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悉尼海港国家公园沃森湾(Watsons Bay)—南头(South Head)

<p class="ql-block">悉尼海港国家公园(Sydney Harbour National Park),于1975年逐步创建,由悉尼杰克逊港及前滩和若干个小岛组成。悉尼海港公园北至北头保护区(North Head Sanctuary);南至南头(South Head)的霍恩比灯塔(Hornby Lighthouse);西至帕拉马塔河上的罗德𡷊(Rodd Island)。海港公园以杰克逊港为中心,包含大海中的丹尼森堡(FortDenison)、克拉克岛(ClarkIsland)、鲨鱼岛(SharkIsland)、以及山羊岛(GoatIsland)、鹦鹉岛(Cockatoo Island)、罗德岛(RoddIsland)等,占地392公顷(3.92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悉尼海港公园拥有无数人迹罕至的沙滩、风景如画的小岛和一片片宝贵的本土林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屈臣氏湾是以1816年麦格理灯塔修好后的,第一位管理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伯特 ‧ 沃森(Robert Watson)的名字命名。这里</span>曾经是澳大利亚古老的渔村之一,这里有蔚蓝的海水、美丽的沙滩、陡峭的悬崖,向西可眺望风光旖旎的悉尼港湾,向东则眺望浩瀚深邃的太平洋。</p> <p class="ql-block">从环形码头(Circular Quay )到沃森湾(Watsons Bay)渡轮码头,码头旁边就是罗伯逊公园(Robertson Park),</p><p class="ql-block">公园边上的大榕树,宽阔的树冠向沙滩延伸。给海边歇息观海的人们遮荫挡雨。</p> <p class="ql-block">公园边上的纪念碑,纪念这一地区为国捐躯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草坪上绿草郁郁葱葱。远处的市中心商务区,天气睛朗时清晰可见,蓝色的海面上点点白㠶,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沃森湾海滩(Watsons Bay Beach )。一艘小艇停泊在沙滩边上,水手正准备下船。一只鹈鹕在水里自由自在漫步。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玫红色三角梅花开茂盛,给雪白的围墙增添了艳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坎普湾(Camp Cove)</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宁静的小港湾,没有商业气息,只有一个小亭,供应饮料和少量的食品。大海在这里没有波涛骇浪,显得那么安静平和,好像是对玩耍戏水的人们提供特别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迷人的风景。远处悉尼商务中心CBD 的高楼大厦,大海中穿梭往返各地的黄绿色渡轮,白色点点的游轮,点缀着蓝色的大海。浅滩上黄色的岩石,让海水在这里变成了不同的颜色。整个画面层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披着浅灰色披肩的红嘴白海鸥,也在安祥地享受那短暂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坎普湾的一侧,平缓的岩石滩是年轻人戏水游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沿着保护良好的步梯上行,是一个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时期的战炮。据说1890年以前就安放在这里,用于保护军事码头和舰船。</p><p class="ql-block">悉尼海港在其历史上特别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期扮演了战略军事角色。为了防御来自外国势力的潜在威胁,海港内建造了众多防御工事,包括北头、中头的防御工事。这些防御工事内有隧道、炮台和瞭望哨,如今已成为公园的关键历史景点。</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淑女湾海滩(Lady Bay Beach),悉尼四个合法天体(裸体)海滩之一。这是一处静谧、隐秘的海滩,这里有美丽的海湾景色。人们可以在这里游玩、野歺,可以裸泳。出于礼貌和潜规则,这里不宜拍照。因此也就不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淑女湾海滩处于两个岬角间,长度不到100米,沙滩与岩石界限分明,一边是平缓的金色沙滩,另一边是岩石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各取所需,在不同的地方歇息。</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的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又一个观景平台,坐在这里,海风轻拂。在水另一方,悉尼CBD、附近的港湾……所有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小路旁的狗尾巴草蓬勃生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炮台遗址。</p><p class="ql-block">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澳洲为了防御日本潜艇进入悉尼海港,特地在沃森斯海湾附近修建了悉尼海港反潜艇网,反潜艇网可扫描整个杰克逊海港,反潜艇网站就设在沃森斯海湾上。1942年5月31日的夜晚,三艘日本小型潜水艇闯进悉尼海港,其中一艘潜水艇经搜索被发现,这艘潜水艇的全体人员竭尽了全力也无济于事,最后他们就在自己的潜水艇里引爆,与潜水艇同归于尽,此事就成了有名的悉尼海港袭击事件。</p> <p class="ql-block">一位少女坐在海边岩石上,遥看对面的北头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帆板俱乐部的运动员们在此训练,他们那熟练的动作,矫健的身躯,展现出大海弄潮儿的勇敢气魄。</p> <p class="ql-block">炮台遗址。</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古朴的砂岩房屋,是当年霍恩比灯塔守护者的居所,建于1860年前后。如今灯塔早已实现自动化,古朴的砂岩房屋作为历史的见证,留给游客参观。</p> <p class="ql-block">通向霍恩比灯塔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海浪拍打着岩石掀起波涛汹涌。</p> <p class="ql-block">霍恩比灯塔建于1858年,高约9米,是新南威尔士州建造的第三座灯塔,它的建造是因为一次海难事故。</p> <p class="ql-block">1857年8月20日夜晚,一艘往来于伦敦和悉尼的货运航船邓巴号(Dunbar),来到悉尼海湾口时,海面上正刮着大风下着暴雨很难航行,轮船不幸撞上南头附近的岩石失事,船上63名乘客和58名工作人员共121人遇难。只有一名船员詹姆士.约翰逊(James Johnson),被抛在悬崖峭壁上,他竭尽全力爬到安全的地方,两天后才被人发现。</p> <p class="ql-block">海难事故发生后,当时殖民地政府决定在南头上建造一座夜航指示灯塔,第二年灯塔建成。那位邓巴号的幸存者詹姆士.约翰逊,成了霍恩比灯塔的首任守塔人。</p> <p class="ql-block">炮台遗址。</p> <p class="ql-block">灯塔旁的悬崖峭壁。</p> <p class="ql-block">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悉尼海港是盟军军事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31日,三艘小型日本潜艇偷袭事件。</p><p class="ql-block">澳洲海军经搜索发现了第三艘日本袖珍潜艇,但它躲开了澳洲军舰的攻击,并向其主要目标美国巡洋舰芝加哥号发射了两枚鱼雷,未能命中目标。但日本潜艇的鱼雷却击中了另一艘澳洲舰艇——HMAS Kuttabul(库它布尔)号,造成该舰艇上的19名澳洲海军官兵和两名英国海军军官死亡,另有10人受伤。偷袭HMAS 库它布尔号的日本袖珍潜艇,在离开悉尼港后,自行凿沉。两艘被击沉的日本潜艇后来被修复,目前在澳洲战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在此次袭击之后,这支日本潜艇部队开始在悉尼和纽卡斯尔海域执行任务,它们于6月3日在悉尼附近击沉了“铁酋长”号轮船。6月8日晚,“伊-24”号炮击了悉尼东部郊区,“伊-21”号炮击了纽卡斯尔。尽管这些炮击没有造成任何损伤,但它们还是给澳洲东海岸的人们带来了恐慌。日军潜艇部队在击沉了另外两艘商船后,于1942年6月离开了澳洲水域。 </p> <p class="ql-block">沿着海岸若干个这样的炮台面对着浩瀚的太平洋。几乎是相距不过10米,就有一个炮台或坑道遗址。这些炮兵阵地构成了悉尼海港的防御工事。它们和海对岸的北头保护区,共同筑起了保卫悉尼的海上第一道防线。</p> <p class="ql-block">自从海军炮兵阵地的建成,南头也因此成为了悉尼地区永久的海军军事基地。这里是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Gap Bluff (也叫The Gap,峭壁公园)。这是围绕着著名的女王崖而修建的公园。这里风景壮丽:雄伟奇特的断崖峭壁;清澈湛蓝的海水;白色的海浪,不断拍打海岸的岩崖,掀起雪白的巨浪和隆隆的浪涛声。山水相连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有名的自杀岩。因为在这里轻生的人太多,当地政府就在断崖旁竖起一块牌子:不要放弃希望,援手永远都在。有位老人叫Don Ritchie,虽然在2012年已经去世了,但他却像一个英雄一样被无数人缅怀着。因为他生前,曾在断崖边守候了50年,挽救了一百六十名轻生者!</p> <p class="ql-block">峭壁悬崖旁一条修缮良好的步道,拾级而上,可以到达悬崖顶峰的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峭壁公园是悉尼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峭壁公园面对南太平洋的塔斯曼海。沿着海岸线向西到麦考瑞灯塔,一路断崖峭壁、怪石嶙峋,风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沃森湾源于西面杰克逊港的庇护湾和锚地。一个长锚的纪念碑,提醒人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从前是一个渔村。</span></p> <p class="ql-block">一边是茫茫大海,另一边是悉尼商务中心CBD的繁华都市。</p> <p class="ql-block">游艇在这里扬帆航行。</p> <p class="ql-block">屈臣氏湾(Watsons Bay)位于悉尼东郊的南头(South Head)半岛,是悉尼港湾的东大门,从太平洋进入悉尼港的所有船只都要从屈臣氏湾南头前经过,因此这里是守卫悉尼的战略要塞。在英国殖民地刚刚建立的十九世纪初,南头上就建立起了监视来往船只的信号塔和永久炮台,直到今天南头仍然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块岩石像是一条静卧的鳄鱼,半睁半闭的眼睛在注视着附近的猎物。</p> <p class="ql-block">这些保存良好的炮台,向游客展示了悉尼海港公园以及南头半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些是悉尼海港国家公园的历史瑰宝。</p> <p class="ql-block">海岸线上的众多怪石,与湛蓝色的辽阔大海构成一幅宏伟壮观的画卷,吸引了大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纪念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南头信号山保护区。信号站建立于1790年1月20日,所有进入杰克逊港的船只均听从信号站的安排。现在的石建筑是1840年由囚犯建筑,取代了之前的木棚。当时还安放一台枪以保护信号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海湾岸上麦格理灯塔,澳大利亚第1座,也是服务年龄最久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在欧洲殖民初期,悉尼港的危险水域曾导致许多船只沉没。因此时任总督麦格理,在1816年委托建造第一座灯塔。这座由囚犯建筑师设计的初始建筑由现场开采的砂岩建造,26米高,配备了一个简单的油灯,射出的光线相对薄弱。尽管存在这些限制,这座初始灯塔在六十多年里引导船只安全进入杰克逊港。囚犯设计师也因此而被麦格里州长赦免。</p> <p class="ql-block">到19世纪末,原灯塔已不适应日益增加的海上交通。建筑结构老化,光线强度不足。1883年,由殖民地建筑师James Barnet设计的新灯塔落成。新灯塔比第一座更加宏伟。由更大的砂岩块建造,高达26米,设计更为精巧。新灯塔装配了一套当时最先进的透镜系统,通过一系列棱镜将煤油灯的光线集中,使得光线可以在37公里外的海上可见,在黑暗的夜晚引导船只安全行驶。</p> <p class="ql-block">随时间推移,麦考利灯塔的光照技术经历了多次升级。191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采用白炽灯罩替代</span>了煤油灯光源,进一步提高了灯塔的可见度。1933年,灯塔电气化,显著提高了运行效率。1976年,麦格理灯塔实现完全自动化,结束了需要驻留守护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麦考利灯塔不仅仅是一个导航工具,更是一个备受珍惜的遗产标志。它提醒着悉尼的海事历史和早期建筑者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悉尼海港国家公园吸引人们的不仅仅是秀丽的天然风光,虽然自然风光足以使游人慕名而来。但是除风光外,还有原住民遗址、城堡要塞和历史遗址。这些遗址具有着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它们代表着原住民历史,以及反映着欧洲殖民者的往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