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li>作者:春和景明</li><li>首发:2024.12.25</li></ul>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离开成都的日子到了,那是1992年5月17日,工作调动到珠海市平沙管理区终于成为了现实。我和国梁先去单位去报到,潇潇因为小学毕业还没放假而暂时留在成都,老妈帮着照看一下。当飞机一离开地面的那一瞬间,突然觉得没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像是被抛在了半空中,这还是坐了那么多次飞机从不曾有过的。这么快就把我生活和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地方丢在了脚下,好像与成都的联系一下子被扯断了。第一次远离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的父母姐妹,心里很难受。成都对我似乎比祖籍(河北河间)和出生地(北京)更为重要,这种远离的感觉让我忍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有点儿控制不住自己。一开始说起调动的时候,似乎很洒脱,以为自己很想迫不及待的离开那里,想快点儿到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去。可当这一切都成为现实的时候,好象又有那么多的人和事让你割舍不下。平时看去,我似乎坚强,其实在此外表下我的内心极其脆弱,最不愿意经历的就是离别,但又要实实在在的面对,在内心深处永远也做不到洒洒脱脱,总有那么多羁绊。回想一下,真不知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如此痛快的就决定了一个举家南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开始新的生活和创业。四十多岁了,才离开故土,才出来闯世界,确实晚了些,与年轻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尤其我们来到的是年轻的特区,城市年轻,人更年轻,思想活跃。也许就是因为那时外面的世界太陌生,对它根本不了解,才会没有一丝的顾虑,才想不到会有多难,这可能就是命吧,生活的路上注定了要有一次这样的变动,是躲不掉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就降落在了广州白云机场,但心似乎还留在成都,那种心情很难形容,既有留恋,又有向往,我们当晚住在“三寓宾馆”。第二天,平沙区就派车来接我们了。那时从广州到珠海的路很难走,一路是坑坑洼洼的,路虽然不好走,但一路上的景致倒也吸引人,一是南国风光,山清水秀:二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轰轰烈烈的建设场面。我们上午十点多离开广州,下午四点多到了平沙,住进了平沙最好的酒店—平沙山庄。映入眼帘的这座依山傍水的山庄给我的感觉特别好,绿绿的山、橘黄色和白色相间的、错落有致的四层小楼和楼前的水塘,构成了一副很美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第一次踏上平沙这块土地,我就从心里喜欢她。虽然我那时并不了解它,但它那浓浓的南国风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好象一下子就认同了这个地方,因为在心里已经把平沙和大海连在了一起,也把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平沙连在了一起。我们到平沙的时候正是初夏时节,甘蔗已经长得有一人多高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甘蔗林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田间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沟沟叉叉,偶尔有座高高的很简易的拱桥,与成都平原那一簇簇竹林环抱的乡村景致完全不同。像是转眼间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总是千方百计的想离开它,想到一个新的、未知的地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是有一句很经典的歌词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人们只向往着精彩,但精彩不一定就是你的,而无奈是每个人都逃不掉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珠海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到高栏岛去看海。虽然在电影电视里无数次的看到过大海,但那种感觉无法与你站在海边面对大海时给你带来的震撼相比。深蓝色的海水、银色的沙滩、巨大的岩石,还有海浪—从远处卷过来的浪,和海浪拍打在岩石上溅前的白色浪花……,一切都那么令人陶醉。站在高高的岩石上,遥望着海天相连的远方,听着海浪的轰鸣声,那么真切的感受到了海的魅力,一下子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对比之下,更显出大海的深邃和博大。有什么东西能和海的博大相比呢?真的想永远伴着大海生活,因为我喜欢大海的涛声,还因为看着海能让你生出无限的遐想。可是不行,我们住的地方离海边还有20多公里吧,所以要看海也不是天天能做到的,不知伴海的日子能否实现。在平沙生活了十二年以后,现在搬到了市区居住,算是离海更近了,坐上公交车几站就到海边了,很方便了。虽然不能伴海而居,但我们是守着一条河住着,也算是了了一点点心愿吧:伴水而居,此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在我们厂的子弟学校一直读到小学毕业。1992年和我们一起来到珠海,一到这里他就开始上初中。现在细想起来,儿子的困难比我们大多了,一上课就是广东话,就跟听天书似的,尤其是英语,那时广东小学五年级开始学英语,而成都是初中才开始的。所以儿子在一片空白的时候,其他同学已经学了两年英语了,差距很大。我们当时对这些估计不足,没有很好的站在儿子的角度去分析他的学习,只是一味的觉得他学习不够努力,不专心。儿子虽然有缺点,但有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我们却忽视了,有点儿对不住儿子。后来上高中了,想方设法让儿子上了珠海二中,学习环境变了,老师的素质好多了,儿子也渐渐的把他的优势显现出来:热心社会活动,比如学校的学生会、广播站,还被评为珠海市的优秀学生干部。上了高三,他自己才告诉我们说,对学习有了感觉,虽然晚了点儿,但总还是让我们为他的长大而高兴。后来到了大学,没有了在高中时面临高考的压力,学习比高中轻松了很多,所以更是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比如竞选学生会主席、办期刊、在学校的各类文艺活动中担任策划和主持人。比如形象大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搞得红红火火,很有一种成就感。那段日子,只要儿子从学校回来,就给我们讲他在学校的事情,你会从中感觉到她的快乐。<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儿子上大学,还真经历了一场曲折,也可以说是遇到了贵人相助。儿子是1998年参加的高考,成绩不理想,距离省大专的录取分数线还低好多分。当时一拿到成绩就觉得没什么希望了,所以一开始就劝儿子复读,儿子很不情愿,,我非常能体会儿子当时的心情,要是换了我,心情肯定和儿子一样。其实很多事情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先是想让他在二中复读,他不想去,说二中认识他的人太多,后来联系了珠海一中,反复的劝他,总算是答应了。与此同时我们也一直不停的在找其它门路,当时儿子最想的是到北京去读自学考试的培训班,也在联系,但那种办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总让人不放心,觉得不正规,不可信。后来还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一份招生简报上发现了儿子后来就读的学校:南华工商学院,院长是易江博士,他曾经到平沙来做过演讲,讲得很好,印象很深,但没直接打过交道。当时就给易院长写了一封充满了父母对儿子的情感、愿望以及想求得帮助的信,并很冒昧的打电话与易院长联系,似乎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易院长身上。易院长收到了我们的信并给我们回了电话,答应会尽力帮忙。后来我想这就是缘分吧。这之后的录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儿子的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可以加分,工会干部子女可以加分(这个学校隶属于广东省总工会),但儿子的分数还是差一些,所以学校的特招名单报到省招生办的时候被打了回来,后来听易院长说反复了几次最后才批下来。当易院长打电话告诉我们的时候,离开学已经没几天了。我们全家当时的心情无法形容,说易院长是我们的恩人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这之前我们根本就不认识,没送过一分钱的礼,就凭了一封信和一个电话,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么大的一个难题。记得儿子当时就给他的同学们打电话,掩饰不住的喜悦带走了一个多月的焦虑、不安和等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一开始报的是法律专业,后来因为名额满了,改成了建筑装修设计专业,这一改还真改对了,儿子到了大学后也很争气,开学后的美术强化训练,又让我们发现了儿子还有点美术天赋,画的画还真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看着儿子把他那一幅幅的画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又是惊讶又是高兴,觉得儿子的专业真是碰对了。以后三年的大学生活,儿子过得一直快乐,经常把学校的各种活动告诉我们,从此以后再也不用为儿子的学习操心了,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轻松。儿子的大学学习完全没有了以前的那种不自信,而且很喜欢他的专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结束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于2001年7月毕业,眼看就可以参加工作了,但变化也随之而来。记得那年的年初他在深圳实习的时候,就曾多次和我们谈过他的设想:先在深圳或广州的比较大的装修公司工作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就考虑自己出来做,或和同学合伙,看样子对未来信心十足。但后来在深圳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又有了新的想法,也可能是看到周围的人学历都比较高,相对的发展机会就多些,而对刚参加工作对人,学历是个很重要的条件,尤其是在深圳珠海这些地方。儿子的学历是大专,在实习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动手能力强,但理论方面差一些。虽说他们学校的建筑装修专业在广东小有名气,工作也很好找,但毕竟学历低,对以后的发展不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儿子有了继续学习的念头,一开始的打算是先工作,工作中再读一门其它专业的课程,如管理方面的等。也曾考虑过读个专升本,或出国等,都因为各种原因给否了。后来,当实习快结束时,儿子跟我们说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学校,就是国内和国外合办,先在国内学习一年,再到国外读一年,就可以拿到国外学校的毕业证书。那几年这类学校很多,我们了解了一下,有点像国内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同时也开始了解其它的自费留学情况,包括加拿大、新西兰、法国、德国等。最终我们选择了法国🇫🇷。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一是费用较低,如果就读法国的公立大学则无需交学费,只有每年的注册费、保险等,再就是支付生活费,大概每年六、七万人民币;二是西欧国家的环境好,尤其是法国,属浪漫型,而且建筑历史悠久,有特色,对儿子在专业很有好处;三是鉴于儿子对英语的排斥心理,从头开始学习法语对他来说更容易接受,因为同学都在同一个水平开始学习,起点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切都决定下来后,就开始了行动,先是国梁和儿子一起于2001年7月去北京,和教育部的出国留学服务中心签订合同,去法国的兰斯大学,于2002年2月开学,但要先学法语。也就是说在开学之前要办好一切手续,包括语言学习、办理护照、体检、签证……等。8月他们俩再次去北京,送儿子参加四个月的法语培训。儿子在北京学习了四个月,于12月通过考试,并于12月18日去法国大使馆办签证,签证也顺利通过。然后就开始准备出国了,出国的日期是2002年2月1日,从北京出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就是给儿子准备出国的东西,这一走就等于要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给自己建立一个小小的家,吃的用的都得带着。你能想象得到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尤其是语言还不通,要办一件特别普通的事都是很困难的。给他带了一个电饭煲,一些零碎的生活用品,衣物、书籍和学习用品……,一收拾起来才发现要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飞机上的行李只允许30公斤,随身携带10公斤,可儿子那个新买的箱子就重7公斤。你说还能放下多少东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去巴黎的机票是2002年2月1日上午10点,这次是我去送,我们俩是1月27日到的北京,住在我弟家,把儿子送走后我会留在北京陪父母亲过春节。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既为儿子能出国留学而感到高兴,又感到十分的不舍。其实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儿子出去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那里的环境又是怎样,但对儿子还是很有信心的。儿子的社会活动能力很强,遇事能有自己的主张,而且和同学们的关系好,热心帮助别人,有一颗宽容随和的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的那天天气很冷,我和老妈一起到首都机场送潇儿,他们一起飞巴黎的有二十几个同学,也许真的是因为要去的地方很好,不是去吃苦,家长的心还能放下一些。要走的同学们也一定是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没有离别和伤感,挺好的。想想就连我自己当年去西安读大学,都是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还让我想起了我们下农村时的情景,无法相比。我当时的心情也挺平静的。但是在儿子走的前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想起儿子就要远离我们去异国他乡求学,不知有多少困难在等着他……,想着想着就已经泪流满面了,真想大哭一场。但到了第二天早上,心却平静下来了,儿子长大了总是要离开我们的,这是去那么好的地方求学,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真的是去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了,我们应该为儿子高兴才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走了以后,我们的心虽说是放下了,但却多了一份长久的牵挂和思念,毕竟是儿子只身在外求学,很多困难是我们无法想到的,就像当年我们来到平沙,那还是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共同面对所有的困难,都觉得不容易,更何况是儿子只身一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到了这儿就该到尾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0年的时候,我们俩都提前退休了,一下子感到自己老了,退休的第一年国梁还继续被原单位返聘,我就彻底休息了。那一年的暑假,和儿子一起回了趟成都,完成了一个很长久的愿望:和儿子去了西藏,真让我好好感受了一下雪域高原的风情,至今仍然怀念那个地方,还想再去。从机场到拉萨的路是一直沿着拉萨河的,夏天河里的水很多,河岸边的很多植物都被淹在了水里,河面变得很宽,水也是浑浑的,缓缓的流淌着,给人一种很慵懒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次回成都见了很多同学,有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一见到他们,很多往事浮现在脑海里,不知从何写起。记得有一天约了高维勤和于五成去见西北工业大学六五专业的几个同学,有浦长碧、王理伦、赵子吉、宋正烈、杨人国,他们那个厂从重庆广安的大山里迁到了成都郫县,离我们厂很近了。那天一见面,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岁月无情,人都老了,差不多都退休了。我们一起到了郫县最具特色的“农家乐”待了一天,说起二十多年前在大学的事,就像发生在昨天,聊起来还是那么兴致勃勃的。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见面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成都的时候还约了二十几个中小学的同学一聚,这一帮同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中学生单纯,从朦胧中走出来,开始懂事,三年的同窗,生出了许多情谊,而且我们这批同学还要加上几年的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使同学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了一些。同学们在一起,没有工作单位上的勾心斗角,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都是些童年往事,在一起闲聊,更觉得亲近自然。我喜欢这样,我一直追求的是一种散淡的生活,不想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在单位也是与世无争的,包括以前的什么涨工资、提干,对我来说都是随大流,因此在退休时才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失落感,适应起来比较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退休在家的那段日子,过得也挺自在,平时我一个人在家,每天除了买菜做饭、收拾屋子、洗衣服外,就是看书、看电视、写点儿东西,再练练书法,还有就是每天下午骑个把小时的自行车。那条到平沙温泉的路车很少,人更少,每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就骑着自行车出去,好象去追逐快要下山的太阳。有时候又红又大的太阳挂在天上,让你追着它跑,真的很惬意。平沙有一望无边的甘蔗林,我也会穿行在甘蔗林里,在那些颠颠簸簸的小路上骑车,让你觉得自己年轻充满了活力,最主要是远离了喧嚣。向周围望去都是绿色,直到现在我还能回味出那种置身其中的感觉。泥土的香味和甘蔗林中青叶子的清香味道,还能听见甘蔗叶被微风吹着时发出的沙沙声响,好听极了。这一切在繁华的都市那种水泥森林里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珠海有一点我很喜欢,就是都市中的青山绿水。市区就有好几座山:凤凰山、板嶂山、将军山,和一些不知名的小山,都在都市的中心,很轻易的就能找到一种远离都市的感觉。比如去得最多的前山,山路都是那种登山者踩出来的山间小路,山上也没什么人为搭建的建筑物,完全是自然状态。山虽然不高,但山路两边茂密的有点儿杂乱的大树和杂草会使你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大自然。珠海这里的山上有很多相思树,树叶细细的,不太长,但很密,尤其是在远处看,绿绒绒的,像是一团团绿色的绒球堆积在一起,把一片山都铺满了,煞是好看,你的心会因了这浓浓的绿色而平静。珠海的行道树我最喜欢的是小叶榕,密密匝匝的小园叶,树冠很大,与别的树不同的是它会长出很多长长的须,当你从树下走过时,这些垂下来的须像是在抚摸着你的脸,心里会生出一种柔情。我还喜欢早春时节的木棉树,火红的木棉花开得让你心跳,把整条街都染红了,好象热烈到了极致,走在其间总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都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才能准确的把我意思表达出来,总之是想把自己心里的东西释放出来。然后就是杜鹃、玉兰……和很多不知名的花竞相开放,展示着自己的美丽芬芳。这里的水果也很多,到了五、六月份,荔枝、龙眼、芒果……就挂满了枝头。珠海的很多小区和街道都有这些果树。就是到了冬天,也有紫荆花开放在整个冬季,使珠海的每一个季节都有鲜花装扮,所以珠海的四季才这么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大自然在一起,特别放松。由此我想起了自己多年的愿望:出游、远行,但也只是想想而已,无法实现。我似乎总是在想着逃离什么,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我是太想回归自然了,想逃离的是都市的喧嚣和让人窒息的空气,所以特别想到一些乡村或远山去,体会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悠闲和非常容易满足的愿望。甚至还怀念起当年上山下乡时和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那时的愿望一定是简单的:能在赶场的时候到街上吃一碗面条,能吃个炒菜都是都是很让人奢望的。要不就是在下雨天不出工,在小黑屋里看看书、写写信、聊聊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春天,特别怀念成都平原的这个季节,田野里望不到边的油菜花,耀眼的明黄色,美极了。以前经常置身其中,体会不到它的美,到了广东以后,很难再看到这种景色,才经常回想起来。还有在我们住的地方很少能看到成片的桃树,每当想起或在电视里看到一片片盛开的桃花,心里总会升起一种感动,一种柔情,还会生出许多联想。……我突然发现我是一个很多愁善感的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似乎突然间顿悟了现代人对感情的潇洒,那种拿得起、放得下,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久了,很自然的就融合了,一切都变得自然,不会再刻意的去表现自己,讨好他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你最自然的状态,这样的生活才轻松、惬意。<br></p> 【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美篇制作:简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