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之五:失落的哈拉和林

行者祝杰

<h1>  哈拉和林是蒙古国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这里埋藏着蒙古曾经的荣耀。<br>  蒙古国没有高速公路,一般公路都通向乌兰巴托,省与省之间很少有直接的公路,我们在一个叫母亲石的朝拜地,要先返回乌兰巴托,再去哈拉和林。返回乌兰巴托用了三四个小时,找地方吃了饭,再出发去哈拉和林约三百公里,晚上一点多在一片蒙古包前停下,说前面没有住宿的地方,只能在这里过夜。一个蒙古包住五个人,没有电,没有热水,没有网线,外面很远的地方有个很小的公共卫生间,我们和衣而卧,熬了一晚。</h1><div><br></div> <h1>  第二天一早,也不洗漱直接出发。又是三四百公里的草原路,进入到哈拉和林所在的鄂尔浑河上游前杭爱省,立马就有熟悉的感觉。杭爱山就是燕然山,当年(公元89年)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大败北匈奴,在此勒石纪功,随军出征的历史学家班固,撰写了才华横溢的《封燕然山铭》。虽说窦宪身负重罪,阵仗依然不凡,“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以至于“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一举解决了三百年来的边患,一劳而久逸,确实值得刻石铭功。从此以后“燕然勒石”就成了文人墨客诗文中建功立业的典故。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此之谓也。最近听说蒙古还真在杭爱山找了这处班固撰文的摩崖石刻。</h1> <h1>  来这里是探寻古老的蒙古都城哈拉和林,曾经是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被誉为世界的中心。</h1><h1> 成吉思汗很早就看中鄂尔浑河畔的哈拉和林,因为忙着东征西讨没顾上,再说还有家乡的曲雕阿兰为都,开国之君一般都重事业,不愿意折腾。真正兴建哈拉和林的是第二任大汗窝阔台继位后七年,即公元1235 年,那时蒙古汗国已扩张到了西亚、欧洲,政治中心向西迁移成为必要,另外庞大的帝国也需要四方来朝,显摆大汗的威势,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手里已经积累了巨大的财富。</h1><div><br></div> 蒙古大汗窝阔台(上图)鄂尔浑河(下图) <h1>  一时间各国能工巧匠咸集于此,大兴土木,殿堂楼宇,拔地而起,八街九陌,连甍接栋。窝阔台为自己建的万安宫更是豪华气派,巍然壮观。据说宫殿内用于接待各国使节的觐见大厅由六十四根柱子支撑,地上铺满了绿色的地砖,要知道那时这种地砖很奢华,要从国外进口。</h1><div><br></div> 哈拉和林城内的汉人居住区(博物馆的模型),主要居民是工匠、学者、宗教人士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俘虏(上图) <h1>  据记载,当时哈拉和林城内有穆斯林区,工匠区(汉人区),官员宅邸区,以及佛寺、道观、清真寺、基督教堂,各种宗教和文化都在这里融合。各国的王公贵族、传教士、使节团、波斯商旅都在这里汇集。我们在附近的哈拉和林博物馆曾看到一个图片介绍说:在蒙哥汗时期,这里的居民中除了蒙古人还有汉人、藏人、维吾尔波斯人、印度人、法国人、德国人、匈牙利人和俄罗斯人等欧洲人。可见那时的哈拉和林是跨国的、多宗教的、多元文化的国际都市,说那时哈拉和林是世界的首都一点也不为过。<br>  直到忽必烈在争夺汗位的内战中打败阿里不哥,又建立元朝,定都北京,哈拉和林失去了都城地位,衰落为一个行省。明时,哈拉和林再度成为北元的首都,再到大明灭了北元,哈拉和林城彻底没落。</h1><div><br></div> 现在的哈拉和林县(上图)旅游景点的摊贩(下图) <h1>  哈拉和林古城没有了,名字依然存在,现在是个县,看上去还没有我们那里一个镇大,说是苏联人帮助建的。蒙古的城市几乎都没有规划,路和建筑都很随意,</h1><h1> 在这片广阔的草地上最显眼的就是建于十六世纪的额尔德尼召(光显寺)。这是蒙古最大的,也是最古老的喇嘛教寺庙。建造这座寺庙的土谢图汗阿巴岱笃信佛教,曾去呼和浩特拜见过三世达赖喇嘛,应该是最早把藏传佛教引进蒙古的人。额尔德尼召鼎盛时期,大约一百余间庙宇,几百座蒙古包坐落于庙的四周,将近一万名喇嘛在此修行,晨钟暮鼓,蔚为大观,是当时蒙古的佛教重镇。</h1><div><br></div> 额尔德尼召的白塔围墙(上图)额尔德尼召西门(下图) <h1>  额尔德尼召四周的围墙上筑有一百座白色佛塔,远看像被白塔包围着,很壮观。但院内十六世纪的建筑并不多,多数是民主化后重建的,看起来没有那么旧。据说原来这里还保存着大量十五到十七世纪的绘画、手稿、木板书籍、碑刻等珍贵文物。只可惜在斯大林时期,额尔德尼召遭受了灭顶之灾,乔巴山下令炸毁寺庙,焚烧经卷,喇嘛们轻则被迫还俗,劳改,重则被屠杀、流放,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h1><div><br></div> 额尔德尼召院内已空空荡荡(上图)只有三间庙宇幸存(下图) <h1>  现在我们看到的寺庙只有三间幸存下来,为数不多的绘画、雕塑、经书也是一些喇嘛及牧民冒着生命危险藏起来,民主化后才又回到寺庙。这么大的院子显得空空荡荡,到处都是拆毁寺庙的基础,其中有一处竖了一个讲解牌,大意是:这里原来是额尔德尼召寺内的大圆满殿,建于1770年,当时额尔德尼召寺内有六个佛学院,喇嘛们会在大圆满殿祈祷和诵经,这座宏伟的建筑于1930年代的苏蒙时期炸毁,令人唏嘘不已。</h1><div><br></div> 建于1770年的大圆满殿废墟,于1930年代苏蒙时期被炸毁(上图) 苏蒙时期唯一幸存下来的三间释迦牟尼佛殿之主殿(上图)和东殿(下图) 殿内的壁画(上图)和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塑像(下图) <h1>  现在的老寺庙已辟为博物馆,别看这些庙宇外表基本是汉族风格,里面的佛像、壁画却与西藏的没有多大区别,受蒙古文化的影响不大。院内有名的建筑还有建于 1674年的达赖喇嘛寺,是土谢图汗阿巴岱为供奉五世达赖喇嘛而建。漂亮的金塔是1799年为纪念四世哲布尊丹巴活佛二十五岁生日而建。旁边的蓝色琉璃瓦顶的“霍赫寺”,也称蓝寺,据说比额尔德尼召还要早二百多年,但不能入内参观。白色的拉夫林庙建于1784年,是蒙古境内极少数的藏式风格建筑,现在仍作为寺庙,香火挺旺,很多信众在这儿礼佛。</h1><div><br></div> 建于 1674年的达赖喇嘛寺(上图)建于1799年的金塔,旁边的蓝色琉璃瓦顶的是“霍赫寺”,也称蓝寺(下图) 建于1784年藏式风格的拉夫林寺(上图)铜锅和光绪三十年山西信徒捐献的香炉(下图) <h1>  院子里有些石碑、石狮、铜锅比较古老,有一个黑狮子大概是十二三世纪的遗存。其中有个香炉竟然是光绪三十年,山西信徒捐献的。正当大家都以为这就是哈拉和林,朝克介绍说,有些围墙上的石头和寺庙基石都是从哈拉和林遗址上搬过来的,提醒我们该去古城遗址看看。来以前我看过一个资料,说(2004年)哈拉和林是蒙古国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额尔德尼召和哈拉和林遗址,全名是鄂尔浑河谷景观,真正的遗址是现代才发掘的,不在这里。</h1><div><br></div> 额尔德尼召院里的石头(上图)大约13世纪的石狮(下图) 哈拉和林古城遗址所在的草原(上图)哈拉和林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下图) <h1>  接着去哈拉和林古城遗址,当地人称黑城遗址,又跑了三四十公里草原路来到一片看似有围墙和断壁残垣的旷野,不断有雕刻的残石出现,可能是古城的柱座。<br>  徒步翻过一道高坎我们看到有一帮人在挖土,再到坡顶看到有几处考古发掘现场,已经露出古墙、有火烧痕迹的木樑。负责人是老外,我上前搭讪,原来是德国人,他们与蒙古政府合作哈拉和林的考古项目。从1999年开始,先发掘了额尔德尼召的古城部分,黑城这边从2009年开始,现在已经很有成果。我问他草原上那道长堤是不是古都城墙,他说不是,但这里方圆三十五公里都是古都城,他说的可能是考古范围,我从资料上看哈拉和林古城没有那么大。因为我拍了一些照片,他一再嘱咐我,照片不能公开发表,也不能给媒体,因为他们的考古成果还没公布。其实我们除了考古队挖出的木梁和砖墙,什么也没看到,周围依然是大片的草原。</h1><div><br></div> 德国人在哈拉和林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图) <h1>  蒙古族历史文献极少,与印度一样很多历史证据来自于国外的记载。随着哈拉和林的失落,没有人还记得它曾经的存在。直到1891年, 俄罗斯学者在额尔德尼召附近发现了一块“敕赐兴元阁碑”残片,因为这是1346年大学士许有壬受命为哈拉和林的佛教建筑兴元阁撰文的碑刻,而这块碑当时就放在万安宫附近。十六世纪修建额尔德尼召时,匠人把此碑切成九块垒墙用了(九块碑都已找到),由此证实这里是哈拉和林遗址。目前已发掘出筑有六十四根圆柱支撑的大厅,确定了万安宫的准确位置。此外,在手工业作坊和店铺遗址中也出土很多工具、箭头、装饰品、钱币、带有蒙古文的印章等珍贵的文物。 </h1><div><br></div> <p class="ql-block">散落的(驮碑)赑屃(上图)和柱座(下图)</p> 哈拉和林博物馆,门前立着仿制的成吉思汗碑(上图)万安宫南侧发现的保存完好的窑炉(下图) <h1>  为了整理保护遗址和文物,在额尔德尼召寺附近建了一座哈拉和林博物馆,据说由蒙古政府和日本政府合作建立,日本政府赠款援助五百万美元,于2011年开馆,馆藏都是哈拉和林遗址以及周边考古发掘的文物,其年代包含石器时代、匈奴时期、辽国、回鹘汗国、蒙古帝国和元朝的文物。其中还有1999年德国专家在万安宫南侧发现的四处保存完好的窑炉。这些窑炉用于烧制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证明了哈拉和林制造工艺的高度发展。</h1><div><br></div> 14世纪当地烧制的装饰雕像(上图)回鹘时代的石雕(下图) <h1>  总体上看,由于是游牧民族遗存不多,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留下的东西也不多,再加上苏蒙时期的毁坏,博物馆的文物比较零散,但哈拉和林遗址的发掘只是冰山一角,大片遗址没有发掘。也许将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会逐渐揭开哈拉和林的面纱,看到蒙古帝国的真容。</h1><h1> 最近还听说蒙古国政府准备重建哈拉和林,将来把首都迁过去,是不是想借助失落的蒙古帝国提振民族精神?在蒙古国这些天感觉蒙古人还是对蒙古帝国的辉煌念念不忘。</h1><div><br></div> <h1>  离开哈拉和林古城遗址,我们沿着鄂尔浑河谷走了一段路,这里确实是富庶肥美的草原,当年如日中天的蒙古帝国的大汗选择这里作为首都不是没有道理。而现在,当年的世界中心,繁华的大都市早已灰飞烟灭,不能不让人们感慨王朝的兴废,历史的轮回,无论多么强大的帝国也不能幸免。</h1><div><br></div><h1>(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