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等电视剧的播放,让进入山西旅游时多了一个心结,那就是去感受一下这些晋商遗迹,看时代的变迁,探这片黄土地上的地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 本人此次跟团游山西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也惊叹于两处大院的严谨布局和宏大规模,跟团游就是走马观花,待提笔时却发现已了无头绪,只好翻着当时拍的照片,慢慢走进那逐渐远去的晋商大院。</p> <p class="ql-block"> 在乔家大院前门广场的雕像旁边,仿佛看到他们当年从这里出发,翻山越岭,穿过道道关口,越过茫茫荒原,开始了走西口的漫长跋涉。</p> <p class="ql-block"> 乔家作为民商文化的代表,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所以非常重视对后人的教育和培养,这些大院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晋商家族文化的生动载体。木雕中的民俗寓意,砖雕中的吉庆有余,彩绘中的人物故事,牌匾中的荣耀光彩,如果你能读懂其中深意,就是不虚此行。如在乔家大院的楹联、匾额中,家风家训的文化引导随处可见,时刻提示着后人。如:</p> <p class="ql-block"> 在乔家大院正门大门上的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是晚清重臣李鸿章撰写赠予乔家的,意为子孙贤能,家族将繁盛壮大;兄弟和睦,家庭能富贵利达。蕴涵着中国传统的和谐、包容、大度等“和为贵”治家理念。</p> <p class="ql-block"> 在外院外内照壁百寿图上的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是晚清军政大臣左宗棠为乔家题写的,意思是减少个人私欲,以恢复人之本性,顺应自然天理;积蓄修养道德,才能符合礼乐法度、社会规范。</p> <p class="ql-block"> 在大院外照壁上的对联:“经济会通守纪律,言词安定去雕镌”。意思是在经营事业或与人进行商业来往时,行为要遵守社会道德法纪,诚信规范;与人交谈时要使人心安,说话去除雕琢修饰,真诚实在。</p> <p class="ql-block"> 大院照壁内外两幅对联,彰显出晋商重德修身、诚信经营和以义取利的精神风范。</p> <p class="ql-block"> 乔致庸还亲拟了对联挂在内宅门上——“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乔家以此教育子孙珍惜衣食、真诚厚道、自尊自强。</p> <p class="ql-block"> 乔致庸作为家族的第三代传人执掌家族产业时,就把“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写入了家规,时常叮嘱子孙无论做生意还是做人,都要以诚信为先。他还以《朱子治家格言》教导子孙,要勤俭节约,不能过奢靡的生活。为此,他亲手写下一副对联:“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晋商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把“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了家庭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瞭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 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出口在东南,形成“坎宅巽门”格局;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院落四周房屋大都采用坡向内院的单坡顶,使外墙高大,雨水流向院内,形成“肥水不外流”格局;进院门往里,二门、三门、正房,地坪逐级升高,又形成“前低后高,辈辈英豪”格局。</p> <p class="ql-block"> 厚重结实的建筑风格,严谨的院落布局,富有历史厚重感的雕饰,以及乔家人深谙的儒商之道,共同构成了乔家大院极具北方特色的建筑院落,被誉为“北方民居第一宅”。</p> <p class="ql-block"> 参观过乔家大院后,我们又到了官商代表的王家,了解一下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晋中灵石县的王家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到清中叶家族势力达到鼎盛。王家大院由红门堡建筑群与高家崖建筑群组成,中间由一桥连接,从高处看,平面建筑不仅呈现出一个巨大的“王”字,还隐藏着一龙一凤的造型,龙飞凤舞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p> <p class="ql-block"> “清廉文化”是王氏家训文化中的最耀眼的部分。如:过门石“一品清廉”图,刻有单独莲花纹图,象征其高官位显,廉洁奉公。</p> <p class="ql-block"> 如:过门石“一品清廉”图,刻有单独莲花纹图,象征其高官位显,廉洁奉公。</p> <p class="ql-block"> 如:桂馨书院高悬“澡身浴德”匾,告诫在此学习的王家子弟不仅要识文断字,更要修养心身,让自己纯洁高尚。</p> <p class="ql-block"> 最能体现家训精髓的还有它的“三雕”,即石雕、砖雕、木雕。可以说其数量之大,工艺之精,内涵之丰富,在北方民居中是十分罕见的。正是它们与整体建筑的天作之合,才使王家大院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使建筑体现出主人强烈的参与意识,体现出主人是在精心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心灵舒适的“人居环境”,使建筑的官气、文气更多于商气,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三雕”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或含寓意的图案,让人玩味不尽。将王家家训、家风融注于一件件精美的建筑佳作中,留之于世,传之于人。</p> <p class="ql-block">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差,历史上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百姓生计困难。“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乡民惟以垦种上岭下坂,汗牛痛仆,仰天续命”,这是历史上山西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一群晋商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终归成就了一方传奇。</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晋商大院中展示的家族文化中的弘扬勤奋进取、团结协作、重视教育、传承家风等优秀品质,在今天仍然是值得借鉴的宏扬的。</p> <p class="ql-block"> 散落在晋中各地的晋商豪宅大院还有多处,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北洸村的曹家大院,地处晋中市祁县晋商老街东端的渠家大院,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闫景村的李家大院,山西省晋中市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常家庄园等等,我这次旅行已没有行程安排。</p> <p class="ql-block"> 晋商外出经商致富后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的传统观念,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内地古朴闭塞的民风,在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和羁绊下,晋商失去了由传统商业资本向近代资本转化的机遇,再加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严重影响和封建势力的重重压榨和盘利,使晋商这个群体在叱咤中国商界五百年之久后,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留下一个个富丽堂皇的大院见证着他们曾经的辉煌业绩,记录了他们陨落的历史悲剧。</p> <p class="ql-block"> 宏大,古朴、静雅的晋商大院,积淀了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踏着大院的青砖条石,环顾富丽深邃的景致,探寻庭院深处传统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让我们沉思如何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及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使我们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晋商大院展现出的独特民俗风情,在建筑细节上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及精神追求,饱含的对于家族的殷切希望。走过大院,在天井小巷间似乎将晋商文化的脉络重温,且不论大院衰落的是事人非,单是这绮丽豪华大院高墙,足够让人们放遐想、神游万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