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

行走山水间

<p class="ql-block">  往往有一些平常普通得让人熟视无睹的东西,因为容易拥有平时便不觉得有多珍惜,但人们又对它喜爱有加,成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现实中诸如此类的物品很多,从食物方面来说,我想,大白菜应该算是一种。</p> <p class="ql-block">  几千年来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在不断演化,推陈出新。有些可能曾经出现过的物产和品种,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估计还不是个别现象。大白菜这么多年能流传下来并且持续在蔬菜中占有相当份量,是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的最终结果。大白菜多年来始终能被人们青睐或者说依赖,肯定有它内在的原因,有自身的核心价值存在。</p> <p class="ql-block">  白菜,别名菘、结球白菜、黄芽菜等。其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发现的白菜籽,证明早在6000多年以前,我国古代先民或已开始种植白菜。西周时期《诗经 谷风》中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的记载,说明距今3000多年前的中原地带对于葑(白菜)的利用已经很普遍。到了秦汉,这种吃起来无滓而有甜味的菘菜从“葑”中分化出来。因其清白高雅,凌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古人以“菘”之名,赋予了白菜松柏之性。三国时期《吴录》有“陆逊催人种豆、菘”的记载。《南齐书》中武陵昭王萧晔招待尚书令王俭的饭食是“菘菜鲍鱼”,菘菜和名贵的鲍鱼同列,可见菘菜的地位非同一般。唐朝《新修草本》(公元659年)记载的牛肚菘,被认为是大白菜的原始种,其叶片大而起皱,与现代大白菜十分相似。元代医学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描绘了白菜的形态,且直接称为“白菜”。</p><p class="ql-block"> 白菜作为我国原产及特产蔬菜之一,从古至今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南朝著名学者周颙是现存古代文献记载最早高度赞誉“菘”的美味的人。“文惠太子问颙:‘菜 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唐代刘禹锡有诗云“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未能吃饭晚秋的菘菜,竟能成为一种遗憾。宋代苏东坡在他的诗句“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中将白菜比作羔羊肉和乳猪肉,一棵白菜好比土中长出的熊掌,把白菜与山珍海味相媲美。宋代范成大也称“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著名画家齐白石有一幅《白菜图》画上题识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王,何也”,言外之意,白菜应为百菜之首。</p> <p class="ql-block">  白菜喜好冷凉气候,对低温的抵抗能力非常强,适应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能满足人们在不同季节的需求,尤其是冬季蔬菜相对匮乏期,成为重要的蔬菜来源。白菜微寒味甘,食之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之效。因富含膳食纤维,含有多种维生素,在冬季吃可以滋阴润燥。诸多的特性和优点使得大白菜成为适合多个地域种植的蔬菜品种,我国长江以北,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种植最多。全国常年栽培面积4000多万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大白菜也漂洋过海,从我国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国家,丰富了不同国家人们的膳食需求。</p> <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白菜味道淡雅,质朴清甜,它在世人食用的蔬菜中生活中才有了无以替代的位置。无论是家常便饭还是高档宴席,都能看到白菜的身影。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大家都对它情有独钟,在各地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餐桌上都能有它一席之地。东北人喜欢的酸菜饺子、山东大包子、四川开水白菜等等都是多年以来大家啧啧称赞的地方名吃。北京有一道老少皆宜的凉菜芥末墩,就是以白菜为食材,风味奇特的做法。把白菜菜叶撕好浇上麻酱,就又成了赫赫有名的“乾隆白菜”。西安的金边白菜在《舌尖上的中国》里受人追捧,被染黄了裙摆的白菜,俨然翩翩仙子。传说当年慈禧在西安尝遍各种美食,仍执意每餐必吃金边白菜。大白菜在明朝传入朝鲜后成了泡菜的重要原料,韩剧《大长今》里就有从明朝引进菘菜(大白菜)的情节。</p> <p class="ql-block">  除了是一种能吃的食物,白菜又是一种文化符号。人们将白菜作为原型,进行绘画、雕刻等艺术创作,并赋予其美好寓意。取自白菜的谐音,意为“百财”,有聚财、招财、发财,百财来聚的含义。白菜的第二个寓意,取自它的颜色和外形,寓意清白,表示洁白自立,纯洁无瑕。画家以白菜为题作画赋诗,格调清美,不失风雅。我们能看到很多翡翠美玉做成白菜形状的工艺品,清脆欲滴,温润滋腻,令人百看不厌,“秀色可餐”。</p> <p class="ql-block">  作为最亲民最常见的菜品,白菜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可炒、烧、涮、拌、熘、熬、炖、煎、烩等等,也可做汤、做馅。大白菜还可以做成酸菜、腌菜、酱菜、脱水菜、风干菜,可以说是“全才蔬菜”,是人们离不开的生活伴侣。特别是上世纪出生的人,对大白菜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六七十年代大家的生活普遍清苦,大白菜成了名符其实的“备荒菜”。家家户户都会为着漫长的冬季储存白菜,有条件的会在院子里挖个菜窖,期望长期保鲜,把白菜留到春节年后。那时候城市里买大白菜还是凭票限量供应,单位家属房的楼梯旁、走廊里、窗台下到处摆满了大白菜,成为百姓生活的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  和同龄人一样,小时候我们都是吃着白菜长大的。家里都是算计着怎样度过缺少鲜菜的冬季,计划着白菜怎么吃。把最嫩的白菜心生拌着吃,放些糖和醋,味道鲜美。白菜叶子或炒或炖,有时也作为煮面条下锅的配菜。白菜帮子往往被切成长细条,烹些辣椒,炒成酸辣白菜,有时再往里滴一点点酒,做出来的味道香气扑鼻。偶尔还会买块豆腐炖着吃,如果再往里加些粉条、海带之类的,那可就是难得的美味。现在想想,在那个年代,白菜在我们的饮食中占据了何等重要的地位。这么多年算下来,一个人不知吃了多少棵白菜。</p> <p class="ql-block">  后来随着肉类、副食品的增多,白菜在人们的饮食中渐渐减少了。但是大鱼大肉、大荤大油之后,白菜对人味觉仍然充满诱惑。在酒席上鸡鸭鱼肉、海鲜、豆制品等等之余,人们总喜欢吃一些不同做法的白菜。一个饭桌上,往往各种肉类吃不完,而白菜会被清扫一空。扣碗里盛着的软糯的白菜叶总是能调动大家的胃口,即便是吃饱了也会再叨一口尝尝。我们当地人喜欢吃手工捞面,以白菜叶炖五花肉做卤,还能成为吸引回头客的招牌。用大地锅做烩菜,不管放其他食材再名贵,花样再多,没有白菜似乎就缺了灵魂。</p> <p class="ql-block">  现在大白菜分布地域很广,各地不同特色品种的大白菜,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竞放异彩。全国不少地方,大白菜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清代后期,就出现了许多优良品种,如核桃纹、青麻叶、皇京白等,现代著名的有天津绿白菜、胶州大白菜、绿秀白菜、泰安白菜、上海青等。全国形成了华北地区春白菜、东北及黄淮地区秋白菜、长江中下游冬白菜等七大优势产区。山东胶州、河北玉田、河南夏邑等地白菜种植规模大,品质好,深得市场赞誉。</p><p class="ql-block"> 在河南新乡,获嘉县太山镇的大白菜也是声名远扬。这里的大白菜矮桩叠抱,结球紧实,叶多帮少,抗干烧心,耐贮性好。放进水里一煮,汤水是浓的。相传在明朝朱元璋兴兵打仗来到太山天齐庙住下,缺粮短草,生活困苦。他在巡视兵营时,看到士兵只能吃些大白菜,喝着清汤寡水。他叹息道“士兵们吃这连浑浑也不浑浑,怎能充饥”。谁知,第二天士兵们用白菜做出的饭菜竟然成了浑汤。汁浓,汤鲜,味美,脆而无渣、品质上乘的获嘉“浑汤大白菜”成为贡品。</p> <p class="ql-block">  太山镇一带土地肥沃,雨水充沛。这里土层深厚,上层土质以砂质为主,通气透水性良好,下层土质偏粘,有利于保水拖肥,适应大白菜生长的蒙金土,造就了太山大白菜营养丰富,口感甜脆的特点。太山大白菜在2010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还先后取得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证书,被中国绿色发展中心评为A级绿色产品。目前太山周边四个乡镇45个村都在种植无公害大白菜。县乡把大白菜产业发展作为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在保持和提升区域品牌品质的同时,努力增加种植面积,力争生产出更多优质大白菜。还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培育新的品种,新乡市农科院培育的新乡小包23、新科小包26及红心白菜等优质品种为“获嘉浑汤大白菜”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优良的品质使太山大白菜成了抢手货,这里的大白菜往往还没成熟就被订购。有的企业和种菜大户签订包销协议,物美价廉的大白菜也成了馈赠友人的礼品。</p> <p class="ql-block">  霜冻之前正是大白菜最佳收获期,其营养价值和风味达到最佳,鲜嫩可口,甜度较高,且利于后贮藏。走在太山镇初冬撒满暖阳的田地里,到处可以看到菜农正在忙碌地收获白菜,打包分装。除了网络销售外,镇里集市上、马路边到处有批发销售白菜的摊点,很快这些风味特产就会走向千家万户,走向各种各样不同的餐桌。</p> <p class="ql-block">  大白菜,这种让人熟悉的似乎能忘了它的存在的蔬菜,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是那么可人,那么亲切。伴随者人们走过岁月的长河,让大家的生活充满温情和韵味。不管在社会上处于什么位置,从事什么职业,不管贫富,无论老幼,对白菜的滋味都不会厌倦。有白菜陪伴的日子,是实实在在、鲜活丰满的烟火人生。</p> <p class="ql-block">  白菜的命运,也和世界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大白菜已不再充当“当家菜”的角色,但人们仍然对它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爱,注定会渗透于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不可磨灭的印记。不哗众取宠,不争奇斗艳;敢经寒霜,能接地气;清白纯粹,朴实不娇;给社会以奉献,给他人以滋养,有白菜的品质,人生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