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初的周末,我们这群于近半世纪前毕业的福建师大外语系的同班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汇集在福州中心的山水大酒店。时隔数年同学相见分外温馨,大家相拥呼唤着熟悉的名字,仿佛又回到青春时代,然而时光和历练已将我们推进古稀之年,大家聊不尽的话题,借此美篇与未能参加聚会的同学分享我们的喜悦之情。</p> <p class="ql-block">1974年全班同学与柴彦衡老师和姜瑞章老师留影于上杭才溪乡老苏区的开门办学。</p> <p class="ql-block">1976年初与卢伟雄老师于鼓山涌泉寺</p> <p class="ql-block">山水酒店堂皇明亮的大厅迎接我们的到来。这次同学们远道来自香港,石狮,泉州,安溪,纽约,他们与福州赶来的同学在此喜相聚。</p> <p class="ql-block">在8日中午用餐的包间,大家一早相聚泡茶聊天,乐不可支!我们班的陈老大哥提早赶来看望大家,同学们忙着照相留影。</p> <p class="ql-block">应我们的邀请,外班的三位同学参加聚会,我们相聊甚欢。</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飞逝,看着这张1974年合影中的我们多么年轻!</p> <p class="ql-block">山水大酒店大堂的巨形寿山石见证了我们欢聚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原来八位女同学来了六位,想念另外两位姐妹,愿她们安好顺利!</p> <p class="ql-block">在半世纪前的合影中姐妹们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同学姐妹情深。</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的老大哥与闽南来的两位同学留影于寿山石前。</p> <p class="ql-block">8日下午我们加入游客的行列来到福州闻名的历史景点:三坊七巷,这儿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历史建筑古迹,许多晚清民国的名人曾居住此地,福州人会非常骄傲地将他们朗朗道出,如数家珍。</p> <p class="ql-block">走进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口的一座古民居,原来曾有三位闽籍名人在此住过,他们是林觉民(1887-1911),推翻满清王朝的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徽因,民国才女,建筑学者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冰心,著名作家。门庭里的林觉民雕像后是他的名言:为天下人谋永福。这名言也成了他母校福州一中的校训,激励学子们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p> <p class="ql-block">林觉民在临终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与妻书》成了中学生的必读,他的忧国忧民情怀让天下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林觉民夫妇雕像情深意笃,新婚不久的林觉民毅然参加起义,留下年轻的妻子与遗腹子。</p> <p class="ql-block">在三坊七巷的南后街留影。以南后街为主轴,西面由北向南的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南后街东面由北向南的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p> <p class="ql-block">走进衣锦坊的水榭戏台,我们禁不住赞叹戏台的优雅,此处每天定时举行闽剧表演,我们错过了,只能在此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參访黄巷的小黄楼,楼前的假山水榭仙气飘渺,别有一番意境,美得醉人。</p> <p class="ql-block">穿过小黄楼来到塔巷的二梅书屋,后进的园内华灯初上,高耸园内的荔枝树依然绿叶青翠,妙不可言,那儿的警卫自告奋勇为我们拍照,我们由衷感谢他的服务,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坐着休息,犹如老朋友排排坐,可爱至极。</p> <p class="ql-block">次日星期一上午,游人稀疏,我们在南后街石牌坊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两位姐妹同学站在郎官巷石牌坊下。</p> <p class="ql-block">南后街中段有棵爱心树,引来游客拍照,我们也来比爱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严复纪念馆门口,他幼年毕业于马尾船政学校,后又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回国后曾任北大和复旦大学校长,他翻译出版《天演论》,将生物进化论引进中国,他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儿时南后街盛行裱褙师傅工作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这铜像是中医在药行外为病人摸脉问诊。</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南后街位于澳门路口的林则徐纪念馆,他弱冠之年中了二甲进士,他是从福州走出去的民族英雄,1839年6月3日他勇气非凡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全力以赴对抗英海军的袭击。他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张“ 师夷长技”。在他为官的三十多年间足及十四个省份,为国为民奉献心力。</p> <p class="ql-block">“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抒发的此对子刻在进口石碑堂两侧石柱上,充分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中堂的林则徐塑像。</p> <p class="ql-block">林家后进花园里树木葱绿,楼台亭阁,假山流水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步入林家后花园,可见放鹤台和亭台水榭。</p> <p class="ql-block">从林则徐纪念堂穿越道山路可登上乌山,乌山进口处挺立着千余年历史的乌塔,塔身高耸好像三坊七巷的卫士,日夜守卫着这座文化历史名城:福州,它与东向的于山白塔遥相呼应,守护着这一方历史悠久,继往开来的美丽城市。</p><p class="ql-block">到此我们的三天聚会结束了,同学们又各奔东西,大家心中希翼着下一次的聚会,美好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同学们,各自珍重,下次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