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为网络下载)</p> <p class="ql-block">吃罢午饭,沿汉西大街回酒店的路上,偶遇一小广场。</p><p class="ql-block">广场上有东西两座城门。东门外两旁各有银杏树数株,时值叶黄,阳光下满目透亮。昨夜风大,吹满了一地鸭脚子,进广场的路仿似黄金铺就,招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拍照、嬉戏,搔首弄姿的、仙女散花的,众人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两座城门上藤蔓遍布,墨绿暗红。细察仍可见刻在墙砖上的文字和祭祀符标,那是当年施工时落实责任制和祈求工程平安顺利的见证。城墙像两个老者,栉风沐雨饱领苍桑。</p> <p class="ql-block">倒是城门之间,近二万平方的区域里挺立着的十多株银杏树,其散出的朝气和贵气,给这冬日的广场点染得富丽堂皇,生机勃勃。这里面的游人比东门外的更多,放无人机的,架长枪短炮的,排坐聊天的,圈坐下棋的,各适其适,一派祥和。</p> <p class="ql-block">经打听,这就是著名的汉中广场!我没有写错,你也没有看错,外面的叫汉西大街,这里叫汉中广场。更叫人抓狂的,是那两座城门,他们不像你想象般称汉中门,而叫汉西门。是不是特别绕?</p> <p class="ql-block">话说这汉西门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清凉山修筑城寨,取名金陵邑。公元212年,三国东吴迁都,下令在楚金陵邑基础上加建石头城,筑城长7里余,北开一门,南开二门,最南端之门即现汉西门。南唐建都后,此门成为江宁府城大西门。公元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加筑瓮城,称为石城门,俗称旱西门,后改名汉西门。在古代,这里既是交通要道,也是水陆码头,还是军事重地。</p> <p class="ql-block">汉西门城门很矮小,与现代交通极不适应。上世纪30年代初,民国时期因城内建汉中路,为打通城内外交通,后来在汉西门以西约20米处,新建一道较大的钢筋水泥方形城门,以与道路名相对应,称之为汉中门。由于人们常在这里通行,其名声越来越大。汉西门渐渐弃之不用,并用城砖砌堵,渐渐被人们淡忘。</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50年代末,汉中门城门出现安全隐患,顶端被拆除,两边立柱保留,城墙依然存在。至上世纪70年代,建城西干道,汉中门及两边城墙全部拆除。汉西门瓮城西北角及周边工商村等民房同时拆除,两道城门、东南面和北面部分城墙保留至今。从此,汉中门消失,但其名仍然存在;汉西门瓮城依然屹立,其名却不响。</p> <p class="ql-block">1997年3月,以瓮城为中心的汉中门市民广场,仅用4个月时间就建成,成为我市最早、城内依傍古城墙最大的市民休闲广场。广场以汉西门瓮城为中心,严格意义上讲应称为汉西门广场,此时汉西门虽已打通,但多年弃用,而汉中门是交通要道且名气大,故称作汉中门市民广场。</p> <p class="ql-block">汉中门广场。是南京丰富历史文化积绽的缩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