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意义之能力

时间_断点

<p class="ql-block">孔子有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关于这段话最常听的解释莫过于:“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为人处世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p><p class="ql-block"> 而我在另一本书里看到了与之不同的解释,让我顿感豁然。 </p><p class="ql-block">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即到十五岁才知道下决心学习。 "三十而立",意即到了三十岁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 "四十而不惑",意即到了四十岁才不犹豫才不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意即五十岁也没达到目标,才知道这是天意。"六十而耳顺",意即到了六十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不生气,都无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即到了这个岁数才真正的得到了自由。阐述这段话的人并非书作者,而是他在书中提到的一人。那人还说自己以前读这段话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联系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突然有了顿悟。书作者听闻后表示极度赞同,遂记录并编写到自己的书里。对此,我也表示极度赞同,遂复制粘贴到这里,与大家共享。</p><p class="ql-block">老者的这段释义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让正处于黑暗与绝望之中的我看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光明。相较那些“而立”之人,我才是莫言笔下真正《晚熟的人》。 我好似一个灵魂拽着肉体拖走的物;时而走,时而停,时而悲,时而喜,时而想要一展宏图,时而又觉人生无望......太宰治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于是,他选择了离开。我又何尝不是呢,但我不能仿他,因为“人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有用的事。”而这件事,我还没有做,准确地说,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p><p class="ql-block">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名为《如何优雅的死去》的文章,可见我曾是认真思考过死亡的。不巧的是前几日一位被大众所熟知的作家突然离开,让我又一次联想到了“优雅”。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我刷到了一个视频,一景区,一男子径直走到围栏边翻身一跃,融入大海。这样的离开方式的确配不上“优雅”二字,但我似乎更加理解这样的方式。从他选择的地点来看,他的内心定是决绝且无望的,不留一丝生还的可能,也不想为世人留下任何的麻烦。他的坚决绝更像是人生的另一重优雅。我不知道人到了哪种地步才会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但我又可以几乎肯定地说,这种决绝的背后应是他生命不能承受的重。 </p><p class="ql-block">人生或许无意义,或者说,人生本就无意义,但我们可以给它赋予我们能赋予它的意义。书里说,“人活着终究是要有某种信念的,如果你不知道它是什么,那就先假设它是什么,让后再去验证你的假设。”书里还说,“想要拥有十级的人生,就必须先有十级的能力。”虽说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但当我真的一字一句地读到它时还是觉得震撼。人生无意义,我却在寻找它的意义。我缺乏的不是人生而是谱写它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