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海探秘,乐在其中——景东县第四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组识字教学精彩瞬间

云淡风轻

序言 <p class="ql-block">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识字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汉字,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这种文化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p> 活动目的 <p class="ql-block">  识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石。识字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更<span style="font-size:18px;">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他们能够自主阅读简单的书籍和故事,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它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乐趣,进而主动寻求更多的阅读资源。</span></p> 活动过程 <p class="ql-block">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在奠定语言基础、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和培养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景东县第四小学语文组高度重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为了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景东县第四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组以“识字教学”为主题认真开展本学期的年级研究活动。</p> 李艳老师的《葡萄沟》 <p class="ql-block">  在活动开展前,李艳老师精心备课,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呈现一个真实、生动的葡萄沟景象。李艳教师们结合课文,逐一讲解生字新词,通过领读、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书写方法。同时,教师们还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生字新词后,教师们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通过朗读,学生们不仅巩固了生字新词,还进一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葡萄沟的美丽和富饶。</p> <p class="ql-block"> 此次《葡萄沟》识字教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有趣的课堂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识字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p> 杨晓玲老师的《坐井观天》 <p class="ql-block">  《坐井观天》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向学生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并掌握其中的生字新词,杨晓玲老师认真组织了一次识字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为了巩固所学的生字新词,我们设计了识字游戏和互动环节。通过“生字接龙”、“词语搭配”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识字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生字新词,还加深了对《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的理解。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小鸟的见多识广和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能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同时,学生们也展现出了较高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发表自己的见解。</p> 何竹秋老师的《八角楼上》 <p class="ql-block">  《八角楼上》是一篇讲述毛泽东同志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工作的课文,通过本文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们了解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勤奋学习的精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何竹秋老师组织此次《八角楼上》识字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领读、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书写方法。同时,结合课文中的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加深对词语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八角楼上》识字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生字新词,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和勤奋学习的态度,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学生们也展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整个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 陈学艳老师的《狐假虎威》 <p class="ql-block">  《狐假虎威》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通过讲述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欺压其他动物的故事,向学生们传达了智慧与狡猾的区别,以及不要仗势欺人的道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识字水平,陈学艳老师组织此次《狐假虎威》识字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包括“狐”、“假”、“虎”、“威”等,通过领读、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书写方法。同时,结合课文中的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加深对词语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狐假虎威》识字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生字新词,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课文中的正面人物,不要成为仗势欺人的人。同时,学生们也展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整个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 同课异构:《我要的是葫芦》 <p class="ql-block">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讲述了种葫芦的人因忽视叶子上的蚜虫而导致葫芦全部落掉的故事。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探索识字教学的多元路径,罗梅娣老师和李先存老师开展了《我要的是葫芦》识字教学同课异构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中,两位教师分别就《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进行了识字教学的同课异构展示。罗梅娣老师注重随文识字,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同时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如形声字、偏旁部首、字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甲还设计了“找生字”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新词。</p> <p class="ql-block">  李先存老师则从故事入手,通过讲述葫芦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葫芦藤”、“蚜虫”等。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发现并掌握生字新词。在课堂上,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p> <p class="ql-block"> 此次《我要的是葫芦》识字教学同课异构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教师们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识字教学策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同时,学生们也从中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识字能力和阅读兴趣。</p> 活动感悟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我们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了本次识字教学的研究活动,这次经历让我们对识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中,我们首先被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所打动。尽管他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但在识字的过程中,他们展现出了极高的专注力和毅力。每当他们成功认出一个新字时,脸上洋溢出的那种成就感,让我们深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  在识字教学的方法上,我们也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识字教学往往注重机械的记忆和重复,但这次活动中,我们尝试采用了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通过游戏、故事、图片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识字。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汉字。</p> <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们还发现识字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认识汉字,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这次识字教学研究活动让我们收获颇丰。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识字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一定能够在识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快乐。</p> 活动寄语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充满色彩与梦想的小学低段时光里,识字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你们打开了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在识字教学的旅程中,愿孩子们像勇敢的小探险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让我们再次为孩子们的出色表现鼓掌,为他们的美好未来加油!愿他们在识字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p> 后记 <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识字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元化、更有趣味性的学习体验。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定能在汉字的海洋中畅游得更远,探索得更多,成为拥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少年。</p> <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二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p><p class="ql-block">文字整理:陈学艳</p><p class="ql-block">审稿:罗梅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