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住烦了的地方,到别人住烦了的地方住去。这话虽说有点道理,但也有点消极。</p><p class="ql-block"> 我去过西藏,那里氧气稀薄,人极虔诚,海拔极高,人称第三极,去过一次就忘不了。我在七月份去过海南岛,那里是祖国极南,谓之天涯海角,夏季极热,那太阳光都白得耀眼,能晒脱皮。</p><p class="ql-block"> 我对旅游的体会是,一般的景区旅游留不下什么印象,反而越是特殊,越是难得,越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2016年,我在十二月初去黑龙江省的“中国雪乡”看雪。去东北旅游,去早了,雪还不厚,但过了十二月,那边就是极寒天气了,零下四五十度,都六十多的人了,说不担心那是假的。我们作好了各项备寒准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趟确实去对了,去值了。</p><p class="ql-block"> </p> <h3> </h3> <h3> </h3> <p class="ql-block"> 千里冰封黑龙江</p><p class="ql-block"> 飞抵哈尔滨,刚下过雪,但地上积雪不多。一见到雪,我们这些南方人立马就高兴了。当天当地最高气温零下十三度,最低零下二十二度。由于身上从头到脚全副武装,下了飞机,我身体并不觉得有多冷。上了交通车,我有意尝试着脱去手套,用空手去把握那车上的钢扶手,不到几秒钟就冻得直疼。</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团队参观俄罗斯城,俄罗斯城就在黑龙江江边上。来到黑龙江江边,“我的家在那东北松花江上”,唱了几十年的歌,如今真的到了江边岂能不去看看?。我心不在焉的跟着导游在“城”里面转了一下,就赶紧越过江边大堤,与老太婆一块走到了黑龙江江面上。呵!此时的江面巳完全封冻,江面就象一块远接天边的巨大的冰场,江面上没有船,也没有人,空旷旷的。亲身体验这“天辽地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心中无限感慨大自然的壮美!</p><p class="ql-block"> 一阵阵寒风嗖嗖吹过,江面卷起一股股细雪,如扬尘般在江面旋转翻滚,打在脸上生疼生疼。呆了不到十分钟,就感到身上厚厚的专备棉衣竟如同薄纸一般,寒风直穿瘠背,只好赶紧的照了几张相,溜之大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亚布力滑雪</p><p class="ql-block"> 亚布力滑雪场是全国最大的最有名气的室外滑雪场,地属尚志市境内,距哈尔滨193公里。冬季的亚布力白雪皑皑,眼前是一望无垠的雪世界。亚布力滑雪是旅行社赠送的项目,但滑具需租用,初学滑雪的还需要请教练,每人两百元的教练费须自付。我们年龄大了怕摔跤,最说学会了回家也冒得雪滑,其初心就是来看雪的,又不是来滑雪的。于是选择一饱眼福,在一旁瞧瞧热闹,沿雪场上下步行一周,算是到此打卡。在返回的车上,得知同行一年轻女性在滑雪时不谨摔倒,被送去医院救治。心中暗自庆幸我俩的决策是对的,人老了,切不可逞能!</p> <p class="ql-block"> 二浪河子的时代转化</p><p class="ql-block"> 从亚布力继续北行约三小时,临近傍晚,按行程车行至二浪河子夜宿。二浪河子是当年的一个知青点,只是“知青不知何处去,雪花依旧笑冬风"。现在的二浪河已成了去中国雪乡的必经之道。到达这里,应巳进入牡丹江市地界,接近雪乡,地上的雪已经很厚了。一片白色的雪世界,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又彩画似的涂上了一层金色。远远近近的几栋民居屋顶上,几竿炊烟袅袅上升、缓缓飘移。这样的美景在家时只能在画面上看到,如今亲临其境,欣赏着这怡人的东北乡村晚景,再美美地睡上一晚从未体验过的东北暖炕,在里外冰火两重天中回顾一下当年的知青生活,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旅游最重要的是心态与心情</p><p class="ql-block"> 车子继续北行。在车上地接导游向我们宣布了一个重要的行程征询。她告诉我们:车子将很快抵达本团行程的终点一一中国雪乡。但你们千里迢迢而来,多是第一次来,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如果单去雪乡那么个小地方,就会错过许多景点,留下终生遗憾。她向我们推介了一捆绑自费项目,包括马拉爬犁、滑雪、东北民宿、白桦林、雪地摩托、大秃顶子山、林海雪原(威虎山)等九个小项,打包优惠价为二千元。要求我们尽快协商确认,否则来不及安排。听了导游诚恳而富有想象力的推介,游客们议论纷纷,好说歹说的都有,但其实内心还是很想去看看的。俗话说得好,跪都跪了,还怕多这一拜?!正在群龙无首之际,一湘潭老妹很是能说会道,自告奋勇与地导交涉,说我们很愿意配合,但我们都是些退休下岗职工,口袋里冒得几个钱的。在她的努力下,最终将价砍到了1200元包干。于是皆大欢喜,继续行程,虽不好说是双赢,但也免去了一番尴尬,保留下了一份好心情。旅游在外,心态好才心情好,心情好了万事大吉!</p> <p class="ql-block"> 黑土地与马拉爬犁</p><p class="ql-block"> 旅游车经过一处巨大的温度计标志牌楼后,便很快抵达一乡村。下车后,十几辆马拉爬犁早在此等侯。车夫们多为老把式,其穿戴比起我们这些南方游客来更显夸张,清一色的翻皮皮袄和大毛皮帽,将身子悟得严严实实,腰间曲一红腰带,手持马鞭一挥,“达”!马车就拉着我们飞快的滑行在雪道上。沿途犁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车辙,露出里面黑油油的黑土地。103万平方公里肥沃的东北黑土地,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宝贵资源。想必到了夏季,这里一定是“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马爬犁载着我们一路观赏挺拔笔直的白桦树林,体验了篱笆院内的东北民宿风情,历史与现代相伴,穿越了现在演译的威虎厅。</p><p class="ql-block"> 感触最深的要算步行穿过一段林海雪原。年轻时看过小说《林海雪原》,对书中描述的雪景森林充满想象。“只有感觉到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理解它”。如今心随眼动,就不止是一次简单的自然观景了。原始森林中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枝上积满了厚厚的雪,美丽极了!不经意,领路人顽皮地摇动大树,顿时满天雪花就纷纷扬扬地洒满游客全身,大家豪无责怪之意,反而激扬起一路的欢声笑语。路边的积雪最深处超过半个人身。同样是雪,但北方的雪与南方的雪大不同哦。我们熟知的南雪,一捏成团,一踩成冰,雪与冰的转化很快。人们喜欢雪但不喜欢冰,雪给人带来欢愉,冰却给人们带来不便甚至破坏。而北雪的特点就是干,如干粉一般,越积越厚,最深可达二米多。因为干冷,其雪难以捏成团,也不容易结冰,路上汽车依然正常行驶。汽车驶过,后面扬起一片雪尘,如同南方的灰尘一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攀上雪墙就是大秃顶 </p><p class="ql-block"> "你慢点开吧!年纪大了怕颠",我们坐在雪地摩托车后座,双手紧紧的拉住扶手,对雪地摩托司机大声喊道。但司机好象冒听见,反而开得更冲。摩托车在森林雪地中左冲右突,不过十来分钟就顺利冲上了大秃子山腰的空坪。这里距山顶还要向上攀爬一段距离,两条路,也是两种选择。或就近从一陡峭的雪墙上攀上去,或绕道右边从人行玻璃拱道走上去。鬼使神差,我们竟不加思索地选择了攀墙。有人说人老了要三个忘记,要忘记年龄,忘记恩怨,忘记疾病。但应当是指的心态呀,哪有真忘记的!面前雪墙足有五六十米高,现在回想起来都挺恐怖的。好在已有多人在前面踩路,鲁迅先生说: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手脚并用,我们竟然也有惊无险地攀上了山顶。山顶是一块十分开阔的雪地。站在山顶,极目远晀,四周群山环绕,好一派白茫茫的北方风光。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此时此景,亲身体验着伟人山高人为峰、大气磅礴的豪迈心境,我自觉心旷神怡,由生无比感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国雪乡 </p><p class="ql-block"> 本次行程的终点站到了一一中国雪乡。其实这里原本是一个叫双峰林场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因湖南卫视的一个叫“爸爸去哪儿"的系列亲情电视片,来这里制作节目之后而名扬天下。叫她中国雪乡名符其实,这里的地势低洼,形成雪盆地。雪厚实,干躁气候使得雪越积越厚,最深积雪可达2.4米,积年不化,挂在树梢上,堆在建筑上,有的象书本,有的象蛋糕,有的象蘑菇,形成阿娜多姿的形态。雪乡所有的房顶都堆满几十公分的雪,有的因房间里生火做饭,致使屋檐下悬挂着巨大的冰棱。因不断铲除房前道路上的雪,就在道路两边形成两三米高的雪墙,尉为壮观。到了夜晚,洁白的雪在各种彩灯的映照下,更加绚丽多彩。从当年九月末开始一直到来年的五月,下雪期长达九个多月,积雪期也长达7个月。随着游客逐步增多,这里就成了我国一个独特的冬季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确实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