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常常讲的狭义的“文化”是一个名词,比如,把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一言一蔽之:有文化,没文化,或文化程度不高。实际上,“文化”是一个词组,本意是“以文化之”,即用文明的思想教化人。“化”,是“教化”的意思。 </p><p class="ql-block"> 何为“文化” ?作家梁晓声先生把狭义的“文化”定义为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有所约束的自由,无需提醒的自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通俗易懂,十分贴切,对于大众理解“文化”的真正含义,助莫大焉。</p><p class="ql-block"> 就个体而言,文化是一种内在修养,它是根植于内心的,不是说在国外搞一张野鸡大学的文凭就有,或者在名片上印上一串虚头巴脑的头衔就算,也不是在履历表中填写一个大专、本科、硕士或者博士学历就是。文化修养是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不是一蹴而就可以速成的。既要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寒窗苦读,也要有“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身体力行,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修养。</p><p class="ql-block"> 这种内在的修养自内而外地焕发出一种外在的气质,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否则,就是绣花枕头,就是大草料包,或者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p> <p class="ql-block">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箴言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自由面前,生命和爱情都算不了什么,为了自由二者都可以抛弃。英国早在13世纪就发表了《大自由宪章》,开创了人类倡导自由民主的先河。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政治家和思想家帕特里克.亨利说过,“不自由,毋宁死”,成为独立战争时期人们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写照,可见自由于人类之可贵。但是自由是以有所约束为先导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首先,个人行使自由的权利要在法律的框架内活动,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不能逾越法律的界线,要敬畏法律,不能为所欲为。法律的尊严任何人不容践踏。比如,曾经发生过的在反日游行中打砸日系车辆,“爱国”网红人物——铁头在日本靖国神社撒尿,故宫安保人员禁止着装前卫的外国游客进入等等行为,实质上都是没有文化的一种体现。即使是所谓“爱国”亦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因为法制的本质在于对于个体而言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公权来讲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其次,个人自由要遵守社会公德和严守个人美德,不能逾越道德的底线。比如,现在流行的网红现象,一些网红为了搏取流量,毫无人格和底线,视传统道德如无物,在网络上丑态百出,毫无下线,国家如任其泛滥 ,必然导致社会风气的严重败坏。再次,个人自由要尊重宗教仪轨,不能亵渎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要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习惯。四是个人自由要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在公众场合衣着不可过于暴露,不能大声喧哗等等。这些年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一些无所顾忌的表现着实令人汗颜,比如,在餐厅里用餐时高声喧哗,在酒店等公共空间大呼小叫,在酒店大堂里把供旅客自己取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大把往自己包里装,在大巴车上吃东西,甚至于在飞机上大闹空乘人员等等,都是缺乏修养没有文化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自觉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觉悟,自然无需他人提醒。自觉体现在各种场合,尤其是当身边没有人监督的时候,更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自觉,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古人讲的“慎独”,那就达到了自觉的高度。为什么日本国公共场所没有保洁人员而能做到干净整洁,这难道不是他们自律意识的高度体现吗?那么,如果我们的公共场所取消保洁员,后果可以想象吗?行为的自觉源于内心的修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身边不文明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既是对他人的蔑视,更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随手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无所顾忌,遛狗时不清理排泄物,公共场所排队时不守规矩,在马路上横冲直撞,不守交规,如此种种,不得不承认我们与世界文明国家存在的差距。因之,当一个人在公众场合的时候才真正体现出个人的修养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自觉,这种自觉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觉的买票,自觉的排队,自觉的清理垃圾,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的走斑马线,自觉的给他人让座,自觉的让妇女和老人先行……</p> <p class="ql-block"> 善良是一种品行和美德。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近报在自身,远报在子孙。佛教里讲,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就是说善或恶的果报,就像人的影子一样,人走到哪里,影子就跟随到哪里。人际间交往时你所释放出的善意,会像一泓清泉滋润他人的心田,反过来,他人给予你的善意,也会使你自己如沐春风,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善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他人休息时,说话要轻言轻语。在公共场所开门关门要顾及后面的人。停放车辆时,要考虑他人出入。在别人危难之时,要出手相帮。在别人尴尬的时候,要善意地装作没有看见……这就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善良的人运气一般不会太差,而作恶的人也大多没有好的下场。试看,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善良与否,关键在于有没有善根。对于没有善根的人谈善,无异于对牛谈琴。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以及长辈是排在第一位的善,很难想象一个不孝敬生养自己的给予自己生命的人能善待他人,能够真诚对待他人。因之,当选择朋友的时候,不孝敬父母的人绝不可交。生意场上,不敬父母的人自然也不可与之合作。佛教里讲,存心不善拜什么佛,不敬父母烧什么香。所谓佛不渡人人自渡,体现了内心的修行和向善才是自渡的关键,跪拜外在的贴金泥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贪官比老百姓更沉迷于迷信,众所周知的“大师”——王林,交往的不是权贵,就是明星,最后死于监狱的王林,实际上只是一个精通魔术的“大师”。权贵们也烧香拜佛,以求得佛祖保佑。但是,佛祖、菩萨保佑得了他们吗?也有权势阶层利用特权正月初一争抢高价的头柱香,有用吗?佛祖能渡,不渡无缘之人。这个“缘”就是内心的修养,就是一个人的善根。那是能用香烧出来的吗?是能跪拜出来的吗?</p> <p class="ql-block"> 佛教里讲,佛即是我,我即是佛。什么是佛?佛,即佛陀,或者佛屠,是印度语的音译,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所以内心的开悟才是佛的本质。文化的本质是内心的修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