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大略皇家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简称ROM)坐落于加拿大多伦多市心脏地带,不仅是北美第五大博物馆,更是加拿大规模首屈一指的顶尖文化殿堂。它拥有庞大的馆藏,数量超过35,000件中国文物,仅次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甚至超过许多国内博物馆。作为一名华夏子孙,踏入这座承载着丰厚历史沉淀的场馆,不禁感慨万千,那些历经千山万水辗转流离的珍贵文化遗产,犹如失落的珠贝,如今静卧于此,传达着东方文明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馆的门票价格为26加币,可通过网络预订轻松获取。我先是乘坐公交,换乘地铁,却意外提前一站下车,最后依靠手机导航步行了半小时才抵达目的地,甚至站在门前也未能立即辨识出它的雄伟。回想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是如何跨过大洋,翻越重重障碍运来此处,途中经历了何种坎坷,其中的迷茫与无助可想而知。在此之前,我对博物馆未曾做过深入了解,只想亲身体验一番,感受最初的直观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步入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中心的巨大恐龙化石骨架,它名为戈多龙,身长竟高达27米,体重达15吨。与之并列的还有副栉龙、暴龙、三角龙等史前巨兽的骨骼,有一块恐龙皮肤骨肉的化石,上面的肌肤纹理看上去竟然还有肉的质感,这是距今五亿多年前地球上的生命,是如此的强壮和凶悍,却因气候和地质的变化而集体灭绝,这种生命既重又轻的感觉让人感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后还看到了同样古老生命的吉伯斯页岩化石,伯吉斯页岩化石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之一,保存了大量生物标本。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岩石上,每一层岩石都是一次灾难,顷刻间这些生物在泥浆里就失去了生命,被掩埋被时光遗忘,现在重见天日,这些生命的痕迹才得以五亿年后惊艳世人,那些生物的根须柔软的铭刻在岩片上,这生命的痕迹既柔弱又坚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紧接着,游客会被引领至矿物展览区,这里有各式晶莹剔透、散发蓝光、炫目的紫色矿石,令人目不暇接。白铅矿是这里的明星展品,重达896.39克拉,其色散效果堪比钻石,具有更高的折射率和色散指数,使得打磨后的白铅矿宝石绽放出宛如彩虹般的七彩光芒,璀璨夺目。这些美轮美奂的矿石,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美与强大,告诫人们每个生命都蕴藏着无穷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后参观的野生动物和鸟类展区,展示了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包括高大的驼鹿、白犀牛,以及种类繁多的鸟类,它们或翱翔天空,或栖息林间,精致的造型让人赞叹不已。接着,美洲和北美洲生活场景馆则讲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展示出当时的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家具,餐具,浮雕,各种手工制品,无不展示出人类的卓越的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和表达。花纹细腻的手工银器,精雕细琢的象牙橱柜,手工实木椅,精美绝伦的茶具,无不凝聚着岁月的打磨。这些精巧的手工艺品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经意间,我已经步入中国展厅。一幅巨大的寺庙壁画跃然眼前,暗沉的青绿和朱砂色调这是独有的中国色调。画面上的人物衣袂飘逸,神情超凡脱俗,让人叹为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中间一幅是安大略博物馆镇店之宝《弥勒说法图》,它的画面充实,细节繁密,但无论一器一物,衣冠宝饰,皆极考究,并且比例准确,安排得井然有序,使人感到画手构思巧妙,内容丰富,宗教的神秘性,故事性,使人目不暇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体佛像菩萨的造型,内蕴和稳重的体貌,更显得庄重宁静。画中掩映的云气和重重迭迭的衣纹,使静穆的情景增添若干动感。色彩以石绿和朱砂为基调,经过岁月的摩娑,原本对比强烈的冷暖二色变得温润调和,富丽雅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弥勒佛说法图》,出自元代壁画大师朱好古和其弟子张伯渊之手,他在壁画领域与世界画家米开朗基罗齐名,技艺精湛。朱好古的弟子皆为一流艺术家,这幅壁画是如何流转至此,背后的故事令人好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厅的另一侧有两尊菩萨雕像,其一正坐,一菩萨自在坐,神态从容,浅笑含蓄,气韵灵动,有宁静祥和之态,衣物线条流畅,衣服的褶皱纹理更好体现了圆润健康的体态,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一菩萨头像,被搁置在墙边立柜里,头像脸部圆润双下巴,此菩萨表情耐人寻味。峨眉高挑,细长的眼睛眼珠却是斜看下方,寺庙的雕塑一般巨大且在高处,菩萨的眼睛大多低眉顺目俯瞰众生,有怜悯,慈悲之态,这耐人寻味的一瞥,让菩萨有了人味儿,让人感觉到她斜看的下方,有让她不可耐或懒得理的教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让我作为菩萨,每天听脚下之人求财求乐求寿各种欲望要求,只一味的外求而不内求,也许我也会有这个表情:求人不如求己,世人求得多做得少。瞥一眼脚下世人接着闭眼凝神再懒得理你。不知道雕塑这菩萨像的工匠是什么想法,把自己的感悟给了雕塑。这些艺术品穿越千年仍然能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大部分的文物博物馆并没有采用玻璃隔离,让观众得以近距离观赏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馆内的中国藏品包罗万象,从殷墟的甲骨文残片到明清时期的鼻烟壶,总数达数千件,时间跨度广,品质优良,实属罕见。这些文物的收藏,受益于怀履光的努力,他是第一位展厅的命名人物,大部分佛教和道教的壁画、雕塑来源于山西某地,精细的雕刻手法和色彩搭配,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外,博物馆内还藏有河北易县的辽代三彩罗汉,被誉为梁思成眼中的“顶级极品”,采用了写实手法塑造,肌理表情自然逼真,色泽艳丽,代表了唐三彩工艺的巅峰水平,现在都已流失海外多个知名博物馆展出,而中国国内荡然无存。然而,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是如何离开祖国怀抱,漂泊至异国他乡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这批罗汉的来历,追溯至民国初年(1913年),它们原本安放在河北易县白玉山峨眉寺的八佛洼山洞中,后被旅居北京的日本人寺泽鹿之助首次发现,继而被德国人贝尔契斯基注意到。不法商人与村民联手,将罗汉像秘密运往北京,企图高价卖给外国人,此举遭到地方政府干预,但为时已晚,多数罗汉像已被盗走,剩余部分也在争抢过程中受损。尽管政府试图追回,但大多数已经流入国际市场,从此散布全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贝尔契斯基在其著作《来自中国的贝尔契斯基》中详细描述了自己的冒险经历:“当地政府在获悉此事后也曾虚张声势、采取措施,逮捕惩处了一批盗运藏匿罗汉造像的窃贼。我第一次离开易县后,地方官便下令戒严,并逮捕了我之前派去探听消息的古董商,但不久后这名商人就被释放了。当我第二次来到易县,住到西陵永福寺后,当地驻军还在我离开后偷偷搜查了我的住所,并严禁当地居民向我出售任何文物。”但事后证明,地方官员不过是眼红罗汉像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他们监守自盗,上述举措是担心利益外流的故作姿态罢了。虚与委蛇的官员,一方面声称要将罗汉安置供奉于某一庙宇,另一方面则巧妙暗示贝尔契斯基,造像尤可善贾而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史料记载,有8尊是经由贝尔契斯基之手,转卖到世界各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截至目前,已知存世完整的罗汉像仅有10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博物馆中。它们的足迹遍布三大洲、五个国家、七个博物馆。其中,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1尊,但由于头部破损后修复,未公开展出;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1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2尊,堪萨斯城约翰逊·阿尔金斯艺术博物馆藏1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博物馆藏1尊,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1尊,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馆藏1尊,日本私人收藏家松方幸次郎旧藏1尊,再加上安大略博物馆所藏共计10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段历史反映出民国时期混乱局面下的民族心态,民众的无知和官方的腐败共同促成了文物流失的局面。当时的僧侣、古董商和地方政府官员,为谋取私利,不惜损害民族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弥勒佛说法图》为例,这幅珍贵的壁画原本属于山西兴化寺,因寺院年久失修,被僧人私自剥离,准备出售。中华圣公会传教士怀履光得知后,通知博物馆馆长柯雷利,以5000大洋购得,将其分割为63块运送至多伦多,再由美国考古壁画专家精心修复,使之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兴化寺的另一幅巨幅壁画《过去七佛说法图》原计划也被售往国外,幸亏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及时出手,以4000大洋的价格购回,但却一直封存于故宫偏殿,鲜为人知。而翻修过的兴化寺毁于抗日战争的炮火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20世纪初期,大批中国文物流失的原因在于内乱频发,封建统治下民生凋敝,民众普遍处于无知和麻木状态,而掌控文物的人要么愚昧无知,要么贪婪无度,唯利是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阀时期,许多军阀为了筹集军费,大肆盗掘古墓,导致大量珍贵文物毁坏流失。例如,陕西军阀党玉琨盗掘了宝鸡斗鸡台的周秦古墓群,北平孙殿英炸开了慈禧墓,毁坏,偷盗,政治的动荡毁坏了无数文物。怀履光在1925年至1934年间,为安大略博物馆疯狂采购文物达8000多件,撑起来加拿大中国展厅的半壁江山,主要收集地点为河南洛阳平乐镇金村,当地地下墓葬被发掘后,引发疯狂盗掘和贩卖狂潮,怀履光成为最大买家,金村文物几乎全部流失海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期间,中国大地上各种内乱频发,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内战,抗日战争,中国大地上炮火连天,民不聊生,多少文物毁于战乱,毁于势力的抢夺人为的破坏或火灾自然灾害。例如,北京清漪园昙花阁被英法联军焚毁,河南嵩山少林寺鼓楼被冯玉祥的部下烧毁,江苏徐州城南门在侵华日军的炮火下被破坏,明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在太平天国内讧中毁坏,福建厦门普陀寺大悲殿则因香火引起的火灾而毁。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了文物的损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战争的残酷。建国后又经历十年浩劫,寺庙佛像被砸,坟茔被扒,文物被毁无法统算,许多文物毁于那场疯狂之中,而金村文物国内现今仅存三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令人唏嘘,愚昧无知的兴化寺僧侣、贪婪的古董商、唯利是图的中国政府官员,甚至连守护敦煌藏经洞的王道士,以及那些出卖祖先遗产的后代,都扮演了可耻的角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博物馆一楼,有一座完整的古墓入口,底座为八角形裙石,配以精美的雕刻,还有文武石像和石骆驼,整套墓室摆设齐全。博物馆内一张旧照片显示,卖祖坟的人在坟墓照壁前被拍下合影,这一幕留下了永久的耻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安大略博物馆馆长联系克罗夫茨想要在中国收购一套古陵墓,这一过分的要求令克罗夫茨很苦恼,要知道在中国挖坟掘墓的事是断子绝孙的勾当,谁还会出卖自己祖宗的坟墓呢?克罗夫茨一直在天津商行做皮货生意,暗地里也一直为安大略博物馆收购文物。当这一消息放出后,在1919年有两个中国人找到克罗夫茨,要卖掉自家祖坟,这才有的后面的那些故事,祖大寿的祖坟,石像,照壁全部运往了加拿大。至于究竟卖出者是不是祖大寿的后人,已成为争议话题,但这并不改变祖大寿祖坟被迁移至海外的事实,成为了异国他 乡的陈列品,每天吸引着众多游客参观,成为海外门票收入的一部分,这是辽东悍将祖大寿始料未及的结局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馆中每一件中国文物旁都附有英文说明,即便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的游客,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例如,一尊笑容可掬的女菩萨像,在我看来应是一位皈依的女居士,而左手拇指和食指有戒指应是说明属于寡居独身,后皈依道门。这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直观的看法,不代表正确。在英语说明中,对于这尊菩萨的解释较为抽象,即使是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中国人也可能感到困惑不解。安大略博物馆对于这尊菩萨像的解释是在道教雕塑中,女性神灵通常出现在雕塑群中。这位优雅的女士,身份尚不明确,左手拇指和食指佩戴戒指,有穿孔的耳朵,表明她曾佩戴过金属饰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家的不同,宗教的不同,对于文物的解读有不一样的理解,但就宗教大义来说,中西方有共同之处——都强调爱、仁慈、宽恕等道德价值观。例如,基督教强调爱上帝和邻人,佛教强调慈悲为怀普渡众生,道教则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中西方宗教虽表达各异,但都认同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对于幸福的追求,对于自由的追求是共通的。这些追求反映了一种内在的道德力量,驱使人们向上向善,寻求灵魂的提升与升华,对于宗教艺术美的欣赏和追求是相通的。这些属于人类文明的地球至宝,它们的美是穿越国界,穿越宗教,征服了无数民众的审美。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这些远离故乡的文物和雕像,一旦脱离本土文化土壤,其原有的文化韵味必然大打折扣。不论是文物还是个人,失去故土的根基,其内在价值和意义都将受到影响。在异国他乡,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重新阐释和理解的过程,有时难免出现偏差和误解,但是它们仍然以另一种形式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为全世界提供了了解东方文明的窗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物只要现在还保留完好对中国人民,世界人民都是幸运的,对文物本身也是幸运的。文物需要在文明的环境里更安全,我们自己毁灭的文物太多了,这些流失出去的文物,哪一个不是出自自己人的手呢?希望我们的民族真正强大起来,那个时候整体的看法做法就会是不一样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需要以开放并容的心态,促进各国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让世界更加多元和谐。同时,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增加文物的展览,防止非法交易和走私活动,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和完整,让后人能够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好的弘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作为一家世界级的文化机构,不仅承载着收藏、研究和展示全球文化和自然历史的重任,更重要的是通过展览、教育项目、研究工作以及国际合作,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和社会现象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社会进步和创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