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吊刘公岛东泓炮台

白头醉翁

<p class="ql-block">  今年9月23日,我和老伴登上了心驰神往的刘公岛,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东泓炮台。</p><p class="ql-block"> 在等待了难奈的三天后,勃海湾终于风平浪静,驶往国家AAAAA级景区刘公岛的游轮启航了。</p><p class="ql-block"> 当我和老伴赶往景区码头,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和老伴随一队长长的游客队伍鱼贯顺利登船,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游轮一声长鸣,伴以海鸥悦耳的鸣叫缓缓启航了,迎着习习海风,迎着东方天际那一抹朝霞,也迎着隐约可见的刘公岛,隆隆向前驶去,船后犁出一道优美的白色浪花。</p> <p class="ql-block">  走下游轮,迎面是一尊象征着刘公岛历史文化的船锚雕塑,面对大海傲然耸立,对刘公岛景区颇有画龙点睛之妙。</p><p class="ql-block"> 雕塑底坐上的文字介绍了刘公岛简况,面积3、15平方公里,战国时即有人居住。相传东汉末年皇子刘民漂泊至此,扶危济困广施善行,故名刘公岛并沿袭至今。</p><p class="ql-block"> 1888年,北洋海军在此成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北洋海军在此覆灭,痛闻天下。</p><p class="ql-block"> 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两侧草木葳蕤的柏油路,我们来到了刘公岛东泓炮台。一门漆黑的威风凛凛的1880式24厘米口径德国克虏伯大炮,斜向蓝天面朝大海,依然展示着当年的英武与不屈。</p><p class="ql-block"> 大炮也许并不知道130多年后的今天,自己早已完成了悲怆的历史使命,成为国人瞻仰、凭吊、立志的教材。</p><p class="ql-block"> 东泓炮台位于刘公岛东端,于1891年建成。在甲午战争威海卫战役中,曾重创日舰多艘,炮台设施遭严重毁坏。</p><p class="ql-block"> 看得出,每一位游客的心情是沉重的,没有欢声笑语,只是默默地与大炮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晚清时期,清政府为应对来自海上侵略,开始了大规模的海防建设。在海岸线的要塞上建筑了大量炮台,形成了刘公岛、威海湾南、北两帮三大堡垒群,使威海卫成为一座防卫森严的军港要塞。</p><p class="ql-block"> 据传,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曾五度亲临威海卫,勘查海防工程,校阅北洋海军。</p><p class="ql-block"> 对李鸿章,曾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庭统治,主持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等,历史上曾评价为十恶不赦的汉奸、走狗、大卖国贼等洗涮不清的恶名。</p> <p class="ql-block">  从东泓炮台下来,不远处便是依山而建、呈半地下式东泓炮台展馆。走进地下军事指挥机关及兵营,发现均为花岗岩料石砌筑,拱卷型顶。东西两条通道与地面炮位相通。战时,炮兵经由坑道可快速到达炮位。</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使游客宛若走进战火纷飞的时空隧道,将自己与炮台融为一体,一起经受着战争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转眼,130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硝烟散尽,故垒犹存,废墟无声,警钟长鸣,史鉴不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