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生活磨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晨天刚微微发明,满山的晨雾像洁白的轻纱环绕在整个半山腰,空气里散发着老林里固有的清香,让人如醉如痴,远远望去一丝光亮透过门缝像一把利剑印刻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只有渡槽里的“哗”“哗”“哗”的流水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路欢笑着奔流在山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人们还在的睡梦中时,已有人开始忙碌起来,起的最早的就是伙房里的师傅。原先是一个人,知青来了以后又增加了一人,选了一个个头不高外号叫“老猫”的知青,他为人和善、幽默、面带微笑还经常爱开个玩笑,不但菜做得好还是犁田的一把好手,农忙时尽显田间身手扶犁耙地样样在行,农闲时少不了在伙房里展露一下身手,瓢铲翻飞蒸饭煮菜尽显厨师本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厨房就在靠山边的一间小屋,灶台上支着两口大锅,面对窗外是用竹筒连接的水槽,用水时接上水槽水就自动流到锅里,不用时移动一下竹筒水就流下山涧,这也是山里独有的自来水真正的纯净山泉水在这里静静的流淌。这就是用最古老的生活方式连接着最初的现代文明,也不知山泉有多远,顺着竹筒往上望去歪歪扭扭看不到尽头,只听说泉源在大山深处,可我们从来也没有上去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粮食自己种的,油茶树自己栽的,蔬菜自己生产的,除了马帮定期送些日用品进山外,其他基本与外界隔绝,只有那条通往场部的山路连接着现实与理想,与其说是山里的“独立王国”一点也不为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的主食就是大米,有时用苞谷面蒸些发糕,伙房旁边有一盘磨,包谷面就是靠他磨出来的。从生产到生活离不开自己动手,就是在这种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人们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的家园,虽然这里还保留着较落后的传统生活习惯,闭塞贫穷物资匮乏但毕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扎根农场融入农场建设好农场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蔬菜都是自己种应季蔬菜应有尽有,有什么做什么吃什么,都是最新鲜最环保的,没有农药和化肥。但最让我难忘的一道菜叫作“花生糌”,就是把花生泡水磨成浆,将磨出来的原浆倒在锅里煮好的蔬菜上,在锅里形成一团团,一簇簇洁白的蘑菇鼓包状漂浮在锅面上,让人看了垂涎欲滴,师傅小心翼翼的拿勺盛在碗里,生怕搅碎了对不住大家久久期待的心情和难得能吃到几次的“花生糌”,大家围在锅旁欣赏着劳动后的杰作,没想到深山里还有这么诱人的美味,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再深的山里也有不为人知的佳肴。直到多年以后每当想起那山里的“花生糌”嘴里还回味无穷,那淡淡的清香和浓浓的山土气息深深的铭刻在脑子里,现在想起来不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真正山里的纯正味道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话一点不假,灶台烧火做饭全靠树枝劈柴,而这些材料山里到处都有,当时看来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费点力运回来就行,真正成了大自然的搬运工。负责砍柴的是一个年轻帅气雅气未脱的小伙子,一早别人出工下地,他却扛着一把斧子上了后山,上山的路越走路越窄荆棘丛生,密树遮天丝丝凉风刺透筋骨,脚下厚厚的残枝落叶经长年堆积散发着浓浓的野生气息,不知是深山里独有的气味还是从来没有被掩饰过的暗香,在深山里来回飘荡四处晕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成材的杂木小树成了砍伐对象,只见板斧在头顶上下飞舞,四下翻飞的木屑还带着体温的淡淡清香洒落一地,砍树的”咚”、“咚”声在山坳里震荡回响,就像跳动的音符在敲打着人生的乐章,伴随着身边的孤独和寂寞,用汗水浇灌着生活的艰辛和未来的希望,就像寂静山林里的一缕阳光,透过迷雾映照着满坡挺拔的绿树和遍地野草花香,温暖着大山里的儿女们在这里生存繁衍,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回馈大山,爱护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永葆这里的山永远翠绿,这里的水源远流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牵上一头牛或是一匹马拉上捆好的木柴开始下山,经过几天艰苦劳作,终于可以悠闲自得的放松一下了,但时间不长就又开始忙碌了。拉回来的木柴需锯成小段,再劈成木头绊子,一斧子下去一劈两半,断木横飞,没点力气还干不了这活,也想亲身体验一下,举起斧头鼓足浑身力气猛的劈下去,斧头也只能夹在木绊中,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当初的信心满满瞬间变得威风扫地,一斧子不行就来第二下,总有一下能劈开,看着别人轻松干的活,劈开的木绊在身后堆成了小山,再看看他脸上的汗水和湿透的汗衫,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生活才刚刚开始成功和收获伴随的是辛劳和汗水,现实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和他们打成一片滚一身泥巴洒一身汗水,艰苦磨练多少年后,才能问心无愧的说,在这里没有辜负山里的第一代知青这个光荣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