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乡村

令人红

<p class="ql-block">宏村镇,古称弘村、七侠镇,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辖镇,位于黟县东北部,占地面积188.95平方千米。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5A级景区。宏村有"画里乡村"之称,主要景点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2016年10月14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p> <p class="ql-block">宏村风景区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民居为牛躯,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宏村三面环山,布局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状,基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村中的自然风光与古建筑和谐统一,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主要景点包括南湖、月沼、水圳等,这些地方不仅风景优美,还富有文化内涵。宏村的古建筑为徽派风格,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村中保存了140余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其中包括南湖书院、承志堂、乐叙堂等著名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古村落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宏村南湖,清晨时分,水面平静,雾气缭绕,抚琴画面,仿佛置身仙境 。</p> <p class="ql-block">南湖书院则是徽派古书院的典范,书院前湖水碧波荡漾,背后的建筑粉墙黛瓦,与蓝天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 。</p> <p class="ql-block">宏村南湖上的桥叫画桥,这座桥位于宏村南湖的西岸,横跨西溪,通往际村,是一座木桥,名为平阳桥。画桥不仅是宏村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保持着其古朴、优美的造型和优良的建筑技艺。它不仅是一道连通南北两岸的交通要道,更是宏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的名字来源于桥上的一幅画,画中描绘了一位渔夫在湖畔垂钓,画面十分生动,这幅画是明代著名画家徐渭所作,被誉为南湖画桥。虽然这幅画已经不在桥上了,但桥的名字却一直流传至今。此外,宏村画桥在1986年第三次整治南湖时重建,并取名为“画桥”,这座桥不仅为南湖增添了诗情画意,还曾是电影《卧虎藏龙》 的取景地之一。宏村画桥的建造者是当时的宏村知县鲍文渊 ,他为了邀请名画家到宏村写生,自己筹资修建了这座桥,并在桥上供奉了一尊观音菩萨的雕像,以保佑来往的人们平安。宏村画桥不仅是宏村的一处标志性景点, 更是一处能让人感受到宁静和美好的地方。在桥上远眺,可以欣赏到宏村南湖的美景,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水鸟,让人感受到淳朴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画桥还有个美好的寓意,"南湖如弓,画桥如箭,箭向外,以保佑村民"。</p> <p class="ql-block">南湖书院位于安徽省黟县的南湖北畔。在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在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曾任清政府内阁中书,民国时驻英、日公使,代总理大臣的汪大燮、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的李小鹃等学者,都是在这里启蒙的。南湖书院是座具有传统徽派风格的古书院,占地约6000平方米。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及祗园六部分组成。一湖碧水位于书院前,连栋楼舍接着书院,书院黛瓦粉墙,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书院远涉的志道堂是讲学的地方;文昌阁供奉孔子牌位,学生在这里对孔子瞻仰膜拜;会文阁是学生读四书五经的场所;启蒙阁是启蒙读书之处;望湖楼是闲时观景休息之地;祗园是内苑。</p> <p class="ql-block">树人堂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占地面积为266m2,系二楼三间结构,花园水池,独具匠心,全屋宅基呈六边形,取"六合大顺"之意,正厅、偏厅背靠水圳,座北朝南,天花彩绘飞金走彩,厅堂东侧利用有限空地建一小鱼塘,活水长流,院里共有两个小书房,外门为八字门楼,内置悬枋栏板,树人堂为"百业须精,儿孙当教"之意,寓意深远。</p> <p class="ql-block">月沼位于村落中央,状如半月,故谓"月沼",亦称"月塘,系牛形古水系的"牛胃"。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3年),宏村76世祖汪思齐勘定、开挖此池塘并凿西溪引水入池,供族人防火、饮用和洗涤;其后裔汪升平等人因地制宜最终确立了池塘的形状并扩大了规模。</p> <p class="ql-block">月沼,半圆形的池塘,蕴含着为人处事的道理,"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万事需有度"。</p> <p class="ql-block">月沼四周,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水面澄碧如镜,那白墙青瓦马头墙倒映在水中,更是美得令人心动。</p> <p class="ql-block">汪氏宏村最有名的人物包括汪定贵 、汪彦济和胡重。汪定贵是清末徽商,潜心于佛教之道,并主持宏村汪氏宗祠等事务。汪彦济是南宋时期的汪氏徽商先祖,他在建炎之乱后迁至宏村,成为该支脉汪氏的始迁祖。汪彦济在南宋绍兴年间迁至雷岗山,始建十三间房,名曰弘部,即宏村之始。胡重是宏村水系设计的总筹划,她不仅设计了宏村的水系,还主持修建了汪氏祠堂,对宏村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汪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汪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安徽宏村。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阔24.40米,进深32.70米,脊高10.20米。走进宏村祠堂正厅右侧,你会看见一幅女性人物画像,上方匾额书写"巾帼丈夫",那就是宏村水系设计者胡重。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很低,能这样与宗族男性祖先一同被放入祠堂祭拜的,实属少数。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胡重的贡献之大,但也不得不让人感慨,古代女子的地位之低,纵使是胡重这样有魄力有主见、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还是没能挂在祠堂正中。封建制度和宗族规矩对女子作了重重束缚,她们要出人头地也要有机会,胡重能这样成功,和她是族长夫人且丈夫长期不在家是有一定关系的。胡重是宏村汪氏76世祖汪辛的妻子,说到胡重和汪辛,这里要讲宏村两个重要的地点:一个是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汪氏祠堂,这是宏村里唯一的祠堂。当年汪辛是汪氏宗族族长,建祠时,汪辛出资过半,德高望重,但他那时不在家乡,兴建之事便由妻子胡重等人主事,历时四年才完成。一个是"牛胃"建于明永乐年间,最开始这里还只是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在经过了胡重的重新设计后,才发挥了它更大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胡重的父亲是黟县著名风水先生胡礼朝,底下还有两个儿子,但儿子不成器,父亲只好把风水理论传给了女儿胡重。因而胡重信风水,也懂风水,她感到宏村汪姓宗族不旺,祖辈屡遭火厄,于是请来了著名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重新勘测规划。当时,汪辛常年在山西为官,家中诸事,他只管出钱就是了,其余皆由胡重做主。一个小脚女人,集结了村中的精英,每天抛头露面,陪着风水先生勘测地舆,研究山河走势,"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历时十年,最终制订出扩大宏村基址及牛形水系蓝图。胡重等人科学设计了进水口位置,测算了水圳的流速流量,设置了溢洪道,引西溪水进村入户,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布成水系后再盖房建村,这样,以一条活水为主体的设计村就出现了。水系景观由村落北面水口进入,在村落中蜿蜒贯穿,这些从每家每户门前流过的小溪流被称为"牛肠",它们会流入中心泉眼"牛胃",经过过滤后便又再一次绕屋穿户,最终汇入被称为“牛肚”的南湖。至此,由北至南利用自然地形的高差,使得水圳水系发挥其精妙的作用,一个由水系景观串联形成的村落就完成了。这样的水圳路平、水近、沟深、流急,不仅浣洗便利,而且随洗随清,不得不让人佩服这位"小女子"精致巧妙的设计能力。据说,开挖"牛胃"时,很多人都觉得要挖成圆月形,但胡重不同意,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所以只能挖成半月,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半月形池塘。一个柔弱的'妇道人家' 就这样建成了牛形村落的总体规划,而后在汪氏后裔的修建完善之下,这个"牛肚"便成了现在的样子。塘面水平如镜,四旁排列着整齐的白墙青瓦,妇女们在这里浣纱洗帕,一切都那么祥和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宽和堂"原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宏村文人汪以文返乡后住此,于2011年恢复重建,整体建筑采用古法上梁建造,为"乐彼园"正堂,"宽和"二字取自汪氏宗族在创业过程中的一种人生感悟。</p> <p class="ql-block">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初年(1131年),至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是汪氏家族聚居的村落,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和雷岗山,地势较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宏村十三楼位于宏村的雷岗山畔,是宏村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十三楼最初由宏村汪氏祖先汪彦济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选址并建设。汪彦济在"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后,选择在雷岗山下建造楼房,共计十三间,形成"太乙象",并取名"宏村"(意为"弘广发达"),这就是宏村的起源 。十三楼由四幢楼房组成,包括究易轩、三友轩、槿木轩和大雅堂,共计十三间房屋。这些建筑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如今仅存一间大雅堂。十三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丰富的木雕装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画家和摄影家前来参观和创作 。十三楼不仅是宏村的历史见证,也是游客了解宏村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游客可以沿着宏村的外围走一圈,根据指引找到十三楼。</p> <p class="ql-block">桃源居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系前后三间结构,室内木雕花样繁多,技法多变,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尤其是四扇雕花门,是全村最为精美的雕花门。</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建筑风格独特,尤其是其水系设计被誉为"中华一绝",展现了宏村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p> <p class="ql-block">村口大树银杏树:学名"银杏",别名公孙树、鸭脚树、蒲扇,裸子植物落叶乔木,寿命极长,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子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系宏村的风水树和牛形村的"牛角"之一,树龄500岁,村中老人辞世,寿棺要绕树三周,寓意高福高寿、子孙满堂。</p> <p class="ql-block">黟县卢村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是一个以徽派建筑为主的古村落,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建筑而闻名。这些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以精美的雕刻艺术著称,包括木雕、砖雕和石雕等。</p> <p class="ql-block">卢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木雕楼",被誉为"徽州木雕第一楼",主要由七家里民居组成,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和玻璃厅等宅院。这些建筑是清道光年间四品朝议大夫卢邦燮所建,体现了徽派民居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黟县卢村西边的半山腰设有观景台,是观赏日出日落的绝佳地点。此外,卢村距离宏村仅二公里,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卢村内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穿过,溪水中的小鱼仿佛在空中游动,保留了原始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塔川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是一个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著称的5A级旅游景区。塔川景区以其独特的秋色闻名,与四川九寨沟、新疆喀纳斯和北京香山并称为中国最美的四大秋色观赏地。塔川的秋天,树叶由绿变黄、变红,色彩层次丰富,满山遍野如同调色盘一般,美不胜收。主要树种如乌柏树、苦褚、枫香等在秋季展现出不同的颜色,极富视觉冲击力。塔川景区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还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里的古建筑、古民居保存完好,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乡村风貌。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