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初,金秋时节,冯亚非携夫人应战友之邀前往苏、浙、皖地区游览并探望战友。 期间拍摄了很多风光照片,在这些摄影作品中,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秋色。</p><p class="ql-block"> 现将这些照片整理编撰成篇,作为这次旅行的美好记忆并分享给朋友们鉴赏。</p> <p class="ql-block">南京玄武湖之秋</p><p class="ql-block">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景区总面积5.13平方千米,其中湖泊面积3.78平方千米,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和江南三大名湖之一,玄武湖是南京六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湖泊,被誉为“金陵明珠”。秋天的玄武湖更具宁静安详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秋色</p> <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墙上的古代城防炮</p><p class="ql-block"> 南京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建造的应天府京城城墙,城墙全长35.267千米,其中城墙现状基本完好的总长度为22.425千米,城墙最高26米,城墙顶部最窄处为2.6米。城墙上建垛口13616个,间隔安装城防炮,城墙建窝铺二百座,开十三座城门。</p> <p class="ql-block">秋色鸡鸣寺</p><p class="ql-block"> 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南朝时期与栖霞寺、定山寺齐名,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p> <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清两江总督府)花园</p><p class="ql-block"> 南京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 总统府建筑群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的建筑遗存。 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和重大事件的策源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南京著名街市老门东</p><p class="ql-block"> 老门东因地处南京城南门(即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与老门西相对,老门东靠近南京夫子庙,是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老门东在三国时代便形成了行列式街道布局形态。明朝时期发展繁荣,现在仍然保留着明清街道的传统风貌格局。</p> <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景区之孔庙</p><p class="ql-block"> 夫子庙为供奉祭祀孔夫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也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p><p class="ql-block"> 夫子庙景区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p><p class="ql-block"> 孔庙供奉着孔子及其门下61位大贤的神像。</p> <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景区之学宫</p><p class="ql-block"> 夫子庙学宫是中国古代集各类教育体系为一体的官办学校。</p> <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景区之贡院</p><p class="ql-block"> 夫子庙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p> <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景区之秦淮河风光</p> <p class="ql-block">南京美玲宫</p><p class="ql-block"> 美龄宫位于南京中山陵9号,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是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在南京的寓所之一。</p><p class="ql-block"> 美龄宫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占地面积八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两千余平方米,美龄宫是仿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同时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是民国时期南京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别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南京明孝陵神道的秋景</p><p class="ql-block"> 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明孝陵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纵深2.62千米,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因屡遭战火,现仅存神道、石刻和建筑基础。深秋,两边染成金黄色的树叶,更显神道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南京中山陵</p><p class="ql-block"> 南京中山陵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西毗明孝陵,东邻灵谷寺。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山下中山陵门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二百万同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镇江金山寺</p><p class="ql-block"> 镇江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至唐大中年间,唐宣宗敕令寺院定名为“金山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帝游至金山,将寺名改为“江天寺”,题赐“江天禅寺”匾额。</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慈寿塔</p><p class="ql-block"> 慈寿塔高30米,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内有木梯相连,外有栏杆相倚,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齐梁,光绪年间重建,彼时适逢慈禧60寿辰,两江总督刘坤一以“慈寿塔”为名献之。</p> <p class="ql-block">秋满金山寺</p><p class="ql-block"> 金山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寺,“水漫金山寺”的故事广为流传,现为国家AAAAA级景点,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p> <p class="ql-block">镇江西津渡口</p><p class="ql-block"> 西津渡,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一条长约800多米的古街,街区总面积约6公顷,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始创于三国时期称“蒜山渡”,六朝时期渡口航线已经固定在京口(今镇江)和广陵(今扬州)之间,自唐代起具有完备渡口功能。</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口景区</p> <p class="ql-block">扬州瘦西湖</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由古代隋唐大运河水系和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扬州的城壕连缀而成,是典型的小型浅水湖泊,其源水来自京杭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秋色</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五亭桥</p><p class="ql-block"> 别名莲花桥。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也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五亭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1990年,重修五亭桥桥亭,桥梁全长57.99米,宽6.16至18.77米,桥身中孔拱圈跨度7.13米。</p> <p class="ql-block">远眺五亭桥</p> <p class="ql-block">扬州瘦西湖白塔</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白塔,是瘦西湖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白塔高约27.5米,整体造型优美典雅,是我国现存砖砌喇嘛塔为数不多的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 相传清乾隆49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游览瘦西湖时,看到五亭桥,感叹这里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景色,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为搏乾隆高兴,盐商们连夜赶工,用白色盐包覆盖白色布幔扎成了一座临时的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不禁大喜。后来盐商为消除欺君之嫌疑,从京城购买图纸,仿照北海白塔建成了瘦西湖白塔。所谓“一夜造白塔”,此之谓也。</p> <p class="ql-block">秋到瘦西湖</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大明寺栖灵塔</p><p class="ql-block"> 栖灵塔,高九层,为隋炀帝所敕建,用于供奉舍利子。当年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大诗人都曾登塔赋诗。</p><p class="ql-block"> 登塔可居高临下环视全貌。瘦西湖的湖光水色历历可见,西边的大明寺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的法海寺</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位于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内五亭桥、白塔的旁边,四面环湖,南侧有藕香桥,桥下遍植荷花。该寺始建于隋末唐初,重建于元代,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南巡时赐名莲性寺,但世人仍称其法海寺。</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景区</p> <p class="ql-block">苏州虎丘景区</p><p class="ql-block"> 虎丘景区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因此得名虎丘。虎丘山体海拔34.3米</p><p class="ql-block"> 东晋时,司徒王珣、司空王珉兄弟二人在此山建宅,建和二年(327年),二人因崇佛而舍宅为寺,取名虎丘山寺,分东西二刹。五代末,后人增建虎丘塔。北宋年间寺院遭毁弃,不久重建,并改称“云岩禅寺”,塔随其名。现在寺内主要古建筑仅存五代所建虎丘塔(云岩寺塔)和元代所建的断梁殿两处。</p> <p class="ql-block">虎丘塔</p><p class="ql-block">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共七级,通高47.5米,由下而上逐层收缩,轮廓微呈弧形。虎丘塔古朴雄奇,是古老苏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虎丘剑池</p><p class="ql-block">剑池幽奇神秘,藏着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据说剑池为吴王阖闾殉葬有三千把宝剑而得名,同时也有神鹅易字的美丽传说。</p> <p class="ql-block">虎丘断梁殿</p><p class="ql-block"> 建于元代的断梁殿,是虎丘寺的第二山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全殿不用金属构件坚固,只用竹木钉榫,被誉为千年不倒的断梁殿。</p> <p class="ql-block">苏州拙政园</p><p class="ql-block">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由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归隐苏州后所建并聘请著名画家,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历时十六年建成。园名取自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的词句,表达了园主对官场失意的感慨和归隐山水的向望。</p> <p class="ql-block">苏州拙政园</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园内生态自然,极具美感,彰显明代建园之精华。拙政园为国家A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苏州狮子林</p><p class="ql-block">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其占地1.1公顷,元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弟子们为天如禅师所建。</p><p class="ql-block"> 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园内有乾隆皇帝提写匾额16处,厅、堂、殿、阁、亭、选、斋等建筑20余处。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苏州狮子林</p><p class="ql-block"> 狮子林拥有中国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出神入化,被誉为“假山王国”。</p> <p class="ql-block">苏州寒山寺</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它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后来在唐贞观年间,由寒山、拾得两位高僧入住主持,题额为“寒山寺”。据传说,寒山和拾得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身,在清代时,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圣、合圣。因此被民间称为“和合二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别院</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多平方米。分为寺院和别院,寺内古迹甚多,如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还有文徵明、唐寅所书的碑文残片等。</p> <p class="ql-block">寒山别院梵音阁</p><p class="ql-block"> 寒山别院梵音阁,建成于2008年12月。梵音阁是一座六角形结构的钟楼,分为三层,高约50余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楼内有大铜钟,高8.588米,直径5.188米,总重量为108吨,钟面上有铭文70094个字,被称为“天下第一佛钟”。</p> <p class="ql-block">苏州寒山寺</p><p class="ql-block"> 唐至德年间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下了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枫桥夜泊》</p><p class="ql-block"> 月落乌啼霜满天,</p><p class="ql-block"> 江枫渔火对愁眠。</p><p class="ql-block"> 姑苏城外寒山寺,</p><p class="ql-block"> 夜半钟声到客船。</p> <p class="ql-block">苏州留园</p><p class="ql-block">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被多次改扩建,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建园风格。</p> <p class="ql-block">苏州留园</p><p class="ql-block"> 留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宽敞华丽,庭院池碧水绿,山林野趣,优雅清净,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相合而呈天然之趣。</p> <p class="ql-block">苏州留园</p><p class="ql-block"> 留园东部以建筑庭院为主,曲院回廊,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苏州留圆秋景</p><p class="ql-block"> 留园西部环境优雅清静,富有自然山林野趣;</p> <p class="ql-block">留园秋色。</p><p class="ql-block"> 留园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p> <p class="ql-block">舟山普济寺景区</p><p class="ql-block"> 普陀山普济寺位于浙江舟山,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建于总体布局既采用传统的中轴线方法,又充分利用地形地段来安排单体建筑,集清代建筑之大成,为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舟山普陀山普济寺</p><p class="ql-block"> 普陀山的特色是:在主殿圆通宝殿供奉观世音菩萨,这在众多寺庙中并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舟山普陀山普济寺</p><p class="ql-block"> 普陀山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清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寺庙内的各种建筑,像天王殿、圆通宝殿等,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普济寺景区</p> <p class="ql-block">普济寺景</p><p class="ql-block"> 普济寺的占地面积很大,附属建筑也特别多,像石牌坊、照壁、御碑亭这些都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舟山普陀南海观音菩萨</p><p class="ql-block">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p><p class="ql-block">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为“飘海观音”的形象。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湖州南浔古镇</p><p class="ql-block"> 南浔古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南浔于南宋淳祐年间(1252年)建镇,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历史积淀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p><p class="ql-block"> 南浔古镇景区占地面积34.27平方公里,旅游景区共分三大区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p> <p class="ql-block">南浔秋水</p><p class="ql-block"> 南浔古镇以水为脉,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秋水潺潺流淌,倒映着白墙黛瓦的古建筑,岸边的柳树随风摇曳,为古镇增添了一份柔美与灵动。</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p><p class="ql-block"> 南浔历史上园林众多,风格迥异,构形独特,比如小莲庄就是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花园,园内荷花盛开,清香四溢,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杭州雷峰塔</p><p class="ql-block"> 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雷峰塔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原雷峰塔为原型设计,重建于2002年,是中国九大名塔之一,是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p> <p class="ql-block">杭州雷峰塔</p><p class="ql-block"> 雷峰塔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塔,总高71.679米,塔底为原雷峰塔遗址。</p><p class="ql-block"> 雷峰塔因在传说《白蛇传》中作为法海镇压白娘子之处而知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杭州六和塔</p><p class="ql-block"> 六和塔,位于杭州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宣和五年塔被烧毁。南宋绍兴二十四年重建,清光绪二十五年重修塔外木结构部分。</p><p class="ql-block"> 六和塔雄伟壮丽,塔身平面八角形,塔内部砖石结构分为七级,但外部木结构的楼阁式檐廊却有十三层。塔内每级廊道两侧设有壶门,由螺旋阶梯相连。乾隆皇帝巡游至此,分别为每层题字:“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溪湿地</p><p class="ql-block">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主城区西缘,面积16.15平方公里。湿地公园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溪湿地</p><p class="ql-block"> 西溪湿地涵盖了水域、沼泽、草地和森林等多种生态环境,是多种水鸟的重要栖息地。湿地内常见的水鸟包括白鹭、黑鹳、苍鹭等,每年都有成群的候鸟飞来栖息和觅食。</p> <p class="ql-block">合肥三河古镇</p><p class="ql-block"> 三河古镇因丰乐河、杭埠河与小南河三水流贯而得名,形成了以“八古”特色景观著称的古镇风貌。这里不仅有着深厚的吴、楚文化及徽商文化的影响,还是庐剧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三河古镇廊桥——对樾桥。</p><p class="ql-block"> 仿古当代建筑。桥身为三孔石桥,桥面两边是双排长廊。</p> <p class="ql-block">江淮第一阁——望月阁</p><p class="ql-block"> 望月阁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古代官方存放典籍的地方。清朝雍正时期为纪念宿州府知府方震孺的功绩而兴建,是中国明清两朝重要的藏书楼之一。</p><p class="ql-block"> 望月阁的建筑风格独特,整体布局和风格严格遵循古代建筑的形制,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其中收藏的书籍约有30万册,最早的图书可追溯到明代,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p> <p class="ql-block">徽派建筑</p><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徽派建筑并非特指安徽建筑,而是因其发源于古徽州而得名,广泛流行于皖南、浙西等多个地区,影响颇广。徽派建筑具备独有的建筑特色,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相得益彰,建筑艺术水平高超。白墙灰瓦是人们对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合肥三国时期演兵场遗址</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双方曾在此大战数次。</p> <p class="ql-block">芜湖古城</p> <p class="ql-block">古城染坊</p><p class="ql-block"> 芜湖的浆染业在明代就很有名。明清时所谓“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可见一斑。发达的芜湖浆染业历经三百多年,一直旺盛不衰。但在中国近代以后,被工业化取代而逐渐衰微。</p> <p class="ql-block">巢湖龟山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为老战友编撰这个影集用了十多天时间,过程中有愉悦也有纠结。沉浸在美丽的风景图片中,愉快包裹着心情。编撰时翻查资料,弄明白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典故也收获了满满的喜悦。每每回想起自己也曾亲临这些景区,欢乐过往,而今往事已随风。</p><p class="ql-block"> 编辑中的纠结在于图片的舍取,同类的好照片必须二选一,忍痛割爱在所难免。即便如此,影集仍然很长,因为《江南秋韵》题目太大,题材太广,尚且如此吧。</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5日</p> <p class="ql-block">图片摄影:冯亚非</p><p class="ql-block">文字编撰:张宪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