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九棉(平凉路2767号),属上海的东北角,在平凉路到底、与军工路汇合处。此地原是濒江农村,清同治年间划入英美公租界,在租界最东端。1919年日商在此地谢购地,并于1921年创建公大第一纱厂。並建宿舍供厂内职工居住。1922年竣工启用,一直到2021年关闭拆迁,存世恰好100年。1945年抗战胜利,由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改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十九纺织厂。1949年上海解放后,改名为国营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记忆需要载体(人、物、建筑),大自然都如此,何况我们的念想,更需要建筑载体来回忆。所以,我们重回大杨浦,寻根十九棉,回娘家看看我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即便现在很破败,但石砖缝里仍会爆出新芽,让我们寻找到它点滴,让记忆回复。</p> <p class="ql-block">十九棉,厂舍合一,是企业办社会的典型。自建造开始,2767弄便自成独立社区,人们管叫它“十九棉小区”或"十九厂老工房”。1946年,占地600余亩,除了厂房还有工友食堂、职员宿舍、工友宿舍、职员浴室、工友浴室、子弟小学、医院及药房、托儿所、哺乳室、图书馆、游泳池、蓝球场、网球场、足球场、消费合作社、康乐室、工会办公室、消防队、职工足球队、理发室、阅报室等。在杨树浦众多纺织厂中,厂舍合一,并非公大纱厂一家,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结构也类似。但公大纱厂"设备完善,环境优美”,是无语可比拟的。</p><p class="ql-block">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十九棉仅剩存几栋老宿舍和老洋房,十九棉已经走过了它整整一百个年头。</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转眼到了深秋思念的季节,我们一群75岁奔八的人,1968年9月一起进厂工作,当时只有19岁,意气奋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十九棉。在这里有我们敬爱的师傅,教会了我们挡车和检修的本领;有我们敬爱的领导,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有我们亲近的同事,教会了我们相处和宽容;这里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入团、入党、读书、做干部、结婚、生子……。直至1998年无奈下岗离厂,为纺织产业大调整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68年到2024年已有56个年头,我们66届的一批人,对十九棉有着满满的感恩和深深的眷恋,因而很想能重新回到十九棉,缅怀那过往的岁月。2024年11月16日,南市群的一批同学,在张安星和李秀梅的策划组织下,我们12位同年进厂的同学,相约在“平凉路2767弄”,由久住纺平大楼的孙敏华同学做"导游”,去寻根十九棉。2767号这个永远不会忘记的门牌号,那是十九棉纺织厂的大门。故地重游,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这是2021年十九棉社区俯瞰图。</p> <p class="ql-block">这张老照片决对会勾起我们的回忆,那就是上海第十九棉纺厂宽敞明亮的大食堂,我们进厂第一顿饭就在这大食堂吃的,感到很自豪。食堂旁边就是走向捻线车间的通道。在热气腾腾的大食堂里有大锅菜、小锅菜、回民食堂、日资餐厅;有亲民的、环保的、不加添加剂的大饼和月饼,以及3角就能买到的一碗满满的馄饨皮等,而且日夜三班花式品种不一样;工会逢年过节还会发鱼、发鸡,天热发西瓜,高温车间送绿豆汤、酸梅汤……。回想起来,心中有丝丝的温暖。</p><p class="ql-block">大食堂也是职工放工学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8年建成的二栋纺平大楼(小花园原址上),当时部分缓解了十九棉职工的住房问题,据说当时是杨浦的第一高楼。二栋纺平大楼,一栋给公司领导和员工,一栋给厂里中层干部和职工。80年代孙敏华当时四代人居在20多平方的锅居里,困难户,分到了纺平大楼二居室,並居住至今。</p> <p class="ql-block">这是十九棉东半区一片带小院子的职员宿舍</p> <p class="ql-block">这是十九棉40年代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十九棉20世纪40年代十九厂南工房图。</p> <p class="ql-block">在十九棉的百年历史里,有许多增建和改建,建筑形式多得令人咋舌。在解放后的各个时期,为了解决职工住房困难,又在西边、北边建了拾间头、单身宿舍和退伍军人平房。这片老社区就隐居在大都市里,保存着关于上海、关于里弄最朴实的记忆。</p><p class="ql-block">这是2021年十九厂的北工房建筑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张十九厂公房住宅平面示意图,也许能勾起你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这是1950年∽1960十九棉职弄建筑布局图。</p> <p class="ql-block">十九棉也有游泳池。是职工和家属夏季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我一行进入2767弄,原来的十九棉飞鱼经销部,现在变成了杨浦区老年大学。</p> <p class="ql-block">这是通向厂区的马路,两边是南工房和职员宿舍。</p> <p class="ql-block">原来厂区还有二道门。</p><p class="ql-block">这是20世纪20年代公大纱厂(十九厂前身)</p> <p class="ql-block">这是日本人建造的花园洋房。</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职员宿舍”和"职弄”,专为安置工程师丶高级技师、中级管理人员及其家属。二层普通楼房则为厂内蓝领工人居所。工房区以厂名定为公大南工房和北工房`。始建面积为35205平方米,房屋皆砖木结构,南北朝向,完全按职务、职位分类居住。</p> <p class="ql-block">我们南市群成员在2767弄门牌号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平四小学,是一所具有特色的小学,专门培养小足球运动员。在这里培养出许多足球明星,为国家队输送了新鲜血液。申思、虞伟亮、孙祥等职业足球运动员都出自该校。</p> <p class="ql-block">现在平四小学还在,也是许多老职工送孩子进去学习的地方。这所学校是特色小学,不是所有适令孩子能进得去,要求还是蛮高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二员工子弟小学</p> <p class="ql-block">十九棉厂房虽不在了,但仅存的十九棉居委会的牌子还在,可以让我们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在唯有含十九棉字样的牌子前合影留念,让我们感慨万千,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我们寻寻觅觅找到了十九棉的疗养所,原公大纱厂高级职员住宅。</p> <p class="ql-block">红砖墙上挂着一个铭牌"日商公大纱厂高级职员住宅”,现已成为杨浦区文物保护点,用作永久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2767弄职1弄1号英式洋房,是大家很羡慕的住所,要公园有公园,要游泳池有游泳池,要大球场就有大球场,各种配套生活设施都有,是别的地方忘尘莫及的。20世纪40年代未50年代初,日本人跑了,国民党也跑了,留下来的都是劳苦大众,当时空房子很多,住房困难的,打个报告申请,就能分配到房子。乱的时,有的住房困难的随便找间空房子就住下了。</p> <p class="ql-block">能找到这所英式洋楼,我们欣喜如狂,非常开心,纷纷在此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曾在十九厂前访车间工作过的五位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从这个小转门出来,来到了军工路。</p> <p class="ql-block">在树荫中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两幢小洋楼,再走近些,两栋小洋楼清晰多了。</p> <p class="ql-block">这两栋英式洋楼,以前是专供社长和各类大人物居住的。周围有假山和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然后沿街经过商店,来到89号樟树缘公寓小区。</p> <p class="ql-block">21世纪初,厂医务室(即原来的政工办公楼)和托儿所连同东球场土地出让,作用商品房用地,东边的两棵樟树长得根深叶茂,成为参天大树。开发商考虑到迁移的成本,就决定留下这两棵百年古樟,并且围绕樟树建了一个中心花园,小区也被命名为"樟树缘。”</p> <p class="ql-block">这是樟树缘中心花园</p> <p class="ql-block">日本人造房子开工后也有种一棵树的习惯,以此纪念。原老厂室办公室外宾接待室南边,就种了一棵雪松,我们进厂时都看到这棵雪松,而且长得高大,郁郁葱葱。然而,这棵历尽沧桑的雪松结局有些凄凉,在老厂地块整体出让开发中,已经寿终正寝了。</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来到了军工路223号,这是原十九厂的配电所,在十九棉消失前,曾作为厂各个部门办公地。</p> <p class="ql-block">现223号已成为上海伟盛物资经营部。</p> <p class="ql-block">走在军工路上,我们发现了一条叫“绿荫巷”的小巷,曲径通幽,花草树木丛生,比较幽静。</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老厂长办公大楼”竞然隐藏在小巷里。</p> <p class="ql-block">想当年,这里作为十九棉厂部的大脑,指挥着七千多人,纺织机器日夜不停地转,何等豪迈。</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栋楼被围墙围起来的红砖小楼,杂树丛生,灰头土脸,早就掩去了昔日的辉煌,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想当年厂长楼的对面是党委楼,后改为医务室,医务室旁边是厂工会。现在都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在斑驳的围墙内,红砖小楼一一老厂长办公楼,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在老厂长室围墙外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在孙敏华"导游”的带领下,穿小巷,通幽径,从绿荫小巷出来,就看到早年我厂地皮上,已建起了好几栋住宅高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建小区的变电所。</p> <p class="ql-block">在军工路边上,我们还看到了一栋灰色的房屋和红色的高楼,那是为顺平路安置房的"和润苑”小区,这里面也有高价销售的商品房,这是小区配套的高压配电设备房。</p> <p class="ql-block">经过配电房和润苑小区,来到了长阳路。长阳路扩展,也把十九棉一分为二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宽阔的长阳路。</p> <p class="ql-block">在孙敏华的带领下,我们七转八拐,走进了十九棉单身宿舍这条道。</p> <p class="ql-block">围墙外一排粗壮高大的彬树,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条小路,就到了十九厂的单身宿舍</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围墙外有一扇小门正开着,于是我们就走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参加活动中的同学中,大部分人都曾经住过单身宿舍,那里留下了我们许多年轻时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走进小门,看到剩下的三栋宿舍楼,居然还有人居住。也许是建筑工地上民工的暂时住宿地,不要搭临时工棚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排单身宿舍,那些参天杉树比我们的年龄还要大嗳。</p> <p class="ql-block">单身宿舍那里留下了我们许多年轻时难忘的记忆,虽然现在破旧了些,但宿舍前的水槽,历尽沧桑,我们曾经洗脸、刷牙、洗衣服的地方,仿佛在诉说着当年许多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纷纷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走出单身宿舍,我们往前走,在建筑工地栏板的门洞中看见一大片空地。杨元华说,以前单人宿舍旁边原是西球场,想当年十九棉八门“五七高射炮”就排列在那里,炮身高昂,模样威武,曾让许多人感到惊奇。</p><p class="ql-block">这是79年3月高射炮民兵连在十九棉厂高射炮阵地临战训练。</p> <p class="ql-block">这些老照片由张国鑫提供,让我们有滿满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这是先进民兵在厂部合影。</p><p class="ql-block">(前左:丁懋良 陈怀林王晓明 钱赵;</p><p class="ql-block">后左:孔云霆 段福民 黄长明 田永江</p><p class="ql-block">丁德明)</p> <p class="ql-block">这是电话班正在认真演练。</p><p class="ql-block">(郝霞 许桢娟 谢红 朱美华)</p> <p class="ql-block">这是李秀梅和周朝虹在奉贤高炮训练基地。</p> <p class="ql-block">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十九棉也曾经辉煌过,拥有七家中日合资企业,成为上海纺织行业中集纺纱、染整纱、化织絲、男女袜品、棉针织品、缝制及纺织机械为一体的大型企业。</p><p class="ql-block">"飞鱼”棉纱和新开发的"蕾珂思”超细旦纱及抗皱纱也以其优异的品质,赢得针织、机织业的信任。</p> <p class="ql-block">其中"华钟袜子”成为上海市著名品牌。</p> <p class="ql-block">华钟各款女袜和华钟古兰地男袜,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好评。</p> <p class="ql-block">“丽娜针织服装”也以高档的品味,优异的质量迅速进入国际市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棉十九厂50年代注册的“跳鲤”商标,3040夫绸畅销国内外。</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十九棉,就顺便乘上在长阳路军工路上的812公交车,前往228街坊。</p> <p class="ql-block">在等候车子的时候,看到马路对面原十九棉的土地上已高楼平地起。据了解那是2024年上海中建壹品定海街道154街坊建筑工地。根据项目公示方案,总建筑面积91565.0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115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0413.02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建设内容主要有3栋19层和20层的高层,两栋为商品房,一栋为保障房或公租房。另外还有26栋2层风貌的别墅及配套设施组成。小区入口处设计了一座下沉式庭院,可以说是一个规模合适的低密墅质社区。</p> <p class="ql-block">154街坊项目身处杨浦滨江段,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比起其他滨江地段来说,杨浦滨江的未来上限或许会更高。因为附近交通便利,地铁12号线爱国路站就在旁边;医院有杨浦区中心医院丶定海街道社区医院;学校有平四小学、平凉路第三小学、杨浦滨江实验小学、东辽阳中学等教育资源环伺。</p> <p class="ql-block">项目更大的独特优势,就是"世外桃源”一一复兴岛。作为黄浦江上唯一的内陆岛屿,未来极具充满想象。将来要以复兴岛为核心构建起一岛两翼的空间格局。无论是对上海,还是杨浦来说,复兴岛的开发都是重中之重,从2024年开始复兴岛国际征集方案已吸引了许多外国公司参与。时代在进步,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所以十九棉这块154街坊项目是非常值得期待的。</p> <p class="ql-block">812公交乘至内江路站,来到了网红地"228街坊”。作为曾经辉煌过的工人新村一一长白"二万戶",在那个年代,也是十九棉许多工人师傅生活过的地方。重回大杨浦,看看曾经的工人新村是如何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时尚的、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社区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228街坊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熊猫食堂看看。</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在大草坪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小火车在巡游。我们想,住在这里周围的居民,能有"熊猫”这么一家价廉物美的食堂,真的是一种幸福。</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228街坊场景。</p> <p class="ql-block">请看228街坊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是延吉东路</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坐874公交到网红"申梦上荷”酒店(延吉中路店)聚餐。</p> <p class="ql-block">到了酒店难得见到生意如此兴隆的饭店,楼下排队等叫号的人可真多,我们已预订好包房。后二十道菜上来,量足、味美,价格亲民,难怪网红,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席间,群主张安星开场白讲了话:我们南市群同学的第一次活动,是重回南市故地和母校,南市的变化让我们感概万千;这次重回杨浦,又勾起了我们对母厂的无限眷恋。同学们的感言,真情流露,感人至深,也是我们对十九棉的培养教育,再次表达感恩之情的延续。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下面,祝大家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干杯!</p> <p class="ql-block">大家一起举杯祝福!</p> <p class="ql-block">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席间,原厂小分队成员徐友根和孙敏华还助兴表演了节目,也勾起了许多同事回想起在厂大礼堂舞台上,看过他们精彩的表演,那时我们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今我们夕阳日下,但十九棉生活工作的春秋,那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依然是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这是徐友根在助兴表演。</p> <p class="ql-block">这是孙敏华在助兴表演</p> <p class="ql-block">天公作美,快乐的一天。56年的岁月和故事浓缩在一天。时光不能倒流,但友谊和感恩却与日俱增,望大家多保重,期待下次再聚。(完)</p> <p class="ql-block">附:张月静做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张安星感言</p><p class="ql-block">非常高兴地参加了南市同学群组织的"重回杨浦,寻根十九棉”活动。当同学们在平凉路原大门处集合,尽管已经没有“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这块牌,但十九棉己深深地烙刻在我们的心里。</p><p class="ql-block">我们进到厂内,寻找曾经记忆中一切:疗养所、老厂长室、飞鱼经销部、单身宿舍……。我们努力地寻找曾经的痕迹,在仅剩的几处旧房子前,同学们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对我而言,再次见到饱尽沧桑的老厂长室,心情特别激动,进厂时成品车间的办公室就在小楼里,我就是在这里见到了黄如仁书记。这幢小楼,记载着我在十九棉的命运,它是我在十九棉工作经历的起点和终点,有着特别难以忘怀的情节。在曾经的老厂长室遇到了我三位贵人:第一位贵人是黄如仁书记,他给我提供了成品车间这个平台,他的帮助让我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第二位贵人是林增茂厂长,是他决定和批准,让我在1973年到东华大学读书,由此改变了我的命运;第三位贵人是李沛霖副厂长,就在这幢楼里,1982年李沛霖副厂长同意我调离了十九棉的申请,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现在这三位领导都已去世,我非常怀念他们,他们对我的帮助和教诲,我永远感恩,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自2015年,228重回十九棉已经十年,与久别重逢的老同事、老同学在一起共度夕阳,特别开心。我总想努力为大家做点什么,来回报十九棉对我的恩情。梦萦牵绕十九棉,青春缘读夕阳情。"重回杨浦,寻根十九棉”的活动非常有意义,看到十九棉已经建成的居民小区,以及已经开工在那里新建的高楼,由衷地为十九棉脱胎换骨的变化,感到高兴和点赞。</p> <p class="ql-block">徐友根感言</p><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我们这些18、19岁的少男少女从南市区分配到位于杨浦区的上棉十九厂工作。56年后的2024年11月16日,已经75岁或76岁的我们又重返十九棉的所在地一一杨浦区平凉路2767弄,真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在十九棉工作的经历,是我们人生道路上难以忘怀的重要阶段。十九棉的一草一木,在我们的脑海里是那么地亲切难忘。这次重返平凉路2767弄,看到了疗养所、单身宿舍、老厂长室、配电间等这些老建筑,这些老建筑也使我们联想起当年在十九棉工作时的点点滴滴、日日夜夜。十九棉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十九棉的情结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李秀梅感言:</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6日,我参加了有意义的"重回大杨浦,寻根十九棉"的群活动,重回娘家看看我曾经工作过30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那天一大早我就乘134路到大连路换乘25路到平凉路军工路终点站,下车就看到高高的二幢纺平大楼屹立在工房的东南角,记忆中这是二十世纪80年代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而造的大楼。我们一行在孙敏华的导游下,进入了2767弄,看到原十九厂飞鱼经销部,已变为“杨浦区老年大学”;平四小学和十九棉居委会还在,是我们回忆的建筑。我们七转八拐寻找到了原十九棉的疗养所,记得刚进厂时,我担任前纺甲班团支部书记时,组织过团员和打过入团报告的积极分子在疗养所搞过活动,以此增进大家相互了解,晚上睡在铺着蓆子的地板上,第二天进车间上班。那时年纪轻,激情燃烧的岁月,不怕苦和累,做6个大夜班时,为了保证休息,我在细纱车间顾胜梅的帮助下,住进了单身宿舍,四人一间,被子要自已带,吃饭就结伴到食堂;下班抽出时间出黑板报,干劲十足。现在的疗养所被居民住着,年久失修,杂乱无章。墙上铭牌上写着:杨浦区文物保护点。</p><p class="ql-block">从疗养所出来,经过樟树缘小区,此小区就是我厂出让的东球场、政工大楼、医务室和第一托儿所的地块所建。回想在政工大楼厂工会工作的十多年间,搞宣传、抓班组建设和劳动竞赛,如火如荼;在政校青工轮训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纺织局优秀工作者。自己的成长无比倾注了各级领导和师傅们的培养。</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军工路走,在树荫中看到了二栋日本人造的英式花园洋房,我们欣喜若狂,在此留影。再往前走,无意中发现了一条曲径通幽的"绿荫巷”。走进这条小巷,看见了红砖的小楼,那就是十九棉的“老厂长办公室”,一棵雪松已不见,曾经老厂的生产总指挥部,变得脏墙面斑驳,杂草丛生,退去了昔日的辉煌。我们一行在围墙外与老厂长办公室一起合了影。</p><p class="ql-block">2000年前后军工路扩建,十九棉的游泳池、工房区东球场、厂区大礼堂等被拆除。2008年十九棉厂整块土地(约111051平方米)全部被移交杨浦区土地发展中心,十九棉从此消失。</p><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在"导游”孙敏华的带领下,七转八拐到了十九棉的单人宿舍,我们进厂时曾经住过的地方,感概万千。这三栋宿舍楼竞然还有人在住,它是唯一遗存下来的记载体,大家纷纷在此留影。</p><p class="ql-block">一大串兜了下来,已到了中午11点,我们离开了十九厂,在长阳路军工路的终点站,乘812公交到内江路,来到“228街坊”,它是大杨浦的网红点,名不虚传,“二万戸”改造得非常成功,居民川流不息,郁郁葱葱的大草坪、鳞次栉比的饮食店、还有小火车穿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立即在此存照。</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乘874公交到延吉东路"申梦上荷酒店"聚餐,徐友根和孙敏华在餐席上助兴表演。至此一日游活动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感恩十九棉的师傅和领导把我们培养成人;也感恩大家一起陪伴,度过了"重回杨浦,寻根十九棉”的美好时光。最后,让我们在变老的路上,稳住脚步慢慢走,边走边悟边释怀,尽管风华已不在,余生也要活精彩。</p><p class="ql-block"> 2024.11.17</p> <p class="ql-block">周朝虹感言:</p><p class="ql-block">参加"重回大杨浦,寻根十九棉”活动,我认为很有意义。我68年进厂,原在成品车间工作,后经领导、师傅的推荐及考核,我成为一名十九棉的医务人员。十九棉医务室里面有中医、西医、可以拔火罐、推拿(李志龙)、针灸;也有西医、牙科、肠道科、拍Ⅹ光室、药房间。每周有访二医院医生专家门诊上门服务,大毛病上纺二医院(现在是市东医院)。我除了平时看门诊,还要下车间巡迴发药,另外就负责每周专家门诊这一块工作。医务室就设在原来的政工办公大楼内,现在大楼都没有了。我们虽不是科班出身,但我们这批工人医生工作很努力,刻苦钻研医学知识,热情为工人服务,由于大家的努力,医务室历年被评为纺织局模范集体。</p><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医务室旁边是厂工会,医务室后面就是第一托儿所。女工生小孩有56天产假,上班后就将小孩放在第一托儿所,有阿姨照顾他们。到了二岁就放到第二托儿所,四岁就进本厂幼儿园,到了读小学时,有子弟小学、平四小学。十九厂就像一个大社会,一条龙服务。</p><p class="ql-block">我怀念在十九棉的过往,在甲肝爆发期,我服从领导分配,在夜校开辟的隔离病房工作时,奋战在第一线,为肝炎病人服务,受到病人和领导的好评。后来我自已也生了一场大病,脑部生了一个瘤,经手术切除,留下了后遗症。但我不后悔,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十九棉。</p><p class="ql-block">时代在进步,城市要发展,十九棉没有了,土地都变成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愿我们保重好身体,过几年再来看看十九棉地块上的新面貌。</p> <p class="ql-block">陈德莉感言</p><p class="ql-block">11月16日南市群主张安星組织各位同学"重回杨浦,寻根十九"的活动。在同学的陪伴下,游了十九棉的疗养所、高配站、老厂长室、单人宿舍等旧址;南工房、职员宿舍、工地建设忙;十九棉的厂地,高楼大厦千万间;游长白"228街坊”新社区,不愧网红打卡地。秀梅功课选美食、杨元华盛情来埋单、徐友根和孙敏华即兴表演,完美有加,快快乐乐齐鼓掌。掌声响起,表达心意。聚会是短暂的,回味是无限阳光的。(完)</p> <p class="ql-block">朱鼎华感言</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6日,在我的生活中将是难忘的日子,一位跨世纪的老人,将在这天重返曾经工作40年的地方一一上海第十九棉织厂。我在十九厂从青年步入到退休,今天重返十九棉虽然时间已过去五十多年,但是第一天步入工厂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厂区附近有职工住宅、有小花园、有二个足球场。第一顿午饭在超大食堂享受,为有丰富的饭菜感到惊喜。进入生产车间,又被隆隆的机器声沉侵。十九棉真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工厂。退休十多年后又重返十九棉,原来的厂区地皮又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在十九棉的地块上建起了高楼大厦,造福人民。我为曾经是十九棉的员工感到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郑素瑛 19年后重返十九棉有感</p><p class="ql-block">当68年19岁的我,在跨入平凉路2767号上棉十九厂报到时,看到花园似的大厂,厂区内有自有公房、幼儿园、疗养所、医务室、教育科(工人的再教育)、大食堂、单人宿舍、游泳池、平四小学的足球场,为国家队培养输送球员,还有菜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完整社区。看到如此气派的7000多人的大厂,感到好奇、兴奋、和忐忑。</p><p class="ql-block">在十九棉36年,从一个中学生到退休,自己的成长经历,无比倾注了车间师傅、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培养和帮助。我入团、入党、提干,並完成了高中大专的学业。真的感谢十九棉的培养,成就让我成熟,感恩!……。</p><p class="ql-block">36年间一路看着十九棉发展壮大,又一路看着它壮士断臂……,直至兄弟姐妹们下岗再就业,为纺织作出了最大的牺牲和贡献,可歌可泣。产业大军的调整应载入史册,让后人敬重他们。</p><p class="ql-block">这次组织回娘家故地重游,虽然十九棉厂房全没有了,建成或正在建高楼,但2767弄门牌、疗养所、单人宿舍等还保留着。虽破旧不堪,但依稀让我们可回忆,可追溯……。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改革的浪潮滚滾向前,再过几年,十九棉的地块一定会更美丽。愿同学们健康平安!过几年再回老家看新貌!</p><p class="ql-block"> 郑素瑛2024年11月19日</p> <p class="ql-block">金文美感言</p><p class="ql-block">很高兴参加了11月16日"重回杨浦,寻根十九棉”的群活动,时间虽短短的一天,但是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走进已经没有十九厂牌子的平凉路2767号,同学们看到了目前尚在的疗养所、飞鱼经销部、老厂长室、单身宿舍等,感</p><p class="ql-block">慨颇深。想起了56年前刚进厂时十九棉的模样,那时厂里除了规模宏大的生产车间外,还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大食堂、回民食堂、大众菜、小锅菜、美味点心,样样齐全;还有职工医务室、疗养所、图书馆;南工房、北工房、职员宿舍,面面俱到,甚至还有便民商店、理发室等,职工生活便利,我们都为能进入十九棉这样的大厂感到骄傲。</p><p class="ql-block">我也在十九棉这所大摇篮里,在领导和老师傅们的悉心教导下,很快学会了生产技能和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渐成为一名党员干部,也在这里结婚生子。想起当年在疗养所保胎住院时,受到刘医生的悉心照顾和暖人的安抚,非常感恩。看到单身宿舍时,又想起了当时刚进厂时,我们六个"四眼”姑娘住在一个房间,一起吃饭,一起洗澡,一起上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的至今仍是知心朋友。</p><p class="ql-block">如今十九棉不在了,但是十九棉人的微信聊天群满地开花;十九棉人的各项活动仍蓬勃开展;十九棉人的老同学、老同事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十九棉”这个老娘家永远在我心里。真如素瑛所说的那样,十九棉为产业改革社会发展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十九棉的地块再过几年一定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得更好。老同学们,大家一定要保重身体,到时候我们一定要再相聚在老娘家。</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8日</p> <p class="ql-block">孙敏华感言:故地重游,犹带往时情</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6日,是我人生意义非凡的一天。那一日,我十分愉快地参加了原十九厂《南市老同学》的聚会。该聚会由张安星和李秀梅等人精心组织安排的“故地重游”。</p><p class="ql-block">一清早,老同学们就兴致勃勃地从上海四面八方,云集于平凉路2767弄口(该处系原上棉十九厂大门)。一番嘘寒问暖之后,大家让我一个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老十九棉人作向导。令人遗憾的是,置身于此,再也看不到当年上棉十九厂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隆隆的打桩、浇筑声,从而完全淹没了纺织机器的轰鸣声。虽说从前的厂区厂貌消失殆尽,但拨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城市画卷,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尽管上棉十九厂早已不在,但在我们的心中,对老厂依然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真是故地重游,犹带往时情呵……!</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努力寻找记4忆中老厂的一草一木,偶尔看到些旧物,便会心喜若狂,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上棉十九厂已然成为历史,如今唯剩一处"十九棉居委会”的牌子,可以追忆昔日峥嵘岁月。寻访旧踪,-暮然回首,竞然发现原上棉十九办公室大楼还隐藏在斑驳陆离的围墙之内。我们一行如获至宝,纷纷拍照留念。军工路l的绿荫深处有条小路叫"绿荫巷”,弯弯曲曲的巷子里,原老厂长办公室也仍然屹立不倒,只是由于年代久远,维修不善,污垢的墙面记载着岁月的痕迹,让我们感到非常欣喜,格外親切……!</p><p class="ql-block">随之漫步到"十九棉疗养院”小洋楼,该处原本是日商高级职员居住的洋房,后成了十九棉的疗养院。门额匾上书以《杨浦文物保护点》,铭牌用作永久的纪念……。</p><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上棉十九厂单身宿舍,其虽已破败不堪,但还能让人辨认得出以往的模样。我们一行十二人中,就有八、九人都曾在这里住过,因此不陌生,反而能让人勾起从前的点点滴滴的生活趣事……</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参观了网红地《228街坊》,遥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棉十九厂的许多师傅都住过类似的简易的“二万户”工房。如今的《228街坊》日新月异,锦上添花,难怪有那么多的人前来观摩打卡,我们一行立此存照……。</p><p class="ql-block">整一天的活动在相互道声中结束,划上圆满句号。我深深感到,时间虽短,收益匪浅,于我个人来说,那一天着实意义非凡,经久难忘……。</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日</p> <p class="ql-block">龚慕洁感言</p><p class="ql-block">非常高兴看到我们6850南市同学群11月16日重回十九厂的活动。我们都在南市共同成长而又分配在一起工作品老同学丶老同事,56年后再相聚。这次虽然未能参加,但看到了张安星的聊天记录和张月静的短视频,心中激动和感慨,同时也有一点点的小遗憾。</p><p class="ql-block">68年进厂各自啟航在每个工作岗位,经历了人生无数难忘的回忆。平凉路2767号是青春跨时代的起点,一排排整齐的南工房和日式风格的职员宿舍,美丽奇特的小花园、疗养所(我在那里住过)、医务室、图书馆、老厂长室、及外宾接待室……。98年离厂真的有点伤感,我们是十九棉的退休职工,今天大家已白发苍苍再聚首,我们欢笑如初,温暖依旧。让我们携手同行,余生常伴。愿大家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 2024.11.18</p> <p class="ql-block">杨元华感言:故地重游记</p><p class="ql-block">从1968秋进厂,到1978年春离开,我在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工作了九年半。其中在前纺车间清花甲班当工人整五年,在厂党委办公室当秘书四年半。十九岁进厂,二十八岁离厂,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是在十九棉度过的。在这里,有我敬爱的师傅,教我学会了挡车和检修;有我尊敬的领导,教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有我亲近的同事,教我学会了相处和宽容。在这里,我还认识了不少知心朋友,不管是红颜还是蓝颜,五十余年了至今保持着往来。</p><p class="ql-block">我对十九棉有着满满的感恩和深深的眷恋,因而很想能重新回到十九棉,缅环那过往的岁月。2024年11月16日,在张安星和李秀梅的发起组织下,我们12位同年进厂的朋友相约在"平凉路2767弄”这个永远不会忘记的门牌号一一十九棉纺织厂的大门口,故地重游。</p><p class="ql-block">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十九棉曾经有过辉煌,工人数超过七千多。据说当年日商公大纱厂的日本大班的孙子来华,与十九棉搞合资企业。著名的“华钟”牌丝袜出自于此;还有“飞鱼”牌绸布,曾在国际上打响名牌……。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纺织行业在上海被淘汰,现在的十九棉已成了历史的名称,只剩下"十九棉居民委员会”的牌子,发人深思。</p><p class="ql-block">原厂区一部分已经建成高楼,供动迁居民居住,或建成商品房高价销雋;还有一部分正在紧锣密鼓打桩浇注,不久新的高楼拔地而起。</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孙敏华导游的带领下,穿小巷,通幽径,看到了原是日本公大纱厂高级职员住宅的大洋房。据说是当年日本大班的住所,后为十九棉的"疗养所”,遗址的门上“杨浦区文物保护点”的铭牌豁然在目;与大洋房并排的一栋略小一点洋房是日本二班的住所。房屋都已年代久远失修,显得斑驳凌乱,如加以修缮利用,也可延续十九棉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走在军工路上,我们发现一条叫“绿荫巷”的小巷,曲径通幽,“老厂长办公大楼”竞然隐藏在小巷里。想当年这里作为十九棉厂部的大脑,指挥着七八千人,纺织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何等气派豪迈。现在这栋楼被围墙围起来的红砖小楼,杂树丛生,灰头土脸,早就掩去了昔日的辉煌,可惜了。想当年厂长楼的对面是党委办公楼,现在荡就然无存。我在党委楼工作了四年半,回忆起来,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导游”带领我们走进了一条小巷,七拐八拐,找到了当年的"单身宿舍”。围墙有小门开着,剩下的三栋宿舍楼居然还有人居住。我们中的不少人当年单身时在单身宿舍居住过。旧地重游,分外激动,纷纷拍照留影,这是难得的还在使用的"旧屋”啊,而且还是我们中的一些人居住过的"旧屋”,实在是难能可贵啊。在我的印象中,"单身宿舍”的边上应该是当年的"高炮训练阵地”,曾经有过八门高炮,威武地陈列在这里。如果说还有什么"旧物”的话,我注意到周边成排高大的杉树也应该是当年的旧物,树龄肯定比我们年龄长。</p><p class="ql-block">我们还参观了长白街道的"228街坊”,名不虚传的先进单位。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感概万千,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附诗一首 鹧鸪天.旧地重游感怀</p><p class="ql-block">十一月十六日,同年进厂的同学聚会,重游十九棉纺织厂旧址,有感。</p><p class="ql-block">魂牵梦萦十九棉 故地重游忆前辈缘</p><p class="ql-block">旧时厂房无苋处 新建高楼入云间</p><p class="ql-block">情切切 意绵绵 难忘被时同命连 </p><p class="ql-block">七旬翁媪聚一堂 唏唏欢语话当年。</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4.11.19</p> <p class="ql-block">编辑 李秀梅</p><p class="ql-block">摄影 张月静 周朝虹 李秀梅 朱鼎华</p><p class="ql-block">记彔美好,分享快乐!</p><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 <p class="ql-block">附:原棉仓库</p> <p class="ql-block">清花车</p> <p class="ql-block">开清棉</p> <p class="ql-block">梳棉车</p> <p class="ql-block">并条车</p> <p class="ql-block">这是公大纱厂粗纱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公大纱厂细纱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20世纪40年代中纺十九厂工友宿舍内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