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工作使然,每逢年末岁尾必作年度总结。惯性难收,我虽退休,也且编撰以下图文作我的2024年度总结。</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心中,国画之美,犹如琴弦里的清音,拨动着柔软与共鸣的和弦;国画之美,犹如月光中的清泉,流淌着宁静与和谐的旋律;国画之美,犹如星空下的青山,显现着诗意与远方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2023年仲春,60周岁的我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岗位退休了。因为体弱,因为喜欢花草,更因为喜欢国画的唯美,我便以 “零基础” 的状态,在好朋友韦可琴老师的引荐下,我报名成为了邗江区文化馆“工笔花鸟班”的一名老年学生,跟随青年工笔画艺术家徐云霞老师学习工笔花鸟绘画技能。</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是我学工笔画的第二年。与2023年一样,这一年春学期的每周四,我都会按时走进邗江区文化馆花鸟班教室上课,风雨无阻;秋学期就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人人讲”平台和大家一起听课了。无论是现场上课,还是网络听课,我都认真做好笔记,并把自己做的笔记发在花鸟班的师生群——“云霞社工笔画”里,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遇到同学偶有笔记丢失、缺失的,我都会私下发给他们。</p><p class="ql-block">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p><p class="ql-block"> 快乐别人,幸福自己!</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春节刚过,我忽然就想学习描画我国的国花——雍容华贵的牡丹了。我的第一幅牡丹图——《洛阳红牡丹》经过较长时间的涂抹,终于在自恋中于2024月2日完成了。我喜滋滋地把她拿到课堂上请徐老师指点。徐老师指出了这幅图的许多缺点,老师的最后一句:“ 等于没有画。” 让我顿时醍醐灌顶: 工笔画不是简简单单的涂鸦,更不是稀里糊涂的填色。又听班上的优等生说: 你只要学会了画牡丹,其他的花儿就全都会画了。从此,我下定决心: 从今天起,我该跟牡丹较劲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幅牡丹图虽丑陋不堪,但我记得老师曾经教育我们的话语: 学习国画一定要有不怕献丑的精神。于是,我将她留下,放在此美篇里经常翻看,以不断告诫自己,提醒自己。</p> <p class="ql-block"> 宋画,一直被誉为中国书画的巅峰,一直以来与宋词相提并论,历经千年仍保持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我们的徐老师就是指导我们在临摹宋画中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能,领悟工笔花鸟画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便静下心来随着老师的进度踏踏实实地练习宋画。这是我在徐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新年第一次作业: 临宋画《山茶蝴蝶图》,2024年3月完成于扬州。在此之前,目之所及,山茶花皆是红色系列的。画完这幅画,我才知道原来这世界还有如此娇美的泛着淡蓝底色的白色山茶花。画画让我长了见识!</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的自选练习:《百合花与青花瓷瓶》 ,也于2024年3月完成于扬州。</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我手捏《百合花与青花瓷瓶》,拍摄于邗江文化馆。摄影: 花鸟班同学 管黎明。</p> <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我的《百合花与青花瓷瓶》在邗江区文化馆的画展上。</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徐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作业: 临宋画《仙杏依云图》 ,2024年4月完成于扬州。这枝红杏看似简单,实则花朵累累,形态各异,有含苞未放的,有含羞半遮面的,有强势盛开的;有正面对着画友的,有侧面对着画友的,还有背对着画友的……这枝红杏枝干遒劲,或弯或直,有老干,有新枝。如此种种,一朵与一朵的画法都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徐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作业: 临宋画《蜀葵》, 它于2024年5月完成于扬州。画着它,我才知道它原来就是我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的“豆腐花” ,我们小时候经常叫它“端午花”,“蜀葵” 是它的学名。它生命力旺盛,常常生长于居民的房前屋后,开花于端午节期间,花瓣像豆腐一样柔软。</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知道我喜欢画牡丹,就语重心长地指导我: 你画牡丹不要急于求成,要练习画那种一整幅图只有一朵花头的。画久了,你自然就会画了。</p><p class="ql-block"> 我把徐老师的话铭刻在心。历经两个多月的刻苦练习,我的第二幅牡丹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洛阳春牡丹》终于</span>在我那倔强的手中诞生了!它于2024年5月完成于扬州。在花鸟班的课堂上,徐老师看到我这幅画,说我的这一幅牡丹画得不错,有进步。</p>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23日,我开心地捏着《洛阳春牡丹》在邗江文化馆工笔花鸟班画室里留影纪念。 摄影: 花鸟班同学 管黎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鼓励的话语给了我继续练习描绘牡丹的强劲动力!接着,我又完成了第三幅牡丹——《粉中冠牡丹》。</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6月,我捏着我的第三幅牡丹图——</span>《粉中冠牡丹》在邗江区文化馆留影。摄影: 花鸟班同学 管黎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它于2024年7月在邗江区文化馆画展上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必要行万里路。</p><p class="ql-block"> 今年,在专心学习国画的同时,我也挤出时间出门旅行,去感受祖国山川之壮美、草木之奇秀、文化之传承、传统之深厚。扬州沿湖村满目翠绿的荷塘、盐城大纵湖纵横交错的芦苇荡、黄山山脉雾气缭绕的山谷古镇、大亚湾区雪浪翻滚的海滩港湾、珠江岸边“悉尼歌剧院”似的浪漫音乐厅、黄埔军校百年威严的讲台、港珠澳之间的人间奇迹——港珠澳跨海大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蛮腰”电视塔脚下现代气息与异域风情有机糅合的广州深圳大地、</span>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升起五星红旗的地方……都留下了我走过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30日,暑假即将开始,我得去上海带孙女了。于是,在孙女写暑假作业之际,在完成琐碎家务的各个缝隙里,在双休日孙女离开我们跟她父母度假之日……我利用着一切可以利用的零零碎碎的时间用心去绘画。</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完成的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夏荷》,2024年7月16日完成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 《夏荷》在家里的餐桌上。</p> <p class="ql-block"> 7月19日,趁着孙女外出旅游的档儿,我从上海赶回扬州参加邗江区文化馆给我们举办的画展活动。我的花鸟班美女同学、好邻居周弘源为我在这次画展及其前期的照片做了一个小影集。摄影师则是我们花鸟班年轻漂亮的同学妹妹管黎明。</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部分同学7月中旬在邗江区文化馆的夏季画展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与我画的牡丹在邗江区文化馆书画展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 在陪伴孙女的漫漫暑假里,我一边想方设法地逗着孩子玩耍,一边尽心尽力地辅导着孩子的学习,一边挤出时间练习绘画,努力给孙女树立刻苦学习的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p><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暑假里,我努力挤出少得可怜的边角料时间,终于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8月25日</span>完成徐老师布置的第二幅暑假作业,也是我的第四幅牡丹:《观音面牡丹》。</p> <p class="ql-block"> 《观音面牡丹》之所以叫 “观音面”,我的理解是: 它不但美丽大方,而且跟观音菩萨一样有百变的面容。她的花朵硕大姣美,花瓣层层叠叠,每一片花瓣都不一样,每一片叶子都生机勃勃。因此每次绘画她时,我都十二万分地小心,生怕画错一笔。</p> <p class="ql-block"> 8月底,孙女终于开学了。孙女有了一起成长的小伙伴,我也多了点属于自己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孙女开学了,属于我的时间自然就多了起来。我又给自己加压,自选了一些 “课外作业”。《豆绿牡丹》就是我今年课外选画的第五幅牡丹,它于2024年9月9日完成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 “ 豆绿牡丹 ” 虽没有 “ 观音面牡丹 ” 那么繁茂的花瓣,但她的色彩雅致。调色时我就反复查看,反复对比,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如此调试多次,才调出了 “豆绿” 这种颜色。</p> <p class="ql-block"> 孙女开学,我的工笔花鸟班也开学了。因为我远在上海,就主动放弃了报名,把名额留给了其他有需要的同学,我自己却成为工笔班的一名编外生。</p><p class="ql-block"> 在徐云霞老师、邱晓娟班长、宋文文摄像、夏清助理、张秀华摄影督导和工笔花鸟班所有同学的热心帮助下,我就用小平板通过“人人讲”平台清楚地收看着徐老师的直播。</p> <p class="ql-block"> 我虽远在几百公里外,但几乎每次课上都能听到徐老师和同学们的念叨: “黄老师啊,快来上课啦!” “黄老师,你能听得清楚吗?” “黄老师,我们都想你啦!” “我看到黄老师头像了!” “快提醒黄老师记下来。” “别急,黄老师会记录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 甚至,我还通过手机同时与课堂上的同学一起探讨相关问题呢。徐老师和花鸟班同学们那一句句惦记的话语让我倍感亲切,我感到心里暖暖的,学习绘画的劲头也更足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那个团结、欢乐、互助、共进的工笔花鸟班集体。我把我们师生今年的集体照以及与几位同学的合影放进这个美篇里经常翻看。因为,每当我看到这些照片,就自然而然地有了继续绘画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幅画面积比较大,叶片比较多,因此绘画起来比较费时费力。2024年6月我给她开工不久,暑假就如期而至,然后就停工了。</p><p class="ql-block"> 孙女开学以后,我又重新开始拾掇起她,终于于2024年9月23日完成于上海。她是我今年完成的第六幅牡丹图。</p> <p class="ql-block"> 我又赶在国庆节前一天——9月30日上午在上海完成了通体喜庆、色彩华丽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姚黄牡丹》的绘画</span>,也算是我这个退休的老人献给新中国75周年华诞的微薄之礼吧!</p><p class="ql-block"> 她是我今年的第七幅牡丹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徐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作业: 临宋画《风荷图》, 2024年10月15日完成于上海。</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用“金色”给荷花做花脉。金色不像其他颜料那样可以调稀,它比较厚实,比浓稠的酸奶还要厚,画花脉时还不能稀释,实在难画,我小心翼翼地伺候“花脉”三个半小时,才算画完。</p> <p class="ql-block"> 用金色做荷花花脉,荷花似乎披上了一层辉煌的金色外衣,显得富丽堂皇。这也让我自己很有成就感,心里自豪万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徐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作业: 临宋画《绣眼鸟》, 2024年10月23日完成于上海。</p><p class="ql-block"> 这是宋朝时期的鸟,这也是我上半年的作业,但由于上半年太过忙碌,更由于害怕画鸟儿那一根根细如牛毛的绒毛和有序排列的细短羽毛,我一直拖到下半年才完成它。对于画画,我有时候也会懒惰得像一只慢吞吞的树懒。</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第八幅牡丹《瑶池春牡丹》于2024年10月31日完成于上海。因为觉得纸张质量不够完美,画到一半时差点被我扔了。可一想到我曾经为她付出的心血,就又耐着性子,放轻动作轻轻描画。半个多月后,看着她变成如今的模样,我暗自窃喜,庆幸当时没有任性。</p> <p class="ql-block"> 秋冬交替,温寒轮换,体弱的我重感冒一场。搁笔休息三周后,我奋笔疾书,连续绘画,尽力补课,终于于2024年11月25日在上海完成今年的第九幅牡丹图——《二乔牡丹》。所谓“二乔牡丹”,是借用了三国故事里的 “二乔姐妹” 的典故来形容同一朵花头上呈现两种色彩的牡丹。</p> <p class="ql-block"> 我特别喜欢 “二乔牡丹” 中墨红颜色的花瓣,它的颜色漂亮得令人心动,但却十分难以调出。我知道它的颜色是在大红中掺加墨水调制出来的,但大红和墨水的比例得自己慢慢研究,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因此,我小心翼翼地用细小的毛笔半滴半滴地蘸着墨水加进大红颜色……功夫不负有心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过多次试验,</span>那漂亮的墨红色终于被我调制出来了!后来,我再给它刷上两遍曙红,那墨红色就更加迷人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徐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作业: 临宋画《荷蟹图》(谐音:《和谐图》),于2024年12月4日完成于上海。这是我第一次画螃蟹,这只宋朝时期的螃蟹让我画了将近两个月,从螃蟹肥美的重阳节后一直画到天气寒冷的“大雪” 节气前夕才算完工。</p> <p class="ql-block"> 《荷蟹图》看起来普通,其实画面上的物像很多、很复杂: 有纤长的菖蒲,有虽枯犹荣的枝叶,有漂浮不定的浮萍,有轻轻荡漾的水波,有隐隐绰绰的水下草,有倒伏河面的枯荷,有枯荷上刚钻出淤泥的螃蟹……我每给画中的某个物像上色一次,都会惊喜地看到画面在一点一滴地慢慢变真、变活、变美、变奇。</p> <p class="ql-block"> 我用自己绘就的画儿给徐老师和工笔花鸟班的同学们问早安。</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第十幅牡丹《国色天香》,2024年12月17日完成于上海。这是我第一次画出花瓣的边缘具有透明感的牡丹。学会了一种新的绘画技能,我的心里就像牡丹花开一样美美的。</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最后一幅牡丹,即第十一幅牡丹——《粉中冠牡丹》于2024.12.24.完成于上海。这是用质量不怎么好的熟宣纸画的,上底色的时候我就已经后悔了。但想想构图时的辛苦付出,我咬着牙像扶着老佛爷一样小心地轻轻地一遍又一遍地给她上色,结果可想而知: 宣纸变成了“毛纸”——毛乎乎的纸。</p> <p class="ql-block"> 这幅《粉中冠牡丹》丰富了我的绘画经历!能够在毛乎乎的纸上作画,我觉得自己在不经意间踏进了绘画的新境界,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我共画大大小小19幅画。</p><p class="ql-block"> 绘画,陶冶了我的性情,抚慰了我的沧桑,宁静了我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我用自己作的小诗献给画画时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画笔轻绘吾自闲,</p><p class="ql-block"> 修身养性意坦然。</p><p class="ql-block"> 纸上花草多绚丽,</p><p class="ql-block"> 心中水云共静安。</p> <p class="ql-block">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看着一幅幅自己心中美好的画面从我这个60周岁才开始学习国画的小老太太笔下呈现,我的心中就由衷溢出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 感激亲爱的徐老师!因为有她的耐心指导,咱退休人才能够圆上了学习国画的美好梦想!</p><p class="ql-block"> 感激邗江区文化馆!因为有她的公益爱心,咱退休人才能够有了属于老人们的学习课堂!</p><p class="ql-block"> 感激强大的祖国!因为有她的细心呵护和繁荣富强,咱退休人才得以细细品味岁月静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