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是1998年7月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开封的,至今已26年,很喜欢开封的双龙巷,12月7日骑行去时,它早已变了模样,后悔没有看到90年代时双龙巷古老的模样,这对我将是一种极大的遗憾。</h3></br> (曾经的八中门口的李记铁板烧深受学生喜爱)<h3> <h3><b>游开封,不能只去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最好的办法就是骑一辆单车,慢慢飘进开封古老的街巷胡同。去感受开封特有的的叫卖声,去触摸古老的青砖灰瓦和精美的雕塑,去看瓦墙上的草和墙角的老树,去和街巷中迎面走来的沧桑老人打声招呼,去品尝胡同里的美食美味……静谧中会带给你微妙的惊喜和温馨的感动。“老开封”们原汁原味的生活,恬静、悠闲、舒适,容得下你回眸,容得下你发呆,容得下你不安的灵魂。</b></h3></br> <h3>(2010年时拍的双龙巷相片)</h3></br><h3>七角八巷之首的双龙巷,曾经住过两位有名的皇帝宋太祖和宋太宗、两位大总统袁世凯和徐世昌、明末一代完人史可法、清末武状元杨廷弼,当然还有很多民国时期的名人如张坊、孔祥榕、李瑜如、罗章龙、杜孟模等都曾经住过这里,这里人杰地灵,具有皇家色彩的福地,古代都是有名望的人才有资格住在这里,当然是源于这俩皇帝是大宋文明的肇始者,千年大宋文明,开启于这条小巷,而一个巷名持续千年,出现过这么多名人,在全国乃至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h3></br> <h3>(2014年改造前的相片,藤爬古瓦,地面坑洼。)</h3></br><h3>因为龙潜之地,所以宋代人们遂将“鸡儿巷”更名为“双龙巷”。明代《如梦录》记载:“双龙巷,宋太祖、太宗旧居之地。”明代《飞龙传》等通俗文学中也曾提到这条小巷。据《开封市地名志》记载,“双龙巷”又称寿昌坊,自宋沿用至1935年,双龙巷与鸿影庵街一起改称法院东街。1937年,小巷又恢复原名双龙巷。</h3></br><h3> <h3>历史变迁,人口迁徙,风雨侵袭,岁月洗礼,老巷门楼破坏,面目全非,2014年开始改造,历经6年,顺河政府网站上记录共耗资约27亿元,东西长590米(听住在这里的王姓朋友说是260米),延续旧有的街巷肌理,以豫东四合院建筑文化特征,刀把式门楼、两进三进院落,彰显身份和文化品位的木雕、石雕和砖雕精美如艺术品,我今天以欣赏的眼光去感受一下厚重的双龙巷历史。</h3></br> <h3>(拆迁的景象)</h3></br><h3>我是沿解放路骑行到开封市中医院北,一右拐就看到一个彩色的牌坊,上面书写着巷子名称。</h3></br><h3> <p class="ql-block">沿青砖铺的路面经过牌坊,其右侧为一组雕塑,挥舞盘龙棍的就是赵匡胤,手拿书本者是赵光义,二人天庭饱满,膀大腰圆,确实有富贵之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传得道成仙的陈抟下山云游,遇到一逃难汉子肩挑两箩筐,一头坐一小孩。原来这汉子名叫赵弘殷,是从洛阳夹马营出来逃难的。陈抟一见笑得坠落驴下。行人问他何故,陈抟说:“我道天下无真主,一挑担着两盘龙!天下自此定矣。”他给了逃难汉子一些银两,叮嘱他好好抚养俩孩子。赵弘殷带着他们逃到开封后,举目无亲,只好在鸡儿巷的破庙里住下。时值寒冬,夜里俩孩子冻得哇哇直叫。汉子生火为孩子取暖。庙里和尚梦见有火龙飞入庙内,惊醒后对汉子说,你的孩子是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不相信这个传说的,因为公元937年,太祖之父赵弘殷带着11岁的儿子赵匡胤从洛阳来到开封安家。两年之后,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才出生。这传说是不是有点矛盾。</p> <h3>宋太祖让我佩服的是他对文人的尊重,宋太祖在太庙立下誓碑,明确规定“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所以宋朝文化特别繁荣,尤其是诗词,宋朝能出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无、李清照、柳永、辛弃疾等这么多文豪是与太祖这一政策有关的,他的弟弟对文人更是尊敬,在位时共举行八次科举考试,在赵匡胤时期,考中进士者无一到达宰执高位,而赵光义时期中进士者,至少有18人在他在位时即已位至宰执高位,他还采取一系列规范科举制度的措施,如举行别头试、实施糊名法、礼部试锁宿等。通过他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大量知识分子被吸收进宋朝统治集团中,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而现在的高考采取密封考卷姓名大概源于此,但我对其耿耿于怀的是他对南唐后主李煜太不够意思了,霸占了小周后倒也无所谓,把一代词人李煜毒死就不够意思了。</h3></br><h3> 过牌坊的左侧是双龙巷的照壁,特别精美,看起来有点像开封铁塔的琉璃工艺,周围小砖都雕刻有吉祥的花纹,中间是祥云上飞舞的二龙戏珠,大概是代表两位真龙天子。 沿照壁和吐水的小龙头之间向北有一胡同,叫北刘府胡同,据《开封市地名志》记载,明末清初工部尚书刘昌曾在该街建造府第,并立有“四世宫保”的牌坊,清乾隆年间这里称作刘府胡同。 据说那镶在巷子两头的汉白玉龙头,就是当年皇太后杜氏的懿旨所造。 民国之前,双龙巷里的两条龙头,西边的一个靠近北刘府胡同南口偏东北墙上,东边的一个靠近南聚奎巷南口附近的墙上。民国年间,社会动荡,巷子东边的那个龙头突然不见了。还引出了水龙、火龙的传说。早期的双龙巷分别有东西两口水井,西边的井里住的是水龙,东边的井里住的是火龙。火龙生性活泼,脾气暴躁,常常会惹出祸端,时不时的就会有个小火灾,好在有水龙的相助,灾情可以控制。民国期间,火龙所在的那个建筑起了大火,房子垮塌了,龙头遗失在废墟里,后来就丢了。后来水井也没有了,只剩下西边的水龙的龙头。 (2010年前的龙头)2010年10月,人们发现不见了,群情激愤,那间镶着龙头的陈姓人家要翻修房子,拆下龙头后,害怕说不清楚,主动交到派出所保存,并表示等到重建房子的时候,让龙头归位。 (放到派出所的龙头)这个陈姓人家没有食言,两层小楼建起来后,龙头真的在原来的位置出现了。有惊无险,热爱古城历史的人们长长出了口气,安下心来。据说曾经有古建专家专门评估过这个龙头的年代,结论很明确地说不是宋代的雕刻手法,很像是明代的石刻艺术。虽然大多数专家比较认可这个说法,不过还是有人坚持说可能是清代的遗物。 (2010年11月后的龙头,好像露出墙面的长了一些) 双龙巷四合院大致位置图龙头向西的第一座宅院是64号宅院,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杜孟模先生,曾长期居住于此,这也是我地下党秘密联络点,从对联可以看出杜老桃李满天下,曾任开封高中校长、河南大学教授、开封市副市长、新乡师范学院(现河南师范大学)副院长兼教务长,郑州大学教授,河南省副省长。1947年,他与王毅斋、李俊甫、卢志国等共同组织了河南省民盟地下支部,为豫皖苏区党委提供情报,为开封和河南解放做出贡献。故居门楼主体呈现蓝灰色,砖木结构,其造型和饰面极具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特色。门楣上,不同于古时标注主人姓氏的传统,杜孟模选择了简洁而意味深远的“平安”二字。这一细节,既是对个体平安祈愿,更是对社会安宁的期望,为故居增添了深刻的历史内涵。 (这两张比2014年拍的还要早一些,因为人东边的那株植物还活着)杜府大门两侧的砖雕特别精美,晟瑞是代表美好的生活,吉祥,下面插在瓶子里的花是荷叶和莲花,古代指夫妻恩爱的祝愿,还有一莲子,代表多子多福。致远寓意着只有心无杂念,才能厚积薄发,达到远大的目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非宁静无以致远,画面雕刻的牡丹是花开富贵,如意、麦穗代表岁岁平安、万事如事之意,梅花是高洁,镜子是辟邪。门口的两个石狮子,是镇宅辟邪,狮子是吉祥之物,也是喜庆活泼的象征,还有事事如意之意,通常是雄狮居左,右爪下踩着绣球,被称为“狮子滚绣球”,雌狮居右,左爪下是一只幼狮,叫做“少师少帅”,意思是子嗣昌盛,世代高官。来旅游的都有摸狮子头的习惯,你看狮子头都摸光滑了。 进入大门回头,可看见巷子对面的老瓦,瓦上的杂草,好像老人稀疏的白发,门楼上的雕刻是吉祥的花和龙。一个黄色的牌子是开封高中今年4月份把这里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是非常赞同这种做法的,因为杜先生曾是开高的校长,在一二.九运动中,带领开高老师积极声援北大学生运动,杜先生本人就毕业于北大。 院子里的东墙壁上有组大砖雕,我去时被一大广告牌挡着了,估计很多人看不明白,这是一副《五伦图》,《孟子滕文公》:“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即五常。后人画花鸟,以凤凰、仙鹤、鸳鸯、鶺鸰、黄莺为五伦图。雕刻造型饱满,情态逼真,描绘精微,堪称佳作。《五伦图》很多朝代都有画家绘制,下面是清代张熊画的一副,这副是谁画的,我真不清楚,我对书画确实孤陋寡闻。 (清代 张熊)二进间现在是改为商业化餐厅了,名曰“宋风雅宴”,一进去,小姐姐就问我点啥菜。 再入里,有一小桥流水,周围都是二层楼的小阁楼,已改为吃饭的小包间,但这里有一枫树,红叶青砖灰瓦,小桥流水门窗,古装美女一笑,多情男子搂腰。实在是风流雅士之所,当年柳永如到此处,必会低吟浅唱。 出门向东望,有棵保存的原巷子里的树,旁立有一个拴马桩,拴马桩石雕是中国北方独有的传统民间石刻艺术品,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宽厚相当,约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和门前的石狮一样,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人们称它为“庄户人家的华表”。猴子桩中的猴子形象寓意“马上封侯”,传达了人们做高官、求富贵的美好愿望。 原来的66号院改成了“绕廧间”,“廧”通“墙”,听旁边一个本地导游给外地游客讲,读成“绕香间”,把我也搞蒙了。 入内为两堵墙,看来我读的是对的,导游万不可误人子弟,是不是感觉廊间有很多紫藤花,花开比较香,就念绕香间。门楼里雕刻有“福多”二字,廊的西侧有一公共卫生间。 紫藤花开时确实很漂亮,一位老人坐在那里,与亲人闲聊,非常温馨的画面。 紧邻杜孟模故居东侧的院落便是李宅67号院;李俊甫、李瑜如两兄弟的住处,他们两个与杜孟模非常熟悉。1947年3月,杜孟模根据党的要求与李俊甫等共同组织成立了河南省民盟地下支党,并秘密向豫皖苏区党委提供重要情报。<h3>李俊甫,康奈尔大学理论化学博士,曾任安徽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教授。历任新乡师范学院院长、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省科协副主席、省民盟副主任委员等职。中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从任职上看,和杜孟模有交集,都当过河大教授,都当过新乡师范学院院长。</h3></br><h3>李瑜如,曾任国民革命军后方总医院军医主任,武昌中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教授,著名解剖学家。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h3></br><h3>李宅,是双龙巷为数不多的穴居式四合院;当初李瑜如花费8000块大洋买下来,如今只剩下了第二进院。西厢房曾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建立的秘密联络点,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秘书武剑西就曾长期住在这里。</h3></br><h3>当时就瓦当来说,别人家用的是板瓦,而这家用的是筒瓦,这是独特之处。</h3></br> <h3>(多年不用的李家二进院中,长满了各种植被)</h3></br>这根栓马石上面刻上狮子,意为驱邪避恶,避免鬼怪对主人的伤害。旁边还有一上马石,方便主人上马。 门外东侧墙壁中间有一砖雕“福”字,周围有19个不同字体的福字。“福”上端刻有双龙戏喜,下端刻有喜鹊、鹿、马、凤四种吉祥动物,底座是祥云。 可以先看下李宅导览图。三进院,最后是正房,这与开封刘青霞故居有相同之处,但其宏伟和精美与刘青霞故居没法比。空闲时我会专门介绍刘青霞故居。 (照壁)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47_ALtlrB7XMgDvEDysO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