类一开始就非常崇拜数字,这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文化启蒙之初的共同特征。中国古代先民对数字的崇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表现了远古时期的先民所具有的天文、地理、人伦、哲学、艺术、原始宗教、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源自天上星宿,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被誉为"宇宙魔方",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图”的这个“河”,其实指的是星河、银河。二十八星宿也是从银河里面出来的,“河出图”不是黄河出图,而是星宿从星河里出来。河图最初的原型是白色旋转的龙,将银河画成白龙,围绕着中点运转,而这个中点是北极星。这幅图在后来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逐渐成为了今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在古人的观测中,其它所有的星星都是动的,包括太阳和月亮,只有北极星是唯一不动的,这个唯一不动的星,古称为“天极”,也就是天极神。东西南北和四面八方,交叉点的那个地方叫“中”。这点从河图纹上来看,它正是北极星的这个位置。天上的位置,和地下的位置是对应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p><p class="ql-block">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洛书,它的内容表达实际上是空间的,包括整个水平空间、二维空间,以及东西南北这个方向。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2] [3] [8]</p><p class="ql-block">华夏文明的源头、千古第一奇书,不是《易经》,也不是《山海经》</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又见于《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洛阳市的河图、洛书传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源流觅迹</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在传说中有“河图洛书”出于黄河、洛水,其实“河图洛书”中的“河”不是指黄河,而是银河。[8] 《周易》源于八卦,而八卦又源于“河图”、“洛书”。到了宋代,大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后世多数学者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朱熹对“河图”、“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11] 朱熹如是说,但到了清代,学者黄宗羲、胡渭等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觅迹</p><p class="ql-block">《论语》、《竹书纪年》、《礼记》、《管子》等文学作品都对河图洛书有记述,后世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研究文献更是不可胜数。事实上,千百年来,尽管对中国古代两幅神秘图案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因没有文字注解,至今仍未形成一个被学术界公认的权威解释。</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图式反映出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p><p class="ql-block">数字是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而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并为进一步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家菲洛劳斯曾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庞大、万能和完美无缺是数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类生活的开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参与者。没有数字,一切都是混乱和黑暗的。”因此,远古时期的人类一开始就非常崇拜数字,这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文化启蒙之初的共同特征。中国古代先民对数字的崇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表现了远古时期的先民所具有的天文、地理、人伦、哲学、艺术、原始宗教、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我们从宋人对上古图书“河图洛书”的图式理解,便不难理解这一点。</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先民的数字崇拜,主要表现在对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的崇拜,以及对十以后的由基本数字生发出来的一些数字的崇拜。十以后的某些数字如由二、二、三相乘产生的十二,由二、三、四相乘产生的二十四,四七产生的二十八,六六产生的三十六,七七产生的四十九,八八产生的六十四,九九产生的八十一,由十产生的百、千、万等。在古代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都不单是数学意义的数字,它们还具有美学意义、祥瑞意义、世界观及宇宙观意义等,每个基本数字都是完美数、吉利数、理想数、大智慧数,细说起来都含义无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与八卦之起源</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以及《周易》联系在一起,朱熹更是把河图洛书置于易学著作卷首,大加推崇。中国古代的学者大多认为是伏羲受河图启发而创立八卦,《周易》又源于八卦。</p><p class="ql-block">从实证的角度确定河图洛书出在某个具体地点,很难找出严格的科学依据。认定它产生于河洛地区,并把河洛地区的适当地点确定为它产生的具体位置,以此作为考察和纪念的依托,这种做法是可行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地点不是严格的历史意义上的“出处”,而是假设的文化意义上的“出处”。</p> <p class="ql-block">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在后世一些学者的理解中,就是指这两件事。</p> <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河图洛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还可以发现,河图、洛书与算盘”和“万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如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它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公认为是中华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p><p class="ql-block">当审视、梳理河图、洛书的历史踪迹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共识:</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在先秦、西汉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记载。《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以后,在汉代刘歆、孔安国、扬雄、班固等人的著作中也屡</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语出易经《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河,黄河。洛,洛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河图1—10数是天地生成数,洛书1—9数是天地变化数,万物有气即有形,有形即有质,有质即有数,有数即有象,气形质数象五要素用河洛八卦图式来模拟表达,它们之间巧妙组合,融于一体,以次建构一个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河图洛书和二十八星宿、黄道十二宫对照,它们有着密切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的来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河图洛书”最早收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但从实证的角度确定河图洛书出在某个具体地点,很难找出严格的科学依据。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才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它隐藏着太多的秘密。</p><p class="ql-block">三皇五帝是神话?比《山海经》还神的天书,河图洛书揭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最早的宇宙地图指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本书籍!上面画了55个小点,竟是揭开宇宙密码的钥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夏祖先留下的河图洛书,究竟有多厉害?蕴含宇宙万物的奥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中医理论的底层架构——之“气的升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古奇书河图洛书,至今无人能解,相传只要解开就可洞悉宇宙密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再高的学历也不一定能懂河图洛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源自天上星宿,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被誉为"宇宙魔方",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图”的这个“河”,其实指的是星河、银河。二十八星宿也是从银河里面出来的,“河出图”不是黄河出图,而是星宿从星河里出来。河图最初的原型是一条白色旋转的龙,将银河画成白龙,围绕着中点运转,而这个中点是北极星。这幅图在后来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逐渐成为了今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在古人的观测中,其它所有的星星都是动的,包括太阳和月亮,只有北极星是唯一不动的,这个唯一不动的星,古称为“天极”,也就是天极神。东西南北和四面八方,交叉点的那个地方叫“中”。这点从河图纹上来看,它正是北极星的这个位置。天上的位置,和地下的位置是对应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p><p class="ql-block">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洛书,它的内容表达实际上是空间的,包括整个水平空间、二维空间,以及东西南北这个方向。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又见于《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洛阳市的河图、洛书传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p><p class="ql-block">源流觅迹</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在传说中有“河图洛书”出于黄河、洛水,其实“河图洛书”中的“河”不是指黄河,而是银河。[8] 《周易》源于八卦,而八卦又源于“河图”、“洛书”。到了宋代,大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后世多数学者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朱熹对“河图”、“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朱熹如是说,但到了清代,学者黄宗羲、胡渭等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9]</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觅迹</p><p class="ql-block">《论语》、《竹书纪年》、《礼记》、《管子》等文学作品都对河图洛书有记述,后世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研究文献更是不可胜数。事实上,千百年来,尽管对中国古代两幅神秘图案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因没有文字注解,至今仍未形成一个被学术界公认的权威解释。</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图式反映出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p><p class="ql-block">数字是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而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并为进一步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家菲洛劳斯曾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庞大、万能和完美无缺是数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类生活的开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参与者。没有数字,一切都是混乱和黑暗的。”因此,远古时期的人类一开始就非常崇拜数字,这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文化启蒙之初的共同特征。中国古代先民对数字的崇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表现了远古时期的先民所具有的天文、地理、人伦、哲学、艺术、原始宗教、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我们从宋人对上古图书“河图洛书”的图式理解,便不难理解这一点。</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先民的数字崇拜,主要表现在对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的崇拜,以及对十以后的由基本数字生发出来的一些数字的崇拜。十以后的某些数字如由二、二、三相乘产生的十二,由二、三、四相乘产生的二十四,四七产生的二十八,六六产生的三十六,七七产生的四十九,八八产生的六十四,九九产生的八十一,由十产生的百、千、万等。在古代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都不单是数学意义的数字,它们还具有美学意义、祥瑞意义、世界观及宇宙观意义等,每个基本数字都是完美数、吉利数、理想数、大智慧数,细说起来都含义无穷。</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与八卦之起源</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以及《周易》联系在一起,朱熹更是把河图洛书置于易学著作卷首,大加推崇。中国古代的学者大多认为是伏羲受河图启发而创立八卦,《周易》又源于八卦。</p><p class="ql-block">从实证的角度确定河图洛书出在某个具体地点,很难找出严格的科学依据。认定它产生于河洛地区,并把河洛地区的适当地点确定为它产生的具体位置,以此作为考察和纪念的依托,这种做法是可行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地点不是严格的历史意义上的“出处”,而是假设的文化意义上的“出处”。[9] [6]</p><p class="ql-block">相关传说</p><p class="ql-block">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p><p class="ql-block">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在后世一些学者的理解中,就是指这两件事。</p><p class="ql-block">内容阐述</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河图洛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还可以发现,河图、洛书与算盘”和“万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如图所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气经天化五运图</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它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公认为是中华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p><p class="ql-block">当审视、梳理河图、洛书的历史踪迹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共识:</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在先秦、西汉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记载。《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以后,在汉代刘歆、孔安国、扬雄、班固等人的著作中也屡有提及。</p><p class="ql-block">至于河图、洛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各书上都没有明言。</p><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但是,陈抟在龙图三变之后,没有提到河图、洛书的名称。</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当时,对采用“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有过争论,最终定位于图十书九,一直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宋代的象数学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图、洛书这二幅图式推演而来,从而,易学史上形成了用河图、洛书解释八卦起源的图书派。</p> <p class="ql-block">——洛书与汉初著作《大戴礼记》中记载的明堂九室,西汉未年著作《乾凿度》中的九宫说,在9个数的方位配置上完全一致。明堂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礼义兼祭祀作用的建筑物,深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