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京遍地是文化古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游不全,既便是游全了,也不一定知道全。北京古迹多,故事更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这北京遍地是古迹,如何处理这古迹的保留和现代的建没,是个难以调和的巨大矛盾。当初梁思成建议全面保存古迹,另择地建没新都城。从文物保护角度看一点毛病也没有,但毕竟是一孔之见,书生意气,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试想一穷二白,怎么另建?最后还是陸续拆掉了很多古建筑,才有了今天北京的样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楼大街是留存古建筑多且较典型的一条古老大街,主要景点有钟鼓楼,南锣鼓巷,烟袋斜街,等主要景点,是外地游客和老北京人常来常往的地方。这里保留下了很多的老建筑及老故事,在小巷中行走,顿感回到了老北京城,寻找北京城里古老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钟鼓楼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不断修缮,方留存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第一次到这里还是上世纪,借大串联的机会,跑上跑下看个遍,整个建筑群都灰头土脸,老旧不堪,不觉新奇,也没什么震动。第二次去己经是五十年后了,爬不上去了,只在外面走走,吃了串北京冰糖葫芦。第三次去是和年轻的朋友一块去的,我坐在外边树下休息,年轻气盛的朋友们跑上跑下去看。北京的古迹太多,故事也太多,看不过来,听不完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人看钟鼓楼是看热闹,心里还嘀咕,这古人可真卖力气,修了这么大的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人是用来计时的,凡能听到钟鼓声的地方都借力了,可见历史上钟鼓楼的功用还是不小的,人们的离不开它。怪不得历朝都出巨资修缮,不是为了保存遗迹,而是为了使用和准确计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钟鼓楼的保护的很好,好象新建的一样,在闹市中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我们己经来过几次,不只看钟鼓楼,更要看钟鼓楼周边的小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烟袋斜街就在钟鼓楼的身边,街道不宽,也就二百多米长。别听名字土里土气不起眼儿,这可是古运河边上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卖烟具,文玩字画,装裱字画,被称为小琉璃厂,听这名字就能猜出当年的热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有水运衙门的遗址,清朝的两个王爷住在这里,大收藏家张伯驹住在这里,梅兰芳也住在这里。街上有故事,每个宅院里都有故事,想了解这些故事,闲走几次是听不全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京的故事太多,多的我们不知从哪儿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先有万寿寺,后有北京城,又说橝柘寺更早,在我们身边的和平寺更早,是唐朝尉迟公监建的,当地人叫花塔寺,那琉璃塔至今光彩夺目,这些都是比北京更古老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你一行六七个人,都是老人了,结伴走了五六年,到处寻找北京的故事。三年的疫情,我们在昌平区周边走了三年,也没看遍遗迹,也没听遍故事,何谈整个北京?北京的故事无穷无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寻找北京的故事,总想多看多听,走着走着,我们走散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守过边防的段治国,天生的铁脚板,又是我们的向导,离开他,我们好象没了方向了,他被孙子引到天津去了。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车轴汉子白景芟,一身的犍子肉,在我们队伍里是保镳的存在,和他在一块儿走遇到狼也不害怕,他也陪孙子读书去了。老姜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小孩,老姜却连得四个孙子,四个孙子把老姜栓住了,爱大山爱北京的老姜,每天奔波在学校,幼儿园,小区之间,心飞的远,身体半步也移不远了却,老姜越活越年轻。张振怀被老家的大山迷住了,每天都打听北京的故事,却舍不得离开老家。楊老师兴致勃勃的走北京看北京,老伴意外受伤,为了接孙子,为了护理老伴,也不能出行了。这些人都迷恋北京,迷恋北京的故事,不得己去讲自己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德杰是安德海的同乡,安德海住后安村,安德杰住前安村,祖上都是安家。从安德杰口中我知道了安德海在老家的很多故事。这里真是人杰地灵,安德杰在二十多年前就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他在北京的故事。二十多年了,光和我们来钟鼓楼就两次了,他个人不知来不多少次了,他迷恋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京的古迹游不过来,北京的故事听不过来,北京遍地是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德杰走累了,偕夫人到温泉解解乏,明天接着听北京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2px;">潘永彬2024.12于海伦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