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强的美篇

邵志强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由“家属”二字说开去</b></p><p class="ql-block"> 老友常将其妻子称之为“我的家属”或“我家属”,这个称谓听起来总觉得有点别样,由此引起我想探其究竞的兴趣。查了一下“百度”:“家属”在法律上是指配偶、血亲和姻亲‌,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近亲属,以及基于婚姻关系而产生的其他亲属。‌现实生活中,“家属”通常指除户主本人以外的家庭成员,而家属关系,在法律上具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还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效果。</p><p class="ql-block"> “家属”的“属”字,是类别的意思,生物学上表示等级,如“归属”、“隶属”、“从属”,由此来释义“家属”二字,当丈夫称谓妻子为“我的家属”时,已有意无意将自己放在了家庭的主位,将妻子放在了家庭的从属地位,这在过去或许毫无争议,而现在则绝非理所当然,尤其是大城市的妇女,不仅顶了半边天,许多家庭早已妻子当家,丈夫行事须看山看水,更要看看妻子的脸色,谁“从属”于谁?很难说了。</p><p class="ql-block"> “家属”所涵盖的范围较广,称妻子为“家属”,从广义上说似乎也没错,但还是不太贴切,我们这一辈人还能听得懂,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就常以“家属”称谓妻子,尤其军人更是如此,如“军人家属”和“烈士家属”等,因此这个称谓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使用这个称谓的人,同时暴露了自已的年龄段,当今的年青人不会再用这个称谓。现在用“家属”称谓频率最多的是医院,比如“家属陪同”、“家属签字”等,但这里的家属已非单指配偶,好比学校开家长会,所指家长可以是父亲,是母亲,还可以是其他家族长辈甚至学生的哥哥姐姐。</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中,对妻子的称谓,据说超过三十八种:书面叫妻子、有钱人叫太太、做官的叫夫人、文人叫内人、秀才叫娘子、商人叫贱内、小混混叫马子、有了孩子叫孩子他妈、感恩的叫贤内助、爱怜的叫心肝儿、献媚的叫亲爱的、谦逊的叫糟糠或拙荆、西洋式的叫达令、北方大多叫媳妇、西北人叫婆姨、四川人叫婆娘、湖南江西人叫堂客、湖北人叫姑娘牙、河北人叫家里的、河南人叫屋里的、安徽人叫烧锅等等。平民百姓中,上了年纪的通常叫老伴或老太婆,斯文的叫爱人,当今流行叫领导,更有肉麻的叫宝贝,而最普遍的叫法还是“老婆”。</p><p class="ql-block"> 对妻子的称谓,既有内外之分,也要看时间和场合。一般的社交场合,很少有人介绍自己妻子时会用“太太、夫人”之类的称谓,那样显得太正式,多少有点娇作,也不会用“内人、娘子、拙荆”之类的称谓,那样显得戏谑异样,让人感到别扭,更不会用“糟糠、贱内、马子”之类的称谓,那样当心身旁的妻子脸露愠色。普通百姓大都会很自然的介绍说:这是我爱人,这是我老婆。其实称谓也只是表明一种关系,至于爱人爱不爱、老婆老不老,已全然不在称谓的内涵之中。在家庭内部和最亲近最熟悉的人的面前,往往直呼其姓名,或隐姓呼名,也会叫小名、叫昵称,这样显得更亲近。</p><p class="ql-block"> 人际交往中,每个时代总有每个时代的尊称:过去叫先生、女士(官方正式场合还这样称呼);后来多叫同志、叔叔阿姨;再后来叫师付、师母;现在许多场合都泛叫老师,如有职务一并带上,如某局长、某书记、某经理、某教授;上了年纪的尊称为某老或老法师、老前辈;日常交往中在姓之前加一个老字或一个小字,如老张小王等;对方若是女性,年龄稍大的叫一声大姐或阿姐,年龄不大的统统称之为美女,如突然叫人同志,会让人感到很新鲜,甚至会让人生出歧义而产生误解,最可惜的是“小姐”这个优雅高贵的称谓,已被改革开放冲刷得面目全非,如不分场合和对象的乱叫,或许会引起对方不悦,不信你试试。</p><p class="ql-block"> 一代独生子女后,当父辈的亲和母辈的戚逐渐离世,下一代和再下一代的人,几乎很少有亲戚关系,所谓“家属”,其涵盖的血脉和姻亲会越来越稀缺,许多具有个性和特指的称谓将慢慢消失,而被泛指且鲜含情感的称谓取而代之。这不仅仅是称谓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和家庭关系的挌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这又如何呢,无可奈何。而我们则应与时俱进,为人处世一声尊称总没错,虽然大家明白,尊称只是让人舒服而已,并不全然代表其尊称所包涵的真实情感。正如夫妻之间,亲爱的是否亲爱?宝贝是否真宝贝?爱人是否有真爱?唯有自己最明白,但愿天下夫妻,都能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相伴到白头。</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