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走了——写于爸爸“末七”暨90寿诞

河实老磊

<p class="ql-block"><b>  2024年10月25日(甲辰年九月二十三日),对我们兄弟姐妹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日子。我上午在广西韦拔群干部学院讲完课,同事专车送到家个余小时,下午三时零三分,兄弟三人目视着爸爸微弱的呼吸停止,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我们不禁潸然泪下,心如刀割……这一天离爸爸九十寿诞四十九天。</b></p><p class="ql-block"><b> 爸爸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爸爸对于他的身后事曾多有交待,归纳有三:不举办道场;不铺张浪费;不违规收礼。尽管如此,我们三兄弟仍决定守灵三天,寄托哀思。</b></p><p class="ql-block"><b> 爸爸选择了一个好日子远行。当天周末,给前来告别的亲朋好友提供时间,基本没有影响工作。首先赶到的是邻居们,他们热心地帮助和指导我们兄弟处理一切后事。之后三天,在南宁的契弟及其姐妹、两个内弟、四叔等赶来了;在广东务工的表弟表妹、邻居晚辈星夜兼程赶来了;兄弟姐妹们的单位领导、同事赶来了;闻讯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无论远近都纷纷赶来了;临出殡时,在大学、中学工作的外孙女赶来了,久病多年的长媳在保姆陪伴下也赶来上了香……三天,先后有千余亲友向爸爸告别,送爸爸最后一程。在此,我携弟妹们向各位亲朋好友叩谢!</b></p> <p class="ql-block"><b>  爸爸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回顾爸爸九十年的人生:一心跟着党;二度进工厂;三次当队长;四季不缺粮;五荐知青人;六孩上学堂;七十脱贫帽;八十过小康;九十绕膝孝;百年守初心。</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一心跟着党</b></p><p class="ql-block"><b> 爸爸甲戌年(1934年)冬月十二日出生于东兰县三石镇巴王村三有屯,爸爸约五六岁时,爷爷在拉洞屯买了潘姓人家几亩地,随后举家搬出大山里的三有,到拉洞居住。当时拉洞是个几十户人家的大屯,居住着韦姓、潘姓、覃姓、邓姓等壮汉瑶各民族人家。由于十年九涝,它姓人家于解放前纷纷迁出拉洞,最后仅有吕姓人家世居拉洞近百年。新中国成立后,风华正茂的爸爸有使不完的劲参加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大跃进期间,表现突出,被推举为青年代表,于195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爸爸从此一心跟着党,光荣在党66年,建党百年时在壮乡英雄文化园出席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胸前挂上了金光闪闪的纪念章。</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二度进工厂</b></p><p class="ql-block"><b> 大跃进期间爸爸被推荐进县农械厂做工人,在工厂入了党,当上车间主任。随着儿女的陆续出生和爷爷奶奶年龄的增大,家里劳力仅妈妈一人参加集体出工,受到队里个别亲戚的歧视,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爸爸辞了工作回村。几年后县里在纳合兴办钢铁厂,爸爸又被招进厂,两年后钢铁厂下马,爸爸拒绝安排到县水泥厂,再次回到农村务农。两度进厂当工人的经历,使爸爸深刻认识到农业农村的重要性,国家每逢困难时都依靠农民逢凶化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次当队长</b></p><p class="ql-block"><b> 三年困难时期,爸爸第一次回村,原生产队长覃礼平爷爷(红七军连长,转战江西负伤后回乡)推荐爸爸接替队长,几年后覃义干叔叔高中毕业回乡,接替爸爸担任队长,后义干叔叔被保送上大学,爸爸又继续当队长。爸爸从钢铁厂第二次回村后第三次当队长,带领队里乡亲学大寨,战天斗地,解决温饱,摆脱贫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季不缺粮</b></p><p class="ql-block"><b> 爸爸当队长期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虚报产量,不当假先进,队里家家户户四季不缺粮,我们家虽然人口多劳力少,但老老少少从未挨饿,每年荒月附近“先进队”的社员经常来借粮度荒,我们生产队成为纳巴片当时唯一存有储备粮的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荐知青人</b></p><p class="ql-block"><b> 山里年轻人的希望在于走出大山。爸爸担任队长的年代,招工、招干、保送上大学,都需队里推荐。爸爸对回队知青严格要求,关心爱护,充分调动知识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生力军作用,先后介绍了3位回乡知青入党。每逢有招工、招干、招生指标,他都据理力争,先后推荐了5位回队知青保送上大学或招工进厂,走出大山,实现人生理想,成为当时大队青年外出工作最多的生产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六孩上学堂</b></p><p class="ql-block"><b> 爸爸妈妈共养育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全部都高中以上学历,当时家庭还有爷爷奶奶,全家十口人仅爸爸妈妈两劳力,艰辛程度难以想象。爸爸执着地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养儿女不送读书,不如养群猪,无论男孩女孩,考上哪里就送到那里。幸运的是,长子1977年高中毕业时,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成为当时公社高中应届考上的两人之一,成为弟妹们的榜样。之后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也陆续中考、高考金榜题名,成为人民教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基层干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七十脱贫帽</b></p><p class="ql-block"><b> 自民国晚期从三有迁到拉洞居住后,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祖孙三代都居住在茅草竹笆屋里,我们六兄弟姐妹都在这样的环境里出生成长,过着贫穷的生活。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大妹高中毕业放弃复读,与爸爸妈妈一起务农,不再集体出工种田种地了,利用农闭,大妹与爸爸一起上山砍柴烧石灰,准备建筑材料,建起了石墙瓦房。之后大弟高一辍学外出务工,二妹考上东兰中学初中部,后考进师范学校,直至新世纪初,小弟小妹陆续完成学业,成家立业后,爸爸才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自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十过小康</b></p><p class="ql-block"><b>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古稀之年的爸爸仍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政府实行移民扶贫政策,随着从佑新村,长岗岭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建成,爸爸有了外迁的想法。 妈妈选定了东兰县原五七干校养牛场旁,堂妹夫家的一块开荒地,置换作为宅基地,兄弟姐妹不顾自身经济窘境,全力筹集资金支持。搬进新居之时,小弟带领就业的两位外甥出资购买电器,亲戚邻里送礼祝贺,爸爸妈妈喜上眉梢。农闲时,大外甥开车,我和小弟先后带爸爸到百色起义纪念馆、河池飞机场、广西韦拔群干部学院等参观,感受革命老区的日新月异,过上了全面的小康生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九十绕膝孝</b></p><p class="ql-block"><b> 天有不测风云。放开口罩不久,爸爸“阳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二弟俩口子辞了工,专门陪护,悉心伺候。小弟所在公司的领导、同事多次登门慰问,还批准小弟经常请假回家协助伺候爸爸。嫁在外县的小妹,担任基层干部,工作之余也经常回来照顾爸爸。我们兄弟姐妹对父母尽孝,不论谁先谁后,不分能力大小,不求统一方式,有放弃自身上学机会,有扶持弟妹上学,有帮助耕田种地,有出资建房修路,有陪同看病买药,有购买用品用器,有精心照顾伺候,大家各尽所能,使爸爸晚年享受了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百年守初心</b></p><p class="ql-block"><b> 在陪护爸爸的日日夜夜,我们兄弟姐妹目睹了爸爸身体逐渐衰弱的过程,从柱杖到轮椅,从轮椅到卧床,爸爸完全卧床仅两天就走了。他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见证了前后两个三十年,享受了新时期新时代。爸爸在距九十寿诞49天,迈向百岁征程时,心里坚定地守着初心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b></p> <p class="ql-block"><b>  爸爸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爸爸对他和妈妈的遗产作了具体安排:房屋作为兄弟姐妹的共有财产共同使用,永不析产;存款每个儿女每家一万元,孙(含外孙)每人一千元,余下用于修缮老屋。</b></p><p class="ql-block"><b> “头七”后,妹妹们清理爸爸遗物,共有四本活期存折和一张社保卡,还有五张定期存单。兄弟姐妹们十分惊讶:存款余额合计竟达六位数。对于一个90高龄的贫困山区农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这些年来,儿女逢年过节给爸爸的零花钱,他一分都没有花啊。他心里想的全是儿孙,唯一没有他自己,这就是伟大的父爱吧!</b></p><p class="ql-block"><b> 爸爸不仅给儿孙留下了不菲的物质遗产,更给我们留下了永远传承的精神财富——良好的家风:追求上进;处事公平;和睦邻里;孝老爱亲;勤俭持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追求上进</b></p><p class="ql-block"><b > 爸爸青春年少时以极大的热情参加新中国工、农业建设,带领社员群众解决温饱,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不顾年事已高,不享清福,坚持劳作,脱贫致富,过上全面小康生活。每个时期,爸爸都听党话,跟党走,跟上时代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给我们留下了追求上进的奋斗精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处事公平</b></p><p class="ql-block"><b> 爸爸两度进工厂,三次当队长,不仅在外处事公平公正,在家里对我们六兄弟姐妹更是平等对待,没有偏爱。我们兄弟姐妹儿时闹矛盾,有谁哭了,一律受罚;到了适学年龄,无论男孩女孩,一律上学,考到哪里就送到那里;最后爸爸交待处理他和妈妈的遗产,无论子、女一律平等;无论孙和外孙一样对待,爸爸的这种观念,在农村老人中是难能可贵的,给我们留下了处事公平的价值观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孝老爱亲</b></p><p class="ql-block"><b> 爸爸是独生子,另有一个姐姐三个妹妹,家里什么事情都他和妈妈自己扛,赡养爷爷至83岁,奶奶至97岁。抚养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全部上学到高中以上,艰辛程度难以想象。在那贫穷的年代,爸爸既为弟弟,也当哥哥,时不时还要几斗米、几块钱、一只猪仔、一头小牛地接济他的姐妹们,给我们留下了孝老爱亲的学习榜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和睦邻里</b></p><p class="ql-block"><b> 爸爸为人谦虚谨慎,与人为善。当年他在工厂,妈妈在家务农被队里亲戚歧视,爸爸辞职回村担任生产队长,过往不究,一视同仁,团结带领社员发展生产。爸爸视队里长辈如父母,视同辈如兄弟姐妹,我们从小就叫队里年长者爷爷、奶奶,或叫叔叔、姑姑,至今都未改口。前几年队里土地留转,百年前外迁的他姓人家祖坟动迁,未经本村同意,擅自重埋于本队土地,爸爸反复交待不要发生争端,听从政府调解,妥善处理。给我们留下了和睦邻里的良好关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勤俭持家</b></p><p class="ql-block"><b> 爸爸一生勤劳俭朴,无论是贫穷年代还是小康富裕新时代,他始终艰苦朴素,省吃俭用。放开口罩“阳”前,80多岁仍然下地干农活,在家养猪养鸡,起早贪黑,终日劳作。近些年我们兄弟姐妹逢年过节给爸的零花钱,他全部存到农村信用合作社,并作了身后安排。给我们留下了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爸爸走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走向青山,走进大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永远离开了我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爸爸您没有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永远活在儿女心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