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青绿》里的生命繁华/写在夏儒静散文集出版之际——新华社高级记者张建松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7 年,第一次见到夏儒静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一个悲伤的时刻。 深秋,上海,在夏儒静老师大哥新华社的办公室。 她默默地坐在大哥工作的工位,清理着一个个塞满资料的抽屉,不时擦拭着夺眶而出的眼泪,忍不住小声抽泣。 抽屉角落里有一本小小的万年历,她思索片刻,轻轻地拿起来,小心翼翼地放进自己的贴身衣袋,仿佛要留下永久的念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一年,夏儒静老师的大哥英年早逝,生命在 49 岁戛然而止。仿佛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从璀璨到寂灭,短暂而辉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夏儒静老师的大哥名叫夏儒阁,是一名新华社记者。 我是夏儒阁老师生前所带的最后一位实习生,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也成为一名新华社记者。 恩师的人生与我的人生交集只有短短半年,对我的影响却是一辈子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生命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6 年后,在夏儒静老师的著作《一抹青绿》里,我看见了恩师年轻时代的人生点滴足迹,感悟到恩师人格魅力和记者风骨形成的缘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家风淳厚,兄弟姐妹五人,在家里排行老三,前面有两位姐姐,后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夏儒静就是他最小的妹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的父亲在子女心目中,“就像耸立的一座山,始终是那么的伟岸挺立。” “不给组织添麻烦,也不愿给子女添麻烦。” “自小生长在农村,他种过田、学过木工,十几岁参加革命工作,曾经当过人民公社书记,做过县属企业负责人,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砥砺出一种人格的坚韧。” “母亲在她的生命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也没有轰轰烈烈的重大奉献,只是用一颗炽热的心,去温暖和呵护身边的每一个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恩师就像他的父亲一样,身材挺拔,长相英俊,风度儒雅;也像他的母亲一样宽容敦厚、温暖良善,令人如沐春风;他对事业坚忍执着,同样不愿给组织添麻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在病榻上,恩师曾对前来探望他的弟弟说:“你种田,一粒米是一滴汗;我写作,一个字是一滴血。”为了挚爱的新闻事业,他不顾身患重病,长年透支着生命,直至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党的十五大开幕前夕,因长期过度劳累,连续几天感冒发烧,他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 当天夜里,两次在家昏倒,把一颗门牙都磕掉了。 醒来之后,却怎么也不肯去医院。因为第二天,约好了到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十五大的配合报道。 恩师的爱人见实在无法劝阻,只好心疼地陪护着他一起去采访。 他们颠簸赶到闵行开发区,与干部群众一起收看了十五大开幕式实况转播,再组织有关人员座谈,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才往回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恩师靠着顽强毅力支撑了全部采访,一回到家就瘫倒在躺椅上,再也没有力气写稿。他就对爱人说:“我讲,你来写。”就这样,他耗尽心血,完成了一生中最后一篇报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天深夜,严重的肝硬化引起上消化道静脉破裂,他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继而昏倒,被紧急送进医院。 从此,再也没能回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位优秀新华社记者的骤然离去,令人无限悲痛。 还记得当年为恩师送行的上海各界人士,挤满了殡仪馆的里里外外。 我将他的事迹写成稿件《一个字是一滴血》,发表在当年的《人民日报》 (华东版),引起很大社会反响。 此后,新华社党组作出决定,在全社范围内开展向夏儒阁同志学习的活动。 我和恩师的爱人曾专程到北京,给刚刚踏入新华社大门的学生们讲述他的事迹和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恩师的爱人名叫朱宗英,是一名上海知青,来到恩师的家乡江苏建湖,与他相识、相爱、结婚,两心相契,伉俪情深。 他们深情与眷恋的一幕,曾令我深深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恩师临终的前一天。 他已经骨瘦如柴,平静单薄地躺在病床上,也许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他一直紧紧地拉着朱宗英阿姨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连连说:“不要走,不要走!”当时因为医院要办理一些手续,需要朱阿姨离开片刻。 多少年过去了,这两双手紧紧相握在一起的画面,就如同电影镜头一般,牢牢定格在我的脑海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一抹青绿》中,我看到了他们年轻时相爱的模样,看见了他们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两颗心永不分离的爱情之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哥哥的第一个暑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记得那一年,小英姐从上海买了件百褶长纱裙给我,松紧腰的,那蓝底小白花非常好看。因为太长,小英姐把裙子两侧拆开一段,两只胳膊伸出去,松紧腰做领口,变成一袭无袖连衣裙,洋气极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晚饭后,我美美地穿着小花裙,一手牵着哥哥,一手拉着小英姐,去河边散步。 累了,我回屋睡觉,母亲让我和小英姐同住一间。 哥哥和小英姐就在房间的书桌前坐着说话,从知青点,到大学校园,同学,朋友,亲人,读书心得,理想,未来……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悄悄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我懵懂地想,这大概就是爱情的模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哥哥的第二个暑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小英姐要回城了,父母打算暑假里给哥哥举办婚礼。 记得那个夏天,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忙了一个多月,小英姐还忙里偷闲,帮我那件小花裙加了两根宽肩带,摇身变成背带抹胸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晚上,看着那贴着大红喜字的窗口透出的灯光,听着那熟悉的声音,我心里有种莫名的失落。 这个夏日,仿佛我是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哥哥的第三个暑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差不多同时收到了哥哥、嫂嫂分别从北京、上海寄回家的信。 嫂子即将临产,哥哥暑假准备直接去上海了。 嫂子在信中还提到,一年未见小妹,又长高了吧,那条小花裙,该还原成半身裙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正值盛夏,太阳热情得让人不知所措,那天突如其来下起了一场大雨,调和了盛夏的酷热。 丁零零,邮递员的自行车铃声悦耳动听,电报上“母女平安”四个字,我和母亲看了一遍又一遍,仿佛听到了一声声婴啼。 雨声滴答如天籁,这美妙的婴啼应该是给大自然音乐唱了最美的和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哥哥的第四个暑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他决定去新华社新疆分社实习。 哥哥已经正式向学校递交了申请,要求毕业后去新疆工作。 父母在江苏,他可以选择到江苏工作,妻儿在上海,他也可以选择去上海工作。 然而作为党员、学生干部的哥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这样的选择,赢得了全家人的理解,也得到了父亲和嫂子的大力支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我给哥哥写了封信,寄去一张照片。 照片上,我的那件小花裙快到膝盖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哥哥给我寄回了许多书籍,随信也寄来了一张照片。 照片是黑白的,但我想,哥哥身后的那片草原一定是绿色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夏天的绿,经过了秋的腐蚀,冬的风化,春的孕育,变得那样娇艳,似乎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它的越发茂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摘自《缤纷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匆匆,如梭如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6 年的时光,仿佛弹指一挥间。 曾经沧海难为水,恩师的爱一直占满朱宗英阿姨的心。 她孑然一身,和女儿、女婿、小外孙们生活在一起。 她为恩师精心选择了一块长眠之地,设计了一座造型独特、寓意深长的墓碑。 灰白色大理石墓穴上,镶嵌着一端他生前最喜欢的歙砚、用洁白大理石雕刻的稿纸和毛笔。 黑色大理石墓碑背后,镌刻着单位同事写的一副挽联:“倾一腔热血携两袖清风默默以辛苦为乐,采四方风云写无尽华文时时凭真诚敬业。”恩师墓前,还摆放着我送的一个黑色大理石花瓶,历经岁月风霜的日夜洗礼,早已经泛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 26 年来,我从不敢忘记恩师的教诲,沿袭着他未竟的事业做一名新华社记者,“走南闯北”一直耕耘在新闻报道一线。 有幸成为新华社历史上首位赴南极采访的女记者、首位抵达北极点采访的女记者、新华社首次以“钓鱼岛”为电头播发电讯稿的采写者、我国历史上首次公开发表的钓鱼岛巡航照片拍摄者、我国新闻界首位当选“年度海洋人物”的记者。 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我的记者证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能有几回搏? 我想用我的拼搏奋斗,不负恩师当年的教诲之恩,不负自己的青春韶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职场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当青春韶华日渐流逝,当年过半百已能望得见职业生涯的尽头,退休以后的人生下半场将是怎样一番模样? 仿佛冥冥之中的安排,恩师的妹妹夏儒静老师给我送来了她的著作《一抹青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26 年未见,我很高兴她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活得丰富而充实、通透而精彩。 恩师在天有灵,也一定会对自己小妹幸福而认真的生活备感欣慰。 品读《一抹青绿》 ,我好喜欢她的一首诗《我没有那么沧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我没有那么沧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难忘的事儿何止两三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我曾经心系选民把那人大代表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我曾经披红挂彩把省三八红旗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我也曾脱产两年到南大学习进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常常聆听专家学者给我们把课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我没有那么沧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二线后,依旧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学写诗词填歌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丹青涂鸦心欢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国画入选江苏新人新作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报章杂志偶尔登点小文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正如夏儒静老师所说:人的一生,投入和放弃,付出和索取,都将刻在我们心头,写在我们的脸上。 当我们不再年轻,岁月的年轮给我们镌刻下深深的记号:那就是难以抹去的沧桑。 虽然沧桑是一种美、是一种成熟、是一种人生经历,但我也想和夏儒静老师一样,尽管额有皱,鬓染霜,依然要大声地说:我没有那么沧桑! 人生路上有悲有喜,所遇之事有好有坏,我也更愿意让“喜”和“好”长留心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同样的,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更使得我对《一抹青绿》一读倾心,再读回味悠长。 在书中,夏儒静老师不仅用优美的笔触,记录了她眼中的四季芳菲,还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中,感受到了诗意的美。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暴雨过后,天空呈现大块的云朵,犹如飞船一样慢慢飘来。 那些云儿真叫人着迷,丝丝如流苏,朵朵似棉絮,一片片湛靛蓝连着一片片高级灰,织着,染着,又渐次散着……大雨过后,高颜值的天空,惹人心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白云下,用木头搭建的绿色长廊,一丛丛凌霄攀缘着,伸展着,一朵朵粉嘟嘟的花,掩映在滂沱的绿意里,开得恣意热烈,在这雨后的傍晚,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接下来,它们将承包整个夏天的浪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快乐不需要多么丰富饱满的内容,一朵花,一缕光,一片云,一杯酒,一段文字,刹那芳华。 看景,赏花,画画,写字,记录这琐碎的小日子。 常常,与朋友聊天;偶尔,与志趣相投的老师,有些雅致的小活动。像今天,与圈内大咖们一起参加公益性书画笔会,如此,岁月静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摘自《快乐不需太饱满的内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我想静静地听雨,听雨的柔和。 一滴一滴,敲打着窗户,像一曲古筝,弹出天籁之音,轻轻地抚过万物,一切生命便有了活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我想静静地听雨,听雨的狂暴。 一串一串,瓢泼倾倒,泻在屋顶,击在地上,像摇滚歌手,霸气侧漏地吼着歌。霸气侧漏的还有这新装修的房子,楼梯转身台吊顶处,滴答,滴答,滴滴答答,总是响个不停,墙布湿了一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装修公司说,建筑时楼顶防水没做好。 开发商说,这已过了保质期。 抖音上那个堵漏王信誓旦旦说,不砸不拆,一针补漏,还是不管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我静坐在楼下,且听着这雨后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摘自《我想静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只有盛满了诗意的灵魂和强大宽容的心态,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有些“一地鸡毛”的房屋漏水的烦恼中,写出如此细致入微的诗意话语吧? 无数生活的琐碎犹如岁月的尘埃,经年累月降落堆积在我们的心上,让我们感受外界的心灵蒙尘,让我们看世界的眼睛不再澄澈。 但正如夏儒静老师所说:“即便是在慢慢老去,只要永葆童心,我们就会永远年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永葆童心,需要一边在岁月的怀抱里长大成熟,一边对抗岁月遗留的冷漠世故;需要一边积极投身到一个个内卷旋涡,一边还能抽身站在旋涡之上冷静观察不被裹挟;需要一边花费心思追逐世俗的欲望,一边还能抵抗人性的弱点适可而止;需要一边深谙儒家的入世之道拼搏奋斗,一边深谙道家的出世之道融入大自然,回归到人类的来处,做一名“大自然的赤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就像夏儒静老师拿起画笔,这些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也时常拿起相机,拍摄了许多大自然的微距美照,在许多人肉眼忽视的地方,用微距镜头虔诚地记录下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美好世界。 在品读《一抹青绿》过程中,我时常感到她笔端流淌的美文,与我拍摄的那一幅幅美照,是多么契合啊。 深有一种灵魂上的知音之感! 以至于第一时间就想到用我的照片,为她的著作增光添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夏儒静老师说:自然界的季节转换也有着“起承转合”的过程,且生动鲜明。 “起”如同春天降临人间,莺歌燕舞、流水潺湲、山花烂漫、芬芳四溢;夏的花木繁茂、枝条婆娑、绿树成荫,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是“承”;秋天禾稼已熟,稻穗飘香,田野一片金黄,等待收割,是“转”;冬的万物敛孕,是“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夏儒静老师在《一抹青绿》里记录的退休后生活状态,不也正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她在书中说:“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 要变到所能达到的最好/ 犹如瓜果成熟,焰火腾空/ 舒缓地释放出最后的优美/ 最后的香与爱意/ 最后的,竭尽全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她身体力行,退休以后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她说:“从加入女性创客公益汇的第一天开始,我感觉找到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从前认为作为一名退休人员,觉得只要把家里都处理好了,那便是我所有的事。 自从加入公益汇以来,我感觉有一束光点亮了我的梦想,我还可以为这个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在社区,当看到银发老人真诚笑脸的时候,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当听到孩子们充满希望的读书声的时候,我便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热爱的阅读和书画事业,奉献一生的努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人来到地球上的生命如此宝贵,人生的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曾经让我苦苦思索。 长年出海,漂泊航行在远离人烟浩瀚无际的深海大洋,让我学会换个角度看地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换个角度看地球,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实更应该叫“水球”,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水球”大大小小的岛屿上。 北半球有两个连在一起的大岛叫“欧亚大陆”,南半球有一个与此相连的大岛叫“非洲大陆”,还有一个孤独的大岛叫“澳大利亚”,西半球有两个手牵手的大岛叫“北美洲”和“南美洲”,地球最南端还有一个冰雪覆盖的大岛叫“南极洲”。 诸多大岛的边缘附属了许多小岛,如此而已。原来,我们都是地球的“岛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换个角度看地球,让我猛然警醒:原来,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如此狭小。 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 71%,我们脚踩的大地如此有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爱环境、保护地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换个角度看地球,还使我幡然感悟: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中的传奇;我们每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己的生命。 在生命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匆匆过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类在地球上创造的文明,就是无数匆匆过客的智慧结晶。 在有限的人生中,我们用自己所有的情感品味生命的存在,用自己所有的智慧推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哪怕只是一丝一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也许,这就是我们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意义,就是人生的终极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个人来到地球上,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生命有长短,但无论是谁,我们都可以像夏儒静老师所说的那样:“在自己热爱的小世界里,做那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无论这个“小世界”有多小,我们都可以给予他人温暖良善,在人际交往中传播正能量,在这人世间留下美好的情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不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一抹青绿》里我看到了生命繁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华社高级记者 张建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3 年 8 月写于上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