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语诵读践行113周

大化思语

<p class="ql-block">中华文化||《论语》诵读践行第113周</p><p class="ql-block">【论语•雍也篇】诵读</p><p class="ql-block"> 6.8.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p><p class="ql-block">【意译】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p><p class="ql-block">【大化思语】</p><p class="ql-block"> 这一章说的是孔子关心学生健康的事情,伯牛是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伯牛的思想品德不是很出色。他患了很严重的疾病,孔子也非常担心,亲自登门探望,发出了“亡之,命矣夫。”的感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法抗拒,自然而然的,身体健康取决于思想健康,积极乐观的思想,人的一生才能不会出现伯牛的情况,孔子因无助而感慨万千,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代教育师者的风范。</p><p class="ql-block">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值得今天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习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能力,而不是背技巧,背套路,背作文填鸭式教学方法,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尊重孔子,孔子结合生活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应用。如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说背诵《诗经》三百篇,不能独立完成生活,工作中的事情,背的再多又有何用?思考一下我们目前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背诵古诗词,有多少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能准确地运用古诗词?孔子还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然而我们今天的学生,有多少是为了考个好成绩,找个好工作,把赚钱放在了第一位,品德修养荡然无存,背离了孔子的教学方法的,这也是导致目前学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所以,解决目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存在的隐患,不是成绩,不是套路,而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面对生活,解决生活,工作,婚姻,家庭中出现的问题,以道德立身,自立利他为核心,也就是立德树人,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才能逐渐提高。</p>