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典型案例第一期征集总结暨第二期征集工作布置

大官湖·丽娃河

<p class="ql-block">  根据教研函〔2024〕130号及教研函〔2024〕151号文件的安排,安庆市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中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完成了第一期征集,本期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分为县(市、区)、市直学校征集和市级征集。市级征集到历史小论文写作、历史著作读书报告、口述史写作、历史剧本创作与展演、历史文物模型制作、历史文物解说、历届青史杯燕园杯获奖作品等七个项目共计159件作品,依据各项目评分标准最终评出一等奖作品40件,二等奖作品51件,三等奖作品55件,推省征集与展示共计148件作品。第一期市级征集评审工作紧张有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1.学习省文件且吃透附件的项目要求至关重要,要严格执行各项目的技术标准;</p><p class="ql-block"> 2.附件2项目申报表,应由老师填好连同作品一并提交,教研员不要代为填写;</p><p class="ql-block"> 3.某些单位由一个老师指导同一项目作品达3件之多,虽不违反市级文件规定,但不可取。我认为指导老师全力指导一件,才有可能成为精品,像那样一个县区一所学校一名老师“一导三”不利于活动在面上铺开,我们希望的是在面上铺开而不仅仅以完成任务指标为目标,征集上来的作品众多,可以组织县(市、区)级或校级遴选与展示活动。</p><p class="ql-block"> 4.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遍地存在“缺乏合作意识”,孤家寡人指导一名学生,我觉得不符合省文件附件2设计的菩萨心肠,指引大家合作,一线操作却偏偏缺乏合作意识。</p><p class="ql-block"> 5.主评负责人在收集整理环节一定要亲力亲为,不要委与他人,汇总表序号与作品编号一一对应至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6.各县市区“发送主体”必须是教研员本人,不得让一线学校乱投一气;市直学校可以直发,但必须符合每项目每学段不超过1件的文件规定。我们要有“精品意识及严格要求”,我们征集山芋粉,不提倡征集山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市级第二期征集截止2025年6月1日,共六个项目: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历史主题文创产品设计、历史漫画创作、历史科普短视频创作、历史类社团建设与发展。请〔2024〕151号文件的六位主评负责人暨基地校征集负责人汪志波继续承担各项目接收整理汇总任务。请各县市区教研员现在就广泛发动,布置工作,树立“不精品不好意思发出去”的理念,杜绝将某一学段某一项目的3件指标落到一个学校一位指导老师头上,倡导百花齐放。寒假即将来临,正是开展项目活动的最佳时间段,请同志们积极行动起来,加强指导,多出精品,服务于一线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及教师专业素养发展,谢谢各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市级证书正在制作之中,请各位教研员还要做好一件事情,统计各单位的获奖名单,单独做一个文档统计表,届时好准确领取证书。比如:第1类“历史小论文”,第2号作品(将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记下来)共计3张证书(即学生、指导教师每人一张),以此类推。不做文档统计表就跑来领证书的,首先要准备挨一顿骂,然后空手回去。特此布告!</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