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敕勒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敕勒川,阴山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苍苍,野茫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吹草低见牛羊。</p> <p class="ql-block">一、《敕勒歌》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流传于黄河以北地区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源自当时的一支游牧部族敕勒人,《敕勒歌》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远在魏晋时期,原本生活在东北大兴安岭的鲜卑人,因生活所迫,不断向南、向西迁徙。敕勒属于鲜卑的一个支派,随着迁徙的族群到达阴山南麓的大草原,在黄河河套东北一带(现山西省北部)定居下来。之后,来这里定居的敕勒人越来越多,此地就称为“敕勒川”。</p> <p class="ql-block"> 南北朝北魏时,敕勒在首领倍侯利的带领下,逐渐强盛壮大。北魏分裂后,敕勒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东魏。因长期与西魏争夺土地资源,丞相高欢于公元546年率大军攻打西魏。不料出师不利,损兵折将。在撤退回国途中,丞相高欢得了重病,军队将士更加萎靡不振。加之西魏散布谣言,说高欢中箭身亡,军队更是人心浮动,士气低落。高欢为了提振士气,鼓励将士们返回家乡,重整旗鼓,强撑病体设宴面见各级将领。宴会上,高欢请出倍侯利的曾孙斛律金将军,举杯高唱《敕勒歌》。雄壮的歌声,豪放的气概,打动了每一位将领,每一个士兵。丞相高欢拍掌应和,歌声从军帐中传出,传遍整个军营。全军将士高声合唱,军心大振,高亢嘹亮的歌声在天地间长久回响。</p> <p class="ql-block"> 秦末楚汉战争,项羽被刘邦死死围困在垓下。项羽舞剑高唱《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后仰天长啸“天亡我也,非战之罪”,自刎于乌江岸边。英雄末路,悲歌悲鸣,悲壮而逝。</p><p class="ql-block"> 西汉汉武帝时,打败了强大的匈奴骑兵,把匈奴族人赶到了阴山以北。《匈奴歌》在逃亡的族人中传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歌声凄怆,一路悲吟,最后消失于贝加尔湖一带。从此再无匈奴人。</p><p class="ql-block"> 敕勒人虽战败返国,《敕勒歌》激昂雄壮的旋律伴随着他们,最终返回敕勒川,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再次崛起,再次强盛。</p> <p class="ql-block">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代。随着历史进展的脚步,敕勒族人逐渐与汉人相融合,现已不复存在。敕勒族人连同他们建立的国家,早已被尘封在厚厚的历史烟尘中。而他们吟唱的古老牧歌《敕勒歌》,因一代名将斛律金和英勇不屈的将士们的传唱,经久不衰,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二、《敕勒歌》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敕勒歌》是一首草原牧歌,用直白浅显的语言勾勒出大草原的壮美富饶,展现出游牧民热爱生活的豪情。</p><p class="ql-block">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描画出敕勒族人安居乐业的地方。远处是高耸入云的阴山山脉,绵延不绝;眼前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宽广无垠,这是造物主赐予敕勒族人的生活乐园。</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穹庐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这里用现实生活中的毡帐作比喻,天空就像一个极大的帐篷,笼盖着广袤的大地,一直延伸至天际边。极目远眺,天地相连,眼界开阔,心胸豁达。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怡然自得。</p><p class="ql-block">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蔚蓝的天空高深邈远,水草丰美的原野一望无际。微风吹动,绿草如波浪般起起伏伏。牛群羊群在草浪中时隐时现,生机勃勃。美好的生活,豪放的心胸,敕勒川的牧民自由自在生活在这里,繁衍生息,世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敕勒歌》境界开阔豁朗,风格率直明快,生活气息浓烈,展现出游牧民族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p><p class="ql-block"> 这首低徊沉郁而又苍劲激越的牧歌,永久录存于中国文化史、中国民族史、中国音乐史的篇章里。</p> <p class="ql-block">三、《敕勒歌》的流传</p><p class="ql-block"> 一首民歌的流传,保留了一个古老民族的记忆。一位将军的慷慨高歌,使一首古老的民歌永世流传。</p><p class="ql-block"> 如今,《敕勒歌》传给了我们,我们将用深情、用歌声经典咏流传。</p><p class="ql-block"> 心随天地走,意被牛羊牵。</p><p class="ql-block"> 大漠的孤烟,拥抱落日圆。</p><p class="ql-block"> 在天的尽头,与月亮聊天。</p><p class="ql-block"> 篝火映着脸,醉了套马杆。</p><p class="ql-block"> 心随天地走,寻找那达观。</p><p class="ql-block"> 情缘在哪儿,姑娘问着天。</p><p class="ql-block"> 在天的尽头,与月亮把盏。</p> <p class="ql-block"> 唱着古老的《敕勒歌》,走进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放飞心情于天地之间,感受大自然赋予的自由;寄放意念于牛羊群中,感受万物同源的包容。</p><p class="ql-block"> 空旷的原野,回响着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多么的雄浑壮丽,动人心魄。</p><p class="ql-block"> 遥远的天际飘旋着诗仙李白的吟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么的浪漫乐观,沁人心扉。</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篝火烨烨,古老的敕勒人曾在此生息繁衍,安居乐业。篝火曾经映红他们甜美的笑脸,美酒曾经沉醉他们率真的心胸。他们挥动着套马杆,驰骋在辽阔的敕勒川。</p><p class="ql-block"> 传唱《敕勒歌》,如同走进了与天地相接的大草原。无拘无束,无思无忧。寻找那高远辽阔的豪情,粗犷雄放的英气。放下世俗的烦恼,超越世俗的困扰,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与的轻松愉快。</p><p class="ql-block"> 敕勒人啊,如今你在哪儿?寻觅你的足迹,追求你的豁达,体验你的快乐,同享你的美好。就好像多情的姑娘仰望星空,思念心中的情人。</p> <p class="ql-block"> 心随天地走,情为月亮牵。此时想起了宋代文学家苏轼《前赤壁赋》的章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p><p class="ql-block"> 遥望篝火映红的笑脸,向着大草原扬鞭策马。走进古老的敕勒川,走近古老的敕勒人,与大草原上的先民相约相会,举杯邀月一醉方休。我们将与我们的先民共同享用造物主赐予人类的宝藏——清风明月。</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用时代的声音,现代人的情怀,演绎更具时代感和感染力的《敕勒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