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成长⑨

因为1972

<ul><li>作者:春和景明</li><li>首发:2023.5.31</li></ul>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和农民不同,原来的生活是不愁吃穿,无忧无虑,丰富多彩,突然一下子到了这么穷的农村,这么大的反差使我们无法适应。回想那几年的生活每天千篇一律的下地干活,没有了热情,没有了追求,总感到我们就像是社会的一个大包袱,被丢弃了,撒在了全国各地的贫苦农村。无论多么偏僻的地方都会有我们这些人的足迹。我们带去了城市的新鲜现代,都也不知道给社会带来了多少的不安宁城里的家长们整天担心那些在乡下的孩子们,而知青们呢,则因感到失落渺茫而自暴自弃,把在文化大革命中染上的恶习加以发挥。有的知青根本不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成天就是东跑西窜,打架、偷东西,要不就是待在城里惹是生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每个青年人心中都蕴藏着火一样的热情,都希望能有地方去发光发热,可却通通被赶到了乡下,好像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目标,有很大的失落感,有一种被遗弃被忽视的感觉。变得懒散消极,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难道真的要永远当个农民?简直不敢想下去,而且从来不曾有过在农村扎根的打算,只盼着能早一天跳出这个火坑。十几岁的年轻人,完全的放任自流,思想极度混乱,不知道该想些什么,也有的同学觉得实在没有出路,就和当地的农民结婚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农村生活的两年多,每天的劳动和做饭洗衣占去了我们所有的时间,根本无暇静下心来看看我们周围的一切,对很多东西都视而不见。现在时光过去了三十多年,却能经常回忆起那里的人和事,想起那里如画的风景。真的像在有篇文章写的那样:现实中的过去未必尽如人意,但回头看时,一切便充满了温暖的意味。就说我们曾经住过的那个农家小院吧,小院没有围墙,围着院子的是我们住的又黑又暗的房子和一簇簇又高又直到竹子,院子里有花椒树、桃树,满院子的鸡鸭猫狗,还有每天从一大清早就在耳边响起的吆喝声、叫骂声、鸡鸣狗吠……现在想起来,这构成了一副多么美妙的乡村风情画。这些只有当你能置身事外的观察他们那个世界的时候,才会觉得一切都那么好,那么富有诗意。现在很多人不就是追求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吗?但当你真正的深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共同生活时,你才能体会到他们的苦涩和艰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和三妹到的那个生产队,离大坪区不远,离神坝公社也不远,都是十几里路。我们到公社不用爬山,要经过一段很宽阔的谷地。春天仍然是那里最美的季节。家家户户小院里的桃花、杏花、梨花……争相伸出小院的篱笆墙,无论走到哪里,扑面而来的都是一派浓浓的春意,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清晨,当你踏着小草上的露珠,沐着晨雾去赶场,你会看到袅袅炊烟从竹林小院中升起,薄薄的晨雾笼罩着绿油油的田野,远处是虚无缥缈的山丘,满眼的绿色中点缀着那些走在上学路上的学童,挑着担子、背着背篓去赶场的农妇,学生的红领巾,农妇的红衣、绿裤、花袄,还有路边的小桥、流水、人家……,自己真像是走在画中。每次走上那座路边的小桥总是要驻足,看不够那诗一般的图画。三十多年过去了,它就像一幅油画似的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年代越久它反而越清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大坪去赶场就是在山梁上走了,那又是另一番情趣。山下的景色尽收眼底:有层层的梯田,潺潺的流水,一簇簇的竹林,一户户的农家小院。每翻过一道山梁,出现在眼前的都是一个新的风景。走在山梁上感到的是心胸开阔,好象此时的你可以容纳整个世界。一翻上上梁,你就想跑想跳,想释放自己,想放开怀抱去拥抱这美丽的大自然。以前在乡下的时候,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出路,没有留意我们其实是生活在这如画的美景之中。现在回过头去想想,才感到那里真美,美在她的自然、幽静,很适合我现在这种想过这种闲云野鹤般生活的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农村当了两年多的农民,厂里于1971年2月到我们下乡的地方去招工,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喜讯。我和妹妹两个人最少能走一个,我成了幸运儿,因为妹妹下乡的时间短。一切都还算顺利,马上就可以离开这个一天也不想多待的地方了,难耐心中的兴奋,盼望着能早一天进工厂,当一个人人都羡慕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当工人是我们这一代人当中最好的出路之一,当时的知识分子还是“臭老九”,是被改造的对象。兴奋之余也想到留下我妹妹一个人,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在家的时候她是那么胆小。那一年也真是不巧,妹妹在乡下得了急性黄胆性肝炎,而且正是厂里来招工等待体检的那段日子。当确诊了是肝炎时,妹妹已经很虚弱了,得赶快把她送回成都去。从我们生产队到大坪区去坐汽车回成都,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妹妹已经不能走了,我只好请生产队帮忙。队里派了两个农民,用一把椅子和两根竹杆做了一个滑杆(简易的轿子),让我妹妹坐上去,就抬着上路了。事先我买了些大馒头给农民在路上吃,他们平时吃不上这些。到了大坪已经是下午了,当时我也没钱给那两个农民,只好请他们在小饭馆吃了饭,又给他们买了些馒头带回去,他们还一个劲儿的谢我。本来应该是我要好好谢谢他们的,现在反过来却是他们谢我。他们说生产队已经给他们记了工分,而且这比下地干活要轻松多了,还请他们下了馆子,又给买了馒头,当然得谢谢了。他们真是太朴实了,他们没想到的是这给我是帮了多大一个忙啊!我们俩在大坪的一个小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乘汽车转火车回到了成都。一到家妹妹马上住进了传染病医院,我因为一直和她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怕被传染,所以也去做了检查,又打了预防针,我只在家住了一晚上就赶快返回农村了。到了大坪就赶上了体检,然后就回生产队收拾东西,等厂里的汽车来接我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1年3月,我们做为工厂在知青中招收的第一批工人,离开了生活了两年多的农村。从这以后,我们学校的这批知青先后被招工、招兵、上学……纷纷离开了那里。我们在那里生活得太短暂了,似乎没有留下什么眷恋,但最晚离开那里的同学,都是七、八年以后的事了。我们这一代人最美的青春年华消逝在了这片土地上,以前向往的那种走上工作岗位、贡献自己青春的神圣使命感却在一种被强迫和不情愿中离开了我们,而把上山下乡当成了对我们的惩罚。有时回想起来,会觉得那是一场梦,当你醒来时,一切都消逝了,没留下一点儿痕迹。可是这梦的代价太大了,付出了我们原本很纯真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时候是不会想起乡下的,但总会有那么一些瞬间,会突然回到时光隧道的另一端,又站在了乡间的小路上……。有时候有些意想不到的时刻或者地点,当年的知青感觉会突然重新拐入生活。就比如有时正在喝茶聊天、或者正在过马路等红绿灯、有时干脆是在睡梦中,乡村生活的某些细节栩栩如生的走进来,一种久违的气息弥漫开来,有时很享受这种感觉。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心目中的乡村生活是阴冷、灰暗、贫困,是各种生离死别的舞台背景。然而,当我们返回城市又开始追忆乡村生活的时候,那些质朴的农民突然打动了我们,布满皱纹的黑黢黢的脸庞、朴实无华的言辞、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这是另一种淳厚的人生,滋润着我们以后几十年的生活,也浸润着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那片土地已经五十多年了,也学会了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过去的经历。有一年收到波绯的来信,说她回了一趟西河,那里完全变了。修了一个很大的水库,山下的生产队都被淹没在了水里,让一切都变得没有了踪影,而我们红旗五队,据她的描写:被晨雾笼罩着,显得虚无缥缈,山上绿树成荫,山下碧波荡漾,一个个的农家小院不时冒出缕缕炊烟,真象是入了仙境。农民的生活也变了样,用上了电,以前见都没见过的电视机、电风扇也走进了农家,看着她信上写的这些,想起了我们以前在那里的时候,一到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整个村子一片漆黑。而我们呢,在那一闪一闪的如豆的油灯下,看着不知从哪里找来的书,那情景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她还说,现在水库绵延百里,从西河出门都可以坐上机动船了……。这世界变得多么快,又是多么神奇!再到西河还能找到我们以前的影子吗?我们当年住的房子还在吗?当年流过汗水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什么样子了?真想回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虽然在农村待的时间短,但在我的记忆中却留下了很多很多。那短短的两年,似乎占据了我经历中很重要的角色,每每想起它们,总是那么让人回味,让人感慨,对那里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细想起来,我想原因是因为那里是我们第一次告别了学生时代,第一次告别了父母家人,又是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走进了很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开始自食其力,开始以我们自己的目光去观察社会,不再是盲目的相信和服从。这也算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一个飞跃吧。所以这段经历对我们这一代人有着特殊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感谢命运给了我这段与同学所共有的经历。和初中的那班同学,一起经历了初中三年,文化大革命三年,然后又是上山下乡。尤其是那几年的知青岁月,使我们这些浮躁的中学生从幼稚、单纯、狂热,变得成熟、理性。盐亭的农村,曾经让我们经受了痛苦、烦恼、无助和迷茫,是我们劳累和委屈的所在,是炼狱,但那里也曾寄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时传来,青春遐想、欢笑、梦幻和浪漫,所以那里又是我们的伊甸园……。弹指间几十年过去了,能深深留在记忆里的,依旧是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农村岁月的山边小屋、乡亲们熟悉而亲切的面容,还有起伏的山峦、绿油油的庄稼地和把大山环抱起来的西河。还有那个每天都陪伴我们的小小的煤油灯,山村的夜晚寂静而漆黑,不时传来的几声狗叫,更显得四周是那么空旷悠远。唯有从窗口透出的微弱的光影,在天地之间添上了一点暖色。你可以想象得出几个年轻人围着煤油灯读书、写信、神侃……现在想起来,那场景很是温馨。真想回去看看,看那让人认不出来的故地。过去在那片土地上时,总是百般的诅咒它,千方百计的想离它而去,而当我们真正离开它那么多年以后,却发现了自己对它的眷恋。因为在那片土地上有我们的足迹,有我们的汗水,更有我们的青春年华。在那里我们变得成熟、醒世,那里是我们的一个人生驿站。如今我们已经步入老年,也有了各自不同的经历,但每当想起我们那段知青岁月,同学们那些充满稚气的面孔又会和那些远去的日子一起浮现在眼前,把我带进那早已刻入了我生命年轮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种气味,一种光线,一幅画面,一段音乐会给人很强烈的暗示作用,能让时光倒流,让你神情恍惚,回到过去。还记得吗?清晨和黄昏时分从竹林中升起的袅袅炊烟,农田边清澈见底的潺潺溪流,山间冒出的汩汩泉水,以及挑水、背柴,还有用麦秸、柴草烧火做饭时弥漫在四周的味道。直到现在,这柴火做饭的味道仍然让我感到亲切,似乎这味道总能让你想起些什么。还有顶着烈日和农民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回到自己的小屋,几个人挤在一盏小小的油灯下,想家、写信、记日记,读着过期的报纸……,这些既苦又乐的日子,总让你感到似乎又回到了从前。每每映入脑海的似乎是一副永远不变的画面:在红旗五队那个小山村,我们端着菜提着桶到山泉边去洗菜、提水、洗衣服,那里是每天收工后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农妇们聚在那里有说有笑,远处的农田、炊烟,近处的鸡鸭猫狗,真是一幅很美很美的图画。</p> 未完待续.<br> <h3 style="text-align: right">美篇制作:简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