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首先得释名,所释之名不在“赏枫”两字,而在“雁楠”。其实本来也是用不着的,浙江人,尤其是浙南人,一看就清楚,但朋友圈中有很多天南地北人,那就不能不先解释。雁楠者,雁荡山和楠溪江之谓也。在从雁荡山到楠溪江之间,有一条有名的公路,就是雁楠公路,也有人称之为楠雁公路。</p><p class="ql-block">其实,雁荡山又太大,楠溪江又太长,你总得落实在具体的地点上。那我就告诉你,我们去的位于雁荡山四十九盘岭的红枫古道和位于楠溪江支流东皋溪边的上塆红枫,就是我们今天的赏枫之行的两个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连日阴雨,昨晚还是寒雨连天,我本想问问:明天如果还是继续下雨,我们还去乐清永嘉吗?这时,士大夫转发了“浙江农民信箱”里的一则天气预报,说今天傍晚到夜里雨渐止转阴到多云;明天晴到多云;后天多云。明天早晨最低气温:5~7℃。明天白天最高气温:11~13℃。</p><p class="ql-block">气温低一点倒是不怕,关键是天晴。今天早上,天上虽然还有一些云雾,但很快的雾散云开,蓝天澄碧,阳光明亮。我们都庆幸今天出行的日子选得好。</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我们先去雁荡山四十九盘岭古道。走这条古道,一般游客都是从南边的东岙村上,出发前,惯于在浙江各地爬山走古道的我们一行人的队长古元兄,征求过我们的意见,怎么走?从南往北走是这条古道赏枫的常规走法,就是山道太长,走起来有点费劲。而从北往南走,车子可以开到半山腰的能仁寺,爬过一段不长的山路,经过垭口就一直往下了。我马上表态,说是有四十九个盘,听着就很吓人,我们还是先到能仁寺,从北往南、从上往下走吧。</p> <p class="ql-block">几年前我们曾经来过一趟能仁寺,当时我们要走斤竹岭古道。斤竹岭古道和四十九盘岭古道的起点都在能仁寺下,只是斤竹岭古道往左走,四十九盘岭古道往右走。斤竹岭古道的趣味是一路傍着溪走。最早走这条古道的人中,有一个著名人物,就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生活于晋代的诗人谢灵运,他当时担任永嘉县令。可以说,他是斤竹岭古道的发现者和践行者。当时他在走过这里的山水时,山光水色寓于耳目而感于心神,即兴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从斤竹涧越岭溪行》</p><p class="ql-block">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p><p class="ql-block">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p><p class="ql-block">逶迤傍隈噢,迢递陟陉岘。</p><p class="ql-block">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p><p class="ql-block">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p><p class="ql-block">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p><p class="ql-block">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p><p class="ql-block">想见山阿人,藤萝若在眼。</p><p class="ql-block">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p><p class="ql-block">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p><p class="ql-block">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和这条溪涧从此就获得了在中国山水诗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就在这条古道的起点处,温州市旅游局雁荡山风景管理局立了一块大理石碑,上面刻着两行字:</p><p class="ql-block">山水诗发祥地之旅</p><p class="ql-block">斤竹涧</p><p class="ql-block">我们当年走完了这条古道的全程,并不特别长,走了约一个半小时,爬高走低,有时又要在溪涧的乱石中间跳跃过去,果然很合谢灵运诗中的描述,好像谢灵运就和我们走在一起,就走在我们前头,一边走一边跟我们聊天他走在前面所看到的风景和风景给予他的体验和感受。</p><p class="ql-block">我为什么在今天赏枫游记的一开头就写了早些年斤竹岭古道之行这么一段文字,一是因为两条古道是相连着的,处在同一片山中。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四十九盘岭也跟着沾光,说不定当年谢灵运也走过了四十九盘岭,只是没有留下他的诗篇。二是我们今天走四十九盘岭,也正是从旅游局立的这块谢灵运的《斤竹岭》诗碑下右转的,我们再一次去了两块碑前,默念着谢灵运的似乎流淌着时而叮叮当当时而哗啦哗啦清脆溪声的美丽诗句,开始了我们今天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两条山道的起始处,还有一道风景不能不写,那就是燕尾瀑。我们原以为这些天连阴雨之后,燕尾瀑的水量会增加很多,但竟然似乎没有增加,这多少有点让我们一行人失望。但我转念一想,我们几年前来的时候,是在春末初夏了,天气晴好了好几天,我们原以为瀑布的水量会减少,但竟然没有怎么少。也就是说,它不以雨水多而喜,也不以雨水少而忧,始终不疾不徐,不溢不涸,这就是燕尾瀑的品格吗?当然,让我们这群黄岩人感兴趣的,是瀑布和水潭边的一块大岩面上的大字题刻:</p><p class="ql-block">黄岩柯璜题同游者泽国阮季良黄岩邱仲玉程健行。</p><p class="ql-block">柯璜是民国年间的名人,与齐璜(齐白石)并称为民国“双璜”,是一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博物学家,书画家,长期担任山西图书博物馆馆长,山西美术协会主席,新中国建立后,已是古稀之年的柯璜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而同游者阮季良,是民国年间台州温岭的著名实业家,号称“泽国阮半街”,泽国当年同路桥,都是温黄平原上经济最发达的集镇。我想他们有兴结伴来到这里,游踪所及,当不止于燕尾瀑和能仁寺,可能也会沿着1700多年前谢灵运的足迹走过斤竹岭古道,要么右行走过四十九盘岭,只是没有留下他们的题咏而已。</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终于走上了四十九盘岭古道。或许是来的时候山道在不知不觉间抬升,我们到了古道起头的地方,不知道我们其实已经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加上古元兄来的路上说,我们的车子停在能仁寺后就走下坡路,以为过能仁寺我们就开始下山。其实这是我们的错觉,我们还要往上爬一段不算短的山道。由于在山的北坡,阳光一时半会儿还晒不到,所以感到比较暗冷,好在树木舒朗,细长挺拔,上头枝叶扶疏,林下又没有荆棘灌木柴草,相对又比较开朗。我在想,这里可能更适合夏天来走,可以消暑乘凉。如果有风从山上落下,穿林打叶,那就别有一番诗情画意。诗人画家们面对此情此景,又怎能抑制得住创作的激情呢?</p><p class="ql-block">但这是一条在秋天里以红叶享誉世人的古道,那么红叶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枫树,但枫叶都还是青色的,只是有一些正在开始转黄,那也是微微的一点黄,整体上看去,还是一片青。我们都有些失望,也有些后悔:看来我们是来早了。</p><p class="ql-block">就在我们开始懊丧的时候,古道向上右折,我们也转过身来往上看去,一团亮光正在前方两块巨大的、隔道相对的石岩间闪烁:那是阳光,我们终于见到阳光了,我们登顶了,这里才是垭口。当我们定睛再细看这一团白光的深处时,我们发现了远处树木的影子,那些在阳光中微微飘动的叶子有着金色或深红金属的色泽。</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过夹道而峙的巨岩后,眼前豁然开朗。左手边的山脉和右手边的山脉一浪矮过一浪,分别都呈弧形向前方伸展,形成一个怀抱,但两边的山脉又没有形成合拢,我们远眺可见,两条相向而行的弧形的豁口处是一个村庄,古元说,这个村庄就是东岙村。</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感到眼前一亮的,除了天空大地外,还有就是满山坡的彩叶。在沉郁的青黛的底色上,松树和杉树的叶子也都黄了,红了,还有其它一些我一时叫不上名来的树,也都泛黄转红,而黄和红又呈现不同的层次,使得山体和林相色彩斑斓。</p><p class="ql-block">而近处古道两旁,都是阳光下闪闪发亮的长着或浓密或疏朗的红色叶子的枫树。看来这条古道真的早已声名远播,来走的人很多,不仅是一些背着双肩包、一手登山杖的专业驴友,更多的是一家老小,或者呼朋唤友,上下山道,络绎不绝。枫叶正红,实在是提前一周叶未红,延后一周叶已落,这是恰恰好红的一周,天气又这么好,镜头仰拍,红枫似火,衬以蓝天背景,色彩明亮而艳丽。</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转角的地方的侧翼,有一个面积接近二十平米的水泥台子,不知搭此台是为了游人歇足还是为了游人远眺。其实远眺并没有什么风景,因为此处已经海拔低了,周边也有一些高树遮挡了远观的风景。但近视的风景很好。从转角处往上看,古道蜿蜒向上,红枫夹道,蓝天高远。向下看,树丛茂密,这是一片常绿阔叶树,听得见人声喧哗,真是不见人影先闻其声,慢慢地喧哗声更加响亮,从绿林深处曲折延伸而来的山道上,转出一群人来,有大人有小孩,穿着各色各式服装。他们的身后人流不断,而穿过更远处枝叶的缝隙,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人成群结队而来。我即掏出手机,对着迎面而来的山道上欢乐踏秋的人们,拍摄视频,连续拍了两分钟,并马上把它们传播了出去。我还名之曰“慢直播”。视频的传播力强大,很快就有很多人观看,并有人留言赞叹,一位北京的朋友一声叹息:南方的秋天很长,北方入冬已经很深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四十九盘岭,我们沿雁楠公路去永嘉鹤盛镇楠溪江边的上塆枫叶网红打卡点。路上,经过岩上村,岩上村山环水绕,风景绝胜,这里既是温州的康养基地,也是温画联画室所在地。今天没有看到画室的人,但我想象,他们以天地为画室,以山川草木晨岚暮霭为描摹写生对象,心追万物,笔下烟云,不辜负这方神秀。我们特地临时下车徜徉在这里的山水林木之间。</p> <p class="ql-block">到了上塆,也再一次应证了我们今天出行的正确和准确。楠溪江两岸的枫叶也都红了,这里的江面宽阔澄澈而又平静。当地村民开展了水上游船项目,很多游船来往游弋在江中,可能两岸的红枫更适宜从江中观赏。但正像现代著名诗人卞之琳的一首小诗里所说的:</p><p class="ql-block">你站在桥上看风景,</p><p class="ql-block">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p><p class="ql-block">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p><p class="ql-block">你装饰了别人的梦。</p> <p class="ql-block">你们在江中看两岸的红叶,两岸边的人却在欣赏着江水和浮在江面上的你们。江中的人和岸上的人互为对方的风景。枫叶之红和江水之碧固然是美的,但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它们的美终究是缺乏力量的。</p><p class="ql-block">上塆的枫树,不是零星或零散的一棵两棵,而是在江边的坡地上种植成林,沿江都是,它们不知种于何年哪月,看树形,都很有一些年头了,棵棵树都很挺拔。这就有了气势了,就像威武雄壮的列阵。</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游人也很多,显然每个人都更加放松,不少人就带了小桌子小凳子来,有的还带了茶叶茶具来,他们吹着江面上的来风,晒着温暖的深秋阳光,在金色或红色的枫树底下坐着,喝着茶聊天,亲情和友情就像阳光一样亲切温暖,像楠溪江水一样纯净深沉。</p><p class="ql-block">2024.12.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